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十字韌帶受傷不一定需要立即手術


韌帶是穩定膝關節很重要的結構,主要包含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最常受傷的十字韌帶發生在需要跑跳的球類運動與機車車禍,十字韌帶斷裂要開刀嗎?還是復健就可以復原,或是有其他治療方法?

膝關節內有兩條強而有力的韌帶連結股骨與脛骨,呈現交叉的形狀,稱為「十字韌帶」(Cruciate ligaments),由前十字韌帶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 和後十字韌帶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組成,促使大腿帶動小腿的連動,並穩股骨與脛骨的位置,避免當膝蓋彎伸時,股骨與脛骨發生移位的狀況。幫助膝蓋前後動作的穩定度,讓我們的雙腿可以屈伸自如與適當旋轉。

十字韌帶受傷原因

前、後十字韌帶受傷的原因各有不同,前十字韌帶撕裂傷常見於運動傷害,例如:足球、籃球、棒球滑疊等。有些人在受傷瞬間會聽到「啪」一聲,接著感覺膝關節劇痛與血腫,無法繼續活動,即是前十字韌帶撕裂。

若是後十字韌帶撕裂,會有些微的腫脹及不適,常見於騎機車時撞到膝蓋前方,或是跌倒時撞擊膝蓋,導致脛骨失去支撐過度後移,造成後十字韌帶撕裂傷或全部斷裂。

十字韌帶受傷常見症狀

前後十字韌帶受傷最直接影響的就是上下樓梯時,膝蓋會因為不穩定且使不上力。

  • 初期會有輕微的關節腫脹或積水
  • 當膝關節彎曲時(例如上下樓梯)會引起劇烈疼痛

十字韌帶斷裂不一定要手術

在美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接受前十字韌帶的重建手術,但是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重建手術比復健訓練的效果好。2010年有篇研究,募集年齡從18到35歲共121位前十字韌帶損傷者,他們都是日常活動很活躍的人,並非不運動或活動量很低的人,受試者如果合併嚴重的膝蓋軟骨損傷,或是內外側副韌帶斷裂,則排除參與研究,剩下的合格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兩組:

A組:受傷後立即接受手術重建前十字韌帶,然後再進行復健訓練
B組:先進行復健訓練,如果後續發現復健失敗,則再進行手術

作為比較兩組預後的研究指標有:(1)疼痛情況、(2)膝關節相關生活品質、(3)運動能力恢復程度、(4)日常生活恢復程度。

結果發現「立即進行手術重建的A組」並不會比「先進行復健訓練的B組」的預後好,這個研究持續追蹤兩年,結果仍然相同,也就是說即使前十字韌帶損傷,也不一定需要立即進行重建手術,有機會透過完整的治療與復健訓練,恢復膝關節的功能。

十字韌帶損傷治療

膝關節除了十字韌帶,還有其他的韌帶、肌腱、肌肉,在受傷初期的積極治療和復健,可以減少十字韌帶撕裂帶來的傷害,以超微創治療損傷點,輔以藥物控制發炎,若加上PRP直接注射,能有助受傷十字韌帶加速修復。

名冠診所「膝望工程SMIT超微關節整合治療」為中西醫整合的進階自費療程,若您已在醫學中心、骨科、復健科或中醫診所接受許多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或是已經做過人工關節手術而產生後遺症,感到痛苦不堪卻求治無門,請您不要放棄!我們是關節及疼痛治療的專家,成功治療海內外各種難治關節疼痛的患者,並恢復他們膝關節的健康。
若有慢性病或體力衰弱的年長患者,正擔心手術的風險與併發症,「膝望工程SMIT超微關節整合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方式,我們非常願意協助您戰勝疼痛!

想了解更多治療資訊,請於門診時間撥打: (02) 2967 9988(週一:13:30~21:00;週二至週六(週四休診):8:00~16:30;週日休診)
或請於以下表單填寫您的資料,我們會優先以E-mail回覆,請確保您留下正確的聯絡方式,會於上班工作時間回覆,請您耐心等候,謝謝!

市話請加區碼
您可以留言想諮詢的問題,或補充說明您的狀況

膝蓋痛不等於關節有退化!楊思寬院長治療大改善

張小姐感覺膝蓋緊繃,經常站不到半小時腿就會又緊又酸。去醫院檢查被告知膝關節退化第四期,建議半膝人工關節手術。不願開刀的張小姐上網搜尋到膝望工程的不動刀治療,接受治療後很快就有改善,走路不再腳痛了。

######

百戰百勝大魔王遇見楊思寬院長 終於治好多年膝蓋痛

擔任百戰百勝大魔王的林偕文大哥本身就是運動健將,多次出國比賽贏得冠軍,長年下來累積許多運動傷害。近年來膝關節疼痛加劇,朋友建議他開刀換人工關節,但他擔心會有手術後遺症。名冠診所楊思寬院長以不開刀的「膝望工程」為他治療後,終於恢復健康的雙腳,朋友都驚訝的說:你現在走路比我們快了!

######

幹細胞用於膝蓋退化治療的最新進展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全台約有350萬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等於是每6.5人中就有一人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更有1/4關節不適者忍痛超過3年。從民國106年健保署統計全台全膝關節置換件數為2萬7千多件,而在民國95年一年內有1萬多人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於10年內呈現明顯的成長,也顯示膝關節退化在高齡化社會中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

「膝望工程」超微創關節整合治療與微創關節手術治療有何不同?

