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已非老年人疾病,依衛福部111年統計,25至64歲的青壯年、中壯年族群,因動脈硬化死亡率竟與65歲以上長者相近,兩者僅相差3%。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黃柏勳表示,111年十大死因統計,前7名就有4名與動脈硬化有關,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為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其中,國人最容易忽略高血脂的威脅。
青壯年、中壯年動脈硬化 死亡率竟與65歲以上差不多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舉辦動脈硬化衛教活動,黃柏勳說,就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全國18歲以上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另依全國20歲以上人口約1940萬人,其中約25.6%患有高血脂,人數約500萬人,造成血管阻塞的主因之一,便是高血脂及其延伸的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
黃柏勳指出,許多中壯年認為,「動脈硬化是長輩才會有的疾病」,事實上絕非如此,檢視各年齡層心臟疾病死亡率發現,25至64歲青壯年、中壯年族群,其死亡率竟與65歲以上長輩激似、僅相差3%左右。且就三高診斷率觀察,糖尿病診斷率為77%、高血壓63%,但高血脂診斷率僅52%,各年齡層診斷率都偏低。在亞洲國家,台灣診斷率更低於日本80%、南韓63%。
留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 「壞膽固醇」越多血管越狹窄
67歲張先生數年前就知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超標,但並未正視,心想靠改變飲食習慣、運動,改善病情。但去年2月,他突然感到胸悶、左側肩膀痛,原以為是年紀大了,症狀一直沒有好轉,檢查竟發現是高血脂引起動脈硬化。
張先生說,醫師發現,他的心臟三條冠狀動脈中,有一條已嚴重堵塞,僅剩下約10%可讓血液流通,一個不小心可能心肌梗塞,建議緊急手術治療。黃柏勳指出,許多動脈硬化症狀為胸悶、頭痛,但有部分病患為非典型症狀,包括胃食道逆流、肩膀痛等,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提高警覺,盡速到醫院檢查。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劉秉彥說,高血脂病人罹患心臟疾病風險為健康人的3倍,主因是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低密度脂蛋白如同亂丟垃圾的壞人,會把膽固醇丟在血管壁上,隨著「垃圾」越來越多,血管便會變得越來越狹窄。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安全數值是多少?
·一般人總膽固醇值要控制到200 mg/dl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130mg/dl以下。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要控制在40mg/dl以上,女性則要控制在50mg/dl以上。
資料來源:國健署
劉秉彥指出,血管變窄後,可以通過的血液變少,體力變差、頭暈、嗜睡等症狀會接踵而來,血管堵塞機率也會增加,且「堵哪裡,壞哪裡」,若堵塞在心臟血管,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在腦內,會造成腦中風;出現在周邊動脈,則會造成周邊血管阻塞等。除此之外,其他三高疾病、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
黃柏勳說,為遠離高血脂,應先了解自身血脂是否正常,不論是企業健檢或政府免費健檢,以每年抽血檢查自身血脂數值的目標。若忘記自已血脂數值或控制標準,只要打開「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即可快速檢視相關數值與衛教資源。根據過往經驗,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療程展開一年後,高達三分之一的病人中斷服藥;兩年後,更有超過一半病人放棄治療。提醒民眾,若對療程有任何疑慮應與醫師配合,以享受暢心無阻的「心」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