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縣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7月21日) |
臺北縣 Taipei County | |||||||||||
---|---|---|---|---|---|---|---|---|---|---|---|
中華民國的縣 | |||||||||||
1945年—2010年 | |||||||||||
臺北縣位置圖 | |||||||||||
坐标:25°00′40″N 121°26′45″E / 25.011111°N 121.445831°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
首府 |
| ||||||||||
面积 | |||||||||||
• 2010年11月 | 2,052.5667平方公里(792.5004平方英里) | ||||||||||
人口 | |||||||||||
• 2010年11月 | 3896316 | ||||||||||
歷史 | |||||||||||
• 設立臺北縣 | 1945年 | ||||||||||
• 改制為直轄市 | 2010年12月25日 | ||||||||||
行政分區 | 10市、4鎮、15鄉(含1山地鄉) | ||||||||||
| |||||||||||
今属于 | 中華民國臺北縣 |
臺北縣(1945年-)為[[中華民國]的行政區,是臺灣北部的一個縣,亦是境內人口最多的縣級行政區。其位處臺灣本島最北端,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與基隆市為鄰、東南接宜蘭縣、西南鄰桃園縣。縣治位於板橋市,縣內轄有10市、4鎮、15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29個鄉鎮市。
地理
臺北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北端的縣,東北與基隆市為鄰,東南接宜蘭縣,西鄰桃園縣,中間環繞臺北市。全縣極東點為貢寮鄉田寮洋子萊萊,位於東經122度01分26秒,北緯25度00分00秒;極西點為林口鄉小南灣下福,位於東經121度16分31秒,北緯24度40分05秒;極南點為烏來鄉棲蘭山,位於東經121度29分29秒,北緯24度40分51秒;極北點為石門鄉富貴角,位於東經121度31分00秒,北緯25度18分11秒;中心位置約在石碇鄉石碇村[1]。
該縣環繞臺北市四周及基隆市,三者共同形成大臺北都會區,屬於共同生活圈,並影響到鄰近的桃園縣及宜蘭縣。全縣土地面積2,052平方公里,約佔台灣總面積的6%,海岸線全長達120公里。境內地形豐富多變,有山地、丘陵、臺地及盆地。除北海岸多獨立入海之小型河川,及縣境東南端一小部分屬於蘭陽溪流域外,其餘地區均屬於淡水河流域,主要支流有基隆河、新店溪、景美溪、北勢溪、南勢溪、塭子溪、三峽溪、大漢溪等,大小支流錯綜交織,構成優美怡人之地理環境[1]。
該縣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雨量多而平均,月平均最低溫為一月份的攝氏12.4度,月平均最高溫發生於七月份的攝氏33.6度[1]。
歷史
行政區劃分歷史
臺北縣政府歷史
史前時代
根據考古遺址的發掘,台北地區(包括台北縣市)在新石器時代(始於紀元前5,000年),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主要的史前文化遺址有大坌坑遺址、圓山遺址、芝山岩遺址及植物園遺址等。其中位於今八里鄉埤頭村公田聚落南方的大坌坑遺址,年代約在紀元前5000年至2700年之間,為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期的文化之一。
而同屬於八里鄉,位於頂罟村的十三行遺址,也是台灣北部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該遺址的年代約在紀元200年至1500年,在文化上屬於台灣史前時期的鐵器時代,是目前台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文化。
在荷西時期,台北地區主要為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生活範圍,僅南部山區則有泰雅族出沒其間。17世紀中葉起,漢人開始偷渡濫墾,原住民被迫漢化或向山區遷移。
明鄭、清治時期
1661年(明永曆15年),鄭成功來台驅逐荷蘭人,設一府二縣,台北地區屬於北路天興縣。1684年(清康熙23年隸屬於台灣府諸羅縣。1723年(雍正元年),隸屬於淡水廳。[2]。
1875年(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設立台北府,自此始有「台北」之稱,其意乃「位居台灣北部」。1878年設府治於艋舺、大稻埕間,裁淡水廳;台北府轄新竹、淡水、宜蘭三縣,是為臺北設府治之始。1887年台灣建省,全台分設三府,今台北縣境仍隸屬台北府[2]。
