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雲南反共救國軍: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未显示14个用户的30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Military Unit
{{Infobox Military Unit
|unit_name = 雲南反共救國軍
|unit_name = 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
|image = [[File: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200px|border]]
|image = [[File: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200px|border]]
----
|caption =
|caption =
|dates = 1951年3月-1954年
|dates = 1951年3月-1954年
|country = {{ROC}}
|country = {{ROC}}
|branch = [[File: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20px]] [[國民革命軍]]
|branch = {{ROCA}}
|type =
|type =
|role =
|role =
|size =
|size =
|command_structure = [[中華民國國防部]]
|command_structure = {{ROC|國防部}}
|garrison = 緬甸撣邦[[猛撒]]
|garrison = 緬甸[[撣邦]][[猛撒]]
|nickname = 滇緬邊區游擊隊、滇游
|nickname = 滇緬邊區游擊隊、滇游
|ceremonial_chief =
|ceremonial_chief =
第18行: 第17行:
|equipment =
|equipment =
|march =
|march =
|allegiance= {{KMT}}
|allegiance = {{ROC}}
|notable_commanders = [[李彌]]、[[呂國銓]]<br>[[彭程]]、[[李國輝 (中華民國)|李國輝]]
|notable_commanders = [[李彌]]、[[呂國銓]]<br>[[彭程]]、[[李國輝 (中華民國)|李國輝]]
|battles =
|battles = 打擊寮共<br>佤山區域反共作戰
|identification_symbol =
|identification_symbol =
|identification_symbol_label =
|identification_symbol_label =
}}
}}
'''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為[[中華民國政府]]將[[1949年中國|1949年]]失去对[[雲南省 (中華民國)|雲南]]的统治後失散在各處的部隊重新整編的軍隊,由[[李彌]]將軍任總指揮,於1951年3月成立,主要的活動範圍在[[缅甸|]][[國|寮]]邊境區域。在1954年撤退至台灣,留在泰國、緬甸的餘部,成為[[泰緬孤軍]]


==歷史==
'''雲南反共救國軍''',為[[中華民國政府]]將1949年失去对雲南的统治後失散在各處的部隊重新整編的軍隊,主要的活動範圍在緬、寮邊境區域。
1949年12月,[[雲南省 (中華民國)|中國雲南省]]主席[[卢汉|盧漢]][[卢汉云南起义|率部投]],[[卢汉云南起义#昆明战役|昆明戰役]],效忠中华民国政府的各方势力仍不断发起軍事行動,试图成功[[云南剿匪|光复云南]]。


1950年,[[韓戰]]爆發。1951年3月,在中華民國政府提供支援與整編後,重組為雲南反共救國軍,由李彌將軍指揮。5月,[[李弥|李彌]]曾率领雲南反共救國軍成功[[李彌反攻雲南戰役|反攻云南]],攻克部分地區,但在7月被解放军击退後撤出雲南省。
1949年12月,[[雲南省 (中華民國)|中国云南省]]主席[[卢汉]][[卢汉云南起义|率部投]],倒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昆明战役]],效忠中华民国政府的各方势力仍不断发起[[暴动]]、试图[[云南剿匪|光复云南]]。


19515月,[[李弥]]曾率领雲南共救國軍成功[[李弥反攻云战役|反攻云南]],攻克部分县乡。但在7月被解放军击退,撤出云南省。1952年夏季,李弥再度反攻云南,未能成功雲南反共救國軍在緬、寮邊境活動期間在當地興建了[[猛撒機場]],建立了[[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這支軍隊在緬甸境內的活動引起緬甸輿論反對,後來逐漸演變為緬甸與反共救國軍的戰爭在[[寮國共產黨]]尚未掌握政权時,反共救國軍曾協助[[老挝]]國王與[[寮共]]作戰。
1952夏季,[[李弥|李彌]]再度[[省 (中華民國)|南]],未能成功雲南反共救國軍在緬、[[国|寮]]邊境活動期間在當地興建了[[猛撒機場]][[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這支軍隊在緬甸境內的活動引起緬甸輿論反對,後來逐漸演變為緬甸軍隊與反共救國軍的戰爭在[[老挝共产党|寮國共產黨]]尚未掌握政权時,反共救國軍曾協助寮國國王與[[寮共]]作戰。


