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將馬鈴薯稱之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在網路引發熱議。先別管這些政治口水,許多蔬果的名字來源其實很有趣,依其外形或產地來源,也有很多不同的別名。《元氣網》以下整理一些有趣的蔬果別名及由來,讓大家在吃水果補充營養之餘,也了解他們的身世。
釋迦
釋迦大部份人都知道是因其外形而命名。釋迦剛傳入臺灣時,因大家沒看過這樣的果子,外表一顆顆凸起的造型相當奇特一顆顆的凸起,就像釋迦摩尼佛的頭,因此稱為釋迦果或佛陀果。
臍橙
臍橙則是因在果實頂部之內著生一小果,常開裂呈現類似肚臍狀故而得名,又稱肚臍柑。閩南語肚臍的「臍tsâi」跟發財的「財tsâi」發音很像,因此又有財丁之稱。
樹葡萄
來自南美洲巴西的「樹葡萄」其實不是葡萄。它的原名是Caboticaba,引進台灣後,取前面兩個音,翻譯成「嘉寶」果。一顆顆紫黑色長在樹幹上的果實看起來就像是葡萄,也因長相跟成熟的巨峰葡萄難辨彼此,所以普遍被稱為「樹葡萄」。
龍眼
龍眼因果核圓亮,根據《本草綱目》裡的形容,因果實極像龍的眼睛,因此稱為龍眼,在大陸又被稱為「桂圓」。
葡萄柚
葡萄柚則是因果實在枝上成串簇生如同葡萄,且各個果實又如同柚子一般,所以稱之為葡萄柚。
酪梨
金氏世界紀錄記載最營養的水果之一的酪梨,大陸稱為牛油果、黃油梨、油梨,日本人稱為鱷梨。因形狀如梨,果肉如乳酪,台灣稱之為酪梨。
【延伸閱讀】每天最多吃半顆!營養師教你怎麼吃酪梨降膽固醇
馬鈴薯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馬鈴薯的名稱由來是長相如古代用的馬鈴。中國東北、天津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中國西北、雲南、兩湖稱洋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稱為馬鈴薯(華語、客語、閩南語)或荷蘭薯(閩南語),台灣有時也稱洋芋(國語)。其它還有過的稱呼有爪哇薯、白薯、土芋、地豆、土蛋、土生、香芋、洋山藥、山藥豆、陽(洋、楊)芋、荷蘭薯等。
馬鈴薯的纖維質含量豐富,兼具蔬菜、主食雙重特性,維生素C含量也不低,而且,維生素B群、礦物質等也都有,還有少量蛋白質,幾乎接近全營養,唯一含量較少的只有脂肪。
【延伸閱讀】馬鈴薯/有B有C有纖維 接近全營養
番薯
番薯原產中南美洲,一些從西洋傳入中國的作物,都用「番」字開頭,如番茄、番石榴、番麥(玉米)等。常聽到的別名有地瓜、甘薯、山芋、紅薯等。
含豐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及鉀離子等,是台灣人心中平價國民美食、養生聖品。
【延伸閱讀】想要飽足感還是抗氧化?地瓜不同顏色營養略不同,專家教你挑
番茄
番茄同樣也是從西洋傳入中國的作物,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區。番茄依其顏色、大小、形狀等有許多不同品種,名字也各有不同,如小果(聖女)番茄、玉女番茄、牛番茄、黑柿番茄或粉柿番茄等。
【延伸閱讀】圖表/番茄怎麼吃 營養最到位?
鳳梨
根據《農業知識入口網》資料記載,鳳梨俗稱菠蘿、黃梨、旺萊…等,因其果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甘微酸,形似鳳尾而得名。
鳳梨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鎂、鉀等礦物質與纖維質,最近鳳梨盛產,價格便宜,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也教大家3招快速辨別鳳梨狀況,先「看果型」,再「看果目」,最後「聽聲音」,照著做就能讓你挑到滿意的鳳梨。
【參考資料】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番茄從哪裡來?又有哪些常見迷思?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