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符打动人心——泽日生
(事先说明,本文是重发的,重发的,重发的!!)
当今喜欢港乐的人,对泽日生这个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就算是不怎么听粤语歌的人,也一定听说过他作曲的《富士山下》(国语版:《爱情转移》)。光是这一首歌,就足以让他红得发紫。但其实,泽日生在华语乐坛,其实算是一个新人。直到2006年,他才发表了第一首正式作品,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富士山下》。晚出道的他并没有因此急功近利。一向“贵精不贵多”的他,年产量从来没有超过5首,出道至今只创作了不到30首作品。年粤日在网易云音乐上建了泽日生作曲的粤语歌歌单,大家可以到本文末扫二维码添加。
● ● ●
林夕+泽日生=?,答案是一个填词人加一个业余作曲人,成为了千禧年后最成功的词曲人组合之一。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泽日生”这个名字的时候,脑海里不假思索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他是日本人吗?”,如果再听到他的英文名Christopher Chak,就更加以偏概全地肯定他是外国人。只可惜我很遗憾的告诉你残忍的真相,事实上他是一个说着纯正粤语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平时的他是朝九晚五上班的心理分析师,而下班之后他的业余爱好就是作曲,尽管只是半路出家闯进乐坛,但是小试牛刀的第一首作品就是街知巷闻,我最爱(没有之一)的粤语歌《富士山下》。
泽日生在成名之后照旧保持低调的作风,以至于在网上和各大报纸杂志的专访上都没有公开透露过他自己的真实姓名。但谈到可能不太符合中国人改名和审美标准的这个笔名,他本人的解话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笔名的他在创作一首关于捕捉流星的曲子,而“摘”与“泽”的粤语读音相同,至于“日”和“生”就更容易理解了,两个字上下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星”字,更巧合的是他又很喜欢林振强写给陈百强的那首《摘星》,所以便灵机一动取笔名为“泽日生”,意指“摘星”。明明是一个那个有意境、有内涵的名字,却被那些不明真相的人所误解,他都真的不知道是好笑还是好气。而上文所提及到他第一首公开发表的作品《富士山下》,当年一推出就成为香港乐坛各大颁奖典礼上的大赢家,但其实谁都没有料到风光背后,这首写入心扉的曲曾几何时都只是一首无人问津的“仓底货”。
1977年出生的泽日生自小就对音乐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克劳德·德彪西和加布里埃尔·福莱的钢琴曲,于是7岁就开始醉心练习弹奏钢琴,由于他就读的是基督教学校,而他本身又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因为对音乐与生俱来的触觉和天赋,很快他便被先生赏识并安排在教会做礼拜的时候负责弹琴,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公开演出。之后学习成绩不错的他和家人商量过之后,决定只身一人远赴英国求学,那时候他才中三,如果是换作今时今日中三的学生,很可能绝大部分人都未必有这份勇气和决心去到文化风俗、语言不同的异国他乡求学,但他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人。
在英国逗留了两年之后,他辗转又去到加拿大继续学习,更在加拿大完成了高中学业并顺利考入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但他并没有选择到最感兴趣的音乐专业,而是选择主修商科,其实在此之前年仅17岁的他就已经考取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会的钢琴八级证书,或者那时他心知肚明如日中天的香港乐坛未必容纳得下他这个有可能成为作曲人的人,所以出于对未来生活的考虑,他还是保守的选择了商科。平平稳稳完成4年的大学学业之后,获得商科学士学位的他又决定回到他的家乡香港发展,不过最大的原因都是希望看看有没有机会加入香港乐坛。
回到香港后,才20岁出头的泽日生没有急于一时放手追寻梦想,而是选择继续进修,在香港中文大学修读心理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后文凭之后,投身学习教育心理学,又顺利获得社会科学院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后来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名教育心理学家,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情感与行为有关工作。不过其实在97年大学期间,他就已经写好一首前后仅用了15分钟的曲,那时他刚刚好20岁,由于当时他的录制Demo技术有限,出来的效果未如他的理想,因此他放弃了发表的念头。时过境迁,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机会发表这首尘封已久的曲,于是在各样条件都成熟的06年他决定又重新录制一次,一力担当了作曲、编曲和监制的角色,并找了张欣渝填上国语歌词,由他的好朋友又是作曲人的杨淽演唱,就成为了那首《富士山下》前身充满着中国风的《相思祭》。