緬甸聯邦向聯合國控訴中華民國政府侵略緬甸,第七屆聯合國大會於1953年4月做成707號決議,要求緬甸境內的外國軍隊之武裝,該軍隊需同意聽受拘留或立即撤離緬甸聯邦領土{{R|:1}}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緬甸聯邦]][[联合国|聯合國]]控訴中華民國政府侵略緬甸,第七屆[[联合国大会|聯合國大會]]於1953年4月通過[[聯合國大會第707號決議|第707號決議]],要求緬甸境內的外國軍隊之武裝,該軍隊需同意聽受拘留或立即撤離緬甸聯邦領土{{R|:1}}。而[[蔣中正]]在遭受[[联合国决议|聯合國決議]]及[[美国|美國]]政府的雙重壓力下,將該部隊於1953年11月至1954年5月間,分批撤抵[[臺灣]],{{R|:0|page=181}}隨後宣稱,已盡其所能將部隊撤走,餘下人員非其所能影響{{R|:0|page=181}}。[[曼谷四國軍事委員會]]結束之後,實際上將部隊中較精良的人員重新整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以「[[志願軍]]」的名號繼續滯留在[[阿佤山|佤山區域]]進行反共作戰,由[[段希文]]領導{{R|:0|page=181、183}}。


1953年至1954年間,撤退至台灣的雲南反共救國軍成員與眷屬,約7000餘人,被安置在桃園市[[忠貞新村]]等地。
[[蔣中正]]遭受聯合國決議及美國政府的雙重壓力下,將該部隊於1953年11月至1954年5月間,分批撤抵[[臺灣]]。{{R|:0|page=181}}隨後宣稱,已盡其所能將部隊撤走,餘下人員非其所能影響。{{R|:0|page=181}}[[曼谷四國軍事委員會]]結束之後,實際上將部隊中較精良的人員重新整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以「志願軍」的名號繼續滯留在[[阿佤山|佤山區域]]反共作戰{{R|:0|page=181、183}}。


==後續==
2012年8月28日,反共救國軍其中可考之440名陣亡將士,最終入祀安位進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
[[File:泰緬孤軍英靈入祀忠烈祠.jpg|thumb|2023年雲南反共救國軍英靈在雨中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

2012年8月28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將反共救國軍其中可考之440名[[陣亡]]將士牌位入祀安位進[[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

2023年6月30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再次將反共救國軍其中可考之948名陣亡將士牌位入祀安位進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ref>{{Cite web|title=等了70年終於回家 948名泰緬孤軍英靈今入祀忠烈祠|url=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4&SerialNo=176291|access-date=2023-06-30|archive-date=2023-07-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1090618/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4&SerialNo=176291|dead-url=no}}</ref>。


== 另見 ==
== 另見 ==
*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
* [[緬甸向聯合國控訴中華民國侵略]]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Reflist|2
{{Reflist|2
<ref name=":0">{{cite book|author =覃怡輝 | title=《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1950-1981》| publisher = [[聯經出版]] | date =2009-08-28 | ISBN =978-986-019-491-3 |work = 中研院叢書}}</ref>
<ref name=":0">{{cite book|author =覃怡輝 | title=《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1950-1981》| publisher = [[聯經出版]] | date =2009-08-28 | ISBN =978-986-019-491-3 |work = 中研院叢書}}</ref>
<ref name=":1">{{cite book|author = | title=大會第七屆會議通過的決議 A/RES/707(VII) 緬甸聯邦關於中華民國政府侵略緬甸的控訴 | publisher= |url=https://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ga/7/7all2.htm}}</ref>
<ref name=":1">{{cite book | author= | title=大會第七屆會議通過的決議 A/RES/707(VII) 緬甸聯邦關於中華民國政府侵略緬甸的控訴 | publisher= | url=https://www.un.org/zh/ga/7/res/ | access-date=2023-11-01 | archive-date=2023-09-25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925152545/https://www.un.org/zh/ga/7/res/ | dead-url=no }}</ref>


