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介紹肥胖的定義、影響及預防方法,並說明國人對肥胖的認知不足,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國民健康署提供三項要點:減少含糖飲料、增加身體活動、充足睡眠。肥胖已成為全球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今年肥胖日主題為「改變觀點:讓我們聊聊肥胖」,減少對肥胖的歧視與汙名化,讓健康生活型態與體重管理治療更生活化與普及化。--by Notion AI
每年3月4日為世界肥胖日,根據研究,若兒童時期肥胖,有6至7成的人長大後仍然肥胖。但台灣將近半數的國人,並不清楚肥胖的定義,而肥胖恐引起許多共病症,包括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風險,甚至也有退化性關節炎、憂鬱、不孕症等風險,應儘早尋求專業協助。
肥胖引共病症 糖尿病、憂鬱、不孕症上身
肥胖會引起許多共病症,也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也和退化性關節炎、憂鬱、不孕症等有關,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肥胖視為慢性疾病。不過台灣肥胖醫學會「全台肥胖認知調查」發現,近半數國人不清楚肥胖定義,減重民眾僅有14.7%尋求專業協助。
小時候胖 長大也容易胖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6至2019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9%,2017至2020年為50.3%;在109、110學年度,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5.4%及27.1%,國中學生分別為29.9%及31.2%,顯現國中、國小學生過重及肥胖率都有升高的趨勢。
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長羅素英表示,研究顯示,小學時的肥胖兒童有6至7成長大後仍然肥胖,而肥胖的國中生更有7至8成將來是肥胖成人,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往往還是胖」。
3招管好你的體重
肥胖成因複雜,除了飲食、身體活動等因素,也受到基因、心理健康和外在環境等影響,往往不只是個人問題。如果將肥胖污名化,不僅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甚至會降低尋求專業團隊協助的意願,因此親友需多了解肥胖的成因,並給予陪伴與鼓勵,努力終結「沉重人生」。家人一同調整生活型態,是健康體位管理的好方法,國健署提供3項要點:
全球每4人就有1人肥胖
依據世界肥胖聯盟估計,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數將達到19億人,相當每4人就有1人肥胖,治療與肥胖相關的疾病費用超過4兆美元,肥胖已成全球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今年肥胖日主題「改變觀點:讓我們聊聊肥胖(Changing Perspectives: Let’s Talk About Obesity)」,國健署長吳昭軍邀請民眾認識肥胖,減少歧視與汙名化,讓健康生活型態與體重管理與治療生活化與普及化。
為幫助國人對肥胖有更加正確的瞭解,國健署蒐集常見問題出版「肥胖100問+」,希望全民用更加正面的態度瞭解肥胖,並給予支持和陪伴,善用政府資源網絡,尋求專業醫療團隊規劃適合個人的管理計畫,減少慢性病產生的危害,一起邁向更健康、快樂的生活。
(責任編輯葉姿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