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醫師成為基層診所醫師,讓許多診所走向分眾化、專科化。知名失智症權威、一森診所記憶健腦中心總監王培寧,長年在台北榮總服務,今年8月底從公務人員身份退休轉至診所服務。另專長於兒童生長發育的愛群兒童成長診所院長楊晨,原先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日前也到診所服務,但兩位醫師在原醫院仍提供門診服務。
醫院看診時間有限 轉開診所助失智深度諮詢
「失智照顧需有整合性團隊照顧,提供藥物治療僅是其中一部分,另需要的是了解病人日常生活、家屬照顧模式等。」王培寧說,這部分在醫院受限於看診時間有限,可以清楚說明治療藥物,「就已經很不錯了」,深度諮詢部分較難做到。而到診所服務是看到病人有這需求,希望透過全面、深度的個管服務,且與科技產業互相合作,提供居家監測等,做好病人照顧。
王培寧到診所服務後,就是希望有多一點時間,與病人及病人家屬深度訪談,了解失智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藉由自己的個管師、職能治療師團隊,除提供醫院基本的認知功能評估、血液檢查外,再針對生活型態、慢性病、體能活動等完整評估,並依患者體力規劃個人的身體活動及運動 ,以延緩失智退化。
王培寧同時提供健保與自費診療,而就醫療便利性來說,病人家屬不用帶著病人舟車勞頓,花費半天、一整天在醫院候診,診所醫療給予民眾另一個選擇,可以較為快速的得到醫療照顧。王培寧說,目前前來看診病人常見為手麻、腳麻、頭痛、記憶力衰退等問題,最重要仍在照顧失智病人。
卸下行政工作 專注兒童發展
楊晨說,在教學醫院服務需負責許多行政工作,但她對行醫之路的規畫,希望幫助更多的小朋友,在這生得少、少子化的時代,從國家根基著手,提供更精準、更有品質的醫療服務,她十分注重小朋友的營養分析,希望讓生活在讀書、學習等環境壓力大的小朋友,經由早睡、早起、多運動、吃原型食物等健康成長。
楊晨表示,醫師到診所服務,必須要有自己很專業的東西,且莫忘行醫初衷,如此才能走的更遠,並建立起口碑,把品質做得更好,就能服務更多的人。
(責任編輯:周佩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