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居家治療「資源集中六都」 學者:長照過於依賴傳統醫療模式

▲退休,養老,老年,老人,照顧,陪伴,伴侶,老化。(圖/pixabay)

▲目前全國有500多家精神醫療機構,但資源分配不均,對於人口老化快速的台灣,亟需重視。(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台灣將在2025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也會讓長者衰弱和失能風險增加;但除了身體失能,心理也是亟需關注的一環。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特聘教授周桂如提到台灣照護體系中,全國有500多家的精神醫療機構,真正做到居家治療比率不到20%,除了資源不足,分配也極為不均,大多都集中在六都。更呼籲,未來精神健康預算上,挹注更多資源到社區端。

周桂如分享,近20年來,全球人口成長率約為20%,但慢性疾病已超越人口增長,排名第一的是癌症、第二名則為精神疾病,成長率高達54%。不過,挹注的醫療資源來看,OECD國家中,全球經常性的醫療保健支出占比為9.2%,長照占比1.8%,但台灣資源有限的情況,預算800億占比仍不到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桂如表示,全國121萬人身心障礙者中,約13萬人為慢性精神病患者。她說明,長照不是只有身體失能、還有心理失能,政府推動養護、醫院、社區、自殺防治和連結了長照體系,在復健潛能這塊,包括衛生單位的精神醫療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及衛生所等,政府花很多心力調整。

周桂如提到,以社區關懷的照顧人數來看,2022年統計約為10萬人,而全國精神醫療機構共569家,但真正做到精神居家治療為101家,比率不到20%,資源不足外,更集中於六都,分配極為不均。她指出,WHO統計疫情前,政府部門投入精神健康預算,高收入國家花費在醫療體系的比例不到一半,但台灣多數都是進入醫院。

周桂如期待,未來在精神健康預算上,能勇於挹注社區資源端。她分析,長照體系量能增長的情況很讓人驚訝,包括失智等這幾年都不斷提升,但對心理方面,還需更多的支援,加上人口老化,目前的長照體系過於依賴傳統醫療模式,缺乏對老年精神健康議題的充分重視與因應措施,無法提供整合性且持續性的照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