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羅盤節目主持人「葉教授」近日因大腸癌病逝。國健署提醒,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5成大腸癌可透過好好吃、好好動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
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第9年盤踞國人癌症第一位,最新104年癌症登記資料指出,國人平均每13個人就有1名會罹患大腸癌。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齡超過50歲、有腸道病史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吳建遠表示,大腸癌屬生活型態造成的疾病,但現代人吃也吃不健康、又太少運動,比以往時代「吃」和「動」成為不容小覷的危險因子,需更加積極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其中告別肥胖,她警告,不運動、肥胖,也都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習慣,尋找自己能動的機會,保持動態生活,並注意體重控制。
遠離大腸癌,良好飲食習慣是基本之道,她建議,不要吃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的食品,如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豬肉、羊肉、牛肉等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的紅肉,菜餚多放菜蔬,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
另外,定期篩檢也是關鍵,據國健署資料顯示,2010年開始的大腸癌篩檢正在發揮作用,透過糞便潛血試驗,找出大腸有息肉者予以診療,成功趨緩近年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
雖目前加上自費者定期篩檢率達6成,但其中僅4成是使用國家補助篩檢,她呼籲,糞便潛血試驗簡單、非侵入性,又幾乎可找出所有癌前病變,50至75歲民眾可善用政府補助兩年篩檢一次的機會,定期安排檢查,若篩檢結果為陽性,應至醫院做進一步確診;若結果為陰性,繼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讓篩檢成為一種習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