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本週召集官員開會,商討如何讓中國經濟走出低迷。但若以公報作為參考的話,習近平認為他已經找到了許多解決方案。
他向在北京出席這次會議的363名官員傳達的信息似乎是:堅持以國家為主導、以技術為重點的戰略,但要做得更好。也就是說,更廉潔、更公平地去做,同時密切關注國家安全。
雖然一些批評人士把中國經濟低迷的原因歸咎於習近平的高壓做法,但為期四天的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的公報卻把重點放在動盪世界的危險和創新機會上。
官媒週四發布的三中全會公報稱,中國「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廣告
受經濟困境影響,垂頭喪氣的中國投資者一直在等待積極信號,但會後發布的公告中只有打著中共口號、語焉不詳的方案。
如果過去的三中全會能作為參考的話,更具體的提案也許會在未來幾天公布。以下是對官方公報的解讀,以及更多細節出現後需要注意的東西。
經濟安全:「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習近平曾在2013年的三中全會上承諾,讓市場競爭在經濟的某些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他還承諾成立一個新委員會,以加強國家安全,國家安全在中國主要是捍衛中共的統治。
但之後的幾年裡,中國不斷擴大的國家安全機器經常發號施令,對生活的更多方面進行監管。批評人士說,這阻礙了創新者和外國投資者。
這次會議暗示,中國領導人想在國家安全與經濟增長之間找到更微妙的平衡。公報稱,中國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廣告
公告在其他部分表明,中共將繼續嚴格控制輿論。並在幾處暗示,習近平擴大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野心沒有減弱。
公報稱,中國需要「引領全球治理,主動塑造有利外部環境」。
商業環境:「積極擴大國內需求」
將近三年的嚴格「新冠清零」限制、習近平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打擊,以及一系列大範圍的稅務審計已讓中國民營部門普遍感到擔憂。謹慎的消費支出讓企業不敢擴張,因為無法確定是否能找到更多的消費者。
但中國領導層最終並沒有在公報中提民營部門。公報只是說,官員們將「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建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報還呼籲採取措施「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換句話說,市場在中國仍在有一席之地,但前提是它要為中共的宏偉目標服務。
廣告
財政政策:「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
中國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收入減少。官方的公報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幾乎未提供任何線索。
中國各地的養老金、醫保和教育費用幾乎全部由地方和省級政府提供。許多地方政府已負債累累,現在又面臨收入迅速下降的問題。
2003年和2013年的三中全會曾建議中國引入有廣泛基礎的房產稅,這將讓地方政府有更可持續的收入來源。但除了幾個小規模試點外,中國一直沒有徵收房產稅。
公報指出,「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
社會政策:「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廣告
有近3億中國人在與其戶口所在地不同的城市工作或生活,通常是從內陸農村去沿海工廠工作。這些農民工的子女很少得到在父母工作的城鎮上公立學校的資格,所以農民工們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鄉由親戚照顧,中國有數百萬所謂的「留守兒童」
允許家庭一起生活在他們想住的地方有利於提高生育率,刺激大城市對新公寓的需求。
中國的大城市對於為許多農民工提供福利持謹慎態度。公報呼籲「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但這聽起來不像是一些經濟學家所呼籲的徹底消除障礙。
「秦剛同志」之謎
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的命運一年來一直是個謎。秦剛曾作為習近平意願的實施者在官場上迅速上升,但一年前突然失蹤。雖然他的外交部長職務已有人接任,但中共一直對是什麼不當行為或失誤導致了他的下台保持沉默。
中央委員會接受了秦剛的辭職,並免去他中央委員會委員的職務。但公報仍將他稱為「同志」,這表明,至少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被完全排斥。這仍是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