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吳淞: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7行: 第7行:
曾經是[[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戰場,現在鎮北還有吳淞西炮台遺址。
曾經是[[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戰場,現在鎮北還有吳淞西炮台遺址。
===两次开埠===
===两次开埠===
清同治、光绪年间,黄浦江渐淤,商轮无法顺利驶抵上海市区,只能在吴淞口起货转运,或用驳船驳运减载后乘潮涨时进出。英、美、法等国多次要求清政府准许其商人在吴淞设栈起货,把吴淞也辟为租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上书清廷,请求将吴淞自辟为商埠,作为海关的分卡,添置检验货厂,就近起货,以应商情。清廷准奏。规定开埠地址北自吴淞炮台起,南至牛桥角止。蕰藻浜以北泗塘河为界,浜南以距黄浦江3里为界。筑路、设铺,作为中外公开商场。<ref name="上海名镇志吴淞两次开埠">[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71994/node72081/node72099/node72145/userobject1ai77697.html 《上海名镇志》>>江海交汇的明珠:吴淞镇>>吴淞两次开埠]</ref>称为吴淞通商场。<ref name="吴淞区志吴淞镇街道"></ref>
清同治、光绪年间,黄浦江渐淤,重载商轮无法顺利驶抵上海市区,只能在吴淞口起货转运,或用驳船驳运减载后乘潮涨时进出。英、美、法等国多次要求清政府准许其商人在吴淞设栈起货,把吴淞也辟为租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上书清廷,请求将吴淞自辟为商埠,作为海关的分卡,添置检验货厂,就近起货,以应商情。清廷准奏。规定开埠地址北自吴淞炮台起,南至牛桥角止。蕰藻浜以北泗塘河为界,浜南以距黄浦江3里为界。筑路、设铺,作为中外公开商场。<ref name="上海名镇志吴淞两次开埠">[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71994/node72081/node72099/node72145/userobject1ai77697.html 《上海名镇志》>>江海交汇的明珠:吴淞镇>>吴淞两次开埠]</ref><ref name="吴淞区志第一次开埠">[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49/node2685/node2782/node2784/node61002/userobject1ai621.html 《吴淞区志》>>第三篇 城市建设>>一、吴淞开埠>>第一次开埠]</ref>称为吴淞通商场。<ref name="吴淞区志吴淞镇街道"></ref>


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899年至1901年),两年间建成外马路(今淞浦路东段)、永清路(今淞宝路南段)、上元路(今塘后支路)、民康路、镇海路(今东浦路)、中兴路(今北兴路)。并拆毁吴淞西炮台,又在镇西马路之端蕰藻浜上建大桥,以贯通南北交通。<ref name="上海名镇志吴淞两次开埠"></ref>
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899年至1901年),两年间建成外马路(今淞浦路东段)、永清路(今淞宝路南段)、上元路(今塘后支路)、民康路、镇海路(今东浦路)、中兴路(今北兴路)。并拆毁吴淞西炮台,又在镇西马路之端蕰藻浜上建大桥,以贯通南北交通。<ref name="上海名镇志吴淞两次开埠"></ref>

2014年12月1日 (一) 03:39的版本

吴淞,民间亦习称吴淞镇[1][2]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大致相当于今吴淞街道及附近一带的范围。历来为上海海上门户、对外贸易港口[3]和兵家必争之地。向有“水陆要冲,苏松喉吭”、“重洋门户”、“七省锁钥”之称。[4]清末以后所设的吴淞市、吴淞开埠工程总局、吴淞乡、吴淞商埠局以及吴淞区的驻地都设于此。[3]吴淞东北境吴淞口有西炮台遗址,建有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南境有淞沪铁路吴淞站遗址。

名称由来

吴淞之地片,原名胡巷口[3]、胡巷桥,清乾隆年间初有街肆,称胡巷桥镇。[1][2]清雍正三年(1725年)吴淞营从宝山县城移于此名渐称吴淞。[3]

历史

曾經是鴉片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場,現在鎮北還有吳淞西炮台遺址。

两次开埠

清同治、光绪年间,黄浦江渐淤,重载商轮无法顺利驶抵上海市区,只能在吴淞口起货转运,或用驳船驳运减载后乘潮涨时进出。英、美、法等国多次要求清政府准许其商人在吴淞设栈起货,把吴淞也辟为租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上书清廷,请求将吴淞自辟为商埠,作为海关的分卡,添置检验货厂,就近起货,以应商情。清廷准奏。规定开埠地址北自吴淞炮台起,南至牛桥角止。蕰藻浜以北泗塘河为界,浜南以距黄浦江3里为界。筑路、设铺,作为中外公开商场。[5][6]称为吴淞通商场。[1]

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899年至1901年),两年间建成外马路(今淞浦路东段)、永清路(今淞宝路南段)、上元路(今塘后支路)、民康路、镇海路(今东浦路)、中兴路(今北兴路)。并拆毁吴淞西炮台,又在镇西马路之端蕰藻浜上建大桥,以贯通南北交通。[5]

军事

最早于明末形成“镇”建制,最初是海防前线。据《嘉定屠城纪略》载“初八日,清将李成栋偏裨将梁得胜等以百余艘载步骑二千镇守吴淞。……”,又有“……初,成栋至吴淞,明百户哈伯章首献军器、火药,三科武举冯嘉猷献吴淞远近地形、本所攻围守御之法。及成栋攻松江府,以嘉猷署吴淞总镇事;……”,也就是说冯嘉猷是担任清朝的第一任吴淞总镇事。

教育

吴淞是上海的最早的大学城,曾在这里设立校园的有:

交通

吴淞交通便利,东境有吴淞客运站,客轮通崇明长兴横沙诸岛。淞兴路、淞滨路为商业街。[3]同济路、逸仙路纵贯南北,长江路、泰和路横贯东西。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淞滨路站位于境内。轮渡三淞线通往浦东三岔港。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