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16字
選舉邏輯和經濟邏輯形似而性異。每到大選期間,候選人和政黨都會提出一堆經濟類政見去爭取選票,他們說得天花亂墜,但經濟學家多搖頭嘆氣,不是認為不可行,或是達不成目標,就是後遺症很大。
台灣去年總統大選期間,執政黨為了爭取青年選票,推出「新青安」房貸,現在亂象與禍害並現。美國進行中的總統大選,兩位候選人提出琳瑯滿目的經濟政策,意在拉攏選民,但無論是施惠還是治國,在一般經濟學家看來,多半經濟邏輯不通,或是後患無窮,但也只能嘮叨幾句,無能改變候選人政見。
經濟學家在大選期間只能靠邊站,即使是應邀參贊選務大計者,也只能在選票優先的考量上謀劃獻策,往往必須將經濟學專業知識擱置一邊。選票大於一切,取悅選民最關重要,至於邏輯通不通?可行不可行?國家要付出什麼代價?全都可棄之不顧,選上再說。
台灣去年8月上路的新青安房貸,極盡利益放送之能事,當時一些經濟學家就看出後遺症必定很大,擔憂美國當年的次貸危機有可能在台灣重現,但執政者算計選票都來不及,哪有閒功夫理會後續問題?現在問題來了,打壓房價的效應前功盡棄,房價快速飆漲。根據信義房屋指數,今年第1季六都和新竹市的房價漲幅皆飆升超過一成;央行 不得不關緊房貸水龍頭,但房市如同森林失火,如何能降溫,遑論滅火。
新青安房貸大幅放寬房貸的條件,還款年限長達40年,寬限期達五年,優惠條件脫離常規甚遠。不少財力有限的年輕人藉機取得貸款晉升有房一族,但信用過度膨脹的結果,一方面造成房價狂飆,另一方面使得金融風險控管瀕臨脫軌。選票邏輯壓倒經濟邏輯,過度討好而輕忽風險,結果可能得用十倍的力量矯正回來,付出極大的社會成本。
美國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提出「機會經濟」訴求,其中的房屋政策循著同樣邏輯。美國住房市場估計目前的短缺量介於150萬至550萬套之間,供應不足導致住房價格持續飆升,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後,擁有住房的成本已經上升了26%,收入增長卻未能跟上。
賀錦麗為了爭取中產階級和受薪家庭選票,宣稱將在四年內建設300萬套新住房,並且擴大低收入住房稅收抵免,更要向首次購房者提供2.5萬美元的援助。經濟學家根據專業知識,普遍認為這些減輕購房壓力的措施,極可能在供應緊張的市場中推高房價,進一步惡化購屋大不易問題。
川普的住房政策雖非利益大放送,但基礎建立在抑制通膨和降低抵押貸款利率上,但這是經濟總體發展的問題,藉此降低購屋壓力談何容易?他比賀錦麗減少政府的干預,希望透過增加土地供給,促進住房市場自然調節,但效應緩不濟急,同樣無法通過經濟邏輯的檢驗,所以他連驅逐非法移民以減少需求降低房價的招術都出口了。
更離譜的是,他要大幅提高進口商品關稅,一般國家提高10%,「偷走」美國就業機會的中國大陸則課徵60%乃至百分之百的關稅,藉以保護美國企業和就業,並且遏制中國大陸經貿發展。這個主意讓多數經濟學家傻眼,估計果真付諸實行,將導致嚴重的通膨後果,足以把物價推高到使普通家庭購買力折損4%的地步,還將引起各國報復,其所帶來的外貿損失及不良後果難以計數。至於促進弱勢美元、聯準會政治化、企業稅從21%降至15%等想望同樣令經濟學家擲筆三嘆。
此外,兩人都大肆「搜刮」國庫,大幅擴張政府負債毫不手軟。政客眼睛盯著選民好惡,但求大批選票進入口袋,整體的利益顧不上,未來的事管不著。經濟學講究科學性與實證性,所思所謀與政客截然不同,遇到大選只能靠邊站,等政策失靈或經濟出了麻煩時,再來為政府提供處理善後的參考意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