}}
}}
第49行: 第55行:
{{DEFAULTSORT:Yunnan}}
{{DEFAULTSORT:Yunnan}}
[[Category:1950年代国共内战]]
[[Category:1950年代国共内战]]
[[Category:中華民國緬甸關係]]
[[Category:中華民國緬甸關係]]
[[Category:中華民國寮國關係]]
[[Category:中華民國寮國關係]]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軍史|Z]]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軍史|Z]]
[[Category:缅甸军事组织]]
[[Category:缅甸军事组织]]
[[Category:缅甸军事史]]
[[Category:缅甸军事史]]
[[Category:老挝军事史]]
[[Category:老挝军事组织]]
[[Category:撣邦军事组织]]

2024年11月15日 (五) 05:38的最新版本

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
存在時期1951年3月-1954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部門 中華民國陸軍
直屬 中華民國國防部
駐軍/總部緬甸撣邦猛撒
別稱滇緬邊區游擊隊、滇游
參與戰役打擊寮共
佤山區域反共作戰
指挥官
著名指揮官李彌呂國銓
彭程李國輝

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為中華民國政府1949年失去对雲南的统治後失散在各處的部隊重新整編的軍隊,由李彌將軍任總指揮,於1951年3月成立,主要的活動範圍在邊境區域。在1954年撤退至台灣,留在泰國、緬甸的餘部,成為泰緬孤軍

歷史

[编辑]

1949年12月,中華民國雲南省主席盧漢率部投共昆明戰役結束後,效忠中华民国政府的各方势力仍不断发起軍事行動,试图成功光复云南

1950年,韓戰爆發。1951年3月,在中華民國政府提供支援與整編後,重組為雲南反共救國軍,由李彌將軍指揮。5月,李彌曾率领雲南反共救國軍成功反攻云南,攻克部分地區,但在7月被解放军击退後撤出雲南省。

1952年夏季,李彌再度反攻雲南,未能成功,雲南反共救國軍在緬、邊境活動期間在當地興建了猛撒機場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這支軍隊在緬甸境內的活動引起緬甸輿論反對,後來逐漸演變為緬甸軍隊與反共救國軍的戰爭,在寮國共產黨尚未掌握政权時,反共救國軍曾協助寮國國王與寮共作戰。

緬甸聯邦聯合國控訴中華民國政府侵略緬甸,第七屆聯合國大會於1953年4月通過第707號決議,要求緬甸境內的外國軍隊之武裝,該軍隊需同意聽受拘留或立即撤離緬甸聯邦領土[1]。而蔣中正在遭受聯合國決議美國政府的雙重壓力下,將該部隊於1953年11月至1954年5月間,分批撤抵臺灣[2]:181隨後宣稱,已盡其所能將部隊撤走,餘下人員非其所能影響[2]:181曼谷四國軍事委員會結束之後,實際上將部隊中較精良的人員重新整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以「志願軍」的名號繼續滯留在佤山區域進行反共作戰,由段希文領導[2]:181、183

1953年至1954年間,撤退至台灣的雲南反共救國軍成員與眷屬,約7000餘人,被安置在桃園市忠貞新村等地。

後續

[编辑]
2023年雲南反共救國軍英靈在雨中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

2012年8月28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將反共救國軍其中可考之440名陣亡將士牌位入祀安位進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

2023年6月30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再次將反共救國軍其中可考之948名陣亡將士牌位入祀安位進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3]

另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大會第七屆會議通過的決議 A/RES/707(VII) 緬甸聯邦關於中華民國政府侵略緬甸的控訴. [202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5). 
  2. ^ 2.0 2.1 2.2 2.3 覃怡輝. 《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1950-1981》. 中研院叢書 (聯經出版). 2009-08-28. ISBN 978-986-019-491-3. 
  3. ^ 等了70年終於回家 948名泰緬孤軍英靈今入祀忠烈祠. [2023-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