事实上,泽日生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开始写歌,但那时的歌在大人眼中只能算是儿歌,到了中学,他才立志要成为一名作曲家,但就算再出色的“千里马”都需要有一个“伯乐”赏识,而泽日生就很幸运遇到他人生中的伯乐——梁荣骏。如果你不知道梁荣骏是谁,我就简单在此为你科普一下:他是香港著名唱片监制,曾为王菲、张国荣、陈奕迅、张敬轩等歌手监制歌曲,因多次与王菲、张国荣合作被称为二人的“御用监制”,而他更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的作家理事之一,于13年创立神马音乐公司。而将《相思祭》变成《富士山下》的人就是梁荣骏,泽日生回忆道:“当年我回港后知道香港有个叫“绿咖啡”的公共论坛,可以让很多业余音乐人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间接地推动了我更加积极的写歌,写的作品多了,我便在2005年透过寄Demo自荐去台湾丰华公司并签约成为创作人,后来我就参加“全球华人作曲比赛”,当时我所选择参加比赛用的曲就是《富士山下》的原曲,虽然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奖项,但是当时的评判之一梁荣骏觉得这首曲可塑性很高不错,有流行特质,所以便找我合作,我就这样子入行了。”幸好梁荣骏慧眼识宝,才没有埋没掉这首难得一遇的好歌。当时监制陈奕迅《What's going on》大碟的梁荣骏将这首曲交给林夕,让他重新填一份与《相思祭》词风完全不同的粤语歌词出来,于是林夕便将自身的东京之旅回忆融入到这份歌词之中,并找来陈珀和C. Y. Kong江志仁重新编曲,前奏那段销魂缠绵的钢琴solo便是由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的陈珀所弹奏,最后再配合陈奕迅无可挑剔的声线去演绎,就请允许我只能用“完美”两个字来形容这首“浴火重生”的《富士山下》,因为词穷的我真的找不到其他词语来形容,所以就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梁荣骏(Alvin Leong)
有过这次惊艳的合作之后,林夕和泽日生这对拍档就成为了歌曲信心的保证,凡是二人合作的歌都会在金曲流行榜上占有一席之位。但一向“贵精不贵多”的泽日生年产量从来没有超过5首,从06年截止到目前为止都只是创作了29首歌,其中写给萱宁的《Love Is On The Way》和黄晓明的《酿酒》更是自己包办词曲,你没有听错,就连教主黄晓明都唱过泽日生写的歌,可惜泽日生只在作曲方面甚有天赋,词作方面水平就有待提高,在这两首歌之后就全心全意回归到作曲上面。
除了经常和林夕合作之外,泽日生还和黄伟文合作过谢安琪《年度之歌》和卢巧音的《哲学家》。被问到最喜欢哪位填词人的时候,泽日生没有选择了碰撞出最多火花的林夕,反而是选了仅有两次合作的黄伟文。他说很欣赏黄伟文09年写的那首《年度之歌》:这首旋律、歌词略带悲凉的作品对应于08年同样由黄伟文写给谢安琪全程大热的《喜帖街》,歌词当中写道“全年度有几多首歌,给天天的播,给你最愉快的消磨,流行是一首窝心的歌,突然间说过就过”,意思是就算再好听、获得再多奖项的歌寿命也就只有一年而已,下一年就会被乐迷淡忘,人生也是如此。贪新厌旧、高低起跌再普通不过,所以我们要学会“还愿我懂下台的美艺,鞠躬了就退位,起码得到敬礼,谁又妄想一曲一世,让人忠心到底”,这种人生态度没有经历过一定的年月沉淀又怎能明白个中奥义。
对于“泽日生式”曲风,就只能用“长、再长、长到不能再长”三个词语来表达,例如张敬轩的《不吐不快》开头和第二段的主歌部分加上就已经有200多字,最后结尾一句36字密集式的“任何密友任何伴侣和谐互斗投缘互信尊敬退缩生疏挂心忽近又远跟世态摇摆,见惯不会怪”,就令张敬轩向泽日生开玩笑地投诉过这首《不吐不快》基本上没有透气位,唱得很辛苦。虽然有张敬轩的敢于投诉,但是一向随心创作的泽日生解释道:“当然说到长句的问题,经常合作的监制梁荣骏也提出过没必要需要那么多长句,但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不自觉的创作喜好,我作曲时没有太刻意去想过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有些歌长句不是很多的,比如许廷铿的《向幸福出发》和泳儿的《浮沙之路》。”尽管唱的人不乐意,但填词人却非常喜欢这类型的曲,因为这可以提供了更多表达歌词意思和在声调的把握上的可能性和完整性,所以好像林夕就能完美驾驭泽日生的曲,无论是《搜神记》、《一丝不挂》还是《不方便的真相》等等,通通都是令K房里的麦霸“闻风丧胆”的练气歌。
出道十年,虽然作品不多,但每一首都是绝佳之作,作为一个业余作曲人来说,泽日生取得的成就比很多职业作曲人都要高。在今时今日这个浮躁急进的社会里面,难得还有像泽日生这种慢慢去用心雕琢每一件“艺术品”的人,实属是我们的幸福。
如果你遇到心理困扰的时候,先不用病急乱投医,你不妨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位心理分析师所写的歌,或者这些治本的“心药”就可以医好你的心病,而这也是泽日生坚持写歌的初衷。
我绝不罕有
往街里绕过一周
我便化乌有
编辑/年粤日君
图片来源/网络
●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在网易云音乐添加泽日生粤语歌单
● ● ●
·在后台回复“我睡了”,随机告诉你那些同爱粤语歌的陌生人们的故事(缘分也需要自己争取,回复多几次看多几条)
·北京时间每天的00:00-23:59,回复“去年今日”可看看在去年的这一天年粤日推了什么歌(只在当天时间有效哦!过了就是第二天的啦)
*本文为年粤日原创,随意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