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小農》熱到赤地千里……等待下一場大災?

大型機具翻耕,加上無節制的農藥,青山依舊在,還有幾年收成?(攝影/方儉)

三伏天赤地千里的農田

花了10天繞行台灣一週,除了熱,還是熱,這段期間正是農曆小暑至大暑之間,也是所謂的「三伏天」的中伏,這「伏」字用得妙,萬物都被熱得趴下了。在中國進行全球採購工作期間,工廠夏天會放一星期至10天的「高溫假」,一方面是要讓機器進行歲修保養,一方面可以讓員工陪家中放暑假的小孩出去走走,而且還可以降低夏天用電尖峰,也可節省夏季高溫的尖峰時段用電費用,這是人類對於天氣暖化的調適作用,不論工業再進步,也要順天而言。

令我驚訝的是,在這高溫的7月中旬,放眼望去,很多田地出現「赤地千里」的景象,這是因為6月底、7月初今年的一期稻收割,農民一方面打田、曬田,另一方面噴灑下大量的除草劑,造成原來的綠草也變成一片枯黃。

使用大量除草劑,經過水、空氣大量流布,台灣人難逃天地間。(攝影/方儉)

一陣風吹過,就掀起了大量的沙塵,這景象讓我想到科幻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中開場的農場荒蕪,「人類生於地球,但未並死於斯(MANKIND WAS BORN ON EARTH, IT WAS NEVER MEAT TO DIE HERE)」。

這並非今年如此,而是長期以來,年年如此,只是過去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但自從參與「台灣小農種碳專案」後,研讀大量的資料,顯示翻耕和除草劑是兩大土壤碳匯殺手,正在侵蝕全球各地的農地土壤,美國甚至主張,如果再如此以往,土壤只有60年供應糧食的壽命。

減少翻耕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即使如此呼籲,但是台灣似乎沒有人在意,土照翻,藥照灑,看似歲月靜好。

長期以來,農民總認為種植週期結束後,就一定要把土壤徹底翻開讓日頭曝曬越久越好,這樣可以把土壤中的「病菌」殺死。

 

如此「枯山水」的田園景象在全世界罕見,但在無限量除草劑的加持下,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呀?一卡車一卡車的農藥進場,誰也攔不住。(攝影/方儉)

然而按照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 20多年來的報告顯示,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每年在春季高漲,增加了近10%二氧化碳濃度,這主要原因正是北半球的農業土壤翻耕所造成,所以國際農業、氣候、大氣、太空機構都呼籲要減少不必要的翻耕,保護土壤,讓土壤的碳匯能夠成為地球溫室效應氣體的長期封存之處。

 

NASA 20多年來收集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分布,這是最佳的證明農業在春耕的翻耕造成了地球二氧化碳猛增,每年四月達到高峰,八月植物的大量光合作用又把二氧化碳吸物回去。(圖片來源/NASA官網)

註:小農種碳仍以不減少產量為原則,不是主張絕對不可翻耕,而是要適度減少翻耕,原來翻3次,可以改為翻一次,原來曝曬10天,現在減少為2天。

因為地球之所以可以滋養萬物,是因為15億年前開始有能夠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藍綠藻」出現,細肥中的葉綠素開始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加上水,產生葡萄糖和氧氣,此一作用簡單而重複的將遠古地球的大氣層的二氧化碳不斷吸收,並出氧氣,演化出更多的物種。陸地上的植物則將二氧化碳轉化成固體的有機質,形成土壤,而這作用十分緩慢,從火山爆發形成的玄武岩要形成1公分土壤,需要6萬多年,在森林中形成1公分土壤則要1千年。

土壤是最珍貴的15億年自然禮物

人類進入農耕時代才1萬年,農地就已經把過去十億年土壤的有機質消耗怠盡,成為大氣的二氧化碳,再加近百年上化石燃料的開始,更是把千萬年前沈積到地殼中的煤、石油、天然氣燃料成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火上加油。

