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口招呼,就能看出資歷深淺?職場關係的隱藏陷阱:X哥、X姐、X總-LinkedIn (領英)|商周
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開口招呼,就能看出資歷深淺?職場關係的隱藏陷阱:X哥、X姐、X總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一開口招呼,就能看出資歷深淺?職場關係的隱藏陷阱:X哥、X姐、X總

一開口招呼,就能看出資歷深淺?職場關係的隱藏陷阱:X哥、X姐、X總
示意圖,非當事人或特定情境。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奧斯特窩頭斯基
摘要

1.曾有電視劇演過,辨別職場前輩的「口紅論」:塗紅色的叫姐,塗粉色豆沙色的不叫姐。厚塗的叫姐,薄塗的不叫姐,不塗的叫哥!

2.這理論是否奏效,還不得而知。不過「職場稱呼」的確是許多新鮮人的困擾,對平級、後輩、前輩……叫錯了輕則尷尬、重則在對方心裡落下負面印象。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曾有報導顯示,75.9%新鮮人剛入職場時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面對「職場稱呼」這個究極難題,費時費力無比糾結:不知道對方有哪些專屬稱呼禁忌,無意中給自己埋個雷。

一旦叫錯,看到對方原本微笑的嘴角,慢動作回放般凝滯後,原本就謹小慎微的新人,將迎來一天的惴惴不安:「完蛋了,我又說錯話了。」

甚至還有聰明人會自己總結稱呼指南。比如某齣劇裡,女主角總結了「如何稱呼職場前輩」的口紅論——叫不叫姐,不看年齡也不看資歷,而是看口紅。塗紅色的叫姐,塗粉色豆沙色的不叫姐。厚塗的叫姐,薄塗的不叫姐,不塗的叫哥!真有這麼聰明,放在精進工作技能上該多好,更何況這個理論是否奏效,更是不得而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對於被稱呼的人,聽到讓自己心生不爽的稱呼,確實讓人眉頭一挑,心裡默想:現在的小孩,可真不懂事啊。

職場最討厭被人怎麼稱呼?稱呼是個玄學,誰也不知道,甲之蜜糖,怎麼就成為了乙之砒霜。而對待不同資歷的人,讓人不爽的稱呼禁忌就更多了。

平級之間

1.美女、帥哥

這個稱呼讓叫與被叫雙方心裡,都罕見地不爽:叫的人覺得這簡直太假了,說出口自己都覺得心虛。被叫的人每次聽到後,都感覺接下來一句應該是「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甚至不由得翻個白眼,如果再與時俱進、再接地氣一點,是不是要把這個稱呼進化成「兄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親愛的

每次聽到有人叫自己親愛的,都會在甜甜地一聲「哎」後暗想:你誰啊,我跟你很熟嗎?而且如果是同性這麼叫也就罷了,異性同事也在微信發個親愛的,萬一被對象誤會怎麼辦?

3.小哥、姐姐

當穿著老爹鞋的年輕同事,嘴角捏起恰到好處的微笑,眼中泛起單純而不做作的光,清脆地呼喊「姐姐」時,自己只會默默瞟過她的工牌,然後心底OS:姐什麼姐,明明你比我還大好嗎!

千萬別以為叫「姐姐」能顯得自己多麼緊跟潮流。要知道,在「女生最討厭的稱呼」排行榜裡,「姐姐」可是榜上有名的!一個「姐」字有著不可說的原罪:比你小的不樂意被叫老了,真正上了年紀的更在意「姐」這個字。

對後輩、下屬

1.小+姓

還有許多人會比較厭煩被叫做「小李」、「小張、「小王」。感覺叫這個稱呼的前輩,言語中莫名有一種優越感,昭告著我比你熟悉工作,我經驗比你豐富。

而且如果年齡差別不大、職位平級、在一起工作時間超過三年,難道還要被這麼叫?你叫出口的那一瞬間,都不覺得尷尬嗎?

