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培墓/十二菜碗、五味碗如何準備?為什麼有帶殼鴨蛋?

臺灣阿鹹
最後更新2021/04/20

清明即將到來,清明節為台灣重要的民俗節日,民間普遍有祭拜祖先的習俗,而祭祀祖先需要準備哪些祭品呢?許多拜拜新手對供品名稱可能比較不熟悉,像是三牲、五牲、十二菜碗、五味碗⋯⋯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要準備哪些料理菜色?有哪些禁忌要注意?

Photo:pixabay.com

三牲、五牲是什麼?要全熟還半熟?該如何擺放?

「培墓」是比較隆重的祭墓儀式。習俗上,新墓需連續培墓三年,若過去一年中有娶媳婦或生男丁的家庭也建議要培墓。

培墓通常會準備三牲或五牲(祭后土)及菜碗(祭墓)。常見的祭品有這些:豬肉、雞、魚、魷魚等牲禮,與米糕(高昇)、鼠麴粿、花生(土豆吃老老)、發粿(發財)、丁仔粿(添丁)、白蘿蔔(菜頭好彩頭)、韭菜(長久)、蛋等等。

  • 三牲:通常為豬肉一大塊、全雞一隻、魚一條。
  • 五牲:豬肉一大塊、全雞一隻、全鴨或全鵝一隻、魚一條、豬肝一副或是魷魚一條。

💡 這裡需注意:祭神時應準備半熟的三牲,拜祖先時則是準備全熟的三牲

💡 如何擺放三牲?面對神明豬肉為中牲,左放雞、右放魚,雞頭、魚頭朝向神明。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菜碗是什麼?六齋、十二齋要準備些什麼?五行齋碗有哪些菜色?

常聽見的六齋或十二齋即是指「菜碗」,通常為素食乾料或素菜,例如:豆皮、豆乾、香菇、蘑菇、金針、木耳、紅豆、黃豆、花生、麵筋、素雞⋯⋯等,使用六道即稱為「六齋」,使用十二道則稱為「十二齋」或「十二菜碗」。

講究者會於這六齋或十二菜碗中,再特別敬備含「五行」元素的菜碗,例如:金針代金、木耳代木、冬粉代表水、紅棗代火、花生代土,而此齋碗又稱為「五行齋碗」。

純素菜的齋碗(菜碗)普遍用於供奉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等神佛。用來祭拜土地公、祖先的菜碗,則葷素不拘,看家族習慣而定。


祭祀祖先的菜碗葷素不拘,又稱為五味碗、便菜飯

呈上述,祭祀神明的六齋(六菜碗)或十二齋(十二菜碗),同樣可以用於祭祀祖先。而,民間也有習慣將祭祀祖先的「五味碗」或「便菜飯」稱為菜碗,這與上述齋碗(菜碗)則不太相同,而是準備祖先生前常食用的飯菜或喜歡的料理,以碗盛裝,但仍稱為菜碗。

用於祭祀祖先、地基主、好兄弟的菜碗,通常為一般家常菜,較著重於「酸、鹹、甜、嗆、辣」口味,所以才又稱為「五味碗」。亦可代入上述「五行齋碗」概念來準備菜色。


[廣告]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傳統菜碗必備「帶殼鴨蛋」、「草仔粿」、「黑豆」?

較傳統的菜碗會備上帶殼鴨蛋、米糕豆、小花蛤跟白飯一碗。鴨蛋於祭拜後剖殼,將蛋殼灑於墓丘代表脫殼、去除晦氣,小花蛤也有此意。而米糕豆則以糯米甜食加上「黑豆」為主,糯米所製粿類通常為「草仔粿」與「丁仔粿」。

祭祖時為了緬懷先人,通常會準備得更為豐盛,時常會有切盤的豬雞鴨魚,並搭配先人生前喜好烹飪菜餚,合成十道或十二道,尤其較為隆重的「培墓」會使用十二菜碗再配上酒,也會有二十四碗、三十六碗的情況,但相對少見。


祭祖敬備十二菜碗,豆乾、蘿蔔帶有吉祥寓意

祭祀先人的十二菜碗葷素不拘,習俗上會選擇帶有吉祥寓意的食物,例如:「豆乾」代表子孫升官發財、「白蘿蔔」代表好彩頭、「魚丸」代表子孫能成為民意代表、「魚乾」代表年年有餘、「芋頭」代表子孫滿堂、「花生」代表子孫到老都不必為生活煩惱,其它如:發糕、米糕、芹菜也都有其代表的意義。

▼ 方便攜帶且常見的祭祖菜餚料理

準備先人生前喜愛的食物料理,也是常見的作法,每個家庭或許準備的供品都不同,但重要的是慎終追遠、飲水思源,帶著敬愛感恩之心,於佳節與親朋好友平安團聚。

▶ 參考資料

▶ 延伸閱讀

清明掃墓供品、水果要準備哪些?祭拜禁忌有哪些要注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