然而人類卻捨近求遠,最近20年來高喊著「碳捕捉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簡稱CCS)」,但從科學論證來看,一方面無法長期封存(至少100年),一方面捕捉和儲存所消耗的能源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這正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典範。

如果我們回到我們身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不但不要錢,而且還會生產出糧食,美化景觀,減少熱島效應,更可以把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壤中。

國內大多數的專家、農民都著重於肥料中有機質的投入,希望增加土壤有機碳,殊不知植物本身就是一個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質的工廠,植物吸收100公斤的二氧化碳,可以存放40公斤的碳到土壤中,這是正常的植物生理作用,我們只要想辦法盡最大可能將土壤中的碳仍維持有機質形式存放在土中,自然就會和土中共生的微生物(包括數百萬種細菌、黴菌等),形成長期的腐植質、腐植酸等,提供植物必要的養分。

正如太陽、風、地熱不會收費,發展再生能源對目前化石燃料、核能的既得利益者無利可圖,植物只會盡本分的進行光合作用,細菌、黴菌只會默默的固碳,這是它們億萬年的使命,不會向人類收取分文。人類市場對於這些分文不取的自然力是非常不歡迎的,因為沒有人因此可以賺錢,不能賺錢就無法分贓,形成不了市場經濟規模,就無人聞問。

我們看到大規模翻耕的「經濟利益」,這需要大型機具,動輒2、3百萬,還要有人開車,以及柴油,再加上維修人員,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政府又可以補助一半購置經費,鼓勵了翻耕產業鏈。去幫農民翻耕,並不是免費的,每甲(約1公頃,1萬平方公尺)地需要5、6千元,而且翻土打田一次還不過癮,需要打3次,就費近2萬元,一年至少做2季,就是4萬元,這比很多農民耕作一甲地的利益還要高。

農業還是要回歸農民能真正賺到錢

因為農民、專家、政府都相信大量、長時間(10以上)的翻土打田、曬田可以促進土壤地利,因為病菌都會被曬死。是的,大概土壤內所有的生命都被曬死了,正所謂「人死變鬼,鬼死變屁」,這些微生物死了就變成二氧化碳,繼續「溫暖」人類。

農民也知道,長此以往這樣操作,病蟲害並未減少,土壤變硬沒有肥力,產量也在下跌,對策是更多的翻耕,更多的肥料、農藥,結果是更少或更差的收成,賺到更少的錢,所以老農凋零、離農,青年人更不會進入農業。

很多農民多年養成習慣,只要看到作物長得沒有鄰居好,就趕緊下肥,反正輸人不輸陣,就是要用得多,才能表示自己用心、努力;看到草,天氣這麼熱,除草好辛苦,就大把除草劑撒下去。

2018年的新聞,台灣每公頃農藥使用17公斤,全世界第一,當時副總統宣示10年農藥要減半,相信這比「非核家園」還難達到,因為肥料農藥農機產業鏈的利益糾葛,在民間遠比核電更深刻。

看到盛夏赤地千里的景象,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台灣農地種碳的機會很大,憂的是面對龐大系統性的既得利益,數百位小農改變的力量是多麼渺小。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擴大至15~45歲 8/1正式上路
上半年1778萬外國觀光客創歷史新高!日本將推「預先通關」系統台灣旅客優先適用
川普遇刺後首度公開演說2次提到台灣 行政院呼應國防預算「守護台灣母親」

看更多相關新聞
18縣市亮高溫燈號!雙颱最快今生成 吳德榮︰下周三轉中颱逼近 風雨不可小覷
多國預測颱風「這天」抵台!美模式估像「西北颱」雨勢劇烈
預防熱危害 戶外工作需設降溫設備 未改善者最高可罰15萬元
醫點名「夏天2行為」恐害耳朵發霉 ! 耳塞、耳機最好也不要長時間使用
不只新冠!高溫炎熱+午後雷陣雨「這病毒」恐暴動 醫示警防治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