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降低直腸癌局部復發風險 多專科團隊謀最佳療效

2024/09/06 18:36

陳建志醫師(左起)、病友王先生、病友徐小姐、黃國埕醫師昨天出席和信醫院《全彩圖解 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新書發表會。(原水文化提供)

陳建志醫師(左起)、病友王先生、病友徐小姐、黃國埕醫師昨天出席和信醫院《全彩圖解 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新書發表會。(原水文化提供)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52歲的王先生在45歲時,罹患第3期直腸癌,先接受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縮小腫瘤後才手術,手術後的病理期別為第1期。手術後繼續做化療,總共完成12次的化學治療。昨天他出席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簡稱和信醫院)舉辦的《全彩圖解 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新書發表會分享親身經歷,並感謝醫療團隊的細心治療。

和信醫院大腸直腸癌團隊召集人陳建志指出,自1981年起,連續43年癌症是台灣死因首位,約占全部死亡原因的25%;而大腸直腸癌則位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3位。和信醫院已採用多專科團隊合作治療大腸直腸癌,以讓治療效果達到最大化。

術前合併放化療 可避免做人工腸造瘻

陳建志表示,直腸癌若單純只有手術治療,仍有30-50%局部復發的機會,一旦有局部復發,不僅病人痛苦,而且這些臨床症狀又很難治療。此外,病人最在意的是為了完整切除腫瘤,不得不切除肛門口,產生術後合併有永久性的人工腸造瘻。所以醫師會建議病人接受直腸癌的多科整合治療,也就是手術前合併放射及化學療法,盡量讓術前治療效果最大化,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局部復發的風險及增加肛門保留的機會。

陳建志也表示,外科手術切除一直是癌症治療的主力之一,傳統剖腹手術,會在腹壁上留下15-20公分長的垂直傷口,而微創手術則只在肚臍周圍留下5公分長的傷口,而以微創手術來進行手術切除大腸直腸癌,是近年來對於大腸直腸相關手術的一大進展!

達文西微創手術系統為目前全球發展最早及成熟的系統。相較於傳統剖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其具有傷口小、疼痛程度較輕微,透過3D視覺系統及放大效果,外科醫師可以看清楚手術範圍及重要的神經、血管,而做到最精準的切除、修補和縫合。而以往微創手術價格昂貴的缺點,也在2023年起健保已開始給付機械手臂切除直腸手術而有改善。

微創手術非人人適用 術前評估不可少

值得注意的是,腫瘤侵犯周邊組織越深,則腹腔鏡手術失敗的機會越高。因此較適合以腹腔鏡進行大腸直腸手術的條件為病灶不宜太大且未侵犯鄰近重要器官、男性身體BMI值小於32kg/m2,女性身體BMI值小於35kg/m2者、之前未接受過大範圍的腹部手術以及非高麻醉風險的病人。

精準醫療 期讓患者獲最佳治療

和信醫院腫瘤內科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國埕表示,由於大腸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是由早期胚胎的中腸及後腸發育融合而來。經由多年的研究後發現,原發部位在左側或右側大腸的轉移性腸癌不管在臨床表現、預後、對治療的反應,都有明顯的差異。如右側大腸預後較差,對藥物治療反應較差,因此在治療上建議使用的藥物治療與左側大腸不同,右側大腸建議優先使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治療,左側大腸建議優先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Anti-EGFR)藥物治療。

如果是早期大腸直腸癌,醫師在第二期大腸癌病人術後,會檢測病人是否帶有 MMR(mismatch repair)基因的突變,依據結果評估病人是否需要接受輔助性化療,或是建議考慮使用免疫治療。但若是晚期大腸直腸癌,隨著基因檢測結果的不同,也會有相對應的各種醫療建議與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