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韓禮德: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op:​ 内容扩充
 
(未显示18个用户的30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Unreferenced|time=2024-11-23T11:32:55+00:00}}
'''韓禮德'''教授('''Prof. Michael A. K. Halliday''', 1925年-)是一位英国[[語言學]]家,语言学教授。他於[[英國]]生長,在[[倫敦大學]]中文系獲[[現代漢語]]文學士學位後,到[[中國]]留學,在[[北京大學]]師承[[羅常培]],學習語音、詞彙和比較語言學,在[[嶺南大學 (廣州)|嶺南大學]]隨[[王力 (語言學家)|王力]]學習方言、語法。中國留學三年後,回英國[[劍橋大學]]繼續研究[[漢語語法]],以論文《分析中國元朝秘史的語言》取得博士學位。教了數年[[中文]]後,他改變了學術的方向,成為[[語言學家]]。1965年獲聘為[[倫敦大學]][[語言學]]教授;1976年到[[澳大利亚|澳洲]],成為[[雪梨]]語言學系創系教授,在[[悉尼|雪梨]]任教直至退休。他的工作包括許多不同領域的語言理論和應用研究,他特別關心如何把對語言基本原則的瞭解應用到[[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上。他任[[香港大學]]教育客座教授。
{{Infobox scientist
| name = 韩礼德<br/>Michael Halliday
| image = Michael Halliday at his 90th birthday symposium, 2015.jpg
| image_size =
| caption = 2015年90岁生日
| birth_name = 迈克尔·亚历山大·吉尔伍德<br/>({{lang|en|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25|4|13}}
| birth_place = {{ENG}}约克郡[[利兹]]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df=y|2018|4|15|1925|4|13}}
| death_place = {{AUS}}[[悉尼]]
| residence = 澳大利亚
| cxtizenship =
| nationality = 英语
| ethnicity =
| field = Linguistics
| work_institutions =
| alma_mater = [[伦敦大学]] <br /> [[北京大学]]
| doctoral_advisor =
| doctoral_students =
| known_for = [[系统功能语言学]]
| author_abbrev_bot =
| author_abbrev_zoo =
| influences = {{tsl|en|Vilém Mathesius||Vilém Mathesius}} ([[布拉格学派]]) [[王力 (语言学家)|王力]]、[[约翰·鲁伯特·弗斯]]、{{tsl|en|Benjamin Lee Whorf||Benjamin Lee Whorf}}
| influenced = {{tsl|en|Ruqaiya Hasan||Ruqaiya Hasan}}、{{tsl|en|C.M.I.M. Matthiessen||C.M.I.M. Matthiessen}}、{{tsl|en|J.R. Martin||J.R. Martin}}、{{tsl|en|Norman Fairclough||Norman Fairclough}}
| prizes =
| footnotes =
| signature =
| spouse = {{tsl|en|Ruqaiya Hasan||Ruqaiya Hasan}}
}}

'''韓禮德''',本名'''迈克尔·亚历山大·柯克伍德·哈利迪'''({{lang-en|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bd|1925年|4月13日|2018年|4月15日|catIdx=Halliday}}),[[英国]]当代[[語言學]]家、语言学教授,是世界两大主要语言学派之一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生平==
他於[[英國]]生長,在[[倫敦大學]]中文系獲[[現代漢語]]文學士學位後,到[[中國]]留學,在[[北京大學]]師承[[羅常培]],學習語音、詞彙和比較語言學,在[[嶺南大學 (廣州)|嶺南大學]]隨[[王力 (語言學家)|王力]]學習方言、語法。中國留學三年後,回英國[[劍橋大學]]繼續研究[[漢語語法]],以論文《分析中國元朝秘史的語言》取得博士學位。教了數年[[中文]]後,他改變了學術的方向,成為[[語言學家]],于1958年搬到[[爱丁堡]]居住,并至63年担任[[爱丁堡大学]]语言学教授。1965年獲聘為[[倫敦大學]]教授;1976年到[[澳大利亚|澳洲]],成為[[悉尼]]語言學系創系教授,在[[悉尼]]任教直至退休。他的工作包括許多不同領域的語言理論和應用研究,他特別關心如何把對語言基本原則的瞭解應用到[[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上。他任[[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客座教授。

韓禮德從倫敦學派、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學習,研習[[费迪南·德·索绪尔|索緒爾]]、馬林諾斯基(MALINOWSKI)、[[本杰明·李·沃夫|沃夫]](WHORF)、弗恩(FIRTH)和[[伯恩斯坦]](BERNSTEIN)等人學說,發展了對語言教與學上影響甚巨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提出了有別於[[喬姆斯基]]等[[形式語言學]]學家的語言觀,認為語言有三個互相緊扣的特色:其一是語言是社會過程;其二是語言是一個系統;其三是語言是具功能的。