對前輩、主管

1.哥、姐

以刻意拉近距離、籠絡人心為目的的「哥姐之稱」更是耍流氓。職場是薛丁格的家庭,安撫你時,老闆告訴你「咱們就是一家人」。批評你時,又跟你說「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所以千萬別以為,叫了「哥、姐」,就能真成一家人。

也有人覺得,沒這麼複雜吧?這只是為了顯得親近而已。

我只能說,別天真了。如果真的是為了親近,你試試叫比你大20歲的主管一聲阿姨,叫年過花甲的董事長李爺爺試試,估計你第二天就能考慮跳槽了。

當然,還有一個全體通用的職場禁忌稱呼,那就是全名。畢竟對大部分人來說,小時候怕爸媽叫全名,上學時怕老師叫全名,工作後怕主管叫全名。

為什麼網路業大公司都愛起綽號?不只是厭惡「哥、姐」,許多中國網路業大佬都公開表示過對「總」文化的厭惡。

早在2013年,周鴻禕便在內部郵件中嚴厲杜絕叫「總」。他認為,「如果在一個公司聽到這個「總」、那個「總」,說明官僚文化已開始紮根。」員工的潛意識充滿了等級感,這樣一來,將沒有人敢給「總」提不同觀點。

張一鳴曾說,字節跳動不使用敬語,不叫您,不叫張總,不叫老大,也不叫老闆,因為他認為層級觀念會抑制表達創新。

權力即話語,「哥、姐、總」往往具有身份代表象徵,即代表著階級劃分以及管理意識的存在。人是社會性動物,頭銜稱謂代表著輩分、層級、話語權和決策權,而不同的稱謂構築了不同權利層級的圈子。

「哥」、「姐」、「總」形成的階級壁壘,往往會封鎖不同的聲音:BOSS的聲音是「正確的決策」,「哥、姐」的聲音是過來人的經驗,「弟」、「妹」的聲音是需要探討可行性的小建議。

而取暱稱、叫英文名的方式,實際上老闆們是為了打破階層壁壘,淡化等級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論資排輩現象的舉措。管理者也希望這一舉措能消解上下級之間稱謂的嚴肅性,讓員工之間形成平等、包容、尊重的企業文化氛圍,從而促進創新,有利於內部的溝通效率。

淡化「哥姐總」真的有用嗎?

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取了暱稱,真的就能達到所謂的職場平等嗎?且不說對於一個幾萬人的大廠,想個不重複的暱稱,耗費的腦細胞比起糾結職場稱謂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更何況,就算起了暱稱,你哥仍然還是你哥。不改變組織結構和層級關係的一切改名,都是耍流氓。

其實不同的稱謂只是「果」,只是一個符號而已,真正塑造等級的「因」,在於職級差距和收入差距。

如果你不在乎等級觀念,就算叫了「哥、姐、總」,也一樣能夠勇敢說出自己的觀點。而如果你在乎等級觀念,就算對方叫做楊過,怕是如果對方是你的主管,你會尊稱一聲「楊少俠」,如果對方是你的下級,你也會默默鬍子,慈祥地叫一聲「過兒」 。

甚至敏感的人,依然能夠從綽號體系中,抽絲剝繭般嗅到身份差異。比如在阿里巴巴,擁有一個好名字,肯定是入職早的資深員工,普通員工一般綽號只有2個字,3個字的都是大佬。

底層思維影響外在言行,如果自己習慣了跪著,就算是暱稱,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與其花心思試圖達到稱謂平等,不如提高自己的能力,用業績說話。這樣就有資格質疑他人看法,發表自己觀點,並讓對方真正願意傾聽和思考你的意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達到雙方共同成長,這才是真正的平等。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奧斯特窩頭斯基,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

職場稱呼禮儀 主管稱呼 職場稱呼 稱呼同事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展開箭頭

LinkedIn (領英) 創建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致力於向全球職場人士提供溝通平台。LinkedIn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層加入。2014年1月,LinkedIn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並啟用中文名稱「領英」,努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微信公眾號ID:LinkedIn-Chin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