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神操作】公務員標會咬牙買房「百萬透天換2億大樓」她驚嘆:不動產時間價值,真的很驚人!
今年403地震讓不少老屋搖搖欲墜,再次掀起老屋住戶的都更夢,近幾年有不少老屋成功都更、身價翻漲,卻也有開發商都更不成、捲款潛逃,本月好宅報報找出各地都更案例,分享成功或失敗故事,讓懷抱都更夢的你,看看台灣都更水有多深?
【文/Remi】今年4月3日的那場地震,嚇壞了不少人,尤其是住在舊屋的民眾,對地震時房屋搖晃撕裂的聲音,應該是餘悸猶存,地震雖然已經過去2個月,難免還是會擔心,下一次地震再度來臨時,自家房屋是否還能承受搖晃,居家建築是否安全。王小姐一家四口原本住在中山區的老公寓,今年初搬進另一處老宅都更後的新大樓,她很慶幸在年初終於成功勸進父母住進新大樓,新大樓結構無虞,讓她不用擔心地震的建築安全問題,要不然像這種6、7級大地震再來一次,年邁父母移動不易,屆時該如何處理讓她想到都愁的發麻。
住戶要求多 都更分回70%
王小姐家是台灣50年代最傳統的公務員家庭,父親是公家機關的公務人員,媽媽是家庭主婦,妥妥的小康之家,那一代正處於台灣經濟起飛初期,家家戶戶勤儉持家,最簡單的儲蓄就是跟會存錢,看到適合的房子,再標會買房,房貸年限通常只有7年,中產階級操持家用真的很吃緊,但就是這樣咬牙撐過來,讓他們先後在台北市買下兩間房子,一間巷內公寓及一棟幹道透天,一間自住一間收租,算是那個年代最簡單的養老理財規劃。
中山區的公寓一直住到去年底,另一間位在羅斯福路上的透天厝,因為地點好,早在10年前,就有建商來洽談都更,鄰居住戶要求的條件都很精算,分回比例從一般的65%,硬是要求到將近70%,歷經好幾個建商都沒談妥,延宕了許多年,後來還是上市建商較有彈性,才促成完成了都更改建。
因為位在主要幹道,且為商業用地,最後建商規劃成大坪數住宅及商用不動產,他們家總計分得一間樓下店面、一間商用不動產及一戶4房高樓層住宅。原來那棟4樓透天大概是1970年買下的,王小姐說,她記得媽媽曾經過說過當時好像花了100多萬元,經過50多年之後,都更後換得的資產總值,初估應該接近2億元,不動產的時間價值,真的很驚人。
老人家辛苦一生 早該住新大樓
王小姐說,漫長都更過程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洽談過程中王媽媽的心態,從洽談之初,相對於其他屋主的錙銖必究,建商提出的條件,王媽媽都頗為配合,並非王媽媽不夠精明,而是她認為,房產以後都是留給子孫的,坪數多一點、少一點,對子孫來說都是無償取得,往往不大有感;與其因為談條件延宕都更時間,不如雙方各退一步早早蓋新房子,對王媽媽來說,舊房子換成新房子,現收的房屋租金變多,才是最真實的。
王媽媽這樣的心態,一直到房子蓋好了都沒有改變,初期一直不願意入住,說是老公寓住習慣了,不想一把年紀了還要去適應新環境;再加上新房子的科技新設備,對年紀大的長輩來說有障礙,電梯為求質感設計的黑壓壓,按鈕上樓還要逼卡,常常不知要往哪裡逼,也怕出門忘記帶卡;室內對講機的功能一大堆,也不大會用,擔心不小心就被關在裡面或是關在外面。
直到農曆年兄姊自美國回台過年,父母最後才願意搬到都更後的新家,一家人在新家過年。4月3日的大地震,新家的制震系統發揮很好的作用,新家只倒了一個小鬧鐘,很安全;反觀原來的舊公寓,地震後公寓大門關不緊、樓梯間牆壁也出現裂縫、屋內的房門斜角都有延伸的裂痕,真的擔心再有地震,老公寓受不受的住。
王小姐最後說,許多都更住戶因為斤斤計較而耽誤都更進度,讓老人家一直住在老屋,這是最不明智的,長輩打拼儉省一輩子,早該換個更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留下資產給子女,已經是無上的恩德,多掙下的這些坪數,晚輩通常是無感的;年紀大了,需要電梯,自己能早早住進安全的新房子,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Sponsored by:台灣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