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人類糧食來源和選擇,昆蟲也成為繼米麥、另一種可選擇的糧食。新加坡食品局(SFA)日前正式宣布,將16種昆蟲認定為「適合人類食用」,此次獲准食用的16種昆蟲,包含4種成蟲期的蟋蟀、2種蚱蜢、1種蝗蟲和1種蜜蜂,以及3種幼蟲期的麵包蟲、1種白蛆和1種獨角仙幼蟲,外加2種蛾類。根據今年《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一項最新研究,全球128個國家有食用昆蟲習慣,至少有2205種昆蟲被端上餐桌,大多數物種分布在亞洲國家,其次是墨西哥和非洲國家。
綜合《海峽時報》等外媒報導,面對這個新消息,許多新加坡餐廳搶先推出嘗鮮佳餚,將利用多種昆蟲入菜,提供給饕客們更有趣且美味的食物。除了批准昆蟲成為食物,新加坡也允許商家進口衍生商品,像是昆蟲油、昆蟲生麵條、含有20%以下昆蟲成份的巧克力,煙燻或醃漬的蜂蛹和蟬蛹,都能成為製作食品的附加材料之一。不過,為了避免後續產生爭議,新加坡食品局同時也要求,假如產品中含有昆蟲成分,公司必須在包裝上「明確標示」,告訴消費者這款商品的製造過程。
事實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多年來都在提倡食用昆蟲,認為這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蛋白質攝取方式,不僅適合人類,也適合家畜。至於為什麼要食用昆蟲?因為從氣候變遷的角度來看,此時是關鍵時刻,而昆蟲是比家畜更永續的蛋白質來源。專家普遍認為,昆蟲「轉化率」很高,能更有效地將植物能量轉化為蛋白質,根據聯合國數據,「與牛、羊、豬和肉雞相比,蟋蟀只需要1/6、1/4、1/2的飼料,就能產生相同數量的蛋白質。」昆蟲還可以在室內養殖,使用較少的空間和水,產生較低的排放量,入門門檻相對傳統畜牧業低非常多。
外媒同時也指出,其實市面上已有不少食品,內容成份都有加入昆蟲成份,像是新加坡公司Altimate Nutrition銷售的蛋白質棒,成份中將加入蟋蟀粉末;歐洲也不少義大利麵條與餅乾,都有加入蟋蟀的成份。至於許多使用紅色人工色素的食物,其色素來源其實就是胭脂蟲(carmine);澳洲當地也有玉米脆片,是使用蟋蟀粉末製作出售,甚至還被選入學校販賣部,非常受學生歡迎。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