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健保,但癌友為治療貸款、賣地、賣房子時有所聞。癌症新藥與新科技價格不菲,健保體制無法全盤納入,聯合報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取得多位癌症病友的真實帳單,發現帳單裡不僅有癌友積極求生的勇敢故事,龐大的自費項目與複雜的新科技選擇,更是癌友普遍的沉重困境。
肺癌第四期的鄧先生治療三年來自費使用標靶藥物,每月藥費近卅萬元,雖有商業保險因應,但他還是賣掉一間房子,至今花了六、七百萬元。四十出頭的他說,「我的命在和時間賽跑,在這場比賽裡,錢就是膽。」
四十多歲的護理師「寶寶」罹患三陰性乳癌。從去年到現在,化療、標靶、免疫療法加上手術,花了近百萬元,靠丈夫小額貸款和原本買房的積蓄勉強支應醫療開銷,但她說:「我還年輕,我想要活下去,錢的事之後再說吧。」
罹患大腸癌的YI-chen決定自費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期盼找出合適的藥物來。她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沒錢沒辦法體驗」,當醫療科技跑在健保前,有多少人能有餘款為自己打造更精準的治癌計畫?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年第四年舉辦癌症高峰論壇,會前進行「關於癌症,你最想知道的事」網路民調,截至三月底近八百人回答,半數是癌友及其家屬,五成受訪者最關心免疫療法與癌症新藥;高達八成六癌友認為最需要的經濟資源便是新藥健保給付。
新藥給付慢、給付範圍限縮是當前健保難題。國際治療準則已將免疫療法納入許多癌症第一線治療,但國內大多數病人須自費。台大癌醫中心院長楊志新指出,基本治療需時兩年,費用恐高達三百六十萬元,一般中產階級可能一輩子賺的錢都要投進去,他更坦言:「不要說是一般病人,連醫師生病也付不起。」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新藥可近性仍有許多障礙,期待各界正視癌症自費醫療負擔沉重的問題;台灣醫療支出(健保)在GDP占比僅百分之六,低於日、韓。衛福部長陳時中受訪時曾指出,應提高至百分之七,不應犧牲患者權益。
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已討論整合商保與健保的可能性,預計今年上半年舉辦研討會。
【癌友帳單和故事】‧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但沒錢沒辦法體驗!「錢」絕對是癌友活命關鍵
‧ 確診、轉移、惡化…8年來持續對抗乳癌,1年藥費就要72萬‧ 醫療險加癌症險還賣了房!我沒選擇餘地「有了錢和保險才有機會看到明天的太陽」‧ 每3周化療一次花費5、6萬 病友家屬深刻感受「因病而窮」‧ 治療三陰性乳癌花近百萬「我想活下去,錢的事之後再說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