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高雄長庚醫院神經科張雅婷醫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的狀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每個人的病程不同,有人惡化很快,有人惡化得比較慢,這與不同的疾病、基因、環境、後續照顧及藥物治療都有關係。失智症病患會逐漸喪失語言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時空感,嚴重時可能產生行為異常、個性改變、妄想、幻覺,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內科謝鎮陽醫師也表示,年紀越大罹患失智症機率越高,65歲以上族群,約十二人會有一人為失智症患者;80歲以上族群,則每五人就有一人為失智症患者。有家族史的人也要特別小心,具有某些與失智症相關的基因會讓人較早出現失智症。
然而,目前失智症可透過藥物治療來延緩病程進展,張雅婷醫師說明,有口服藥、貼片等,以口服藥來說,有些藥物一天只需要吃一次,也有只要含在嘴巴裡面,能快速分解的口崩錠,可幫助吞嚥有困難的長輩。
導致失智症的原因還有阿茲海默症、腦中風、慢性腦血管病變、外傷、腫瘤、營養問題、新陳代謝異常、感染等。另外,肥胖、抽菸、憂鬱症、聽覺或視覺障礙等皆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經常迷路、同樣的問題一問再問,都是失智症的警訊
張雅婷醫師提醒,失智症患者可能會迷路,因為他對視覺跟空間的關聯性及分析能力變差;可能無法完成原本熟悉的工作,因為執行功能與記憶力退化;可能對時間地點產生混淆,搞不清楚白天、黑夜、或春夏秋冬。患者很容易上當,因為判斷力變差,聽到一些不合邏輯,或過度誇張的事,也都會信以為真。到了65歲以上,失智症的風險就慢慢的上升,如果發現家人會重複問同樣的問題,剛講過的事情很快就忘記,連重要的事情、約會也忘記,就要趕快就醫檢查,及早接受治療。
謝鎮陽醫師說,「我們常會問家屬,患者會不會做菜、會不會準備拜拜,因為做菜得思考要買什麼料、拜拜也須備料且有很多流程,如果本來會,現在卻無法完成,就得提高警覺。失智症不只讓記憶力變差,整個大腦功能都會受到全面性影響。」失智症可能還會合併一些精神症狀,例如懷疑有人給他下毒,偷他的錢,或是另一半有外遇。有人可能出現幻覺,會說屋頂上有蜘蛛、外面有個小孩等,讓照顧者相當困擾。
如何區分「失智」與「老化」?
張雅婷醫師分析,失智症患者對於剛剛說過的話、發生的事,可能完全不記得。如果只是偶爾忘記事情,且經提醒後可以想起來,比較像是老化。但是若太常發生,還是會建議做記憶力測試,假使記憶力的測試很低分,可能已進入失智的病程。若發現家人常常忘東忘西,建議到醫院做比較完整的失智症評估,以免耽誤到後續的治療。張雅婷醫師解釋,我們會使用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來評估患者的記憶力、病像感、執行功能、語言表達能力等等各方面的狀況,依病程可分為輕、中、重度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