相信您一定對「微創手術」一詞並不陌生,微創手術是利用表皮微小的傷口,以內視鏡的鏡頭當成視野,搭配各種的內視鏡手術工具來進行治療,出血量較傳統手術小,能縮短患者傷口復原的時間,減少術後疼痛,並能降低術後感染的機率。由於微創手術的多項優點,也促使現今許多醫院的手術型態開始趨向微創化。

####

「膝望工程」是什麼?它如何助你擺脫膝蓋疼痛

許多人膝蓋痛去看骨科醫生,常常醫生都還沒觸診,就要病人先去照X光;等X光片照出來了,醫生會拿著X光片跟病患解釋:「軟骨磨損了多少,有沒有骨刺,現在膝蓋已經退化到第幾期了…」。接著醫生就會下診斷:軟骨磨損嚴重的話就要安排開刀置換人工關節,較輕微的則是開消炎止痛藥吃,或是轉去做復健科做理療。類似這樣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但您有沒有曾經懷疑:這樣的診療過程就是完整、正確、無誤的嗎?

####

膝關節疼痛迷思(一) 為什麼騎腳踏車比走路傷膝蓋?

有些醫師會建議膝關節退化的患者選擇騎腳踏車作為運動,認為騎腳踏車較為省力,且對膝蓋的負重較小,因此對關節的傷害較小。但你知道嗎?騎腳踏車這項運動其實是非常不適合膝關節退化患者,因為踩踏板時需重複彎曲膝蓋,內側皺壁摩擦的次數也就更多,使膝蓋更容易受傷產生發炎疼痛。

#

膝關節疼痛迷思(三) 為什麼關節疼痛積水抽不完?

臨床上關節積水相當常見,常發生在愛運動的年輕族群、膝蓋退化的中老年人,或是發生意外傷害的一般人身上,關節積水會造成患者膝蓋腫痛不適,行走、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受限,常有患者關節積水抽水後,隔沒幾天又反覆積水,到底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真的沒有辦法讓關節積水不要再反覆發生嗎?

#########

膝關節退化分期你了解多少?

膝關節是人體使用非常頻繁的關節,從嬰幼兒期學步開始,膝關節陪伴每個人每天進行各種活動,如:運動、旅遊、工作、娛樂、上學等。根據統計,每個人膝關節平均一年活動一百萬次,若以膝關節退化最常出現的年紀50歲來算,從開始使用膝關節到出現問題約已使用5千萬次。使用如此頻繁,再加上男女過了更年期體內賀爾蒙質量的改變,無可避免的,每個人都可能會有膝關節退化疼痛問題,不同的只是疼痛出現的早晚而已。

#

只打PRP就能讓關節退化變好嗎?事實跟你想的不一樣

膝蓋退化造成疼痛的病因複雜,必須診斷出切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注射PRP僅是眾多關節退化的治療方式之一,單靠PRP就想讓關節軟骨再生,讓嚴重的關節退化變好是不夠的。名冠診所「膝望工程」從根本進行治療及修復,才能將PRP發揮最大效果,徹底解決關節疼痛問題。

####

膝蓋疼痛半年往返於骨科跟復健科間 終在名冠找到病因

熱愛運動的網路媒體人謝先生,在一次日月潭環湖,接續挑戰武嶺天堂路後,開始飽受膝蓋疼痛之苦,做過許多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後,判斷為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復健半年卻沒有好轉,決定來名冠診所接受「膝望工程」治療,膝關節終於恢復健康並能輕鬆地活動了!

###

向人工膝關節術後遺症說bye-bye

有不少人工膝關節置換後的患者因為沒有根治而到名冠就診,劉阿姨就是其中一例。手術前,她感覺走路會「軟腳」,爬樓梯膝蓋痛。換完右膝後,膝蓋卻麻麻的,連從椅子上站起來或蹲下來都無法施力。她在治療結束後的三個月回診追蹤,不但爬樓梯不再疼痛,連左邊膝蓋也不用開刀了。

####

爬山後膝蓋痛 也是「退化」造成的嗎?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台灣爬山人口將近500萬人,其中以中高年齡層(45~65歲)佔大宗,爬山固然有許多好處,像是可以增加肌耐力、心肺功能、協調力等,但須特別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是否能夠負荷爬山較大的運動量。臨床上觀察到有不少民眾在爬山之後出現膝蓋疼痛、腫脹甚至積水的症狀,大多是和爬山超過自己身體結構的負荷有關。

#

膝關節痛以半月軟骨磨損程度當成開刀依據是不正確的!

鍾太太聽了以後心中感到非常疑惑,覺得自己明明是右邊膝蓋痛去看醫師,怎麼醫師是建議要左邊膝蓋開刀換關節呢?是不是醫師搞錯了?骨科醫師解釋說:左邊膝蓋退化磨損比較嚴重,開刀換關節後,右邊的膝關節痛就會好了。因為病患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只能選擇相信醫師。109年5月鍾太太的左膝在北部某醫學中心骨科開人工關節手術,手術後歷經兩個多月的復健,原本較痛的右膝不但沒改善還變的更嚴重,原本不太痛的左膝,開過刀後反而關節活動角度變差,下肢淋巴水腫,甚至手術縫合的傷口,歷經兩個多月也仍未癒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