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運動相聚、更挑戰自己 熟齡社團「中山六君子」備戰2025世壯運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抗老養生

「肌少症」分2種:急性與慢性!看哪一科?該怎麼檢測?肌少症權威陳亮恭一次告訴你

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聽健康

00:00/00:00

一般人的肌肉質量頂峰在25歲,接著會逐年慢慢流失,50歲後流失就會開始加速,肌少症的進展會越來越快。

隨著台灣人愈來愈長壽,平均餘命已達到81.3歲,因此「老人疾病」也成為必須注重的課題,而其中也倍受關注的便是「肌少症」。台北市立醫院關渡醫院院長、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學會理事長陳亮恭指出,肌少症不只影響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甚至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罹病率、失能及死亡率。那我們該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是肌少症?若真的是肌少症,該去看哪一科呢?

25歲的肌力的頂峰

一般人的肌肉質量頂峰在25歲,接著會逐年慢慢流失,50歲後流失就會開始加速,肌少症的進展會越來越快,這時會開始感覺到體力大不如前,到了65歲,有5~10%罹患肌少症,80歲竟可能達到三成。

而肌少症又分為兩種,目前歐洲肌少症診斷共識將之分為「急性與慢性肌少症」:急性肌少症多半與突然生重病、臥床有關,因為疾病耗能高,在住院治療下肌力流失也快,要再回復很難也很慢,因此在急性病治療,醫療團隊不能忽略營養跟蛋白質攝取;另外,慢性的肌少症則與生活習慣、慢性病管理有關。而患肌少症的長輩,多半是急性、慢性交互混雜。

糖尿病罹患肌少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

那肌少症高風險族群有哪些?陳亮恭表示,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等慢性疾病患者,都可能是肌少症的高風險群。如糖尿病患者會一直耗損能量,因此罹患肌少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另外,慢性腎臟病患者也因會有蛋白尿,造成蛋白流失,也讓肌肉跟著流失掉了,又或慢性病控制不好也都要注意。

也因為肌少症是疾病與生活交互影響下的疾病,除了上述的疾病外,平時生活上更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和營養。但長輩常因為牙口不好,或是肉類不易咀嚼、長期茹素,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更可能讓肌肉流失問題更嚴重。長輩若沒有特別疾病、醫師特別指示,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若有某些疾病,就需要諮詢專業營養師或醫師。

想知道怎麼運動、又或是如何補充營養,就看:別誤會「大魚大肉」了!小心越養生,「肌少症」風險越大...陳亮恭教你:怎麼吃、怎麼動才能留住肌肉

5招教你掌握自己肌肉的質與量

因為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所以兩者都需要同時檢測:

檢測「肌肉量(肌肉的多寡)」1.請長輩輕鬆坐在椅子上。2.雙手大拇指、食指圈起,以此量測自己小腿最粗的地方,若是圈得起來,肌肉量就可能太少。3.另也可以請他人以皮尺量測小腿最粗的地方,男性標準是34公分、女性33公分,低於此數字,罹患肌少症機率高。

檢測「肌肉的質量(單位肌肉大小可以產生的肌力)」1.坐在穩定牢固的椅子上,雙手抱胸。2.快速連續起坐5次,12秒內完成及格。

肌少症要看哪一科?

在肌少症的診斷上,因為需要做全身性的肌肉量測試,但是並非每家醫療機構都有專業設備,所以可以向醫院的高齡醫學中心諮詢。也因為罹患肌少症人數逐漸增加、且長輩可能都會遇到的狀況,所以民眾平時也可以諮詢老年醫學科、新陳代謝科醫師,或是諮詢復健科,從飲食與運動習慣開始調整。

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婆婆說「母親節不用送東西給我啦!」郁方:身為聰明的媳婦,你該這麼做....

肌少症 肌力流失 肌肉量 跌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