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兒孫圍繞在身邊聊天,可以不是一種奢侈。」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60歲陳大姐,一年前皮膚冒出大片水泡,皮膚劇癢合併傷口劇痛難忍,確診為類天皰瘡。使用類固醇後導致血糖上升,造成失眠、情緒暴躁。與家人產生嚴重衝突後,甚至一度放棄治療。直到惡化到全身超過9成大面積破皮緊急送醫,進入燒燙傷加護病房治療。除類天皰瘡,還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GPP)等皮膚重症患者,常因疾病影響家庭和睦,不只身體承受巨大折磨、心靈上也無法獲得支持…
類天疱瘡勿信偏方 傷口感染恐致命
高雄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魏楷哲表示,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水泡病,病程易有復發可能。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以中老年人居多,臥床或患有如腦神經疾病、中風等多重慢性病的族群,另有服用特定藥物(如:糖尿病治療的DPP-4抑制劑、利尿劑)也可能增加罹病的機會。典型症狀包括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與紅色斑塊;會出現類似蕁麻疹樣的浮腫紅疹,合併皮膚搔癢,水泡可能會破裂形成傷口,嚴重發作時會引起大面積傷口與疼痛,可能導致傷口感染,甚至死亡。另外,類天皰瘡的治療藥物(例如: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免疫抑制劑)雖然能有效治療疾病,但也可能會增加其他身體疾病的風險(例如: 高血糖、高血壓、骨質疏鬆)以及降低免疫力,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
「只要治療設定好目標,多數的類天皰瘡症狀可獲得緩解。」魏楷哲說,類天疱瘡常使病患與家屬在治療上費盡心力,甚至會因為擔心治療的副作用或不願長期治療而自行停藥或尋求偏方、非傳統治療,如服用號稱能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中草藥等,反而可能惡化疾病,長久下來不只增添家庭經濟壓力,也可能因照護分工等問題重創家庭關係。他也分享,陳大姐在加護病房處理好急性症狀後,透過調整類固醇劑量搭配生物製劑使用,並和新陳代謝科醫師共同改變糖尿病用藥後,類天疱瘡和血糖皆獲得控制,順利回歸家庭。
GPP痛不欲生 家庭關係同樣受傷
同樣屬少見重症自體發炎性皮膚病,發作後有致命風險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皮膚會出現膿疱伴隨癢感、斑塊,常被誤以為是藥物過敏;嚴重急性發作時,強烈疼痛的膿疱會合併全身發炎反應,如高燒;皮膚破損時會增加感染風險導致敗血症、心肺功能衰竭或造成體內水分、營養及電解質流失,甚至急性腎衰竭。
60歲的林大哥出身特種部隊,10年前確診GPP,每年都因急性發作住院治療5-6次,只要稍微運動或曬太陽就會發作,皮膚出現刺痛膿疱後破皮潰爛。身經百戰的他,每次換藥都仍痛到大聲尖叫。家人無法理解,更難接受「鐵漢父親」形象的轉變,林大哥也因此變得整日緊張不敢運動或流汗,整日將自己關在房間或躺在床上,生怕任何動作又引起疾病復發。因此體重暴增到110公斤,肥胖、糖尿病、心衰竭等慢性病隨之而來。
經過適當的診斷與溝通後,林大哥了解疾病並採用生物製劑治療,膿疱症狀獲得緩解,也開始願意下床走動運動。隨著疾病逐漸穩定,疾病雖然偶而會復發,但是住院頻率減少至1-2年一次,也逐漸修復與家人間的關係。
皮膚重症治療控制 首重正常作息
GPP沒有單一診斷標準,魏楷哲說,GPP診斷仰賴病患的臨床表現並輔以病理切片。隨著醫療不斷地進步,近年也已發現GPP其中一個關鍵致病機轉介白素IL-36,並且發展出相對應的生物治療製劑,研究顯示相關治療能快速消除急性期發作的膿疱,幫助病人回歸生活正軌。
許多自體發炎性或自體免疫皮膚病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甚至可以導致死亡。魏楷哲呼籲,病患及家屬應主動認識了解疾病知識,也須體認到許多皮膚病可能是一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般,應長期治療與追蹤,勿聽信坊間療法或偏方,且隨著醫藥發展愈趨進步,就算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一樣可以妥善控制,目標是回歸健康、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家庭關係經營。「其實,正常生活、飲食且穩定治療,就已經是重要且第一步的保養策略了」
📌還有哪些皮膚重症疾病?點這裡看更多
📌GPP放大鏡系列專欄,深入了解看更多
▶渾身痛癢 升遷被喊停…慢性蕁麻疹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留意身心危機
📢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
我會遇見GPP嗎?
遇見GPP會怎麼樣?
我想對GPP病友說...
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
【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
📌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
📌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
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