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準備系統(聯準會)是什麼?帶你認識美聯儲,掌握FED歷史動脈!


不管你是股票或債券的投資人,只要平常稍微有做點功課,相信對美國聯邦準備系統(聯準會,FED)並不陌生。但你真的了解美國聯準會是怎樣的機構嗎?而美聯儲又擔任著怎樣的角色?究竟 FED 為什麼可以對全球投資市場有這麼大的影響?如果你也對上述問題感到疑惑的話,不妨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圖為美國聯準會辦公大樓正面照。(照片來源:Shtterstock)

美國聯邦準備系統(聯準會,FED)是什麼?3大主體介紹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簡稱為「美國聯準會」。是美國的中央銀行,也是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金融機構之一。主要是負責美國的貨幣政策制訂,以及監督全美金融機構。美國聯邦準備系統(聯準會,FED)受到美國國會監督,並以3大主體為架構,分別是:

  • 聯邦準備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第1大主體,「聯邦準備理事會」為聯準會的主管機關,位於華盛頓特區。並由7名理事組成、任期14年,理事成員由美國總統提名並由美國參議院通過,與臺灣大法官任命制度相似。聯邦準備理事會的職責在於監管12家聯邦準備銀行運作、批准各聯邦準備銀行建議的貼現率(discount rate)、設定存款準備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聯邦準備理事會雖然屬於聯邦政府,但其決策獨立且直接向國會負責。此外,更為外界所熟悉的「聯邦準備理事會要務」,就是參與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執行美國的貨幣政策。而聯邦準備理事會的7名理事也是FOMC的投票多數,其他5票來自於聯邦準備銀行主席。

  • 12家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第2大主體,則為「12家聯邦準備銀行」和他們的24家分行,這是聯邦準備系統的運作部門。聯邦準備銀行在美國各區內運作,其職責為建議貼現率 ,上呈聯邦理事會表決通過後方可執行。此外,準備銀行也會需要負責監理該地區的商業銀行事務。

  •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


第3大主體,則是投資人較常看到媒體在討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這是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制定機構,負責形塑促進物價穩定和經濟成長的政策,並管理國家貨幣供應,以針對基準利率進行升、降息調整。

美國聯邦準備系統(聯準會,FED)成立跟美聯儲有關係嗎?


為什麼會有「聯準會」這樣的機構誕生?其故事要從19世紀說起,美國當時經歷一連串金融與銀行危機,之後又經歷數十年沒有中央銀行的時期,故經常出現金融混亂和擠兌的狀況。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1907年美國金融大恐慌」(The Panic of 1907),在爆發一連串擠兌後,由摩根大通( J.P. Morgan)出面收拾殘局,也會讓更多美國人認為金融改革勢在必行。

1912年,民主黨的威爾遜(Woodrow Wilson)當選總統後,以共和黨參議員奧爾德里奇(Nelson Aldrich)提出的計畫為基準。並起草《聯邦儲備/準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他並在1913年簽署了《聯邦儲備法》,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中央銀行體系,同時也平衡私人銀行的利益衝突。


聯準會升息、降息目的


聯準會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就是管理國家貨幣供應。其中,由於美元是國際間最強勢的貨幣,因此聯準會的每次會議與決策,不僅影響美元的走勢,也對美債、美國經濟,甚至是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對美元利差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且對全球股債市、房市漲跌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所謂的「升息」和「降息」,是指聯準會調整「基準/基礎利率(Benchmark interest rate)」,也是聯準會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之一。當經濟過熱時,聯準會會以「升息」的作法,讓銀行和民眾借錢成本變高、定存利息變高,民眾就會減少消費和投資。

升息的主要目的,通常是要抑制通膨,但同時貸款者負擔也會加重,例如:有房貸、車貸、信貸者,需要付給銀行的利息就會變多。反之,當經濟狀況較為疲軟或是通膨緩解時,聯準會就有機會採取「降息」的政策,當借貸成本變低時,熱錢就會進入市場,促進大眾投資與消費。


升息、降息一碼代表多少?


