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高血壓具「亞洲特色」!亞洲患者有5個獨特表現

中風患者示意圖。
中風患者示意圖。
圖/腦中風學會提供

高血壓需要長期控制。圖/ingimage
高血壓需要長期控制。圖/ingimage
高血壓是健康的重大威脅。

其中,50%的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發生在高血壓患者中,25%的心血管事件可歸因於高血壓。因此,找出正確應對高血壓的方法,一直是醫學界的重要課題。

前不久,由日本自治醫科大學苅尾七臣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繼光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宇清教授等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研究人員組成的專家組發布的首個“亞洲動態血壓監測專家共識”(下文簡稱“共識”)指出,亞洲高血壓患者有其獨特表現。

《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給你一套針對亞洲人的科學控壓法。

高血壓具有「亞洲特色」

共識指出,亞洲高血壓患者與歐美患者相比,主要有以下5大特徵。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梅顏表示,表現不同,治療手段就必然有所差異。這一共識能為醫生和患者調整用藥帶來一定啟發。

No.1 中風更常見

西方人群冠心病更多,而亞洲人群腦卒中更多。

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曾刊文指出,中國是全球中風風險因素佔比最高的國家之一,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的中風風險十分突出。

數據顯示,中國腦卒中年發病率為250/10萬,冠心病事件年發病率為50/10萬,前者是後者的5倍;而在西方國家,兩者的發病比例大致為1∶1 。

No.2 引發疾病的風險更高

亞洲人群血壓升高與腦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關聯性比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人群更強。

血壓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亞洲人群的腦卒中與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風險分別增加53%和31%,而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人群分別增加24%和21%。

不過,與西方人群相比,血壓降低的有益影響在亞洲人中也更明顯。

No.3 對鹽較敏感

亞洲人可能具有遺傳傾向的鹽敏感性,即攝入高鹽飲食後,血壓增高幅度高於歐美人。

調查顯示,中國六成高血壓患者都屬於“鹽敏感性高血壓”。這種敏感可能與中國人本身吃鹽多的習慣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小於5克。

No.4 肥胖因素影響不同

肥胖對血壓的影響在亞洲人和歐美人中也有所不同。

與歐洲人相比,亞洲人可能會在體重指數(BMI)較低且BMI增幅較小的情況下,出現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

No.5 隱匿性高血壓更常見

隱匿性高血壓是指在診室測量血壓是正常的,而在診室外血壓升高,包括清晨、日間和(或)夜間血壓升高。

亞洲人隱匿性高血壓患病率高,究其原因,與血壓晨峰現象、睡眠呼吸暫停及睡眠障礙等導致的夜間血壓高有關。

研究證實,血壓晨峰現象及夜間高血壓更易導致腦卒中、心梗等心血管不良事件。

亞洲人的白大衣高血壓(即在診室測量時血壓升高,而在診室外則血壓正常)也高於歐美人。

此外,亞洲人冬季血壓值較高。比如,日本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會在冬季增加,中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更易在冬季出現。

飲食口味太鹹容易高血壓。<br />圖/ingimage
飲食口味太鹹容易高血壓。
圖/ingimage

針對亞洲人的「降壓法」

針對亞洲人高血壓的特點,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高血壓病區主任趙秋平給出以下治療建議和措施。

1.生活方式調整

減鹽對控制血壓尤為重要,鹽攝入量過高會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的風險。

減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佳干預措施之一,也是性價比最高的改善人口健康的方法之一。

對於口味較重者,可嘗試階段性減鹽,即每月或每年減少5%的鹽攝入量。

以下食物要少吃:

加工肉製品、醃製食品、果脯類、腐乳等高鹽食物。

醬油、番茄醬、甜麵醬、味精、雞精等含鈉量較高的調味品。

白麵包片、泡麵、披薩等高鹽主食。

2.控制體重

超重、肥胖是升高血壓和引起心腦血管病最危險的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在40~50歲肥胖者中,高血壓發生機率要比體重正常者高50%;體重越重,患高血壓的危險性也就越大。

研究發現,體重每減輕10公斤,血壓就會降低5~10毫米汞柱,高血壓患者控制好體重就能更好地控制血壓,同時降低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危險。

控制體重的最佳方式是堅持鍛煉身體和適度調整飲食,不要亂用減肥藥,也不提倡過度節食減肥。

3.遵醫囑調整藥物

共識指出,應根據亞洲人的發病特點選擇降壓藥。長效鈣離子拮抗劑(地平類降壓藥)血藥濃度持久,能平穩降壓,改善血壓波動,可能更適合亞洲高血壓患者。

對於單藥效果不佳的,可將鈣拮抗劑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普利類)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沙坦類)聯合使用。

不過,藥物調整要由專業醫生經過評估來進行,患者切勿擅自調整用藥。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高血壓 腦血管 體重 冠心病 肥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