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康
彭定康閣下 The Rt Hon. Chris Patten | |
---|---|
第28任香港總督 | |
任期 1992年7月9日—1997年6月30日 | |
前任 | 衛奕信勳爵 |
继任 | 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英国英格蘭蘭開夏郡波爾頓 | 1944年5月12日
专业 | 政治家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签名 | File:Patten-1.jpg |
彭定康,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1944年5月12日—),出任港督前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家,早年曾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並在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現任紐卡素大學和牛津大學校監。
生平
早年生涯
彭定康於1944年5月12日生於蘭開夏郡波爾頓(Bolton),父親早年是爵士樂鼓手,後來成為音樂書籍出版商。彭定康年少時就讀區內小學。隨後獲得獎學金,入讀位於倫敦西部伊令(Ealing)的天主教聖本篤學校。完成中學課程後,獲牛津大學贝利奥尔学院取錄,主修現代歷史,並於1965年取得「柯立芝旅遊獎學金」,負笈美國升學。
1966年,彭定康加入保守黨研究部工作,到1970年加入內閣辦公室,並自1972年至1974年,分別成為卡靈頓勳爵和威廉·懷特勞(兩人先後出任保守黨主席)的私人助理兼政治秘書。在1974年,他以30歲之齡,獲破天荒地被委任為保守黨研究部的主管,而後來1979年大選的不少競選宣言,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下議院生涯
在1979年5月,彭定康當選為巴斯選區的下議院議員。在1983年大選後,他獲聘任為北愛爾蘭大臣的國會私人秘書,並在1985年9月改任教育及科學部長,到了1986年9月又被調到外交部出任海外發展部長。在1989年7月,彭定康首次晉身內閣,出任環境大臣,任內負責推行廣受批評的人頭稅,而他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表兄弟與陌生人:新世紀的美國、英國與歐洲》則指出,推行人頭稅是戴卓爾夫人的失誤。
在1990年11月,馬卓安接替戴卓爾夫人出任首相一職,馬卓安與彭定康交情甚好,因此他上任後隨即聘任彭定康為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兼保守黨主席。在彭定康的籌劃下,保守黨得以在1992年大選中意外地勝出,但諷刺的是,他本人卻被自由民主黨候選人唐·福斯特擊敗,喪失了巴斯選區的下議院議席,由此退出了下議院。據馬卓安的自傳所講,若果當年彭定康能保住議席的話,將有機會出任財相或外相。
彭定康是一國保守主義者,對戴卓爾主義並不贊同,他曾經在1979年致函戴卓爾夫人,指出她的貨幣主義主張有不妥之處。另外,彭定康也是在1990年敦促戴卓爾夫人辭職的三位閣僚之一。
末任港督
在馬卓安的安排下,彭定康在1992年7月9日正式出任第28任港督,一直至1997年6月30日聯合王國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最後一日為止。與以往港督不同的是,彭定康是唯一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港督,也是少有不是出身自外交部,而是出身自國會的港督。彭定康上任前未有接受任何勳銜,就職時亦沒有穿上傳統的殖民地官服。由於他的身形略為較胖,中文譯名又十分中國化,故上任後坊間以至傳媒都暱稱他為「肥彭」。
「九五直選」
彭定康上任後不久便與中共陷入惡劣的關係。在1992年10月,彭定康發表了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報告提及政改方案,表示即將改革立法局的選舉制度,除了要「兩局分家」,取消所有委任議席,並新增九個功能組別議席(新九組),使所有在職人士都有資格投票(變相使這九個議席成為直選議席),以加快香港的民主步伐。但中國政府隨即大表不滿,指出改革未曾諮詢中央意見,並聲言將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取消有關改革。其時北京不少官員指斥彭定康是「毒蛇」、「小偷」、「娼妓」以及為民主派跳「最後探戈」,當中,時任港澳辦主任的魯平更斥責彭定康是「千古罪人」。
儘管受到中央的強烈反對,彭定康的政改方案仍然成功在1994年6月30日獲立法局通過,並在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中落實。但中央則表明放棄「直通車」,不會讓在1995年當選的立法局議員過渡到特區立法會。而彭定康自宣佈政改方案以後,任內亦再沒有被邀請與中共領導人會面。
策略性排污計劃
除了改革立法局選舉,彭定康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議推行富爭議性的策略性排污計劃,即淨化海港計劃的前身。
策略性排污計劃原本打算收集本港污水到昂船洲作中央處理,然後再以深海管道排放出大海。工程原定在1997年4月完成,但因為技術問題和承建商爛尾而一再拖延,遲至1997年方才展開第一期工程,第一期工程在2001年完成,政府耗費高達八十三億。由於工程被批評為浪費金錢和非必要,第二期工程在1999年10月被董建華宣佈暫緩執行。
