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科普兩不誤】 — “mRNA 疫苗爭議浮現,MIT:自然免疫系統失靈” 這篇文到底有多少錯?上篇:破解有問題的引用文獻跟判斷文獻可信度小技巧分享

Li-Yun Lin (Jamie), PhD
Jamie的走跳手帳
11 min readSep 3, 2022

單純只說這篇文章內容錯誤無法說服人,就讓我們一起從有狀況的引用文獻到問題百出的文章內容逐一拆解科普過去吧!

因為內容眾多所以這篇文將會拆成上下兩篇,上篇為引用文獻出了什麼包以及若非專業人士我們怎麼快速判斷發表是否可信?下篇為整篇文章內容有哪些觀點有誤與有哪些相關可信賴發表值得看。

筆者目前研究領域跟工作狀態:免疫學博士候選人,預計於2023年2月正式取得博士學位,研究主題為愛滋疫苗與功能性抗體,具備在生物安全等級三級實驗室工作的資格與能力,最近在發表地獄中載浮載沉。

在細緻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前,我想先來聊聊這篇文章引用的兩篇發表到底問題在哪裡?為什麼我會說有狀況?

該文章的第一篇引用文獻

這篇文章引用兩篇發表,第一篇是2021年5月6日發布在medRxiv上的 The BNT162b2 mRNA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reprograms both adaptive an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研究團隊在荷蘭,也是該文中所提的荷蘭研究。

這篇發表並沒有經過 peer-reviewed,意思是沒有該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去閱讀並針對該文章內容與數據提出問題,這可能會有什麼隱憂呢?

  • 文獻引用與解讀錯誤
  • 可能該發表從實驗假設到結論都有問題
  • 數據分析與解讀方式可能有問題(其實在審核過程中,研究團隊是有可能需要針對評審質疑的方向加做實驗來證實假設論點為真,進而說服評審)
  • 可能會誤導非該領域的讀者

因為疫情很多研究團隊會將發表先放上medRxiv與bioRxiv,其實不少很扎實的研究之後都投稿上了正式期刊,倘若有投稿上會顯示在Rxiv的連結上。

這篇研究到我寫文的當下尚未正式投稿刊登,該研究總樣本數為16人其實不多之外,支持該發表論點的主要是這兩張圖,因為研究團隊說疫苗接種後的IFN-α濃度有顯著差異

Figure 1H, 1I

但真的有顯著差異嗎?我看完數據後表示存疑

樣本數少之外可以看到只有一兩個點較高,其他點分佈都非常平均,這樣的狀態下其統計的顯著差異可能來自那一兩個極端值,而非兩組真實有差;如果我是評審我會詢問該團隊移除最高值後期數據是否仍有顯著差異並請他們將Y軸改成log10 scale來看分佈,如果重新分析製圖後真有顯著差異我才可能會覺得這篇發表的實驗結果可以支持論點。

號稱MIT研究真的假的?該文章的第二篇引用文獻

第二篇研究為2022年4 月15日刊出在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Innate immune suppression by SARS-CoV-2 mRNA vaccinations: The role of G-quadruplexes, exosomes, and MicroRNAs,在文中被稱為是MIT研究也是 “MIT:自然免疫系統失靈” 的由來,但這篇文章真的是MIT研究且可信嗎?

該發表名稱與作者群所在機構

這篇真的很長,拉到最下方的作者貢獻(Author contributions)區可以看到這段話:S.S., G.N and A.K. all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the writing of the original draft. P.M. participated in the process of editorial revisions. 意思是作者序上的前三位作者負責寫這篇文章的草稿,而最後一位作者是通訊作者並且負責整篇文章的投稿與問題回覆

如果對於貢獻、通訊作者、問題回覆等名詞看得一頭霧水,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針對期刊投稿與貢獻的科普文,裡面對這些名詞都有簡單定義解釋。

簡單來說這篇發表誰是老大跟屬於哪個機構?答案是這篇研究的通訊作者 Peter A. McCullough,他是一位心臟科醫生並且有許多反疫苗言論[1][2][3],且該發表應歸屬於 Truth for Health Foundation 的研究(在其機構mission上寫他們提供以信仰為基礎的療法),完全不能說是MIT的研究,而寫文章的前三位作者分別背景為:

Stephanie Seneff:背景為計算機科學,近年研究興趣與生物較為相關的為現代疾病(如:阿茲海默、自閉症、心血管疾病等)與藥物數據庫的分析,以及營養缺乏和環境毒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其生物相關發表不少有所爭議並被專家批評缺乏證據、推論不正確等[4][5]。(Wikipedia link

Greg Nigh:工作為自然療法醫療人員與針灸師。

Anthony M. Kyriakopoulos:希臘研究員,最近幾年主要研究牛磺酸。

上述三位作者加上通訊作者全部沒有免疫學背景甚至不是相關研究人員

而更有趣的是該篇發表的主要編輯為Dr. Jose Luis Domingo,他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與食品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但他的研究其實不少備受批評外,他曾經在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期刊上徵稿[6],希望有人能夠投稿關於Covid-19疫苗對人體有害的稿件,之後便有了這篇號稱“MIT研究”的發表,但國外也早已有文章批評其是披著科學文獻皮的虛假訊息[7]。

講完該發表作者群與編輯的背景與事蹟後,讓我們看一看這篇文章發表在哪個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食品與化學毒理學期刊;而正統疫苗相關發表會去什麼期刊:生物學、免疫學等相關期刊。每個期刊代表的研究領域不同外,同時也代表該期刊的評審背景,你不可能在食品相關期刊找到免疫學專業的評審,反之亦然。倘若這篇疫苗有害論的發表整體論點清晰佐證明確,那早就應該可以上免疫學相關期刊,不用跑去食品期刊湊熱鬧

可能有人會問:作者與編輯有狀況不代表內文有狀況啊?