韓禮德從倫敦學派、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學習,研習索緒爾(SAUSSURE)、馬林諾斯基(MALINOWSKI)、沃夫(WHORF)、弗恩(FIRTH)和[[伯恩斯坦]](BERNSTEIN)等人學說,發展了對語言教與學上影響甚巨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提出了有別於[[喬姆斯基]]等[[形式語言學]]學家的語言觀,認為語言有三個互相緊扣的特色:其一是語言是社會過程;其二是語言是一個系統;其三是語言是具功能的。
==主要論點==
==主要論點==
1.系統語言學
*1.系統語言學
2.功能語言學
*2.功能語言學
3.漢語語言學
*3.漢語語言學
==代表性著作==


==代表性著作==
*(1955)《[[元朝秘史的語言學分析]]》(博士論文)
*《[[功能語法導論]]》
*《[[功能語法導論]]》
*《[[英語的功能分析]]》
*《[[英語的功能分析]]》
第13行: 第49行:
* (1981)「[[漢語音韻學理論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 (1981)「[[漢語音韻學理論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 (1986)「[[學習亞洲語言]]」
* (1986)「[[學習亞洲語言]]」
{{DEFAULTSORT:Halliday, Michael}}

{{Authority control}}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1925年出生|H]]
[[Category:英国语言学家]]
[[Category:语学家]]
[[Category:香港大學教授]]
[[Category:香港大學教授]]
[[Category:香港嶺南大學榮譽博士]]
[[Category:嶺南大學榮譽博士]]
[[Category:香港教育學院榮譽博士]]
[[Category:香港教育學院榮譽博士]]
[[Category:语学家]]
[[Category:北京大学校友]]
[[Category:嶺南大學校友 (廣州市)]]
[[Category: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Category:愛丁堡大學教師]]
[[Category:倫敦大學學院教師]]

2024年11月23日 (六) 11:38的最新版本

韩礼德
Michael Halliday
2015年90岁生日
出生迈克尔·亚历山大·吉尔伍德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1925-04-13)1925年4月13日
 英格兰约克郡利兹
逝世2018年4月15日(2018歲—04—15)(93歲)
 澳大利亞悉尼
居住地澳大利亚
国籍英语
母校伦敦大学
北京大学
知名于系统功能语言学
配偶Ruqaiya Hasan英语Ruqaiya Hasan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Linguistics
受影响自Vilém Mathesius英语Vilém Mathesius (布拉格学派) 王力约翰·鲁伯特·弗斯Benjamin Lee Whorf英语Benjamin Lee Whorf
施影响于Ruqaiya Hasan英语Ruqaiya HasanC.M.I.M. Matthiessen英语C.M.I.M. MatthiessenJ.R. Martin英语J.R. MartinNorman Fairclough英语Norman Fairclough

韓禮德,本名迈克尔·亚历山大·柯克伍德·哈利迪(英語: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1925年4月13日—2018年4月15日),英国当代語言學家、语言学教授,是世界两大主要语言学派之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生平

[编辑]

他於英國生長,在倫敦大學中文系獲現代漢語文學士學位後,到中國留學,在北京大學師承羅常培,學習語音、詞彙和比較語言學,在嶺南大學王力學習方言、語法。中國留學三年後,回英國劍橋大學繼續研究漢語語法,以論文《分析中國元朝秘史的語言》取得博士學位。教了數年中文後,他改變了學術的方向,成為語言學家,于1958年搬到爱丁堡居住,并至63年担任爱丁堡大学语言学教授。1965年獲聘為倫敦大學教授;1976年到澳洲,成為悉尼大学語言學系創系教授,在悉尼任教直至退休。他的工作包括許多不同領域的語言理論和應用研究,他特別關心如何把對語言基本原則的瞭解應用到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上。他曾任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客座教授。

韓禮德從倫敦學派、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學習,研習索緒爾、馬林諾斯基(MALINOWSKI)、沃夫(WHORF)、弗恩(FIRTH)和伯恩斯坦(BERNSTEIN)等人學說,發展了對語言教與學上影響甚巨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提出了有別於喬姆斯基形式語言學學家的語言觀,認為語言有三個互相緊扣的特色:其一是語言是社會過程;其二是語言是一個系統;其三是語言是具功能的。

主要論點

[编辑]
  • 1.系統語言學
  • 2.功能語言學
  • 3.漢語語言學

代表性著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