美應維持對台戰略模糊政策? 智庫學者:雖不完美但確實奏效

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孔明尚(Michael Cunningham)24日撰文指出,幾十年來美國對台「戰略模糊」,形成雙重威懾防止台海衝突,政策雖不完美但確實有效。

<strong>美國數十年來維持對台戰略模糊政策。(示意圖/pixabay)</strong>
美國數十年來維持對台戰略模糊政策。(示意圖/pixabay)

文中指出,美國對台政策放棄戰略模糊性、轉而更明確地介入台海衝突,該建議並非沒有道理。例如,正式承諾如果台灣受到攻擊,美國將進行軍事干預,這將使未來的美國總統更難減少對台灣的支持,並確保北京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可以在不遭受嚴重軍事損失下攻擊台灣,然戰略轉為明確,其產生的問題或比解決的問題來得更多。

孔明尚表示美國對台灣做出類似國防條約的正式安全承諾可能會跨越北京在《反分裂國家法》中概述的紅線,其國內合法性擔憂可能會迫使大陸領導階層對這種事態發展做出武力回應。台北當局認識到此一風險,並且很可能會抵制任何與美國建立正式條約的努力安排,從而使其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他認為沒有正式安全承諾的戰略明確性,會引發不同擔憂。目前還不清楚它是否會被認為比現行政策更可信,但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緊張局勢,因為它讓北京認定華府最終目標是「台灣獨立」,且向台北提供無條件的安全保障,可能會加強激進的台獨派系踩踏北京當局紅線。

為了保持雙重威懾並避免不必要地激怒大陸,大多數要求提高戰略明確性的嚴肅建議都要求附加條件。但是,在美國的安全承諾中引入公開條件會產生其他問題。

<strong>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孔明尚。(圖/翻攝X「Michael Cunningham 孔明尚」)</strong>
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孔明尚。(圖/翻攝X「Michael Cunningham 孔明尚」)

孔明尚指出,美國表態僅保護台灣免受無端攻擊,並不符合美國利益,即使台北挑釁北京,美國在台灣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不會消失。雖然美國政府承認這一點是輕率的,但它應該避免在採取其保障利益的任何行動時,製造法律或理論上的障礙。戰略模糊性允許這樣的靈活性。

從操作上來講,戰略清晰只會在軍事攻擊或封鎖的背景下增加價值。它無法阻止台灣每天面臨的灰色地帶威脅,而且在無法執行的情況下,公然將這些威脅納入安全承諾可能會使該承諾失去合法性。

與此同時,明確指出某些灰色地帶的策略不在承諾範圍內,將使北京更大膽地採用這些策略,這些策略旨在逐漸使統一成為既成事實。戰略模糊可能是處理本質上模棱兩可的戰爭形式最有效的方法。

孔明尚強調,戰略模糊並不完美,但很有效。它仍然足夠可信,北京認為一旦攻擊台灣,美國將進行軍事干預。在這種情況發生變化之前,保持模棱兩可是維護美國和台灣利益的最佳方式。

延伸閱讀
陸委會將赴陸旅遊警示升為「橙色」 國台辦:對台灣民眾威脅恐嚇的政治操弄
大陸對台「執法隔離」–懲治台獨的警訊(張明睿)
美上將揚言把台海變「地獄」 金燦榮:藏了兩點關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