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瑋婷
在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例如:思覺失調症、器質性精神病、自閉症等)身上,經常可以見到自我照護的困難。
一般人可輕易完成的自我照護,像是刷牙、洗澡、更換衣物、打掃居家環境、準備三餐等,對患者可能會有困難。因為無法做好自我照護,使患者的健康受影響。其中,口腔衛生是值得重視的一環。患者經常有不健康的牙周或牙齒,造成口部氣味不佳外,也會影響進食。家屬在協助患者前往牙科就醫時,經常困難重重。
◎以下為相關的案例:
●案例1:阿良是37歲的男性、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最近因為牙痛,間接導致症狀不穩,影響日間病房職能治療活動的參與。
治療師與家人討論阿良口腔衛生的問題,建議家人帶阿良到牙科進行口腔檢查跟治療。家人感到很困難,因為阿良受到妄想的影響,一直認為牙醫診療台上的漱口杯裡有下毒、抗拒前往牙醫做治療。經過一番波折,阿良總算接受牙科治療。但為時已晚,門診牙醫師建議全口拔除牙齒。
●案例2:民雄是22歲男性,在小五那一年發現腦部有腫瘤,經過外科手術的治療後,成功移除腦瘤。之後出現幻聽跟智能受損的後遺症,而被診斷為器質性精神病(因為腦部結構上的病變,使患者出現精神症狀)。
民雄除了無法久坐之外,也容易躁動不安,無法配合牙科的治療。
包括長照老人 可積極轉介治療
其實,衛福部有提供「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獎助計畫」,委託醫療院所成立「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簡稱:特殊需求牙科中心)」。特殊需求者涵蓋一般大家所了解的身心障礙者,以及有系統性疾病或長照的老人,或是無法配合常規牙科治療的病人。
「特殊需求牙科中心」有能力提供特殊的設備、治療方式與計畫這些特殊族群。若精神科患者面臨到牙科就醫的困難,可以積極轉介至「特殊需求牙科中心」,及早治療,以維護患者的健康。
(作者為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