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游戏机:修订间差异
小 使用DisamAssist清理消歧義連結:PAL(改連結至PAL区)。 |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9.5 |
||
(未显示11个用户的37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Multiple issues| |
{{Multiple issues| |
||
{{Original research}} |
{{Original research}} |
||
{{refimprove|time=2014-12-15T13:09:35+00:00}} |
{{refimprove|time=2014-12-15T13:09:35+00:00}}}} |
||
{{update|time=2021-08-06T07:26:44+08:00}}}} |
|||
{{NoteTA |
{{NoteTA |
||
| G1=Games |
| G1=Games |
||
第78行: | 第77行: | ||
=== 第二世代(1976-1983) === |
=== 第二世代(1976-1983) === |
||
{{main|第二世代遊戲機}} |
{{main|第二世代遊戲機}} |
||
[[File:Atari-2600-Wood-4Sw-Set.jpg|thumb|right|[[ |
[[File:Atari-2600-Wood-4Sw-Set.jpg|thumb|right|[[雅達利2600]]成为最受欢迎的第二世代主机]] |
||
1975年 |
1975年,[[雅達利]]成立了一家{{le|Cyan Engineering|Cyan Engineering}}公司,開始研發家用機遊戲機。到了1976年底,雅達利有限公司(Atari, Inc.)由於資金不足,於是以2800萬美元將公司賣給了[[華納媒體|華納]],條件是讓Stella(遊戲機開發代號)早點上市。到了1977年10月,[[雅達利2600]]正式上市,整個過程主機共花掉了1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
||
1977年初 |
1977年初[[雅達利]]成立了軟件研發部,專門開發主機的相關軟件。但由於管理不善,到1978年末,生產的80萬部主機只賣出了55萬部。這直接導致雅達利創始人之一[[诺兰·布什内尔]]於1978年離開了雅達利。接任的[[雷·卡薩爾]]為雅達利帶來了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實施了一系列的市場宣傳活動。1979年,雅達利2600成為最暢銷的聖誕禮物,當年銷量超過了100萬部。 |
||
1982年 |
1982年,雅達利2600達到了顛峰,銷量800萬部,資產從7500萬美元增長到22億美元,佔了華納收入的一半。然而著名的「[[1983年美國遊戲業大蕭條]]」({{lang-en|Video game crash of 1983}},亞洲地區也稱為Atari Shock)也在此時發生。由於雅達利對於第三方軟件開發商完全沒有控管,導致軟體數量暴增,劣質品在市面充斥,而雅達利重金投注的電影「E.T.外星人」[[E.T.外星人 (遊戲)|遊戲版]]也劣評如潮;最關鍵的原因則是由於第三方的小廠不斷重複創業/倒閉的過程,零售商面對求償無門的大量庫存軟件,只能用不合理的低價清倉銷售,久而久之消費者對於合理價格的優質軟件也不再有興趣(或者說消費者認為不久的將來便會低價出清),導致遊戲機市場完全崩潰,結束了這個世代跟Atari公司的一代江山(在歐美地區要一直到任天堂公司的[[紅白機|NES]]主機推出後,家用遊戲機市場才開始復甦)。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第138行: | 第137行: |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三世代)}}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三世代)}} |
||
[[File:NES-Console-Set.jpg|right|thumb|[[FC游戏机|NES]](美版FC)讓1983年以后一度崩潰的美國家用機市場開始漸漸復甦。]] |
[[File:NES-Console-Set.jpg|right|thumb|[[FC游戏机|NES]](美版FC)讓1983年以后一度崩潰的美國家用機市場開始漸漸復甦。]] |
||
1983年,[[日本]]由於泡沫經濟的助長,遊戲市場處於混亂的無序的狀態,不過這些遊戲機的市場定位都是普通的電子玩具,多數都是直接從美國引進。於是[[任天堂]]公司開發了第三世代遊戲機[[FC游戏机]](Family computer,红白机,美國稱NES〖任天堂家用娱乐系统[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这款游戏机带来了先进的游戏开发理念和革命性游戏技术。使其成为電視遊戲真正鼻祖。 |
1983年,[[日本]]由於泡沫經濟的助長,遊戲市場處於混亂的無序的狀態,不過這些遊戲機的市場定位都是普通的電子玩具,多數都是直接從美國引進。於是[[任天堂]]公司開發了第三世代遊戲機[[FC游戏机]](Family computer,红白机,美國稱NES〖任天堂家用娱乐系统[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这款游戏机带来了先进的游戏开发理念和革命性游戏技术。使其成为電視遊戲真正鼻祖。许多玩家就是因此而认识和喜欢上了遊戲機,而日本地區的各家廠商為了與其抗衡以驚人的速度推出遊戲主機, |
||
光是一年就推出了近十三種主機,但不論是價格/軟體數/操作性都無法與任天堂抗衡。許多的遊戲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在 |
光是一年就推出了近十三種主機,但不論是價格/軟體數/操作性都無法與任天堂抗衡。許多的遊戲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在全球各地,仍然有许多地方生产这款游戏机和游戏。即使以現今的眼光來看,当时的游戏可玩性仍然很高。 |
||
FC上市之後,[[世嘉]]同期的遊戲機[[SG-1000]]被徹底壓制。不過FC上市不久,由於首批FC手把按鍵是容易損壞的橡膠材质,并且硬體設計存在可能導致當機的嚴重[[bug]],為了挽救任天堂的聲譽,當時的任天堂社長[[山內溥]]決定回收主機,因此而損失了15億日元。不過這起事件讓任天堂樹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次年FC重新上市後於一年內賣出了165萬台。FC在美國的首賣更加成功。1985年10月NES在[[紐約市]]率先上市,首發遊戲共15款。到1985年底,NES在紐約賣出了5萬台。隨後NES開始在美國全國上市,一年內賣出了100萬台,讓一度崩潰的美國家用機市場開始漸漸復甦。 |
FC上市之後,[[世嘉]]同期的遊戲機[[SG-1000]]被徹底壓制。不過FC上市不久,由於首批FC手把按鍵是容易損壞的橡膠材质,并且硬體設計存在可能導致當機的嚴重[[bug]],為了挽救任天堂的聲譽,當時的任天堂社長[[山內溥]]決定回收主機,因此而損失了15億日元。不過這起事件讓任天堂樹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次年FC重新上市後於一年內賣出了165萬台。FC在美國的首賣更加成功。1985年10月NES在[[紐約市]]率先上市,首發遊戲共15款。到1985年底,NES在紐約賣出了5萬台。隨後NES開始在美國全國上市,一年內賣出了100萬台,讓一度崩潰的美國家用機市場開始漸漸復甦。 |
||
第239行: | 第238行: | ||
1987年,[[NEC]]聯合[[Hudson Soft|Hudson]]推出了[[PC-Engine]],翌年12月4日再推出第一部可加裝[[CD-ROM]]的遊戲機,引起日本遊戲業對PC-Engine的高度注目。同年,SEGA公司在日本推出[[Mega Drive]](MD,美國稱Genesis)。1989年1月9日該主機在紐約和[[洛杉矶]]上市,建議零售價為US$200。1989年9月15日該主機在全美上市,售價為190美元。由於當時美國遊戲市場已經基本被任天堂壟斷,SEGA決定開拓較高年齡層的新玩家族群,推出了大量以成年玩家為對象的遊戲。 |
1987年,[[NEC]]聯合[[Hudson Soft|Hudson]]推出了[[PC-Engine]],翌年12月4日再推出第一部可加裝[[CD-ROM]]的遊戲機,引起日本遊戲業對PC-Engine的高度注目。同年,SEGA公司在日本推出[[Mega Drive]](MD,美國稱Genesis)。1989年1月9日該主機在紐約和[[洛杉矶]]上市,建議零售價為US$200。1989年9月15日該主機在全美上市,售價為190美元。由於當時美國遊戲市場已經基本被任天堂壟斷,SEGA決定開拓較高年齡層的新玩家族群,推出了大量以成年玩家為對象的遊戲。 |
||
任天堂在1987至1988年間,FC豐厚的收入讓任天堂減輕開發次世代主機的需求。但PC-Engine和MD的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令任天堂不得不開始投入16位主機[[Super Famicom]](SFC,超級紅白機)的開發。SFC在設計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兩顆[[圖形處理器|GPU]]。 |
|||
SFC最初預定於1989年7月發售,其後數度延期。不過由於任天堂有大批遊戲廠商(第三方)的支持,SFC雖然姍姍來遲,卻依然是日本玩家最關注的主機。在SFC發售之前,任天堂已經接到了150萬台的訂單。1990年11月21日當天,[[東京]]街頭的各電器店充滿了排隊等候SFC的人群,很多家長為了能給孩子買部主機而翹班排隊,龐大的人流甚至嚴重影響了東京的交通。1991年8月13日,任天堂在美國推出了將SFC重新設計的'''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SNES)。 |
