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以高風險個案追蹤
6歲以下孩童因尚未入學,被虐案件相對難被發現。兒童福利聯盟認為,相較於被動等待通報,應設法創造範圍更大的、主動的、不貼標籤的家庭關懷訪視。兒盟今年起就參照美國經驗試辦「逆境家庭翻轉計畫」,一改以往「你是高風險個案而我去追蹤你」的態度,而是帶著親職教育服務與經濟補助貼近案家,幫助更實質,也有助及早發現兒虐等問題。
不貼標籤 用服務與補助關懷
台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理事長、兒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說,當個案被通報為高風險,往往為時太晚,因為社工不可能全天候監視,甚至個案失聯、跨轄居住、或因為不想被貼負面標籤而跑給社工追,其社會支持系統可能就從此中斷。因此應思考創造更大的、主動的、不貼標籤的家庭關懷訪視。
李宏文說,美國加州的非營利組織十多年前開始推動「First 5 Los Angeles」計畫,社工連結公衛系統,針對五歲以下孩童的家庭進行訪視,與此同時,還帶進了親職教育、育兒指導、兒童營養健康指導等服務,給予新手爸媽實質幫助,也有機會把被疏忽、被虐待的狀況通報出來。
社工提供親職教育與育兒指導
另外,由於網絡建置綿密,即使個案遷徙,其他郡的服務也能立即到位。
兒福聯盟參照美國經驗,今年起試辦逆境家庭翻轉計畫,社工與保母針對6歲以下弱勢孩童的家庭提供親職教育與育兒指導;為了長期保有聯繫,也提供經濟補助作為誘因,但補助方式不像政府單位丟給一筆錢,而是限制繳納孩子的健保費、奶粉尿布錢、早療費用等。
目前在全台六縣市試辦半年,初步看來案家的接受度高、成效佳。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