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滿月時宣布,將在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三個委員會,並廣邀民間人士參與委員會,向政府提供相關建議。其中,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9日證實,已收到賴清德邀請,將出任氣候委員會顧問。而李遠哲是第一位出生台灣的諾貝爾獎得主,並長期關心教育、環境、以及氣候變遷等社會議題。他受訪談到贊成和碩科技童子賢的核能論述,也證實因氣候變遷問題,呼籲民進黨延後非核家園,「現在需要核能,還要有新核能。」此話引起社會矚目,難道賴清德要改變民進黨綠能政策嗎?的確李遠哲過去總是在台灣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言人所不敢言,不過此舉好像給執政黨丟下一顆核彈,恐怕讓府院黨高層瑟瑟發抖,泛綠支持者最後要賴清德出來「說清楚、講明白」。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 圖:洪申翰辦公室 / 提供(資料照)

李遠哲出生在日治時期的新竹市,父親為知名畫家李澤藩。由於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李遠哲小時候曾有一段躲避空襲在鄉間生活的經歷。而李遠哲自新竹中學畢業之後,即進入台大化工學系就讀,並在大二時轉入化學系。在台大期間,李遠哲受到同寢室室友,也是前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張昭鼎的影響,開始對物理化學感到興趣,並利用暑假期間攻讀熱力學和電磁學,而對物理的興趣啟發也成為他日後專攻物理化學研究的主要原因。李遠哲在取得台大化學系學位之後,旋即前往清華大學攻讀放射化學研究,並在1962年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化學系博士班。

李遠哲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後,先後在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及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地進行研究,其中李遠哲在哈佛大學期間,在達德利·赫施巴赫(​​Dudley Herschbach)指導以及其學生協助,完成了學界第一部交叉分子儀,並提出交叉分子束方法實驗技術,以此研究反應動態學,也因為這個發現以及貢獻,讓李遠哲及赫施巴赫於198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李遠哲正在實驗室進行研究。 圖:取自台大官網

雖然李遠哲長期在美國進行研究,但他仍心繫台灣學術研究發展。他在1984年回到台灣協助中研院籌辦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並於1994年放棄美國籍接任中研院院長。在李遠哲1994年返台接任中研院院長的當下,台灣民間社會對於教育改革聲浪極大,尤其當年還有410大遊行,要求政府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以及制定教育基本法等訴求。時任行政院長連戰基於社會壓力,決定設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改會),以回應民間對於教改訴求,並邀請李遠哲出任召集人。而教改會也在1996年提出《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後即宣告解散,並交由教育部執行相關諮議書。因此,教育部於1998年提出〈教育改革行動方案〉,以此推動12項教育改革。

儘管政府回應民意進行教改,但是教改不但沒有讓學生升學壓力減緩外,廣設高中大學也讓大學學歷貶值、以及技職體系弱化等問題,而不少人把教改失敗的責任推到李遠哲身上,並要他負起全責。對此,李遠哲本人多次表示,廣設高中大學是前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經歷410大遊行後所提的建議,而非他的建議,同時教改會也從未提出廣設大學的建議。他重申,當年教改會提出的只是「建議」,他既不是政府官員、也非教育部長,在教育改革議題上一直追著他打,毫無道理。

李遠哲回台之後除了投入教改外,也投入政治活動之中。李遠哲於2000年時,公開支持當時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並為其組成國政顧問團為其助選,發揮臨門一腳的關鍵。陳水扁也在當選後邀請李遠哲出任行政院長-不過遭到本人婉拒,而這也不是李遠哲第一次被徵詢是否組閣。根據李遠哲自傳《李遠哲傳》所述,早在1996年總統大選前,時任總統李登輝就有詢問是否在選後組閣,但也遭李遠哲以太太和母親不支持為由婉拒李登輝的好意。

