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台灣新舊媒體轉型互聯融合的重要分水嶺,亦是一項重大的考驗和挑戰。若「實驗以驗實」而言,在11月的「九合一」大選過程中,讓吾人見證了類此新舊媒體的匯流,所產生的巨大的影響,確具「民粹」(Populism)效應,亦能由「虛擬世界」(網路語音影平台,俗稱「空軍」)激化為選票,並改變了政治版圖,令人大開眼界!

 

(圖片來源/Unsplash)

走向融合的新舊媒體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的「柯文哲現象」,是由新媒體加入舊媒體相互激盪所造成的奇蹟;而2018年的「韓國瑜現象」,則是由新舊媒體互聯融合衝擊所產生的驚奇。

今天的新媒體的快速衍生,可視為是21世紀「鍵盤革命」下的產物,且種類繁多,主要常見有:手機、電腦、平板、臉書、網路電視和直播、社群LINE,YOUTUBE,Twitter、IG等等;亦已沒有所謂的傳送者和接受者,只有資訊的參與者。受眾在新媒體中已能在極大的時空範圍內,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資訊,還可以參與資訊的傳播和發布,更是一種對等的傳播(人人都是記者)。

亞馬遜前首席科學家安德雷斯·韋思岸(Andreas Weigend)說得好:「過去掌握話語權的專家將蛻變為其中發言的一分子,相較以往會形成一個更公平的社會價值格局,它將盡可能地改變人類社會原本信息不對稱的現狀。」簡言之,此不僅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速度和內容,更改變了政經、產業、社會結構及生態環境。美國《時代》周刊甚至將新媒體的使用者「全體網民」,作為2006年的年度人物封面,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標竿表徵,意義深遠!

再者,新媒體帶來的生活習慣影響,像「人手一機」,便已改變了人際的交流(包括政治、選舉行為等),此一人、機互動(具語音影平台的諸多功能),自使傳統媒體逐漸被取代,肇致舊媒體與新媒體的結合創新,衍生諸多的社會問題,自須有相應的法律規範和政策出現;而如何促使新舊媒體的融合、互補發展,能走向雙贏之路,在在是未來重要的課題。

復次,類此「電子化民主」的新時代,正加速吾人民主化的進程,政治思維亦不易受黨派或意識型態的約制,且並強化了每一個人的政治自主能力;而民意如水,具載舟亦能覆舟,並能決定誰執政的權力(註:政權的輪替或選舉成敗涉及層面廣,不在本文討論之內);類如一夕爆紅的政治人物韓國瑜和柯文哲,並無在地經營的組織(俗稱「陸軍」),卻能藉由「空軍」,或利用大數據,創造各種不同的議題,像韓國渝的「高雄又老又窮」、「北漂青年」、「823的5千個坑洞」等,以及「三山」(鳳山、旗山、岡山)大造勢活動等等,多能帶動風向(註:網路議題相對不受控,此亦須視能否切中時事命題而定),產生巨大網路聲量,獲得驚人的的成果,讓人嘆為觀止!此也震醒了許多尚停留在傳統思維的媒體經營者和菁英,找到了傳統媒體須結合新媒體,才能發揮傳播影響力的理由佐證。

假消息、假新聞的流竄,大大衝擊媒體公信力

然則,在此次大選中,新舊媒體的互聯融合亦產生諸多負面性問題,謹舉箇中犖犖大者,譬如新聞報導的公信力,媒體集團的操弄、境外網軍勢力介入等等,多受到質疑。況且今天所謂的「新聞自由」,是絕對「沒有造假和造謠」的自由!不僅違法,更是違反新聞道德規範,此乃為普世鐵律,無庸置疑。

例如此次大選的謠言、傳聞、假訊息、假新聞等等充斥,俯拾皆是!特別是夾議夾述(一面製造「傳聞」,一面引述批評)、主觀建構(製作似是而非的醒目標題、加大美工)、假平衡(一面報導,還訪問無辜當事人作平衡,或作非實質性的假平衡)等。尤有進者,猶假藉查證,一面捏造,一面闢謠,捕風捉影,大肆報導;而有的「即時更新、更正」,並未作「事實的更新、更正」,反助長媒體亂象的惡性循環等,混淆視聽,真偽難辨;即使查證、更正、澄清,也跟不上假訊息或假新聞散播的速度,使錯誤和傷害均已造成。而濫用民調情形普遍(樣本數不足,或機構效應,或借題發揮,製造輿論假象),誤導社會,令人痛心疾首!就像此次大選結果,因新舊媒體的公信力,遭到批評,反而產生兩極化的不同預期,洵為憾焉!