這篇發表我很認真的看完了,簡單來說有兩個致命問題:

  • 引用很多文獻,但是完全沒有任何文獻可以支持他們的論點
  • 數據分析方式錯誤,如果要算該疫苗的不良事件比例分母應該為“總施打人數”,而不是拿別的疫苗的施打人數來做加減乘除

通篇錯誤滿滿,完全可以當作科學寫作與生物統計學的負面教材。

簡短總結:

“mRNA 疫苗爭議浮現,MIT:自然免疫系統失靈” 這篇文章引用的兩篇發表

  • 第一篇沒有經過同行審查,對我來說數據分析結果存疑,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更多專業人士審查後我才會相信
  • 第二篇內把所屬機構寫錯外,作者群與編輯無免疫學背景且內文錯誤滿滿

光就其引用文獻的品質其實就可以直接判斷該文章不合格根本連看都不需要看,而在下篇文章我會深入拆解文章內容並針對其寫到的資訊做科普。

快速檢閱發表是否可信的小技巧

我常常被人問:Jamie,我沒有免疫學背景,那我該怎麼判斷這篇文章可不可以信任呢?

這裡我想分享幾個簡單的判斷方式:

  • 看作者所屬機構跟學歷背景:大多數的研究人員都會有紀錄學歷、發表、工作機構的頁面如:Google scholar, research gate, ORCID ID等,而在期刊發表中我們會放上我們所屬機構,如果作者是在該領域相關機構工作學歷也相關,那可信度會高一些。
  • 查詢作者與編輯風評:如果發現大量負面評價,那可以不用看。
  • 看一看實驗N值、圖表、XY軸與單位:每個研究會招募到多少人或是使用多少動物不一定,但通常越多越好,我自己會找有設置可以參考的對照組的發表,如果是跟人有關的最少要有30人但案例報告除外,動物實驗方面一組至少要5隻起跳,再來我會看該發表圖表的XY軸與使用的單位,再來看圖片中數據的分佈,如果發現說有顯著差異但數據分佈很集中只有一兩個數值極高或極低,那我會存疑當作並沒有顯著差異。
  • 看發表內容跟期刊主題是否一致:大部分的期刊都有自己的主題,就像我做愛滋病疫苗研究我可能會投往AIDS, Frontiers, Genes & Immunity, Cell report等期刊,但我不會說要去投毒物學期刊,這與我的研究方向完全不符合!如果發表內容跟期刊主題不一致還刊出來,那要不期刊很爛要不後面問題很大,不論哪個都是個警訊。
  • 盡量看有同行審查(peer-reviewed)的期刊發表:有些很優的發表因為疫情需要資訊快速交換所以會先放在未經同行審查的資料庫中之後正式投稿到期刊上,但這對於非相關專業的人來說很難判斷,在此我建議找有同行審查的期刊發表來看,但同樣需注意發表內容跟期刊主題是否一至。

疫情開始後其實有非常多關於Covid-19相關的垃圾發表,標題跟內文不符或是通篇錯誤,儘管我是相關專業有時候我也覺得很煩躁,但這些技巧是我需要大量查找paper時一定會使用的的快速分辨技巧,僅供參考。

【闢謠科普兩不誤】 — “mRNA 疫苗爭議浮現,MIT:自然免疫系統失靈” 這篇文到底有多少錯?上篇:破解有問題的引用文獻跟判斷文獻可信度小技巧分享 到此結束,下篇正在努力撰寫中,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發問!

Reference

[1] US cardiologist makes false claim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https://factcheck.afp.com/us-cardiologist-makes-false-claims-about-covid-19-vaccination

[2] The COVID-19 “Vaccine Holocaust”: The latest antivaccine messaging: https://sciencebasedmedicine.org/the-covid-19-vaccine-holocaust-the-latest-antivaccine-messaging/

[3] Vaccines are a safer alternative for acquiring immunity compared to natural infection and COVID-19 survivors benefit from getting vaccinated, contrary to claims by Peter McCullough: https://healthfeedback.org/claimreview/vaccines-are-a-safer-alternative-for-acquiring-immunity-compared-to-natural-infection-and-covid-19-survivors-benefit-from-getting-vaccinated-contrary-to-claims-by-peter-mccullough/

[4] Mesnage, R. and Antoniou, M.N., 2017. Facts and fallacies in the debate on glyphosate toxicity.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5, p.316.

[5] Not Even Wrong: Seneff And Samsel Debunked By The Seralini Crew: https://www.acsh.org/news/2017/11/09/not-even-wrong-seneff-and-samsel-debunked-seralini-crew-12126

[6]Call for Papers on potential toxic effects of COVID-19 vaccine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8691522000035

[7] Scientific review articles as disinformation: https://www.respectfulinsolence.com/2022/05/02/scientific-review-articles-as-disinformation/

--

--

Li-Yun Lin (Jamie), PhD
Jamie的走跳手帳

PhD in immunology @unistra. Postdoc @inserm 🦠 Research direction: HIV functional antibodies. G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