SFC最初預定於1989年7月發售,其後數度延期。不過由於任天堂有大批遊戲廠商(第三方)的支持,SFC雖然姍姍來遲,卻依然是日本玩家最關注的主機。在SFC發售之前,任天堂已經接到了150萬台的訂單。1990年11月21日當天,[[東京]]街頭的各電器店充滿了排隊等候SFC的人群,很多家長為了能給孩子買部主機而翹班排隊,龐大的人流甚至嚴重影響了東京的交通。1991年8月13日,任天堂在美國推出了將SFC重新設計的'''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SNES)。唯SNES的上市時間過晚,MD在美國建立了足夠龐大的群眾基礎,令SNES在發售第一年不敵MD。 |
||
SFC上市後,SEGA與任天堂的競爭進入白熱化。1992年,SEGA得到了北美55%的市場佔有率;1993年,SEGA家用遊戲機業務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頂峰,市場佔有率高達65% |
SFC上市後,SEGA與任天堂的競爭進入白熱化。1992年,SEGA得到了北美55%的市場佔有率;1993年,SEGA家用遊戲機業務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頂峰,市場佔有率高達65% |
||
第279行: | 第278行: | ||
|- |
|- |
||
!最暢銷遊戲 |
!最暢銷遊戲 |
||
| |
| [[PC原人]] |
||
| [[刺猬索尼克2]] |
| [[刺猬索尼克2]] |
||
| [[餓狼傳說系列|餓狼傳說2]] |
| [[餓狼傳說系列|餓狼傳說2]] |
||
第317行: | 第316行: |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五世代)}}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五世代)}} |
||
[[File:PSX-Console-wController.jpg|thumb|[[PlayStation (遊戲機)|PlayStation]]成为最畅销的第五代游戏机,最终销售超过100万部。]] |
[[File:PSX-Console-wController.jpg|thumb|[[PlayStation (遊戲機)|PlayStation]]成为最畅销的第五代游戏机,最终销售超过100万部。]] |
||
1992年,當[[3DO]]研發其32位元主機時,世嘉成立了「Giga-Drive」研發項目。由於是雙CPU結構,其3D機能達到了《[[VR戰士]]》對應的Model 1基板的1.5~2倍。SEGA將該主機定名為「[[SEGA Saturn]] (SS,[[土星]])」—太陽系的第六顆行星,代表SEGA的第六部主機。在主機發售前一個月,首批20萬台SS幾乎已經 |
1992年,當[[3DO]]研發其32位元主機時,世嘉成立了「Giga-Drive」研發項目。由於是雙CPU結構,其3D機能達到了《[[VR戰士]]》對應的Model 1基板的1.5~2倍。SEGA將該主機定名為「[[SEGA Saturn]] (SS,[[土星]])」—太陽系的第六顆行星,代表SEGA的第六部主機。在主機發售前一個月,首批20萬台SS幾乎已經全部預訂一空,首發當日15萬台主機迅速銷售一空。 |
||
1993年,任天堂和[[索尼]]開始合作研發次時代主機,然而在研發期間,任天堂和Sony在遊戲的[[儲存裝置|儲存媒體]]上發生了嚴重衝突,Sony提出應該用[[CD]]光碟來做遊戲的儲存媒體,因為光碟儲存容量大,成本低,方便輕巧,而任天堂堅持使用[[卡帶]],認為卡帶讀取速度更快。雙方爭執很大,并且山内浦觉得sony不是真心和任天堂合作。最後,任天堂 |
1993年,任天堂和[[索尼]]開始合作研發次時代主機,然而在研發期間,任天堂和Sony在遊戲的[[儲存裝置|儲存媒體]]上發生了嚴重衝突,Sony提出應該用[[CD]]光碟來做遊戲的儲存媒體,因為光碟儲存容量大,成本低,方便輕巧,而任天堂堅持使用[[卡帶]],認為卡帶讀取速度更快。雙方爭執很大,并且山内浦觉得sony不是真心和任天堂合作。最後,任天堂終止了合作。這舉動激怒了Sony,為了不讓浪費成型的產品,Sony決定獨自將「PlayStation計劃」進行下去,這個決定改變整個家用遊戲機的發展進程。 |
||
1994年12月3日,伴隨著「{{lang|ja|いちーにーさん、すべでのゲームは ここにいる!}}」(1、2、3,所有遊戲在這裡集合!)的經典廣告語,PlayStation(PS)正式發售。[[秋葉原]]等地出現了數百人排隊購買的浩大場面,首批出貨的10萬部在中午前 |
1994年12月3日,伴隨著「{{lang|ja|いちーにーさん、すべでのゲームは ここにいる!}}」(1、2、3,所有遊戲在這裡集合!)的經典廣告語,PlayStation(PS)正式發售。[[秋葉原]]等地出現了數百人排隊購買的浩大場面,首批出貨的10萬部在中午前搶購一空,甚至連Sony社長[[大賀典雄]]的孫子都不得不空手而歸。在兩大遊戲廠商[[史克威爾|Square]]與[[Enix]]宣佈將攜巨作《[[最终幻想VII|Final FantasyVII]]》與《[[勇者鬥惡龍VII 伊甸的戰士們]]》在PS發售後,引起日本遊戲界的[[骨牌效應]],眾多知名遊戲軟體廠商紛紛加盟PS主機,為1990年代末的PS遊戲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
||
1996年6月23日,[[任天堂64]](簡稱N64)雖然比SS和PS晚了一年半在日本上市,但是有著雄厚根基的任天堂依然得到了玩家的廣泛支持,N64在日本的首賣規模比PS和SS強大 |
1996年6月23日,[[任天堂64]](簡稱N64)雖然比SS和PS晚了一年半在日本上市,但是有著雄厚根基的任天堂依然得到了玩家的廣泛支持,N64在日本的首賣規模比PS和SS強大,只用了10天時間就銷售50萬台主機。同年9月30日,N64在北美上市後同樣大獲成功。人們對於在遊戲機市場上老牌企業任天堂依然信心十足。在北美,N64主機比PS和SS更受歡迎。 |
||
然後由於N64採用卡帶為媒體,讓 |
然後由於N64採用卡帶為媒體,讓部分第三方遊戲製造商失望。N64的卡帶製造成本高達25美元,而CD只要10美分,因此N64的遊戲售價一般比PS高20~25美元;此外由於當時的遊戲開始有大量的語音跟動畫演出,昂貴的ROM容量不足,加上任天堂對第三方廠商提供開發套件的態度也較為消極,因此N64是歷史上遊戲種類較少的主流遊戲機,其發售之後的好幾個月內一直缺乏軟體支持,而PS和SS卻有著較豐富的遊戲陣容。N64首發的《[[超級瑪利歐64]]》、《[[马里奥赛车64|瑪利歐賽車64]]》只能與《[[惡靈古堡]]》等大作棋鼓相當,未能取得優勢。 |
||
1994年底,世嘉土星在日本總共賣出了50萬台,銷售成績超過了同一時期的PlayStation。1995年5月7日,Sony與SEGA同時宣佈PS和SS銷量超過100萬台,兩大32位主機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 |
1994年底,世嘉土星在日本總共賣出了50萬台,銷售成績超過了同一時期的PlayStation。1995年5月7日,Sony與SEGA同時宣佈PS和SS銷量超過100萬台,兩大32位主機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 |
||
在美國市場,世嘉沒有繼承MD的市場優勢。美版SS的價格比PS高100美元,實際性能卻不及PS(SS在2D圖像的描繪確實優於PS,但當代市場流行即時運算的3D模組,這方面PS主機略勝一籌,實際上N64在兩方面皆佔優)。1995年SEGA與Sony狂打價格戰,SEGA以微弱的優勢領先,然而SS的造價較為高昂,到了1996年之後,SEGA無法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SS在美國和日本全線潰敗。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第419行: | 第418行: |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六世代)}}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六世代)}} |
||
由於主機設計的缺陷,世嘉土星在第五世代與PlayStation的競爭中 |
由於主機設計的缺陷,世嘉土星在第五世代與PlayStation的競爭中蒙受損失。所以在開發下一代主機時,當時SEGA的社長[[中山隼雄]]決定外聘[[IBM]]的高級工程師在美國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開發組,而日本方面由{{lj|佐藤秀樹|佐藤秀樹}}率領團隊同時進行主機設計,1997年7月,SEGA高層決定採用日本組的方案,並定名為[[Dreamcast]](DC)—夢(Dream)與傳播(Broadcast)的合成詞。意思是將夢傳播給玩家。 |
||
DC在發售之前,SEGA已經拿到了50萬台的訂單,然而SEGA的生產合作夥伴[[NEC]]卻碰上了嚴重的生產問題。由於圖形晶片的生產速度跟不上,DC在日本的首批出貨只有15萬台。1999年9月9日,DC在美國上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天就賣出了22.5萬台。 |
DC在發售之前,SEGA已經拿到了50萬台的訂單,然而SEGA的生產合作夥伴[[NEC]]卻碰上了嚴重的生產問題。由於圖形晶片的生產速度跟不上,DC在日本的首批出貨只有15萬台。1999年9月9日,DC在美國上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天就賣出了22.5萬台。 |
||
而Sony見到Dreamcast的 |
而Sony見到Dreamcast的宣勢與強大的運算能力後,不得不立刻宣佈將推出[[PlayStation 2]](PS2),並提早公開PlayStation 2的展示畫面。2000年初,PS2的網上預約正式開始,然而,預購網站在開始的1分鐘內接到了10萬多台的訂單,令伺務器不堪重負,當場癱瘓。預約活動一直持續到2月底,總共有38萬台PS2獲訂。 |
||
2000年3月4日,PS2的發售引起了新一輪的搶購熱潮。東京秋葉原電器街甚至出現了5000餘人的長隊,排在隊首的幾人則在四天前就已經搭好了帳篷,狂熱度令人歎為觀止。最後Sony |