日治時期
1895年6月,台灣割讓日本後,於北部設台北縣,轄基隆、宜蘭、新竹三支廳,8月又增設淡水支廳。1897年,分割台北縣而增設新竹縣及宜蘭廳,同時廢支廳,於新台北縣下置台北、士林、新庄、滬尾、景尾、桃仔園、三角湧、樹林口、中壢、基隆、金包里、頂雙溪、水返腳等十三辦務署。1901年,廢縣置廳,裁撤辦務署,於原台北縣轄區分設台北、基隆、深坑、桃園、新竹等五廳。1909年,地方廳改制,台北廳併基隆廳全部及深坑廳之大半,廳下分設十三支廳。1920年,復改革地方制度,廢廳置州、郡,本縣現有區域隸屬台北州[2]。
戰後時期
1945年,戰後,台北州除原轄之台北、基隆二市改為省轄市外,其餘劃設台北縣,轄宜蘭市及淡水、文山、新莊、羅東、基隆、宜蘭、七星、蘇澳、海山等九區。1947年,基隆區七堵鄉改隸基隆市,成為七堵區。1949年9月,將淡水區轄之士林、北投兩鎮劃設草山管理局(後易為陽明山管理局)。1950年8月,台灣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就本縣原轄宜蘭市、宜蘭區、羅東區、蘇澳區劃出成立宜蘭縣,並裁各區署,而由縣府直轄各鄉鎮。1968年7月,因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將本縣所屬之景美鎮、南港鎮、木柵鄉、內湖鄉暨陽明山管理局所屬之士林鎮、北投鎮等六鄉鎮劃歸台北市,剩餘範圍即為今日之轄區[2]。
升格直轄市
自1979年起,由於人口已到達直轄市設置門檻,台北縣曾多次爭取升格,但均遭到中央否決。2007年5月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地方制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而根據此法,人口超過兩百萬人的台北縣可準用直轄市相關財稅與人事等規定,但轄區之鄉鎮市法人地位不變,維持民選,如經台北縣議會同意,將可報請中央,將台北縣正式升格為直轄市,並且享有同等直轄市之行政資源運用。雖上開《地方制度法》之規定,僅有準用直轄市財稅與人事規定之條文,而並無任何「準直轄市」之用語,然台北縣政府仍於2007年10月1日,對外宣佈升格為準直轄市及舉行所屬一級機關新任首長聯合佈達宣誓典禮。
2008年12月,時任總統馬英九指示儘速讓台北縣「實質」享有直轄市的財政、人事權責。2009年6月23日,內政部審查通過「臺北縣改制直轄市」案;同年7月2日,行政院正式通過臺北縣改制案,已於2010年12月25日起改制升格為直轄市,並取「新臺北市」為意含,定名為「新北市」。英文名目前未定論[3],成為中華民國境內人口最多的直轄市。
行政
歷任縣長
縣府組織
最終的縣政府組織為:
- 一級單位
- 民政處
- 財政處
- 教育處
- 建設處
- 工務處
- 農業處
- 社會處
- 勞工處
- 新聞處
- 法制處
- 行政處
- 交通旅遊處
- 計畫處
- 資訊處
- 人事處
- 主計處
- 政風處
- 一級機關
- 警察局
- 消防局
- 衛生局
- 環境保護局
- 文化局
- 地方稅務局
行政區劃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脫離日本統治,臺北州改制為臺北縣,基隆市、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自內湖鄉分出南港鎮,鶯歌鎮分出樹林鎮,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將七堵鄉劃入基隆市,蘆洲鄉分出三重鎮,縣治遷至板橋鎮,共轄有9縣轄區1市42個鄉鎮。將文山區烏來鄉、羅東區太平鄉、蘇澳區南澳鄉合併,分出北峰區。蘇澳區蘇澳鎮併入羅東區。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將宜蘭市與宜蘭區、羅東區、北峰區太平鄉、南澳鄉等2鎮9鄉合併分出宜蘭縣,臺北縣由七星區的4鎮1鄉、新莊區的2鎮3鄉、海山區的4鎮2鄉、文山區的1鎮3鄉、淡水區的1鎮3鄉、基隆區的1鎮5鄉、北峰區烏來鄉等個31鄉鎮組成,並自新莊鎮定分出泰山鄉,深坑鄉分出景美鎮、木柵鄉,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自中和鄉分出永和鎮,轄15鎮、20鄉。