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每日健康
重金屬與環境荷爾蒙往往透過日常用品之接觸,無形中進入人體甚至隨著時間累積。國人最普遍使用的「白鐵」等不鏽鋼容器或器皿,會不會有溶出「錳」之類的重金屬風險?不同成份比例的不鏽鋼容器,又該如何判別使用上的安全性?
《每日健康》專訪毒理學博士、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諮詢,教授指出,市面上的不鏽鋼製品分為200、300、400三大系列,容易被驗出有重金屬殘留的是200等級的不鏽鋼產品。招名威建議,平日一般使用最好選擇300以上,如304或316的不鏽鋼器具會比較安全。
不過,不鏽綱材質的分類也並非數字越高就越好,好比說400等級的不鏽鋼雖然延展度較佳,但因含鎳的成份較低,反而有容易生鏽的可能,其主要應用領域也不在食材器皿,因此不必有數字越高,品質越好的迷信,一般情形下挑選300的不鏽鋼已經夠用。
至於先前曾爆發不鏽鋼餐具中驗出超標的「錳」殘留,使某些民眾至今仍然對於不鏽鋼餐具的食安抱持疑濾。招名威教授解釋,從美國環保署的規範標準來看,每人每日攝取到的錳的安全範圍,是每公斤0.14毫克。因此雖然有驗出錳殘留殘標的情形,從攝取量是否危害人體來說,仍低於國際標準。
不鏽鋼食器能否用來盛裝咖啡或酸性飲料,會不會增加重金屬溶出的風險?招名威教授表示,不鏽綱的特色在於金屬離子不容易被裂解釋放出來,在正常使用狀態下,高溫、酸性、鹼性的食物飲料,都會被不鏽鋼表面阻絕在外,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不過,招名威建議,民眾在使用不鏽鋼時,應注意表層保持完整無刮花。雖然不鏽鋼表面具有一定防刮性,但要確保不鏽鋼對於高溫、酸鹼等耐受性,就要注意不要刮傷表面。一旦表層刮花,可能就會釋放金屬離子,產生滲入食物的風險。教授指出,可使用不會刮傷不鏽鋼的鍋鏟,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
其實除了不鏽鋼材質,任何金屬製的食器或鍋具,一旦表面出現刮痕,就應該避免繼續使用。招名威教授指出,但凡鍋具類都要注意,例如不沾鍋的鐵氟龍塗層,如果已經有刮花的跡象,就不宜繼續拿來烹飪。
【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