2000年3月4日,PS2的發售引起了新一輪的搶購熱潮。東京秋葉原電器街甚至出現了5000餘人的長隊,排在隊首的幾人則在四天前就已經搭好了帳篷,狂熱度令人歎為觀止。最後Sony創造了業界當時的記錄:三天內PS2總計銷量達到了98萬台,成為該世代銷量速度最快的電視遊戲主機。PS2在日本地區的首發出貨量為115萬台,超過了當年的初代PS主機。但由於市場需求量極為龐大,最終還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價格炒作現象也開始在[[eBay]]等拍賣網站上蔓延,許多PS2以數倍於官方零售價的價格拍賣,即便如此,照價買單的玩家依然大有人在。也有人認為PS2主機選用DVD為準的規格,是加速了DVD推廣的其中一項原因。 |
||
1999年3月3日,在Sony公開PS2的第二天,任天堂與[[松下]](Panasonic)共同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了新一代遊戲機[[Nintendo GameCube]](NGC)的開發,並宣佈其性能規格將會在PS2之上。然 |
1999年3月3日,在Sony公開PS2的第二天,任天堂與[[松下]](Panasonic)共同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了新一代遊戲機[[Nintendo GameCube]](NGC)的開發,並宣佈其性能規格將會在PS2之上。然而NGC的首發遊戲陣容不足,令NGC首批出貨雖然有45萬台,在首週只賣出了30萬台。 |
||
NGC的 |
NGC的上陣未能與PS2競爭,同時在美洲遇到了銷量強勁的Xbox。NGC北美的首批銷量為46.9萬台,比Xbox少了近10萬部。第三方遊戲陣容薄弱,這是NGC從發售日起就從未跳脫的窘境。在Xbox的《[[最後一戰系列|Halo]] 2》發售後,NGC在歐美被Xbox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兩者差距約為300萬。 |
||
2001年11月15日,微軟發布了[[Xbox]]遊戲主機。雖然Xbox在美國上市時,PS2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台,然而來勢洶洶的Xbox依然令人畏懼。微軟在紐約和舊金山舉辦了盛大的Xbox午夜首賣活動,[[比爾蓋茲]]親臨紐約[[時報廣場|時代廣場]],並將第一台Xbox遞給期待已久的玩家。 |
2001年11月15日,微軟發布了[[Xbox]]遊戲主機。雖然Xbox在美國上市時,PS2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台,然而來勢洶洶的Xbox依然令人畏懼。微軟在紐約和舊金山舉辦了盛大的Xbox午夜首賣活動,[[比爾蓋茲]]親臨紐約[[時報廣場|時代廣場]],並將第一台Xbox遞給期待已久的玩家。 |
||
不過,相對於Xbox強大的硬體性能而言,299美元 |
不過,相對於Xbox強大的硬體性能而言,299美元的低廉售價在當時而言如同惡性傾銷。以這樣的價位銷售,每賣一台Xbox,微軟將會虧125美元。事實上,雖然全球銷量兩千萬台的Xbox已經為第六世代銷售量第二的寶座,但幾年來微軟在硬體上每年10億美元的揮霍實在有些驚人,比爾蓋茲對此說:「第一代就像一局遊戲,如果你玩得好,那麼到最後他會說:『你可以再玩一遍了。』」 |
||
截至1999年2月,Dreamcast在日本的總銷量為90萬台,未能達到當初預計的100萬部。其後在《[[Final Fantasy VIII]]》等PS大作的衝擊下,缺乏軟體支持的DC開始呈現頹勢。進入2000年,隨著PS2的上市,DC在 |
截至1999年2月,Dreamcast在日本的總銷量為90萬台,未能達到當初預計的100萬部。其後在《[[Final Fantasy VIII]]》等PS大作的衝擊下,缺乏軟體支持的DC開始呈現頹勢。進入2000年,隨著PS2的上市,DC在全球全面潰退。2001年3月,SEGA宣佈DC停產,並徹底退出主機市場。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第520行: | 第519行: | ||
=== 第七世代(2005-2012) === |
=== 第七世代(2005-2012) === |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七世代)}}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七世代)}} |
||
[[File:Wii console.png|130px|thumb|[[Wii]]成為最暢銷的第七代遊戲機,最終銷量超過1. |
[[File:Wii console.png|130px|thumb|[[Wii]]成為最暢銷的第七代遊戲機,最終銷量超過1.02億部。]] |
||
[[Xbox]]雖然是銷售量僅次於PS2的遊戲機,但是 |
[[Xbox]]雖然是銷售量僅次於PS2的遊戲機,但是有八成銷量都是來自於歐美玩家的,在亞洲地區的銷售佔比較低,原因主要如下:Xbox一直以來都是由美式風格的遊戲所主導,不受日式遊戲較主流的亞洲玩家歡迎。另外,Xbox烏黑龐大的外型得不到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喜愛。因此,微軟在研發新的次世代主機時,除了請來美術設計師打造出較第一代Xbox優美甚多的流線潔白外型外,也力邀日系遊戲廠商在新一代的Xbox上開發遊戲。 |
||
2005年11月22日,微軟在[[美國]]推出了[[Xbox 360]]遊戲機,第七世代戰爭的帷幕由Xbox 360率先掀起。在這領先其它次世代遊戲機發行的一年中,Xbox 360成功的佔有大量的遊戲機市場。但是Xbox 360領先的銷量不只是因為比另外兩部遊戲機早發行, |
2005年11月22日,微軟在[[美國]]推出了[[Xbox 360]]遊戲機,第七世代戰爭的帷幕由Xbox 360率先掀起。在這領先其它次世代遊戲機發行的一年中,Xbox 360成功的佔有大量的遊戲機市場。但是Xbox 360領先的銷量不只是因為比另外兩部遊戲機早發行,大幅進步的高畫質遊戲畫面也是吸引玩家購買的主因。另外,從第一代Xbox就開始的[[Xbox Live]]線上服務也是Xbox 360的最大賣點。玩家除了可以跟第一代的Xbox一樣從遊戲機連上網際網路與其他玩家進行遊戲的線上對戰,到了Xbox 360還可以從線上商城下載遊戲試玩版、小遊戲、電影或電視影片來欣賞。這些因素使得Xbox 360比第一代Xbox更受到玩家的歡迎。 |
||
在第五、第六世代稱霸[[家用游戏机列表|家用遊戲機]]的Sony在2005年5月正式發表[[PlayStation 3]](PS3),並在[[E3电子娱乐展|E3]]展上展出,同時宣布將在2006年春天發售。不過在接近發售日時,由於[[Blu-ray]]藍光光碟與[[HDMI]]的規格制定問題,重新宣布發售日期延後到2006年11月。2006年11月11日,Sony終於推出了[[PlayStation 3]]遊戲機。一開始PS3氣勢如虹,日本首批的10萬台以及北美的40萬台立刻獲搶購一空,在北美還發生排隊購買PS3而推擠受傷以及持槍搶劫PS3的事件。不過由於PS3主打的是家庭多媒體遊戲機平臺,使用的[[Cell]]處理器以及為了高畫質影音需求而使用的[[Blu-ray]] Disc的成本都非常高昂,所以基礎功能上雖然堪稱是當代主機中最豐富,但售價也是同世代的遊戲機中最高。且PS3主机架构复杂,开发者发现难以充分利用主机机能而不愿意为PS3开发游戏,这使得初期的PS3陷入游戏荒的困境;而一些跨平台游戏(比如[[侠盗猎车手4]])在Xbox 360上的画质處理反而更好,使得玩家不愿意购买PS3主机,PS3主机在销售初期不如Xbox 360。 |
|||
而Xbox 360和PS3的銷售熱況在 |
而Xbox 360和PS3的銷售熱況在不久後就不如PS3幾天發售的體感遊戲機[[Wii]]。任天堂在2005的E3展首次公布了代號為「Revolution」的次世代主機計畫,並展示了創新的體感操作方式,驚艷全場。2006年4月27日任天堂宣布新主機將訂名為「Wii」過不久,任天堂在E3展上完整的展示了Wii的主機及操作,同時開放試玩,引起全世界的玩家及媒體的高度注目。2006年11月19日,任天堂在美國率先推出了[[Wii]]遊戲機,引發了比PS3更熱烈且更長久的搶購熱潮。Wii的硬體性能比Xbox 360及PS3弱上許多,但生產成本是三個之中最低的。而Wii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獨特的動作感應控制器[[Wii Remote]]Wii遙控器,Wii能識別出使用Wii遙控器的玩家所做出的動作,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遊戲方式。而Wii的這種全新的體感操作使得很多非傳統玩家(女性和中老年人)都開始遊玩遊戲機,讓任天堂開創了全新的市場,成為此世代銷量最佳的家用遊戲機。 |
||
在上市一年以后,微软Xbox 360由于硬件设计问题,开始集中出现[[Xbox_360故障問題#.E4.B8.89.E7.B4.85.E7.87.88.E8.AD.A6.E5.91.8A|三红故障]]。现在一般认为这一故障发生的原因是初版Xbox 360采用的无铅焊接技术不成熟导致芯片虚焊,且Xbox 360的散热效果较差,因此在长期使用后发生脱焊。微软最初并拒不承认三红故障是主机设计问题,反而指责玩家使用了劣质插座导致主机烧毁。玩家们拿出证据证明采用浪涌保护插座后仍不能避免三红故障后,微软Xbox部门负责人继续以“是东西总会坏的(You know things broken)”为由进行搪塞,引发玩家愤怒。2007年初,微软公司暂停Xbox360主机的生产,重新设计主机,并延长Xbox 360保修期至3年。最终直到2008年11月推出将CPU和GPU制程工艺由90纳米改良至65纳米后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雖然同樣發生[[PlayStation_3#黃燈故障|死亡黃燈事故]]的PS3在不同版本有相類的過熱問題,但三红故障使得微软丧失了在本世代初期取得的巨大优势, |
