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台灣老師會分享現在學生很難教,自己因為職業倦怠,身上的耐心和愛心快用盡了!我記得英國哲學才子Alain de Botton曾提及「藝術是一種療癒性的媒介,有助於引導,規誡以及撫慰其觀眾,協助其發展出更好的自我。」

 

   用在教學藝術也是,因為教學是一種半科學、半藝術的工作,科學目標之一是追求通則與簡捷,所以夢想一種超越領域、對象、教師、目的和脈絡特性的普世最佳教學法;藝術目標之一是追求獨特與多元,所以夢想千百種教學法適用在不同的領域、對象、教師、目的和情境脈絡。整合科學與藝術的觀點來看,我們不可能獲得普世唯一最佳的教學方法,但在特定領域、對象、教師、目的和情境脈絡下,仍各有最佳教學法。

 

  而藝術最重要是能觸動你的內心。你感受到它、真的喜歡它,才是至關重要,比知識或其他一切,都更重要。

 

  讓老師成就教學藝術專業的不是技術,而是想要提供幫助的那顆心。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創造的能力,而且是人最特別的能力,不管透過任何媒介,文字、音樂、繪畫…都能夠被發揮,老師的教學藝術就是把孩子這樣的創造力引導出來。

 

  教導特殊孩子、國小生、國高中生、大學生、碩博士生為什麼能夠成功,最大的關鍵是老師真心在乎學生的生命處境。

 

  而老師的個人教學藝術應該由教師考慮自己的教學內容、評估學生的特性、反思自己的風格、連結課程的目標並判斷當地的情境脈絡之後,再去進行選擇和組合,最好還能經過實驗、探究和評估來加以改良和創造,這就是教師的專業責任。

 

  最後,台灣老師的教學藝術也要能夠觸動學生的內心,這也是老師甜蜜但辛苦的責任,也能同時治癒台灣老師疲憊的心。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