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大會開幕 專家肯定台灣在內、亞洲已成創新來源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即時報導
2024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4)24日舉辦首場論壇,多位國際專家肯定台灣在內亞洲已成創新來源。記者謝柏宏/攝影

2024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4)24日不畏風雨舉辦首場論壇。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過去12個月是個動盪不安的一年,即便許多新興科技發展有所突破,金融市場仍出現許多困境,今年大會規劃一系列活動,希望能助力生技產業找到新未來。

亞洲生技大會24日的論壇開幕,邀請了李鍾熙、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國際生技協會聯盟(ICBA)執行總監Hilary Stiss代表致詞。

吳忠勳表示,今年大會主題為「從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也是臺灣生技產業擴展全球的承諾。他表示,台灣以其IT產業、工業敏捷性、以及快速調動資源來滿足全球需求的能力聞名,台灣生物技術部門規模雖然不大,但是開發和生產基本醫療用品、診斷、疫苗和治療項目都擁有相當水準,隨著台灣不斷擴大CDMO的能力,將日益被視為全球生醫供應鏈的關鍵一環。

Hilary Stiss表示,每年參與臺灣主辦的BIO Asia-Taiwan,看到臺灣展現的實力與夥伴關係都充滿無限機會。

亞洲生技大會首場演講,邀請曾培育出莫德納(Moderna)公司的旗艦先鋒(Flagship Pioneering)創投亞太區主席及策略顧問André Andonian、以及旗艦先鋒衍生公司Empress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創辦人楊雨桑演講。

André Andonian表示,亞洲已成為全球重要角色,包括約60% GDP來自製造業、全球約60%的專利來自亞洲等,亞太地區已成為創新來源,Flagship從2023年開始進軍亞太市場,並從新加坡、日本、韓國三個國家成立示範中心,並拓展到台灣在內的其他國家,Flagship除了自己投資外,也希望建立更多夥伴關係,加速生物科技、生物工程、醫學等發展,以創造更多商機。

旗艦先鋒不僅僅是一家創投,也與科學團隊發展出「生技平台」(bioplatform),至今已衍生出超過100家公司,其中有58項藥物發展進入人體臨床,逾140項在前臨床試驗階段。

針對Empress Therapeutics公司,楊雨桑說明,該公司利用AI去了解人體內細菌的基因功能,並從其蛋白質中的酵素合成小分子,這項創舉可藉由人體自行發展小分子藥物,不僅大幅縮短小分子新藥的發展時間,也可降低小分子藥物對人體產生的排斥。

今年也特別邀請唐獎生技醫藥獎得獎人、麻省理工學院講座教授張峰,分享其團隊進行病毒載體遞送系統的兩項研究。

首先,張鋒分享,其在今年3月發表於《PNAS》的研究,其開發出透過編程人類PNMA2蛋白,形成類似病毒的20面體衣殼(Capsid)結構,能在體外裝載mRNA並遞送進入宿主細胞中。

此外,張鋒亦分享其在2023年發表於《Nature》的研究,針對存在某些細菌中的收縮性注射系統(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s, CISs)結構進行研究,張鋒團隊對CIS中的尾部纖維(tail fibers)結構進行編程,不僅可裝載藥物,還可精準靶向人類細胞表現不同蛋白。這兩項研究均有望進一步研發成為創新療法。

生技 臺灣 創投

推薦文章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