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聽健康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晚期癌症的身、心、社會、靈性照護模式:Managing Cancer and Living Meaningfully(CALM 模式)」,由安寧療護團隊的醫師、臨床心理師、護理師分別介紹這一般人比較陌生的領域。對CALM有多年經驗的醫師介紹他如何與首創CALM 的Dr. Rodin結緣,介紹CALM的四個面向:症狀處理與醫療團隊溝通、自己與重要他人關係的改變、靈性,生命意義與目的,面對死亡與保持希望,並分享在國內舉辦工作坊的心得。→想看本文臨床心理師發現使用CALM架構的會談,就像行進中有張地圖引領,有助於團隊與病人在龐大的情緒與訊息量中不至迷航,也能讓每次的談話都更聚焦討論的精要。
兒童緩和醫療照護團隊的護理師在與家屬貼近的生活和訪談,更深入的了解照顧者的需求與經驗,才發現家屬所經歷的遠比她過去在兒童病房工作中所想得更為艱辛,而發現Rodin的教學使她「驚呼連連,太多我不知道為什麼的事,找到了根據,這麼一來,才有機會在未來工作中發展出更多具個別性的照護」。
CALM(Managing Cancer and Living Meaningfully)是Dr. Gary Rodin針對晚期癌症病人與家人發展的心理照護模式。第一次與CALM的相遇,是在心理腫瘤照護的聖經Psycho-Oncology這本書中。猶記當年初識CALM模式時內心的欣喜,更是對學者能將複雜又多變的晚期照護議題,透過四面向進行如此清晰有條理的整理,感到甚為驚艷。
2019年,在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與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的努力下,Gary第一次來台授課,我與幾位科內同仁參與了這場兩日工作坊,也算是正式開啟了對CALM模式的學習。後來幾年,我們持續參加了線上工作坊、加入跨國督導的行列,直至2023年九月的這次課程,回頭一看原來我們已前行了好些時日。感謝一路有夥伴同行,才能恣意享受學習的風景,不畏其中的挑戰與艱難。
社會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將人生分為八大階段,並認為每階段都有其發展的任務與挑戰。「圓滿或失望,反省並接受自己的人生」被歸為是「老年─死亡前」階段的中心任務,然卻非每個生命都是走著「終老」的劇本。
事實上,當個體遭逢重大疾病,感知生命消逝的威脅時,就已不得不轉向投入生命整合的任務。這種因病而起的跳躍式發展,可能發生在各個年齡階段。特別是年輕的病人,身處與原先生命期待的巨大落差中,無論是疾病調適還是關係安頓都顯得更為困難。
接受督導的這段時間,幾次以CALM照護模式接應年輕病家的需要,都能看見病人與家屬的轉變,也讓人對生命升起了更多的信心與希望。原來方向對了,病人與家屬可以如此「不費力」地生活著,那些因疾病衝撞而奮(憤)起的力量也能被導向更為適切的需要。要知道在時間、體力與精力相對受限下,「守能」是何等奢侈的盼望。這不僅只是減少了關係中的掙扎,更讓那些被省下的時間與精神,能轉為持續追求希望生活的力量。
以CALM模式進行的會談,內容涵蓋了四個面向:●疾病症狀的管理與醫病溝通
●自我及重要他人關係的改變
●生命的意義或靈性和目標
●未來或死亡與希望。
此架構從實際的身體舒適照護到對生死雙重覺知的討論,不僅是涵蓋生、心、社、靈的整全照護,也是聚焦當下、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整合照護。使用CALM架構的會談,就像行進中有張地圖引領,有助於我與病人在龐大的情緒與訊息量中不至迷航,也能讓每次的談話都更聚焦討論的精要。
這架構同時也可被視作會談時的核對清單,它讓人們得以如過往遠行出發前,一一檢視行囊中,有無遺漏的重要品項。會談中流動且循環式的討論,亦是大腦認知重塑的訓練,一次次的會談導引建立了病人新(心)的慣性思維,讓病人即便從醫院離開回返居所,也能自行校正內在羅盤,持續地朝心中的目標生活前行。
回顧CALM的學習與督導,除了會談四個面向架構的熟悉,CALM模式還相當重視治療的歷程,特別是治療關係中各式隱而未顯的訊息與關係的流動。特別是透過影像中視域的位移、時間的定格、思辨性對話等方式進行督導討論,對治療歷程進行覺察與反思,這些都有助於會談中彈性的拓展與情感關係的調節。而其中依附理論觀點與生死雙重覺知的重要概念提醒,亦讓不同病人的晚期癌症心理照護有了更適性與細膩的個別化走向。
那天當病人在與家人完成影像拍攝、家族旅遊與家服設計等目標後,說著「面對死亡,我想這次我們都會不一樣時」,我看見了她眼中閃爍的光芒。那瞬間我明白了,無論生命此刻身處何時,一旦在關係中真誠地開啟對話,即便話題是惱人的生死大事,都是在進行關係的調整與照顧,而那些愛與祝福亦會以不同形式再次相伴在側。
在台灣,心理腫瘤與安寧照護的議題日漸被看重。期盼CALM照護模式在經歷兩次工作坊的推動後,能更廣為眾人所知。未來我們也將持續投入CALM照護模式的深耕。這些年,我們與理想有約!期盼在更多醫療從業夥伴的加入後,能為台灣晚期病人與其家庭的生活品質做出更多的照護貢獻。
責任編輯:吳依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