在上市一年以后,微软Xbox 360由于硬件设计问题,开始集中出现[[Xbox_360故障問題#.E4.B8.89.E7.B4.85.E7.87.88.E8.AD.A6.E5.91.8A|三红故障]]。现在一般认为这一故障发生的原因是初版Xbox 360采用的无铅焊接技术不成熟导致芯片虚焊,且Xbox 360的散热效果较差,因此在长期使用后发生脱焊。微软最初并拒不承认三红故障是主机设计问题,反而指责玩家使用了劣质插座导致主机烧毁。後來玩家们拿出证据证明采用浪涌保护插座后仍不能避免三红故障后,微软Xbox部门负责人继续以“是东西总会坏的(You know things broken)”为由进行搪塞,引发玩家愤怒。2007年初,微软公司暂停Xbox360主机的生产,重新设计主机,并延长Xbox 360保修期至3年。最终直到2008年11月推出将CPU和GPU制程工艺由90纳米改良至65纳米后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雖然同樣發生[[PlayStation_3#黃燈故障|死亡黃燈事故]]的PS3在不同版本有相類的過熱問題,但三红故障使得微软丧失了在本世代初期取得的巨大优势,损害了微软在玩家心中的形象,并且引发Xbox部门动荡。微软高层为了弥补三红故障造成的利润损失,决心效仿任天堂开发体感控制器,以期尽速盈利。計劃推出的Xbox 360独占游戏被取消,改以開發如[[Kinect]]等體感娛樂產品。索尼则抓住这个机会推出了新版PS3,取消掉内置蓝光播放器和用于兼容PlayStation 2游戏的芯片以降低主机售价,同时大力扶植独占游戏。最终在2013年Xbox 360的总销量被PS3趕上,兩者形勢由Xbox 360的佔優變成與PS3兩者均勢,原有優勢逐漸減退。而在後期為Xbox 360所開發的Kinect及其遊戲[[Kinect 大冒險]]則取得銷出超過二千萬份的銷售成績。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第548行: | 第547行: | ||
|- |
|- |
||
!美國售價 |
!美國售價 |
||
| US$279.99 <small>(Arcade)</small><br />US$299.99 <small>(Core |
| US$279.99 <small>(Arcade)</small><br />US$299.99 <small>(Core)</small> <br />US$399.99 <small>(Premium) (20GB)</small><br />US$349.99 <small>(Premium) (60GB)</small><br />US$399.99 <small>(Elite) (120GB)</small> |
||
| US$499.99 <small>(20 GB / Basic |
| US$499.99 <small>(20 GB / Basic)</small> <br />US$599.99 <small>(60 GB / Premium)</small> <br />US$399.99 <small>(40 GB)</small> <br />US$599.99 <small>(80 GB/ old)</small> <br />US$399.99 <small>(80 GB / new)</small> <br />US$249.99 <small>(160 GB)</small> |
||
| US$249.99 <small>(包含''[[Wii Sports]]'')</small> |
| US$249.99 <small>(包含''[[Wii Sports]]'')</small> |
||
|- |
|- |
||
!日本售價 |
!日本售價 |
||
| ¥27,800 <small>(Arcade)</small><br />¥29,000 <small>(Core |
| ¥27,800 <small>(Arcade)</small><br />¥29,000 <small>(Core)</small> <br />¥39,795 <small>(Premium) (20 GB)</small> <br />¥29,800 <small>(Premium) (60 GB)</small><br />¥47,800 <small>(Elite)</small> |
||
| ¥49,980 <small>(20 GB / Basic |
| ¥49,980 <small>(20 GB / Basic)</small> <br />¥59,980 <small>(60 GB / Premium)</small> <br /> ¥39,980 <small>(40 GB)</small> <br />¥49,980 <small>(80GB / old)</small><br /> ¥39,980 <small>(80 GB / new)</small> |
||
| ¥25,000 |
| ¥25,000 |
||
|- |
|- |
||
!歐洲售價 |
!歐洲售價 |
||
| £199.99 <small>(Arcade)</small><br />€299.99 / £209.99 <small>(Core |
| £199.99 <small>(Arcade)</small><br />€299.99 / £209.99 <small>(Core)</small> <br />€399.99 / £279.99 <small>(Premium)</small><br />£299.99 <small>(Elite)</small><br /> |
||
| €399.99 / £299.99 <small>(40 GB |
| €399.99 / £299.99 <small>(40 GB)</small> <br />€599.99 / £424.99 <small>(60 GB/ premium)</small> <br /> €399.99 / £299.99 <small>(80 GB/ new)</small> |
||
| €249.99 / £179.99 <small>(包含''Wii Sports'')</small> |
| €249.99 / £179.99 <small>(包含''Wii Sports'')</small> |
||
|- |
|- |
||
第574行: | 第573行: | ||
|- |
|- |
||
!繪圖處理器 |
!繪圖處理器 |
||
| 500 MHz [[ATI]] [[Xenos]] |
| 500 MHz [[冶天科技|ATI]] [[Xenos]] |
||
| 550 MHz [[NVIDIA]] [[RSX 'Reality Synthesizer']] |
| 550 MHz [[NVIDIA]] [[RSX 'Reality Synthesizer']] |
||
| 243 MHz ATI [[Hollywood]] |
| 243 MHz ATI [[Hollywood]] |
||
第737行: | 第736行: |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八世代)}} |
{{main|游戏机历史 (第八世代)}} |
||
任天堂 [[Wii U]](Nintendo Wii U)是任天堂繼Wii之後所推出的家用遊戲主機。任天堂[[Wii]]於發售初期以新奇的體感操作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后期由于遊戲陣容 |
任天堂 [[Wii U]](Nintendo Wii U)是任天堂繼Wii之後所推出的家用遊戲主機。任天堂[[Wii]]於發售初期以新奇的體感操作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后期由于第三方遊戲陣容不足,畫質落后等原因导致銷售量下滑。任天堂為挽救其家用主機市場,在2011年6月7日公佈代號為「Project Café」的新世代主機,並於2011年舉行的E3遊戲展中發佈[[Wii U]]的詳細資料。此新機加強了遊戲畫面解析度,支援1080p高畫質輸出,以及有新的遊戲控制器。Wii U 最特別的是有新的遊戲控制器[[Wii U控制器|WiiU Game Pad]],此控制器上裝有一個6.2英寸的 16:9觸控螢幕,運用無線傳輸的技術實時配合電視遊戲畫面。 |
||
虽然Wii U是第八世代主机的先行者,卻先因宣傳策略上的失誤,導致部份非長期關注的非傳統玩家並沒有意識這是一台新世代的主機。這方面 |
虽然Wii U是第八世代主机的先行者,卻先因宣傳策略上的失誤,導致部份非長期關注的非傳統玩家並沒有意識這是一台新世代的主機。這方面是因為任天堂長期宣傳[[Wii U控制器|Wii U GamePad]]的關係,令非傳統玩家在看到WiiU的這個命名先當作是Wii的加強配件並非新主機,從而令其部分人在第一印象產生誤會。然而,作為第八世代的主機硬件机能与第七世代主机的Wii相当在執行上只略高于PS3並且低于Xbox 360的運行,在機能與畫面展示未能留著當初仍有意繼續的傳統玩家。其他廠商亦表示其主機架構複雜感到製作遊戲困擾,甚至製作移植作品也感到困難,逐步令其他遊戲廠商卻步。在這時任天堂亦因WiiU的系統及機器架構,部分遊戲開發延誤導致作為支撐的自家第一方遊戲出產曾經短暫的真空期,由於《[[Wii運動俱樂部]]》、《[[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等首年度作品與Wii主機的前作差異不大,令非传统玩家没有继续购买游戏机的动力,到其他的本世代主機出現更令Wii U整体销量并不如預期。隨著後來在2015年4月以「NX」為代號的新主機宣佈,讓外界得知WiiU成為在市場最早止步的第八世代主機。 |
||
2013年6月10日下午4:30,微软在E3游戏展公布[[Xbox One]]主机,初始售价499美元,最高支持 |
2013年6月10日下午4:30,微软在E3游戏展公布[[Xbox One]]主机,初始售价499美元,最高支持1080p分辨率,与体感控制器[[Kinect#.E5.8D.87.E7.BA.A7.E7.89.88Kinect|Kinect 2.0]]捆绑销售。微软在展会上高调宣布了禁止转让二手游戏光盘、强制主机24小时联网、必须同时购买主机同捆的体感控制器Kinect 2.0、锁区等对玩家不利的政策,引发玩家不满。下午6:00,索尼在E3游戏展公布[[PlayStation 4]]主机,初始售价399美元,最高支持1080p分辨率,同时宣布不限制玩家二手交易、无需全程联网、不锁区。对两款主机相比:PS4的硬件机能略高、体积略小、重量略轻,对玩家限制較为宽松,且售价便宜10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索尼PlayStation 4主机在销量上大幅领先Xbox One,取得了第八世代主机销量前半段的胜利。微软发觉情况不利后也进行了调整,接连宣布允许转让二手游戏、不强制主机24小时联网、无需强制购买Kinect、解除锁区(中国大陆除外),并推出兼容Xbox 360游戏(中国大陆除外)和Xbox Play Anywhere服务(中国大陆除外)。但并未扭转局势,此时PS4的销量和游戏数量已经超过Xbox One。 |
||
本世代主机还首次出现了所谓“半代升级”主机 |
