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幽州刺史部: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River1 chow留言 | 贡献
重定向到幽州
 
由重定向獨立為條目 未完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s|subject=漢代幽州刺史部的行政區劃變遷史|other=歷史上的幽州|幽州}}
#redirect [[幽州]]
'''幽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薊縣(今[[北京市]]西南)。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全部,[[天津市]]、[[遼寧省]]、[[吉林省]]各一部分,[[北朝鮮]]大部分。

== 名稱由來 ==
「幽州」一詞的出現始於春秋以後,後人在《尚書·禹貢》九州基礎上,增加幽、-{并}-、營3州,大體指古代[[燕國]]一帶。《周禮·職方》載:「東北曰幽州。」《呂氏春秋》云:「北方為幽州,燕也。」

== 西漢幽州刺史部 ==
西漢時,領廣陽國、涿郡、勃海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樂浪郡、玄菟郡10個郡國。

== 東漢幽州刺史部 ==
東漢時,領廣陽郡、涿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樂浪郡、玄菟郡、遼東屬國11個郡國。

== 出處 ==
{{ReflistH|colwidth=30em}}
{{RefFoot}}
{{ReflistF}}

== 注釋 ==
{{refbegin}}
{{noteFoot}}
{{refend}}

== 參考資料 ==
=== 書籍 ===
*[[司馬遷]],《史記》,維基文庫
*[[班固]],《漢書》,維基文庫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司馬彪]],《續漢志》,維基文庫
*[[陳壽]],《三國志》,維基文庫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年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 地圖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1991年,曉園出版社。ISBN:9571201987
*[http://maps.google.ca/maps?hl=zh-TW&tab=ll Google地圖]

== 參見 ==
*[[幽州]]

{{-}}
{{西漢行政區劃}}
{{東漢行政區劃}}

[[Category: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單位]]
[[Category:漢朝行政區劃單位]]
[[Category:河北行政區劃史]]
[[Category:北京行政區劃史]]
[[Category:遼寧行政區劃史]]

2013年10月19日 (六) 13:57的版本

幽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薊縣(今北京市西南)。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全部,天津市遼寧省吉林省各一部分,北朝鮮大部分。

名稱由來

「幽州」一詞的出現始於春秋以後,後人在《尚書·禹貢》九州基礎上,增加幽、并、營3州,大體指古代燕國一帶。《周禮·職方》載:「東北曰幽州。」《呂氏春秋》云:「北方為幽州,燕也。」

西漢幽州刺史部

西漢時,領廣陽國、涿郡、勃海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樂浪郡、玄菟郡10個郡國。

東漢幽州刺史部

東漢時,領廣陽郡、涿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樂浪郡、玄菟郡、遼東屬國11個郡國。

出處

注釋

參考資料

書籍

  • 司馬遷,《史記》,維基文庫
  • 班固,《漢書》,維基文庫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司馬彪,《續漢志》,維基文庫
  • 陳壽,《三國志》,維基文庫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 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年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地圖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1991年,曉園出版社。ISBN:9571201987
  • Google地圖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