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說,新世代對退休想像是可以健康自在過生活,不需要為了經濟煩惱;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則表示,現在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說,自己雖從工作退休,但沒有從社會和人生中退休。
退休被視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之一,但出現於人類歷史不過百餘年,且定義一直改變。陳亮恭指出,退休制度於一八八○年俾斯麥於德意志帝國實施,規定六十五歲退休,但當時德意志帝國平均年齡才四十七歲。
俾斯麥為讓老到無法工作的人得到政府照顧,提出退休制度,與如今追求第二或第三人生的退休已經不同。
即將邁入七十七歲的施振榮說,台灣平均臥床時間是八年,若以現在的平均餘命八十歲來說,「我現在應該是躺在床上的人」。他六十歲從工作退休,從四十歲就開始準備,五十幾歲時發現冠狀動脈阻塞,於是減少壓力、注意飲食及多運動,如今他雖然從工作退休,但一直保持社會連結,「活在社會就是要不斷地有貢獻,所以必須不斷的學習。」
陳亮恭說,他現在腦袋裡是沒有退休,英國經濟部智庫曾調查,勞工不管幾歲退休,退休後平均僅開心兩年,隨後就開始因健康問題看醫師;法國研究也發現,勞工每晚一年退休,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生風險百分之三至五。
其實目前為退休人士設計的許多健康促進方法,透過「工作」都可以達成,包括要有活動量、要用腦力,與人相處應對,退休後要排很多課程才能達到這些目的。陳亮恭認為,有些工作職務必須世代交替,但不代表不用繼續工作,他目前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