本世代主机还首次出现了所谓“半代升级”主机。索尼于2016年11月发布了[[PlayStation 4 Pro]],而微软于2017年11月发布[[Xbox One X]]。两款主机的机能与初版主机相比有显著提升,它们能够以更高的帧率和画质运行。 |
||
2017年3月,[[任天堂Switch]]成為遊戲機發展歷史首次出現家用機及掌機兼顧的混合型遊戲機,作為家用機的同時亦可隨時轉換為掌機遊玩,並且擁有可拆卸的控制器和可分離式的主機。其控制器以隨時分享的理念設計成兩邊可各自獨立作為單體操作,實現能夠自帶分予兩個玩家操作遊玩的功能。[[任天堂Switch]]作為後來居上的主機,成功重返並超越Wii時代的成功,在亞洲及美洲的銷量有明顯優勢,成為第八世代銷量最高的遊戲機。 |
|||
{| class="wikitable outercollapse"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size: 95%" |
{| class="wikitable outercollapse"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size: 95%" |
||
第813行: | 第812行: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出貨量 |
! 出貨量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全球:1,356萬 <ref name="NS_selling" /><br>(截至2017年3月31日) |
|||
*全球:1280萬<ref name=nintendosales>{{cite web |url=http://www.nintendo.co.jp/ir/library/historical_data/pdf/consolidated_sales_e1303.pdf |title=Consolidated Sales Transition by Region |accessdate=2013-04-27 |date=2013-04-23 |publisher=Nintendo |format=PDF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12084210/http://www.nintendo.co.jp/ir/library/historical_data/pdf/consolidated_sales_e1303.pdf |archivedate=2013-05-12 }}</ref><br>(截至2016年3月31日) |
|||
|PlayStation 4全球: 1億 1,720萬<ref name=":0">{{Cite web|title=The end of a console era: Sony has shipped 117m PlayStation 4 consoles|url=https://www.flatpanelshd.com/news.php?subaction=showfull&id=1660289025|website=FlatpanelsHD|access-date=2024-07-21|archive-date=2024-07-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726061744/https://www.flatpanelshd.com/news.php?subaction=showfull&id=1660289025|dead-url=no}}</ref> |
|||
|全球: 1億<ref name="ps4_sales"/><br>(截至2019年6月30日) |
|||
(由'''2013年'''11月中截至'''2022年3'''月底) |
|||
|全球: 4,000万<ref name="xb1s"/><br>(截至2018年12月31日) |
|||
|Xbox One全球: 5,200万 |
|||
(由'''2013年'''11月底截至'''2022年'''12月底)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最佳銷售遊戲 |
! 最佳銷售遊戲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瑪利歐賽車8]] |
*[[瑪利歐賽車8]]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俠盜獵車手V]] |
* [[俠盜獵車手V|蜘蛛人]]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俠盜獵車手V]] |
[[俠盜獵車手V]] |
||
第828行: | 第829行: | ||
! [[儲存裝置|媒體]] |
! [[儲存裝置|媒體]]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任天堂光盘#Wii U光碟|Wii U光碟]]<ref>{{cite web |author=By Spencer. 13 September 2012. 12:04am |url=http://www.siliconera.com/2012/09/13/wii-u-has-2gb-of-main-memory-discs-are-25gb/ |title=Wii U Has 2GB of Main Memory, Discs Are 25GB |publisher=Siliconera |date= |
*[[任天堂光盘#Wii U光碟|Wii U光碟]]<ref>{{cite web |author=By Spencer. 13 September 2012. 12:04am |url=http://www.siliconera.com/2012/09/13/wii-u-has-2gb-of-main-memory-discs-are-25gb/ |title=Wii U Has 2GB of Main Memory, Discs Are 25GB |publisher=Siliconera |date=2012-09-13 |accessdate=2012-11-19 |archive-date=2019-05-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21145731/https://www.siliconera.com/2012/09/13/wii-u-has-2gb-of-main-memory-discs-are-25gb/ |dead-url=no }}</ref> |
||
:<small>與25 GB 5x [[CAV]] 單層[[藍光光碟|BD]]類似</small> |
:<small>與25 GB 5x [[CAV]] 單層[[藍光光碟|BD]]類似</small> |
||
*[[任天堂光盘#Wii U光碟|Wii光碟]] |
*[[任天堂光盘#Wii U光碟|Wii光碟]] |
||
:<small>與6x CAV 4.7 GB [[DVD]]或8.4 GB [[DVD-Video|DVD-DL]]類似</small> |
:<small>與6x CAV 4.7 GB [[DVD]]或8.4 GB [[DVD-Video|DVD-DL]]類似</small>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藍光光碟]](6x CAV,上市时不支持3D蓝光光碟<ref>{{cite web|url=http://www.pocket-lint.com/news/125148-sony-ps4-won-t-support-3d-blu-ray-movies-at-launch|title=Sony PS4 won't support 3D Blu-ray movies at launch|accessdate= |
*[[藍光光碟]](6x CAV,上市时不支持3D蓝光光碟<ref>{{cite web|url=http://www.pocket-lint.com/news/125148-sony-ps4-won-t-support-3d-blu-ray-movies-at-launch|title=Sony PS4 won't support 3D Blu-ray movies at launch|accessdate=2013-11-14|work=Pocket-lint"|archive-date=2017-09-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08111539/http://www.pocket-lint.com/news/125148-sony-ps4-won-t-support-3d-blu-ray-movies-at-launch|dead-url=no}}</ref>,日后系统更新将会支持) |
||
*[[DVD]](8x CAV) |
*[[DVD]](8x CAV)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第842行: | 第843行: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三核心 [[IBM]] [[PowerPC]] [[Espresso (处理器)|Espresso]] |
*三核心 [[IBM]] [[PowerPC]] [[Espresso (处理器)|Espresso]] |
||
:1.24 GHz<ref name="IBMWiiU">{{cite web|url=http://gamingbolt.com/wii-u-cpu-and-gpu-clock-speeds-revealed-slower-than-ps3360|title=Wii U CPU and GPU Clock Speeds revealed, slower than PS3/360|work=GamingBolt.com|last=Mudgal|first=Kartik|date= |
