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聽健康
登山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豐富奧妙的戶外活動,提供了難忘的自然體驗和身體挑戰。然而,根據內政部消防署資料統計,民國109年山域意外事件當中,求援原因前三名依序為:迷路41%、創傷20.4%、疾病11%。可見迷路是登山發生意外的最大原因之一,不可不慎。登山迷路怎麼辦?發生意外時如何自救或預防?登山裝備檢查表你都檢查過了嗎?以下為您整理相關資訊。
歷年來登山遇難的事件頻傳,其中對於地形的不熟悉,迷路失去方向也是造成意外的原因之一。搜救達人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第2大隊大隊長陳軍佑過去曾接受媒體訪問表示「記得別再用下意識的判斷『往下』(走)」,這可能會是致命關鍵。
陳軍佑表示,「迷走山區超過2天以上才被找到的人,他們最後被發現處幾乎沒有例外的都是在溪谷。」很多人迷路後下意識的想要「往下走」來到溪谷,誤以為循著溪流向下,最後就會平安回到「人間」,但事實上最後往往都是被懸崖、峭壁所阻隔,反而阻斷生機,也增加搜救困難度。
若不幸在山區迷路了,該怎麼自救?陽明山國家公園提供以下方法:
已經迷路的6自救保命原則
.最忌驚慌失措、胡走亂闖,請先冷靜下來,保留體力。
.辨明方向後退回原處重新確定正路或等待救援。
.注意防濕、防風。
.節省糧食、飲水,手機可改為每小時正點時開機5分鐘通話以節省電力。
.若要移動位置以避風雨時,應沿路折斷一些小樹枝、綁草葉或堆疊石頭作為記號,同時讓搜救的人員可以循跡找到你。
.若發生意外事故時,先找一個收發電訊較佳的位置,撥打110、112、119或通知有經驗的親友代為報案。求救時應清楚告知行走路線、目前可能位置、海拔高度、地形與特殊景觀等。
了解登山迷路的自救應變方法很重要,但是若能做好登山前的前行規劃與準備,才能真正有效預防登山迷路的窘境。陽明山國家公園列出6點注意,教大家如何事前預防登山迷路:
事前預防登山迷路的方法
.登山行動中應隨時觀察周圍的風景及地形、地物以及前面的人所留下的腳印,同時應注意嚮導員留下的記號,或足以指引正確路徑的任何標誌。
.遇岔路時應仔細辨認觀察,或等候隊伍確定正確路徑。
.在沒走過的山區或濃密的芒草林、箭竹林,都應沿途留下記號,以便走錯路時可原路折回。
.對一些容易誤認的獸徑、獵徑、林道、保線路、取水徑等,都應加以辨認。
.最好避免單獨一人登山或脫隊。
.行前若能購置指北針、省電的LED手電筒或手搖(手壓)發電的手電筒(有些多功能的機型具 有手機充電、收音機、閃光燈和哨音等功能)、(電池式)手機充電器、雨衣、禦寒衣物、打火機、口哨、萬能刀、GPS等攜帶備用,萬一迷路時,也比較能維護安全。
人為負傷或遭受傷害時,不論傷勢輕重,都要沉著,立即採取急救措施並請求支援。通常失血只要不超過1000CC是不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因此不用看到流血就驚慌失措。一般的外傷只要有適當的止血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失足落崖應心平眼快,即時手提最近樹幹、茅草、岩石等突起物以防繼續掉落並等待救援。
當體溫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人體即已進入失溫狀態。症狀包含:感覺寒冷、皮膚蒼白、四肢冰冷、劇烈而無法控制的顫抖、言語含糊不清等。嚴重者可能心跳極慢,呼吸細微,即使呼吸及心跳停止,也不可認定患者已死亡,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
急救的原則:將患者帶離惡劣的低溫環境,移至溫暖的帳篷或山屋內。脫掉潮濕冰冷的衣物,以溫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識清醒,則可讓他喝一些熱而甜的飲料,若已不省人事,則讓他以復原姿勢躺著。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復甦術,並儘快送醫。
休克症狀包含:感覺虛弱昏眩、焦慮不安、嘔吐、皮膚蒼白濕冷、呼吸淺而快、脈搏快而弱、甚至昏迷。
急救處理:
(1)使患者採平躺姿勢,頭部偏向一側,腳部以毛毯、木箱等物墊高。
(2)鬆開項部、胸部的衣物束縛。
(3)蓋毛毯保暖(不可使用熱水袋,避免因皮膚血管擴張使血液流向皮膚,使器官缺血嚴重)。
(4)依休克的不同原因加以處理,如出血者給予止血、骨折固定患肢以減輕疼痛。
(5)患者口渴用濕棉籤擦嘴唇,不可直接喝飲料。
(6)每10分鐘檢查呼吸、脈搏一次、並立刻送醫處理。
急救處理:
(1)先保持鎮定,以最舒服的姿勢坐好,維持緩慢和放鬆的呼吸方式。
(2)詢問患者是否攜帶隨身藥物,依醫生處方先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若效果不好,間隔5分鐘後再噴一次(最多噴三次),著未好轉需儘速就醫。
(3)也可口服隨身攜帶的藥物,約40分鐘才見效。
(4)給予氧氣使用改善缺氧現象。
雖然我們無法掌握多變的氣候以及意外,但是多一分準備,也就能多一分安全與保障。桃園市長青登山協會整理「登山裝備檢查表」,幫你檢視有無遺漏必帶裝備,如下表:
百年家族無人罹癌!五代中醫私傳:5種「超級蔬菜」降低體內雌激素,消炎防婦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