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荷蘭作為光子技術的領導者,其成功經驗值得全球借鑒。而在追求科技創新的同時,荷蘭也開始關注傳統知識的潛在價值。極紫外光刻技術(EUV)雖然不直接影響AI的訓練或微調,但它能製造出更先進的晶片,從而提升處理器的性能,使其更適合處理複雜的AI任務,包括原住民傳統知識的AI應用。
1.大數據與傳統醫療:智慧治療方案的未來
原住民傳統醫療知識豐富多元,不僅療效顯著,更蘊含著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台灣賽夏族人通過觀察猴子食用「田代氏澤蘭」以止血癒合傷口,啟發他們使用該植物治療刀傷與蛇咬傷。排灣族人也注意某些鳥類會在特定礦石上磨銳喙嘴,發現這些礦石具有殺菌消炎功效。就文化差異來說,不同族群會針對不同用途而使用相同植物:例如,阿美族用「艾納香」為產婦在分娩後洗澡清潔。對魯凱族人來說,「艾納香」葉子則是用於治療癒合刀傷。相同族群會針對相同用途卻使用不同植物,例如,桃園區三光村的同一家族各自使用烤焦甘藷與番石榴嫩葉用以治療腹瀉(阿將伊崮喜瀾,2018)。
國際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利用尤加利樹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啟發現代醫學研究(Mani等,2021)。非洲馬賽族從獵豹排泄物中發現抑制寄生蟲的物質,為驅蟲藥物開發提供線索。
透過AI大數據分析,我們能深入挖掘原住民傳統醫療文化,提取其精華知識,並開發靈活智慧的治療方案。AI可歸納最佳用藥方式,預測未來氣候變遷下的植物適應性。這些多樣化傳統知識,正是AI學習的絕佳素材,有助開發更具靈活的治療方案。
2.從星象到腸象:傳統預測術與現代氣象學的碰撞
就「星象」而言,安第斯山的農民透過觀察星座來預測氣候條件。當六月雨季開始前的幾個月,昴宿星團(Pleiades star cluster)特別明亮時,農民預計降雨會準時而進行播種。昏暗的星座意味降雨將會延遲,農民會跟著延後播種。這種一年一度的觀測不僅是傳統儀式,更具有相當的科學依據(Orlove等,2002)。
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During El Niño years),來自太平洋的高速風擾亂來自亞馬遜地區溼氣的熱帶空氣流動,從而延遲降雨到來,導致氣候乾燥。「厄爾尼諾風」使得雲層在安地斯山脈上空積聚,遮擋夜空,導致昴宿星座顯得更加暗淡。在正常年份,亞馬遜氣流會如預期帶來降雨,並阻止雲的形成,使得星座顯得明亮。因此,當地居民能夠從環境中觀察這些訊號來預測氣候條件並做出相應計劃。
根據「天體排列」,例如,衣索匹亞南部的博拉納(Borana)牧民會透過觀察名為 “Lemi” 的星星與月亮的排列來預測降雨的開始、結束和強度。他們觀察的日期與時間和“Borana”的曆法月份相對應。例如,牧民會在“Birra”月份(九月)的第十四和第十五個的月亮日晚上9:00進行觀察,以預測主要雨季(Biouttessa, Chamissa, Buufa)的天氣。如果觀察到特定的星月排列,如第一個對齊(月亮和Lemi),這意味著自月亮第一次出現以來已經過了14天,這一年被當地稱為“Gonchera”,這種排列被解釋為下一個主要雨季開始延遲和提前結束的指標(Ayal,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