:1.24 GHz<ref name="IBMWiiU">{{cite web|url=http://gamingbolt.com/wii-u-cpu-and-gpu-clock-speeds-revealed-slower-than-ps3360|title=Wii U CPU and GPU Clock Speeds revealed, slower than PS3/360|work=GamingBolt.com|last=Mudgal|first=Kartik|date=2012-11-29|accessdate=2012-11-29|archive-date=2017-08-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819062346/http://gamingbolt.com/wii-u-cpu-and-gpu-clock-speeds-revealed-slower-than-ps3360|dead-url=no}}</ref><ref>{{cite web|last=Martín|first=Héctor|title=And I'm sure it's not an "idle" ...|quote="And I'm sure it's not an "idle" clock speed. 1.24G is exactly in line with what we expected for a 750-based design."|url=https://twitter.com/marcan42/status/274181497370591233|publisher=marcan42 (Twitter)|accessdate=2013-05-24|archive-date=2019-01-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125010237/https://twitter.com/marcan42/status/274181497370591233|dead-url=no}}</ref>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初版与Slim''' |
*'''初版与Slim''' |
||
第853行: | 第854行: | ||
*'''初版与Xbox One S''' |
*'''初版与Xbox One S''' |
||
**多核心 [[AMD]] [[x86-64]] [[AMD APU|Jaguar]] |
**多核心 [[AMD]] [[x86-64]] [[AMD APU|Jaguar]] |
||
:1.75 GHz(两個四核心Jaguar模組)<ref name="anandtech.com"/><ref>{{cite web|url=http://www.extremetech.com/gaming/165630-xbox-one-cpu-speed-boosted-by-10-in-vain-attempt-to-keep-up-with-ps4|title=Xbox One CPU speed boosted by 10% in vain attempt to keep up with PS4|accessdate= |
:1.75 GHz(两個四核心Jaguar模組)<ref name="anandtech.com"/><ref>{{cite web|url=http://www.extremetech.com/gaming/165630-xbox-one-cpu-speed-boosted-by-10-in-vain-attempt-to-keep-up-with-ps4|title=Xbox One CPU speed boosted by 10% in vain attempt to keep up with PS4|accessdate=2013-09-04|work=EXTREMETECH|quote="The Xbox One's CPU has been speed boosted from 1.6GHz to 1.75GHz — 150MHz."|archive-date=2017-09-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08111324/http://www.extremetech.com/gaming/165630-xbox-one-cpu-speed-boosted-by-10-in-vain-attempt-to-keep-up-with-ps4|dead-url=no}}</ref> |
||
*'''Xbox One X''' |
*'''Xbox One X''' |
||
**多核心 [[AMD]] [[x86-64]] [[AMD APU|Jaguar Evolved定制版]] |
**多核心 [[AMD]] [[x86-64]] [[AMD APU|Jaguar Evolved定制版]] |
||
第859行: | 第860行: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GPU]] |
! [[GPU]]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Radeon|AMD Radeon]] [[Espresso (處理器)|Latte]] [[GPGPU]]<ref name="AMDWiiU">{{cite web|url=http://www.marketwire.com/press-release/amd-nintendo-join-forces-creating-new-way-enjoy-console-gaming-entertainment-nyse-amd-1523972.htm|title=AMD and Nintendo Join Forces in Creating A New Way to Enjoy Console Gaming Entertainment|publisher=Marketwire.com|accessdate=2011-06-07|archive-date=2012-12-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21100410/http://www.marketwire.com/press-release/amd-nintendo-join-forces-creating-new-way-enjoy-console-gaming-entertainment-nyse-amd-1523972.htm|dead-url=no}}</ref> |
*[[Radeon|AMD Radeon]] [[Espresso (處理器)|Latte]] [[GPGPU]]<ref name="AMDWiiU">{{cite web|url=http://www.marketwire.com/press-release/amd-nintendo-join-forces-creating-new-way-enjoy-console-gaming-entertainment-nyse-amd-1523972.htm|title=AMD and Nintendo Join Forces in Creating A New Way to Enjoy Console Gaming Entertainment|publisher=Marketwire.com|accessdate=2011-06-07|archive-date=2012-12-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21100410/http://www.marketwire.com/press-release/amd-nintendo-join-forces-creating-new-way-enjoy-console-gaming-entertainment-nyse-amd-1523972.htm|dead-url=no}}</ref> |
||
:<small>5個550MHz運算單元(320個[[著色器]])<ref name="WiiUGraphicsPower">{{cite web|url=http://www.eurogamer.net/articles/df-hardware-wii-u-graphics-power-finally-revealed|title=Wii U graphics power finally revealed|last=Leadbetter|first=Richard|publisher=EuroGamer.net|date=2013-02-05|accessdate=2013-02-28|archive-date=2013-10-3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30135900/http://www.eurogamer.net/articles/df-hardware-wii-u-graphics-power-finally-revealed|dead-url=no}}</ref> |
:<small>5個550MHz運算單元(320個[[著色器]])<ref name="WiiUGraphicsPower">{{cite web|url=http://www.eurogamer.net/articles/df-hardware-wii-u-graphics-power-finally-revealed|title=Wii U graphics power finally revealed|last=Leadbetter|first=Richard|publisher=EuroGamer.net|date=2013-02-05|accessdate=2013-02-28|archive-date=2013-10-3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30135900/http://www.eurogamer.net/articles/df-hardware-wii-u-graphics-power-finally-revealed|dead-url=no}}</ref> |
||
</small> |
</small> |
||
:<small>0.35 [[FLOPS|TFLOP/s]]</small> |
:<small>0.35 [[FLOPS|TFLOP/s]]</small>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初版与Slim''' |
*'''初版与Slim''' |
||
**特製[[Radeon|AMD Radeon]] GPU |
**特製[[Radeon|AMD Radeon]] GPU |
||
:<small>18個800MHz運算單元(1152個[[著色器]])<ref name="EightGenConsoleComparison">{{cite web|title=The Xbox One: Hardware Analysis & Comparison to PlayStation 4|url=http://www.anandtech.com/show/6972/xbox-one-hardware-compared-to-playstation-4/2|publisher=Eurogamer.net|accessdate= |
