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F QIN留言 | 贡献2017年11月29日 (三) 18:47 首段:​ 修飾語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批准情况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英語: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CEDAW)是一項有關婦女權利的國際公約,全文共30條。聯合國在1979年12月18日的大會依第34/180號決議,通過該有關議案並開放 給各國簽字、批准和加入生效,而依第二十七條第1項規定於1981年9月起生效。該公約確立規則,保障婦女在政治法律、工作、教育、醫療服務、商業活動和家庭關係等各方面的權利。

這公約第1條,即對「對婦女的歧視」訂下一個通用的定義:「基於性別而作的任何區別、排斥或限制,其影響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礙或否認婦女不論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認識、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

該公約已有188個成員國。公約的成員國須承諾履行一系列的措施,中止一切形式對婦女的歧視,包括:

  • 確保當地法制男女平等
  • 設立機構有效保障婦女免受歧視
  • 消除個人、組織、企業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
  • 生育權的保障

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

聯合國在條約通過後,成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來監察《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落實,負責定期審查各成員國執行公約的進展。根據公約第18條,成員國有責任在公約對該國生效後一年內以及在以後至少每四年一次,就該國執行公約各項規定向委員會提出報告;而委員會也有權在審議報告後提出建議。委員會除了接受各成員國的政府報告外,也接受各非政府組織所提供的資料。

香港與公約

早在1981年,香港前宗主國英國已為公約成員,其後於1996年10月14日,當時英國將條約引入香港。然而香港早於1995年宣佈條約適用香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為締約國,故條約將繼續適用在香港。而香港就公約向聯合國的報告,會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報告內。

臺灣與公約

2007年1月5日,中華民國(臺灣)雖並非聯合國成員國[1]立法院第6屆第4會期第15次會議通過行政院函請審議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2][3]2011年5月20日,立法院第7屆第7會期第14次會議制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計9條,[2][4]同年6月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000117471號令公布,自民國101年(2012年)1月1日起施行。[5]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全文

  • 第 1 條

為實施聯合國一九七九年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以下簡稱公約),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健全婦女發展,落實保障性別人權及促進性別平等,特制定本法。

  • 第 2 條

公約所揭示保障性別人權及促進性別平等之規定,具有國內法律之效力

  • 第 3 條

適用公約規定之法規及行政措施,應參照公約意旨及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對公約之解釋

  • 第 4 條

各級政府機關行使職權,應符合公約有關性別人權保障之規定,消除性別歧視,並積極促進性別平等之實現。

  • 第 5 條

各級政府機關應確實依現行法規規定之業務職掌,負責籌劃、推動及執行公約規定事項,並實施考核;其涉及不同機關業務職掌者,相互間應協調連繫辦理。 政府應與各國政府、國內外非政府組織及人權機構共同合作,以保護及促進公約所保障各項性別人權之實現。

  • 第 6 條

政府應依公約規定,建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報告制度,每四年提出國家報告,並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審閱,政府應依審閱意見檢討、研擬後續施政。

  • 第 7 條

各級政府機關執行公約保障各項性別人權規定所需之經費,應依財政狀況,優先編列,逐步實施。

  • 第 8 條

各級政府機關應依公約規定之內容,檢討所主管之法規及行政措施,有不符公約規定者,應於本法施行後年內,完成法規之制(訂)定、修正或廢止行政措施之改進

  • 第 9 條

本法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