為落實策略性排污計劃,立法局曾在1994年通過在財政儲備中撥出六十八億,成立污水處理營運基金,並計劃向工商業收取排污費以支付第二期工程。但實行兩年後,營運基金已虧損達五十億元,政府迫於無奈下在1998年3月31日結束基金,並改由政府補貼。
其他革新
彭定康在1993年廢除了立法局副主席一職,並終止了由總督出任立法局主席和當然議員的做法,改由立法局議員互選產生主席。結果立法局議員施偉賢當選,成為首位由議員互選產生的立法局主席。
另外,彭定康任內積極起用華人出任要職,以便為香港主權移交作銜接。在1993年11月,他以公務員事務司陳方安生接替霍德,成為首位華人布政司。其後又在1995年9月以庫務司曾蔭權接替麥高樂,成為首位華人財政司。
經濟繁榮
彭定康任內雖然出現了移民潮,傳統英資又有撤離的跡象,但香港經濟仍然發展蓬勃,其中以樓市和股市最為顯著。在1993年12月10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0000點並以10228點收市。而在同年4月1日,彭定康又成立了香港金融管理局,以確保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此外,香港在彭定康任內成為全球第八大貿易地區。
船民問題
香港政府早在1991年開始推行「有秩序遣返計劃」,遣返越南船民,計劃最初為自願性質,但是因為效果不彰而轉為分批實施強逼遣返。基於不滿遣返等問題,船民曾在難民營爆發多次暴動。當中在1994年4月,白石難民營爆發暴動,滋事船民更在難民營內放火,結果警方與懲教署動員一千多人清場[1]。
彭定康曾表示希望在1995年能遣返所有越南船民,但未能達到。其後,他又表示希望在主權移交前完成遣返。彭定康又指出,即使港府未能如期在主權移交前完成遣返,船民亦不會因此取得英國、英聯邦國家或美國的居留權。越南船民問題要遲至2000年才圓滿結束。
新機場餘波
前任港督衛奕信提議的新機場工程於1992年正式動工,最初計劃原定於1997年中完成,後來工程需延至95年5月動工,38個月後才完成,彭定康更曾表示希望在政權交接後能夠從新機場離開香港,但事與願違,新機場未能如期在主權移交前峻工,而要與新界西區另一工程3號幹線郊野公園段一併在98年竣工,彭定康遂在主權移交前夕指出新機場可以媲美「埃及妖后的嫁妝」,留給特區政府,他的這番言論曾引起不少反響。另一方面,由於中央政府擔心「玫瑰園計畫」會用光香港的儲備,因此中央政府曾與英國政府在1991年達成協議,表示殖民地政府須留下不少於250億元儲備予特區政府,而彭定康離開香港時,一共留下了逾3000億元財政儲備[2]。
親民作風
彭定康任港督期間,他的親民作風大受市民歡迎,例如他曾到中環的泰昌餅家品嚐蛋撻,又在往後的日子和餅家店東維持書信來往。而他每次發表施政報告後,又會親自出席電台節目接聽聽眾提問,以及主持公開答問大會,面對市民質詢,由此建立了開放和向公眾負責的親民形象,他的親民作風後來亦為不少政界人士所模仿。
彭定康任內亦積極提高本港的福利,但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卻在1995年抨擊他這樣做會使福利開支過高,最終使香港「車毀人亡」。無論如何,香港浸會大學在1997年3月13日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62%的受訪者贊同彭定康的表現,而候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則只有53%。
香港主權移交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在6月30日,彭定康在總督府門前接過總督旗幟,意味港督功成身退。傳統上,港督卸任時,會乘坐坐駕在總督府前的行車路繞圈三周,表示將來會重臨舊地,但彭定康的坐駕只繞圈兩周便離開。彭定康晚上出席了香港主權交接儀式後,與家人陪同皇儲查理斯,乘坐皇家遊艇HMY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離開香港之後,他和家人到了法國南部休息,並出版了《東方與西方》(East and West)一書,記述他五年港督任期內,對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價值觀的分歧和衝突上的個人觀點。
雖然已經卸任港督,但彭定康仍不時重遊香港。在2005年11月11日,他就回到香港推銷他的著作《非一般外交家》,期間除了和行政長官曾蔭權和富商李嘉誠會面外,又特地到泰昌餅家慶祝餅家重新開張。彭定康向傳媒表示:「我愛香港,我和我的家人在香港渡過了人生最美好的五年,所以每次回到香港都是件絕妙的事。」
卸任港督以後
卸任港督以後,彭定康在1998年獲英女皇伊利莎伯二世頒贈名譽勳位。並自1998年至1999年出任北愛爾蘭治安獨立委員會(通稱「彭定康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是根據《貝爾法斯特協定》而設立的。在1999年9月9日,委員會提交一份名為《新開始:北愛爾蘭的治安》(通稱「彭定康報告」)的報告,該報告提出了175項象徵性和實質的建議,包括將皇家阿爾斯太警察更名為北愛爾蘭警察服務。
在1999年,彭定康獲委任為歐洲委員會的兩名英國代表之一,專責外交關係。並自2000年1月23日至2004年11月22日在普羅迪委員會中供職,任內,這位當年曾被斥為「千古罪人」的彭定康,更以外交專員的身份在2002年4月訪問中國,除了訪問上海和北京等地,又到過北京的中共中央黨校發表演說,而且更得到時任中國副總理的錢其琛和公安部部長賈春旺等人的熱情款待。 雖然彭定康在2004年獲提名角逐下屆委員會主席一職,但由於得不到法國和德國的支持而以失敗告終。另外,彭定康是網站中外對話的編輯委員會成員,該網站主要關注中國的環境議題。
