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擬限制公共媒體發布網路新聞文字報導 引反彈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8日專電)德國聯邦各州廣播委員會提出公共廣播改革草案,要求限制公共廣播和電視在新聞網站及社群媒體上發布文字內容,例如不可發布即時新聞文字快訊,以避免對民營新聞媒體造成不公平競爭,引發公共廣播機構的強烈反彈。

長期以來,德國的公共廣播是民眾信賴的主要新聞來源。根據路透社2024年全球新聞調查報告,德國民眾在獲取資訊時依然優先選擇公共廣播與電視,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

近日,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旗下的「每日新聞」(Tagesschau)在其Instagram帳號上發布多則以黑色色塊屏蔽的貼文,並搭配亂碼文字,藉此抗議德國各邦政府於10月25日簽署的「改革國家協議」(Reformstaatsvertrag)。

據明鏡週刊(Der Spiegel)報導,該協議旨在對德國公共廣播進行全面改革,內容包括精簡頻道數量、加強數位化、創建整合數位平台,並推動與民營媒體的合作,以擴大內容的影響力。其中最具爭議的是「禁止類似新聞」(Verbot der Presseähnlichkeit)條款。

根據此規定,德國公共廣播僅能在數位平台上發布與已播出節目直接相關的文字內容,且僅限於兩週內的節目,這意味著即時新聞快訊等純文字報導將不再允許,目的是避免公共廣播與民營新聞媒體形成直接競爭。

德國報業長期以來批評公共廣播的文字報導過多,德國「數位出版商和報業協會」(BDZV)今年5月向歐盟提出申訴,指控ARD的數位內容對報業構成不公平競爭壓力。

在23日慕尼黑(Munich)舉行的一場媒體討論會,該協會主席韋特(Philippe Welte)受每日新聞採訪時指出,公共廣播每年從民眾繳納的廣電費(Rundfunkbeitrag)中獲得約90億歐元(約新台幣3117億元),資金雄厚,若進一步擴展至數位平台製作大量文字內容,對報業不公。

公共廣播機構則警告,「改革國家協議」的限制將削弱其在突發新聞中的即時應對能力。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主席葛尼夫克(Kai Gniffke) 告訴每日新聞,若協議通過,ARD將難以在假訊息氾濫的網路環境中即時向閱聽人提供經審慎查核的報導。

專注於數位自由權的netzpolitik.org主編比塞莉(Anna Biselli)認為,公共廣播改革草案對「類似新聞報導」的限制是一種過時且不必要的規定,並指出即使公廣媒體不再發布文字內容,也無法扭轉新聞媒體廣告收入下降、訂閱數減少等問題。

相反,比塞莉認為應打破對文字、影像和音頻的分隔,讓公廣媒體更自由地提供多元化內容,尤其在當前需要可靠新聞資訊的時代背景下。

目前,該協議已由邦長會議簽署,仍需經各邦議會審議通過後方能生效。預計隨著今年底各邦陸續完成表決,德國公共廣播的數位平台營運模式將面臨重大變革,並影響閱聽人透過數位平台獲取公共媒體文字內容的權益。(編輯:田瑞華)1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