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三重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將景美鎮、木柵鄉、內湖鄉、南港鎮、士林鎮、北投鎮劃入臺北市,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縣治板橋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中和鄉、永和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新莊鎮、新店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土城鄉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蘆洲鄉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汐止鎮、樹林鎮升格為縣轄市,在改制直轄市之前,全縣轄有10市(板橋市、三重市、中和市、永和市、新莊市、新店市、土城市、蘆洲市、汐止市、樹林市)、4鎮(鶯歌鎮、三峽鎮、淡水鎮、瑞芳鎮)、15鄉(五股鄉、林口鄉、深坑鄉、石碇鄉、坪林鄉、八里鄉、三芝鄉、石門鄉、萬里鄉、金山鄉、貢寮鄉、雙溪鄉、平溪鄉、泰山鄉,烏來鄉為山地鄉),共有29個鄉鎮市。
|
|
|
臺北縣是全臺人口最多的縣市,超過80%的臺北縣居民居住在10個縣轄市當中,其面積大約占臺北縣的六分之一。28.8%的臺北縣居民是從臺北市或高雄市移入的。臺北縣有藍領外籍勞工約5萬人,是臺灣次多。另有外國專業人員約5千人,位居全臺第三。
以下地區為該縣人口集中分布區域:
- 中和永和地區:65萬人/25平方公里
- 三重新莊蘆洲地區:98萬人/43平方公里
- 板橋土城地區:78萬人/52平方公里
各區人口密度除了土城市以外皆超過每平方公里2萬人以上。其它尚有新店市29萬、汐止市18萬、三峽鶯歌地區18萬、樹林市17萬、淡水鎮13萬等。
交通
鐵路
|
|
|
高速鐵路
捷運
目前台北縣板橋市、中和市、永和市、新店市、淡水鎮、土城市、三重市、蘆洲市等已有捷運到達。
通往新莊市、泰山鄉、林口鄉等之捷運正在施工中。
通往汐止市、樹林市、三峽鎮、鶯歌鎮、五股鄉、深坑鄉等之捷運正在規劃中。
另外台北縣政府主導捷運環狀線的興建,目前改由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主管,第一階段正在興建中,第二階段正在規劃中。
主要道路
高速公路
|
|
|
註:國道1號與國道3號的左右是按照地理位置編排。
快速公路
|
省道
|
縣道與鄉道
|
客運
- 公路客運
- 1078(三峽 - 白雞)
- 1079(三峽 - 橫溪 - 竹崙 - 安新 - 五城 - 光華新村 - 捷運新店站)
自行車
海運
飛航
公共設施
- 體育設施
- 服務中心
- 社福設施
- 科技研究機構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位於中和市)
教育
大專院校、學術機構
學校名稱 | 學生人數 (人) | 所在地 | 備註 |
---|---|---|---|
國家教育研究院 (三峽院區) | 三峽 | 籌備處 | |
國立台北大學 (三峽校區) | 9,961 | 三峽 | 原 省立行政專校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口校區) | 1,300 | 林口 | 原 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 4,957 | 板橋 | 原 國立台灣藝專 |
國立空中大學 (校本部) | 粗略估計約3,000,000 | 蘆洲 | |
致理技術學院 | 8,728 | 板橋 | 原 致理商專 |
亞東技術學院 | 5,578 | 板橋 | 原 亞東工專 |
天主教輔仁大學 | 27,543 | 新莊 | |
淡江大學 | 28,075 | 淡水 | 原 淡江英專 |
真理大學 | 11,931 | 淡水 | 原 淡水專校 |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淡水校區) | 淡水 | 原 中國海專 | |
聖約翰科技大學 | 7,418 | 淡水 | 原 新埔工專 |
美國基督教効力會基督書院 | 淡水 | ||
東南科技大學 | 6,787 | 深坑 | 原 東南工專 |
華梵大學 | 4,175 | 石碇 | 原 華梵工學院 |
明志科技大學 | 4,365 | 泰山 | 原 明志工專 |
黎明技術學院 | 4,753 | 泰山 | 原 黎明工專 |
華夏技術學院 | 6,170 | 中和 | 原 華夏農專 |
醒吾技術學院 | 7,312 | 林口 | 原 醒吾商專 |
憲兵學校 (林口校區) | 林口 | 隸屬國防部 | |
德霖技術學院 | 7,834 | 土城 | 原 四海工專 |
景文科技大學 | 8,707 | 新店 | 原 景文商專 |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 | 新店 | 原 耕莘護校 | |
憲兵學校 (校本部) | 五股 | 隸屬國防部 | |
法鼓佛教學院 | 金山 | ||
馬偕醫學院 | 三芝 | ||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三芝校區) | 三芝 | 原 馬偕護校 |
觀光與文化
- 文教設施
