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特稿分析,中國海警三號令施行後,與菲律賓日本海上交手出現的新變化,得出的結論是,「有三號令作為法律支撐後,中國海警預計會更強勢執法。」

今年 5 月 15 日,中國海警局發布第三號令,公布《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共包含 16 章 281 條,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有三條:一、中國海警可在中國管轄海域執法;二、中國海警在認定管轄海域,可登檢扣押涉嫌違反規定的外國船舶與人員;三、對於涉嫌侵闖中國領海的外國人員,最長可拘留審查 60 天。

三號令在發布一個月,也就是今年 6 月 15 日正式生效,兩天之後的 6 月 17 日,菲律賓海軍組織力量向仁愛礁補給,所用船隻、小艇被攔截, 8 人被扣押(事後放回)。 5 天之後的 6 月 20 日,日本海上保安廳組織 4 艘漁船和多艘巡視船,進入釣魚島海域,中國海警在 6 月 24 日通報,對日本船只進行必要管控和警告驅離。日本海上保安廳再次組織船隊進入釣魚島海域,同樣被中國海警警告驅離。

同樣在 2 日,台灣漁船「大進滿 88 號」被中國海警登檢並押回福建港口,而上次發生類似事件還是在 17 年之前。《聯合早報》就這四起標誌性事件總結認為,中國海警三號令明確海警執法權限,讓有些之前模糊的區域,現在有法律作為支撐後,表現出來的就是「更強勢執法」。當然,文章也承認,其實中國海警這幾年行事風格,其實和最近這一個月差不多,三號令主要還是起到規範執法步驟,讓一切清晰可循的作用。

《聯合早報》分析,此法令對菲律賓、日本等國家來說,最擔心的,其實是輿論認為理所應當的部分「中國海警可在中國管轄海域執法」。因為「管轄海域」其實是個並不清晰的概念,領海屬於「管轄海域」,但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是否屬於「管轄海域」,南海九段線內是否也屬於「管轄海域」,三號令並未明確,周圍國家也完全沒有底氣。

《聯合早報》認為,中國海警行事應該不會那麼激進,不會把管轄權放得太開,搞得周圍國家強勢反彈。但周圍國家為了試探中國底線,想要在實際接觸中感受中國海警決心,才會在 6 月 15 號之後動作頻頻。

中國海警三號令的出台讓執法更加落實。   翻攝自 騰訊網 軍武次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