他在2000年支持陳水扁競選總統,所以他成為國民黨的眼中釘。當時監察院想要約談李遠哲遭到其本人拒絕。他表示,「我既不是教育部長也沒有使用教育經費,為何要接受調查?」他把這個問題拿去問時任大法官王澤鑑「曾經擔任過中研院院長、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召集人,並提出過一份教改報告,那這樣就要接受調查嗎?」王澤鑑回應,如果李遠哲去接受調查就是憲政大笑話,若監委有問題可以到中研院去問,沒有道理要求李接受調查。李遠哲在專訪中表示,自2000年政黨輪替後,國民黨一直想找機會消滅他,甚至想把違法、貪污的標籤貼在他身上,但國民黨查下來,只發現他和太太曾經捐錢和2台車給中研院,其餘違法的證據都找不到,所以只好把教改失敗的標籤貼到他身上,藉此毀滅他。

僅管政治上他與民進黨走的很近,不過他在2019年民進黨總統初選時,礙於前一次民進黨縣市長大潰敗,擔心民進黨失去本土政權,因此他與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以及長老教會牧師高俊明等四人共同登報,要求時任總統蔡英文交出行政權,退居二線,並讓位給賴清德參選。而這份聲明也遭人批評這是台獨大老在「逼宮」。蔡英文也反嗆「誰要選、誰不選,不是誰說了算」,使得李遠哲等4位大老和蔡英文關係顯得相當緊張。不僅如此,李遠哲也在2022年接受網媒訪問時爆料,他曾與蔡英文在淨零碳排議題交流意見,蔡英文當場說2024年之後,就不是她的事。而此說法讓李遠哲相當驚訝與失望,他與蔡英文的關係逐漸行漸遠。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陪同當時仍是時代力量參選人黃國昌登記。 圖:黃國昌辦公室提供

李遠哲數十年來的政治軌跡,他在2000年大動作支持民進黨的阿扁之外,2016年支持時力新政黨參選立委,時力式微後,2024年立委選舉時,他選擇為新興政黨台灣基進黨拍片力挺。李遠哲勇於改變的作風,願意給台灣年輕人挑戰的機會,可以說展露無遺,他在關鍵時刻選擇支持的候選人與政黨,與主流與否並不直接相關,但卻是當時社會認為一股的清流。

李遠哲在2024年立委選舉期間為台灣基進拍片,並呼籲支持者把票投給台灣基進。 圖:取自台灣基進臉書

在卸下中研院院長職務之後,李遠哲就把心力投入在氣候變遷、以及環境永續議題上,2012年在多次接受國際組織邀請進行氣候變遷的講座,他自己也在國內推動碳排碳量減半等議題。他表示,現在的溫室效應對人類來說是個非常大的危機,尤其人類三分之一食物,是靠蜜蜂傳送花粉成長的,溫度上升了,蜜蜂不見了,食物便不見了。為了防止溫室效應持續惡化,推動碳排放減半則成為他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李遠哲在2008年10月當選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ICSU)繼任會長,2011年9月30日正式接任會長職務後便帶領國際科學理事會推動各種全球科學合作議題。該會接受聯合國邀請,主導規劃並主持為期5天的「永續發展之科學、技術與創新論壇(Forum on Science,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並在論壇中宣布「未來地球 ( Future Earth)」計畫的啟動,該計畫是由全球主要科學組織、資助科研的政府及聯合國相關組織共同發起的一個重要的、10年國際性永續研究計畫。在計畫初期,國際科學理事會在李遠哲的奔走下,獲得國內多位傑出企業家的慷慨贊助,使得該計畫得以順利的推動與成形。

因為推動碳排放減半目標,李遠哲改變對核電的態度。他表示台灣必須延後無核家園的目標,他指出,「雖然核電有缺點,但核能帶來的災害,跟全人類滅絕是絕對不能相比。面對核能的研究,如何設立跟運用核電廠,這樣的大方向是對的」現階段使用核能為必要之選擇。除此之外,李遠哲說,已接受賴總統的邀請,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委員會也許無法做出實質改變的行動,但他希望可以用不同方式讓民眾了解氣候變遷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