-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位於中和市)
- 台北縣立圖書館(位於板橋市)
- 台北縣藝文中心(位於板橋市)
- 新莊文化藝術中心(位於新莊市)
- 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八里鄉)
- 淡水古蹟園區(位於淡水鎮)
- 朱銘美術館(位於金山鄉)
- 九份金礦博物館(位於瑞芳鎮)
- 黃金博物園區(位於瑞芳鎮)
- 台灣煤礦博物館(位於平溪鄉)
- 九份風箏博物館 (位於瑞芳鎮)
- 坪林茶業博物館(位於坪林鄉)
- 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位於烏來鄉)
- 世界宗教博物館(位於永和市)
-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位於鶯歌鎮)
- 李梅樹紀念館(位於三峽鎮)
- 旅遊景點
- 深坑老街
- 九份、金瓜石
- 淡水老街、紅毛城、淡水漁人碼頭
- 八里左岸公園、八仙海岸、十三行博物館
- 三峽老街、三峽祖師廟、三峽拱橋&八張左岸、鳶山
- 鶯歌陶瓷老街、陶瓷博物館、鶯歌石
- 碧潭風景區
- 翡翠灣風景區
- 福隆海水浴場
- 烏來溫泉
- 坪林茶業博物館
-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 十分瀑布
- 野柳風景特定區
- 圓通寺、烘爐地
- 森林遊樂區
- 滿月圓森林遊樂區
- 大板根森林遊樂區
- 內洞森林遊樂區
- 北海岸濱海公路
文學
姊妹縣市
臺北縣目前在世界各地共締結了8個姊妹城市。
-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Cincinnati City, Ohio,USA)
- 美国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戴德郡 (Miami-Dade County, Florida,USA)
- 美国俄亥俄州瑞奇蘭郡 (Richland County, Ohio,USA)
- 美国加州洛杉磯郡 (County of Los Angeles,California,USA)
- 美国馬里蘭州巴爾的摩郡 (County of Baltimore,Maryland,USA)
- 美国德克薩斯州哈里斯郡 (County of Harris Texas,USA)
- 德国史坦堡縣(Starnberg,Germany)
- 菲律賓黎剎省 (Province of Rizal,Philippines)
本縣出身的名人
- 政治
- 藝術
- 演藝
- 商業
- 學術
統計
排名 | 本籍 | 臺北縣人口 | 比率 |
---|---|---|---|
1 | 臺北縣 | 8,617 | 0.7% |
2 | 臺中縣 | 870,605 | 67.7% |
3 | 中國大陸各省市籍 | 103,836 | 8.1% |
4 | 彰化縣 | 59,900 | 4.7% |
5 | 南投縣 | 48,693 | 3.8% |
6 | 臺中市 | 35,433 | 2.8% |
7 | 雲林縣 | 30,380 | 2.4% |
8 | 苗栗縣 | 24,270 | 1.9% |
9 | 嘉義縣 | 18,816 | 1.5% |
10 | 臺南縣 | 16,040 | 1.2% |
11 | 屏東縣 | 12,912 | 1.0% |
12 | 高雄縣 | 8,508 | 0.7% |
13 | 臺東縣 | 6,690 | 0.5% |
14 | 臺北市 | 5,663 | 0.4% |
15 | 桃園縣 | 5,265 | 0.4% |
16 | 花蓮縣 | 4,955 | 0.4% |
17 | 新竹縣 | 4,308 | 0.3% |
18 | 宜蘭縣 | 4,098 | 0.3% |
19 | 高雄市 | 3,617 | 0.3% |
20 | 臺南市 | 2,332 | 0.2% |
21 | 澎湖縣 | 2,321 | 0.2% |
22 | 嘉義市 | 2,311 | 0.2% |
23 | 基隆市 | 1,920 | 0.1% |
24 | 金門縣 | 1,847 | 0.1% |
25 | 新竹市 | 960 | 0.1% |
26 | 外國籍 | 570 | 0.0% |
27 | 連江縣 | 162 | 0.0% |
總計 | 1,285,029 | 100.0% |
資料來源
- ^ 1.0 1.1 1.2 《自然環境》,北縣簡介,臺北縣資訊服務站網站[永久失效連結]
- ^ 2.0 2.1 2.2 2.3 《地方沿革》,北縣簡介,臺北縣資訊服務站網站[永久失效連結]
- ^ 北縣升格改名新北市 有褒有貶 - 自由時報 2009/08/09
- ^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編. 中華民國7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