至於政商媒的盤根錯結複雜關係,夙為識者非議,過去台灣社會發起的「黨政軍退出媒體」,或「反媒體壟斷」等運動,堪為例證。更驚人的是,某一親中的「媒體集團」經營者,已能將旗下的新舊媒體,包括報紙、周刊、有線、無線電視台,建構成大平台,透過社群、臉書、手機、現場或直播,帶動議題風向,經不同頻道的政論節目、名嘴拱抬,形成巨大聲勢力量,沛然莫之能禦。

其經營者及所屬新舊媒體高層,則居於幕後形同候選人的「代言人」,在一年之間,不斷創造製造議題和網路聲量,成功帶動風向,又能與其他的新舊媒體同業,「不謀而合」地形成一股「分進合擊」的態勢,創下幾近一面倒的選戰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類此與其說是「民心思變」,不如說是新舊媒體「不約而同」地催化了民心的「變數」,讓民心浮動,創造驚人的不同的選舉成果;此恐連過去全球首屈一指的媒體大亨魯柏·梅鐸(Rupert Murdoch),都自嘆不如!

如果新舊媒體一旦鼓動「民粹」成功,便易成了「洪水猛獸」,將肇致台灣的民主政治堪虞,若與境外勢力串連,即能瞬間顛覆印太典範的台灣自由民主人權的核心價值制度(美國國務院推崇),在在值得吾人省思和妥謀因應之道(像目前NCC正在審查全台最大的有線電視系統併購案,就須慎重其事以防患未然,莫再「不作為」,壞了大事!)

(圖片來源/Unsplash)

外力試圖介入台灣資安,早已成為國安問題

儘管政府當局在大選前,曾不斷提示境外勢力介入的可能性,但遲至11月24日投票日,都沒有提出明確證據或破獲具體個案,使所謂的「中國干預選舉」的議題,難以真正說服選民。顯然,國安部門值得檢討改進。

其實,前不久美國總統川普在簽署《國家網路安全戰略》時,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就指陳,美國將針對網路安全戰略與包括台灣在內的盟友合作,對抗來自中國等國家網路駭客攻擊。據透露,台美曾合辦「媒體識讀營」,除了是美國結合盟邦之力共同打擊假新聞的計劃一環外,亦顯示,台美國安系統之間已針對不同樣態的網路攻擊展開合作因應。

2015年馬政府最後一任的閣揆張善政,便曾在接受外媒訪問時公開證實,中國駭客確實以台灣做為攻擊試驗場,因此台灣希望爭取當時美國主導的「網路風暴(cyber storm)」網路攻防演習。而早在2015年年底,中共解放軍就已成立新軍種「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外界研判任務內容包括情報、技術偵察、電子對抗、網絡攻防、心理戰五大領域,引起相關國家的警覺。

事實證明,過去兩年來,台灣遭到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數量持續增加。行政院更在宣布今年(2018)9月底成立「資安學院」時,提出資通安全處的統計,指台灣行政部門平均每個月都會遭到數以千萬計的駭客攻擊,主要目標為政府機關、研究部門和醫院系統等,其中屬「重大影響事故」程度的攻擊,涉及竊取政府機密及個人資訊的針對性網攻。而另據國安部門掌握,去年(2017)光是國安局,每個月就遭到的網路攻擊,高達10萬起以上;近來更出現新的變化,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次數減少,但成功率卻有所提升,此一數字更加引發我國安部門的警覺。

換言之,中共對台從不放棄「併吞」(統一)台灣,所施行的「文攻武嚇」,無日不已,這是各方有目共睹的事實;而今用膝蓋想也知道,豈會放棄台灣「九合一」地方大選的「見縫插針」機會?只是如其何暗中攪和和侵蝕伎倆(至少「窮台」的經濟策略奏效,致產生民怨的問題),目前並不清楚,相信日後將會逐漸明朗化。足見吾人必須「居安思危」,亦不能被嘉年華式的熱鬧選舉沖昏了頭,忘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民主危機!

是以,新舊媒體依然是一種「社會公器」(網路社群相互傳播亦然),仍負有嚴肅的社會責任,自亦不容新舊媒體遭到壟斷式經營(統合新舊媒體模式的經營),使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得以兼重,並強化新聞自律,尊重司法,以及新聞倫理道德規範;而新聞記者在網路世界亦將會重新定義(或轉為深度報導與調查報導),且為保護不斷精進的民主制度,有必要推動「防禦性民主」(Defensive democracy),以維護憲法和民主的核心價值,及早妥謀制應許多涉及民主政治發展,及新舊媒體融合產生的問題和亂象,以邁向互補及雙贏正道,才是吾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