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 月底首召開

落羽松是落葉大喬木,具有良好碳匯效應。(本報資料照片)
落羽松是落葉大喬木,具有良好碳匯效應。(本報資料照片)

為協助面對氣候變遷問題,由賴清德總統宣布籌組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本月底將召開首次會議,擔任執行祕書的環境部部長彭啟明16日受訪表示,首次會議擬討論氣候變遷調適、國家希望工程內的綠色成長戰略外,也會討論能源供需議題,盼讓大家瞭解氣候變遷的現況、衝突多大等。

彭啟明指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具有7大主軸,月底首場會議將談到氣候變遷對台灣的衝擊,以及國家綠色成長戰略、能源的供需等。

他也提到,氣候變遷下每年夏天愈來愈熱,冬天也愈來愈暖,減碳已經是勢在必行,碳費雖然不是完美的制度,但必須趕緊走下去,預計未來幾個月就可以上路。

此外,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以「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案場,向環境部提出首例自然碳匯,也順利獲審查通過,預計30年可取得減碳額度約6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同時水利署石門水庫的案場也獲有條件通過。

彭啟明坦言,如果僅計算碳權的話、就算每公噸以1000元價格計算,可能連盤查的費用都不夠,但代表的是政府帶頭做起,若有這樣的示範案例,相信未來會愈來愈多,值得鼓勵。

水利署指出,「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專案是該署首例自然碳匯,在2022年啟動,歷經調查、第3方機構確證的程序後,7月12日才獲得環境部審查通過,在植樹造林的同時,工程也會致力減少50%的碳排放,以提高植樹碳匯的量能。

自然碳匯並非植樹就可以獲得碳權,還需長時間的維護,同時也要確認數目的存活率,才可以估出碳權量,因此水利署與東埔蚋溪環境生態協會合作,協助維護以及定期巡視植林,也會導入科技的方法監測案場的情形。

水利署北水局在石門水庫還有北苑園區、中庄調整池園區等2處案場,其中北苑園區是由台積電捐贈種植喬木14種共398株,預估30年期可得到10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匯,該案也獲得環境部有條件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