:<small>18個800MHz運算單元(1152個[[著色器]])<ref name="EightGenConsoleComparison">{{cite web|title=The Xbox One: Hardware Analysis & Comparison to PlayStation 4|url=http://www.anandtech.com/show/6972/xbox-one-hardware-compared-to-playstation-4/2|publisher=Eurogamer.net|accessdate=2013-05-24|archive-date=2013-05-26|archive-url=https://www.webcitation.org/6GuOJfB58?url=http://www.anandtech.com/show/6972/xbox-one-hardware-compared-to-playstation-4/2|dead-url=no}}</ref></small> |
||
:<small>1.84 TFLOP/s</small> |
:<small>1.84 TFLOP/s</small> |
||
*'''Pro''' |
*'''Pro''' |
||
第889行: | 第890行: | ||
! [[記憶體]] |
! [[記憶體]]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2 GB [[DDR3]] RAM 1600 MHz<ref>{{cite web|title=Nintendo Wii U Teardown|url=http://www.anandtech.com/show/6465/nintendo-wii-u-teardown|publisher=AnandTech|accessdate= |
*2 GB [[DDR3]] RAM 1600 MHz<ref>{{cite web|title=Nintendo Wii U Teardown|url=http://www.anandtech.com/show/6465/nintendo-wii-u-teardown|publisher=AnandTech|accessdate=2013-05-24|archive-date=2015-12-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205062729/http://www.anandtech.com/show/6465/nintendo-wii-u-teardown|dead-url=no}}</ref> |
||
:<small>遊戲使用:1 GB</small> |
:<small>遊戲使用:1 GB</small> |
||
:<small>系統頻寬:每秒12.8 GB</small> |
:<small>系統頻寬:每秒12.8 GB</small> |
||
第907行: | 第908行: | ||
*'''初版与Xbox One S''' |
*'''初版与Xbox One S''' |
||
**8 GB [[DDR3]] RAM 2133 MHz<ref name="EightGenConsoleComparison"/> |
**8 GB [[DDR3]] RAM 2133 MHz<ref name="EightGenConsoleComparison"/> |
||
:<small>遊戲使用:5 GB<ref>{{cite web|title=Xbox Hardware Evolution Chart|url=http://www.gameinformer.com/b/news/archive/2013/05/21/xbox-hardware-evolution-chart.aspx|accessdate= |
:<small>遊戲使用:5 GB<ref>{{cite web|title=Xbox Hardware Evolution Chart|url=http://www.gameinformer.com/b/news/archive/2013/05/21/xbox-hardware-evolution-chart.aspx|accessdate=2013-05-23|archive-date=2014-03-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31222933/http://www.gameinformer.com/b/news/archive/2013/05/21/xbox-hardware-evolution-chart.aspx|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Interview With Xbox One's Chief Product Officer Marc Whitten|url=https://www.gameinformer.com/b/features/archive/2013/05/21/interview-with-xbox-ones-chief-product-officer-marc-whitten.aspx|accessdate=2013-05-23|archive-date=2013-10-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26071922/http://www.gameinformer.com/b/features/archive/2013/05/21/interview-with-xbox-ones-chief-product-officer-marc-whitten.aspx|dead-url=no}}</ref></small> |
||
:<small>系統頻寬:每秒68.3 GB</small> |
:<small>系統頻寬:每秒68.3 GB</small> |
||
:<small>32 MB [[eSRAM]]</small> |
:<small>32 MB [[eSRAM]]</small> |
||
第925行: | 第926行: | ||
*初版 |
*初版 |
||
**500 GB [[硬碟]](可更換) |
**500 GB [[硬碟]](可更換) |
||
**1 TB 硬碟(可更換)<ref>{{cite web|last=Plunkett|first=Luke|title=Specs Sheet Says The PS4 Has A 500GB Hard Drive, Camera Not Included|url=http://kotaku.com/the-ps4-has-a-500gb-hard-drive-and-other-misc-details-512521805|accessdate= |
**1 TB 硬碟(可更換)<ref>{{cite web|last=Plunkett|first=Luke|title=Specs Sheet Says The PS4 Has A 500GB Hard Drive, Camera Not Included|url=http://kotaku.com/the-ps4-has-a-500gb-hard-drive-and-other-misc-details-512521805|accessdate=2013-06-11|archive-date=2014-1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29084203/http://kotaku.com/the-ps4-has-a-500gb-hard-drive-and-other-misc-details-512521805|dead-url=no}}</ref><ref>{{cite web|last=Yoshida|first=Shuhei|title=And yes, PS4's HDD is upgradable like PS3 <3|url=https://twitter.com/yosp/status/344364530333274112|work=twitter.com|accessdate=2013-06-11|archive-date=2017-10-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17042106/https://twitter.com/yosp/status/344364530333274112|dead-url=no}}</ref> |
||
*Slim |
*Slim |
||
**500 GB 硬碟(可更換) |
**500 GB 硬碟(可更換) |
||
第965行: | 第966行: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整合式<br>[[3D電視]]支援 |
! 整合式<br>[[3D電視]]支援 |
||
| 有<ref>{{cite web |last=Navarro |first=Alex |url=http://www.giantbomb.com/news/nintendo-begrudgingly-acknowledges-wii-u-3d-support/3459 |title=Nintendo Begrudgingly Acknowledges Wii U 3D Support |publisher=Giantbomb.com |date= |
| 有<ref>{{cite web |last=Navarro |first=Alex |url=http://www.giantbomb.com/news/nintendo-begrudgingly-acknowledges-wii-u-3d-support/3459 |title=Nintendo Begrudgingly Acknowledges Wii U 3D Support |publisher=Giantbomb.com |date=2011-07-07 |accessdate=2012-11-19 |archive-date=2012-10-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019024119/http://www.giantbomb.com/news/nintendo-begrudgingly-acknowledges-wii-u-3d-support/3459/ |dead-url=no }}</ref> |
||
| 有 |
| 有 |
||
| 有 |
| 有 |
||