彭定康在1999年獲聘任為紐卡斯尔大學校監,其後又在2003年獲選任為牛津大學校監。在2005年,彭定康獲冊封為終身貴族,晉身上議院,其封號為倫敦里奇蒙自治市巴恩斯,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在2005年9月,彭定康獲多倫多大學的梅西學院頒贈卓越榮譽學位,而這個學位只會向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校監頒授。另外,多倫多的三一學院大學亦向彭定康頒授了榮譽博士學位。在2005年9月29日,他發行了自己的回憶錄,名為《彭定康:非一般外交家》。
家庭
彭定康與太太林穎彤(Mary Lavender St Leger Patten née Thornton)在1971年結婚,並育有三個女兒。她們分別為:
- 任職記者的長女彭麗思(Laura Patten,1973年—),
- 次女彭潔思(Kathy Patten,1974年—)和
- 當演員的彭雅思(Alice Patten,1979年—),彭雅思曾經在印度寶萊塢發展,在2006年參演了倫敦西區劇院的《哈姆雷特》。
此外,彭定康擁有兩隻諾福克爹利犬,分別名叫威士忌和蘇打。彭定康平時的嗜好包括網球和園藝。
榮譽
著作
- Chris Patten. The Tory Case. Longman Higher Education. 1983. ISBN 0-582-29612-9.
- Chris Patten. East and West : The Last Governor of Hong Kong on Power Freedom and the Future. McClelland & Stewart. 1999. ISBN 0-7710-6981-2. (中文譯作《東方與西方:彭定康治港經驗》,內容關於管治香港殖民地最後五年)
- Chris Patten. Not Quite the Diplomat: Home Truths About World Affairs. Allen Lane. 2005. ISBN 0-7139-9855-5. (中文譯作《非一般外交家》)
- Chris Patten. Cousins and Strangers: America, Britain, and Europe in a New Century. Times Books. 2006. ISBN 0-8050-7788-X.
參考資料
- Jonathan Dimbleby. The Last Governor. 1997. ISBN 0-316-18583-3. (中文譯作《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由時報文化出版)
- http://www.bbc.co.uk/politics97/hk/patten.shtmlBBC簡歷
- http://www.ox.ac.uk/aboutoxford/chancellor.shtml牛津大學簡歷
- http://www.ncl.ac.uk/about/today/academic/biography/UNCL/The_Rt_Hon_Lord_Patten_of_Barnes_CH紐卡素大學簡歷
- http://www.china.com.cn/authority/txt/2006-09/28/content_7200181.htm楊瀾專訪彭定康(註:文中有部份筆誤)
-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betterenglish/pdf/chrisback.pdfRTHK簡歷
外部連結
- 彭定康資料庫,內含彭定康的文章、演辭和訪問等
- 當年舊事:昔日「千古罪人」,今日貴為太學祭酒
- 卡內基協會討論彭定康的《Cousins and Strangers: America, Britain, and Europe in a New Century》 [Audio] [Video]
- 《衛報》2004年專訪
- CSA網有關彭定康的簡歷
- 中外對話
- BBC在1998年的專訪
- BBC在2004年的簡歷
- BBC有關彭定康和金諾克成為終身貴族的報導
- BBC:彭定康寬宏對待中國罵名
官衔 | ||
---|---|---|
前任者: 提摩西·雷爾遜 |
海外發展部長 1986年–1989年 |
繼任者: 琳達·喬克 |
前任者: 尼古拉斯·雷德利 |
環境大臣 1989年–1990年 |
繼任者: 夏舜霆 |
前任者: 肯內斯·貝克 |
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 1990年–1992年 |
繼任者: 威廉·渥德格雷 |
前任者: 霍德爵士(署理) |
第28任香港總督 1992年–1997年 |
繼任者: 董建華 (香港行政長官) |
政府职务 | ||
前任者: 霍德爵士(署理) |
立法局主席 1992年–1993年 |
繼任者: 施偉賢 |
前任者: 肯內斯·貝克 |
保守黨主席 1990年–1992年 |
繼任者: 諾曼·福勒爵士 |
學術機關職務 | ||
前任: 麥特·瑞德里 |
紐卡斯爾大學校監 1999年– |
繼任: 現任 |
前任: 羅伊·詹金斯 |
牛津大學校監 2003年– |
繼任: 現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