在聯準會升、降息時,通常是調整「一碼」或「半碼」。所謂的「一碼」指的是0.25%,也就是25個基點(Basis point,簡稱bps),美國聯準會最小的升降單位就是「一碼」;而臺灣央行最小的升降單位則是「半碼」,也就是0.125%,12.5個基點。
升、降息會影響美元升值、貶值!


前文已有提到,當聯準會升、降息是會影響美元匯率走勢。故當美國聯準會選擇升息時,其他國家若沒有跟著升息,資金就會流往美國,進而導致美元升值、其他貨幣貶值;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各國通常都會跟著美國升息以降低受到的衝擊。

美國聯邦準備系統(聯準會,FED)5大歷史影響事件


1. 1927年麥克法登法案(McFadden Act)


麥克法登法案推出目的,在於對美國銀行業進行改革。特別是針對聯邦準備銀行系統的分行設置,該法案限制了國家銀行跨州設立分行的能力,並對國家銀行和州立銀行的權利進行調整,並加強了聯邦準備銀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該法案限制跨州銀行業務的擴展,從而影響銀行業的競爭態勢。直到1994年的《萊克斯利特法案》(Riegle-Neal Act)通過後限制才被解除。


2. 1929年經濟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是全球經濟面臨的一次重大危機,始於1929年的股市崩盤。當時的聯準會被批評未能提供足夠的流動性支持,甚至維持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遭批加劇了經濟衰退的情況。經濟大蕭條導致失業率飆升、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對聯準會來說可說是一次失敗的經驗。故對聯準會的後續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在2008與2020年經濟衰退中,讓聯準會選擇採取更積極的干預措施。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始於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沒想到最終演變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為了解決這個史無前例的危機,聯準會採取一系列非常規貨幣政策,包括:大規模量化寬鬆(QE),並將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準。就算這樣的極端手法引起不少爭議,且也一度被質疑不知道該如何收拾,但這些措施的確將全球經濟從鬼門關中搶救回來、成功地防止了更嚴重的經濟衰退。


4. 2020年COVID-19疫情


2020年全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被迫隔離、封閉國境,也讓經濟活動在無預警地情況下突然中斷。這次,有了2008年的經驗,聯準會同樣快速採取措施,像是:降息到接近零的水準,並再度實施規模空前的量化寬鬆政策,並推出多項支持信貸市場的計劃,再度成功緩解金融市場的動盪讓經濟慢慢走向復甦。


美國聯邦準備系統(聯準會,FED)對全球影響力高!


從上述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便可看出,聯準會在面對經濟危機與調控經濟發展時,扮演關鍵的角色,其決策對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的穩定性具重大影響。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央銀行之一,若具體說明美國聯準會對全球的影響力,大概可以從以下4個面向來分析:


?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由於美元是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與國際貿易結算貨幣,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決策,不僅會直接影響美元的價值,也會影響其他國家貨幣走勢與全球經濟。像是當美元升值時,使用美元交易的國家就可能面臨更高的成本,反之亦然。


?左右全球金融市場漲跌

聯準會的政策變動對全球股票、債券與外匯市場都有著顯著影響,例如:當聯準會調升利率時,通常會吸引資金流入美元資產,導致其他國家的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像是臺股投資人最害怕的「外資大出逃」;相反地,美國若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可能促使資金流向新興市場,推高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


?影響企業與國家借貸成本

多數國際借貸和債務都以美元計價,故聯準會的政策變動會改變全球的借貸成本,例如:美元利率上升會增加借款成本,對債務以美元計價的國家和公司來說會產生較大的負擔。


?左右全球通膨和經濟增長

當聯準會採取寬鬆政策時,可能促進全球經濟增長與提高通膨壓力;反之,緊縮政策可能抑制經濟增長與通膨。也就是說,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是會影響全球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進而影響到全球通膨和經濟增長。



美國聯邦準備系統(聯準會,FED)作為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的核心,其決策和行動不僅影響美國自身的經濟情況,也對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和金融穩定性具有深遠的影響。故不管你是一個投資人、消費者或是勞工,都必須密切關注美國聯準會的一舉一動,或直接訂閱今周刊持續了解相關議題吧!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不靠程式、不看K線,他如何累積十億身價?
兩群人被「金龍海嘯」掃到求解…4本解套秘笈曝光!自住換屋、繼承持分變「非首購」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