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體老化、退化的組織就一定要手術拿掉、換掉才會好,已經老化的組織透過正確的治療,重建軟組織,就能恢復原本的功能不再造成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的相關治療,很多人一定聽過「內側皺襞(壁)」,特別是內側皺襞(壁)微創(內視鏡)手術,是許多不願開刀的膝關節疼痛患者的一線希望,內側皺襞(壁)微創手術真的能解決所有膝關節的疼痛問題嗎?在探討此問題之前,我們務必要先好好認識內側皺襞(壁)這個組織結構。
什麼是內側皺壁?
內側皺襞(壁)是位於髕骨內側下方,內側半月軟骨前方的半透明狀滑膜結構,是胚胎發育的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一層皺摺,柔軟富有彈性並具有潤滑緩衝的作用。內側皺壁在健康正常的狀態下,並不會磨擦造成關節疼痛,但隨著年紀增長老化、過度使用或是運動傷害導致的損傷,都會使內側皺襞(壁)發炎並逐漸纖維化,漸漸地內側皺襞(壁)失去原有的彈性,表面也變得粗糙像「菜瓜布」一樣,當膝關節彎曲30至45度時,表面粗糙的內側皺襞(壁)與股骨內踝摩擦時就會產生疼痛。
根據統計平均每人的膝關節每年的彎曲次數多達百萬次以上,已變硬粗糙的內側皺襞(壁)若是長期與股骨內踝磨擦,長期下來可能會磨損侵蝕股骨內踝和內側半月軟骨,進而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惡化及疼痛加劇。
內側皺壁微創(內視鏡)手術如何進行?
近年來國內某知名醫院大力推廣的內側皺襞(壁)微創(內視鏡)手術,主張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有高達95%是因內側皺壁與關節軟骨摩擦引起(內側摩擦症候群),認為只要將已病變的內側皺襞(壁)清除,就能徹底治療好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問題。
內側皺襞(壁)微創(內視鏡)手術是以傳統內視鏡做為手術工具,利用特殊內視鏡電動工具,清除內側皺壁以及關節腔內的軟骨碎屑,減少因內側皺壁摩擦而產生的疼痛。相較於傳統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內側皺壁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療具有傷口較小、復原期短、安全性高的優勢,讓許多膝關節退化的患者對此項微創手術躍躍欲試,即使忍受排隊1~2年以上等待手術的痛苦也心甘情願。
微創手術只對內側皺壁摩擦造成的膝蓋痛才有效!
內側皺壁微創(內視鏡)手術是針對內側皺襞(壁)摩擦所發展的治療,因此若還有合併內側皺壁以外的結構出問題,這項手術的效果就不好!人體膝蓋結構複雜,內側皺襞(壁)僅是膝關節周邊眾多筋膜軟組織結構之一,除了內側皺襞(壁)此一結構常會造成膝關節內側區域疼痛外,還有其他跟內側皺襞(壁)相似的筋膜結構,如鵝足、股四頭肌下滑囊、內側副韌帶下滑囊、髕骨下滑囊等,這些結構病變都是常見造成膝關節痛的原因。
根據我的觀察,臨床上許多膝關節疼痛患者都是合併2~3個以上的結構位置病變發炎造成疼痛,若是只處理內側皺襞(壁),未同時治療其他位置筋膜軟組織發炎造成疼痛的問題,膝關節痛一定無法改善,這也是許多病患接受過內側皺襞(壁)手術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此外由於執行內視鏡微創手術的器械角度的限制,膝關節內部內側皺壁組織周邊有些死角的部分,內視鏡器械無法將殘餘的皺襞(壁)組織完全清理乾淨,殘存的內側皺襞(壁)組織仍會與股骨內踝摩擦造成疼痛。除了以上提到的問題,內側皺襞(壁)微創(內視鏡)手術也無法解決退化性關節炎病患後期常見的併發症如:肌無力、膝關節鬆動與膝關節周邊組織沾黏的問題。
以非開刀的方式「修理」膝關節,不需清除內側皺壁
「膝望工程」超微創關節整合治療是以「修理」關節為概念的非開刀治療方式。我以中西醫雙執照的背景將中西醫學優點整合,累積多年疼痛關節的治療經驗,以「先破壞再建設」的原理,利用特殊針具對表面已粗糙纖維化的內側皺壁與其他發炎的軟組織,進行超微創的針刺破壞,鬆解沾黏、纖維化及鈣化的組織。簡單說就是利用「超微創」這把鑰匙深入治療軟組織,局部再輔以細胞修復營養因子,並不需要將已纖維化失去彈性的內側皺襞(壁)清除,僅需藉由超微創的微細破壞,促使老化的內側皺襞(壁)組織修復更新,讓內側皺壁得以恢復年輕時原本的功能及彈性,超微創治療能讓原本粗糙硬化的「菜瓜布」變得柔軟,並不一定要將「菜瓜布」拿掉才能解決疼痛問題。
我一再強調一個觀念:不是所有人體老化、退化的組織就一定要手術拿掉、換掉才會好,已經老化的組織,只要透過正確的治療,重建軟組織,就能恢復原本的功能不再造成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