第975行: | 第976行: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PlayStation Vita]](需另購) |
*[[PlayStation Vita]](需另購) |
||
:<small>所有遊戲都可透過{{le|Remote Play|Remote Play}}傳輸至PS Vita遊玩(需要[[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
:<small>所有遊戲都可透過{{le|Remote Play|Remote Play}}傳輸至PS Vita遊玩(需要[[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camera(第一代)|PS Camera]]或[[PlayStation Move|PS Move]]的遊戲除外)<ref name="#1">{{Cite web |url=http://www.gameinformer.com/b/news/archive/2013/05/29/report-sony-making-vita-remote-play-for-ps4-games-mandatory.aspx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7-09-08 |archive-date=2017-08-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819061905/http://www.gameinformer.com/b/news/archive/2013/05/29/report-sony-making-vita-remote-play-for-ps4-games-mandatory.aspx |dead-url=no }}</ref></small><ref name="#2">{{Cite web |url=http://www.engadget.com/2013/06/13/shuhei-yoshida-e3-2013-interview/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7-09-08 |archive-date=2018-09-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926051937/https://www.engadget.com/2013/06/13/shuhei-yoshida-e3-2013-interview/ |dead-url=no }}</ref> |
||
* [[PlayStation 4#配合裝置|PlayStation App]] |
* [[PlayStation 4#配合裝置|PlayStation App]] |
||
:<small>支援[[iOS]]和[[Android]]裝置</small> |
:<small>支援[[iOS]]和[[Android]]裝置</small> |
||
第1,004行: | 第1,005行: | ||
* [[Wi-Fi]] |
* [[Wi-Fi]] |
||
*[[HDMI]]輸出埠 |
*[[HDMI]]輸出埠 |
||
*2個[[USB#USB 3.0|USB 3.0]]連接埠(正面) |
*2個[[USB#USB 3.0|USB 3.0]]{{Broken anchor|date=2024-08-07|bot=User:Cewbot/log/20201008/configuration|target_link=USB#USB 3.0|reason= 錨點(USB 3.0)[[Special:Diff/51207265|已被刪除]]。}}連接埠(正面) |
||
*AUX連接埠 |
*AUX連接埠 |
||
*[[S/PDIF]]輸出埠 |
*[[S/PDIF]]輸出埠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Wi-Fi Direct]] |
*[[Wi-Fi Direct]] |
||
*1個[[HDMI]]輸出埠、1個HDMI輸入埠<ref>{{Cite web |url=http://www.engadget.com/2013/05/21/xbox-one-hardware-and-specs/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7-09-08 |archive-date=2017-07-0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08103940/https://www.engadget.com/2013/05/21/xbox-one-hardware-and-specs/ |dead-url=no }}</ref> |
*1個[[HDMI]]輸出埠、1個HDMI輸入埠<ref name="#3">{{Cite web |url=http://www.engadget.com/2013/05/21/xbox-one-hardware-and-specs/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7-09-08 |archive-date=2017-07-0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08103940/https://www.engadget.com/2013/05/21/xbox-one-hardware-and-specs/ |dead-url=no }}</ref> |
||
*3個[[USB#USB 3.0|USB 3.0]]連接埠(側面1個、背面2個) |
*3個[[USB#USB 3.0|USB 3.0]]{{Broken anchor|date=2024-08-07|bot=User:Cewbot/log/20201008/configuration|target_link=USB#USB 3.0|reason= 錨點(USB 3.0)[[Special:Diff/51207265|已被刪除]]。}}連接埠(側面1個、背面2個) |
||
*[[S/PDIF]]輸出埠 |
*[[S/PDIF]]輸出埠 |
||
*[[紅外線]]輸出 |
*[[紅外線]]輸出 |
||
第1,023行: | 第1,024行: | ||
**[[Wii 遙控器#雙節棍控制器|雙節棍控制器]]配件(Nunchuk) |
**[[Wii 遙控器#雙節棍控制器|雙節棍控制器]]配件(Nunchuk) |
||
**{{tsl|en|Classic Controller||傳統控制器}} |
**{{tsl|en|Classic Controller||傳統控制器}} |
||
* |
*[[Wii平衡板]]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第1,033行: | 第1,034行: | ||
*[[語音辨識|語音指令]] |
*[[語音辨識|語音指令]]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Xbox One#控制器|Xbox One無線控制器]] |
*[[Xbox One#控制器|Xbox One無線控制器]] |
||
*[[Kinect|Kinect one]] |
*[[Kinect|Kinect one]] |
||
第1,042行: | 第1,043行: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區域限制]] |
! [[區域限制]] |
||
| 有<ref>{{cite web|url=http://uk.ign.com/articles/2012/09/24/wii-u-will-be-region-locked |title=Wii U Will Be Region-Locked – IGN |publisher=Uk.ign.com |date= |
| 有<ref>{{cite web|url=http://uk.ign.com/articles/2012/09/24/wii-u-will-be-region-locked |title=Wii U Will Be Region-Locked – IGN |publisher=Uk.ign.com |date=2012-09-24 |accessdate=2012-11-19}}</ref> |
||
| 無<ref>{{Cite web |url=http://www.engadget.com/2013/06/11/the-ps4-wont-be-region-locked/ |
| 無<ref name="#4">{{Cite web |url=http://www.engadget.com/2013/06/11/the-ps4-wont-be-region-locked/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7-09-08 |archive-date=2017-09-0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08154957/https://www.engadget.com/2013/06/11/the-ps4-wont-be-region-locked/?utm_medium=feed&utm_source=Feed_Classic&utm_campaign=Engadget |dead-url=no }}</ref> |
||
| 無<ref>{{cite web|last=Hilliard|first=Kyle|title=Report: Your Feedback Matters - News - www.xbox.com|url=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accessdate=2017-09-08|archive-date=2015-01-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1214821/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dead-url=no}}</ref> |
| 無<ref name="#5">{{cite web|last=Hilliard|first=Kyle|title=Report: Your Feedback Matters - News - www.xbox.com|url=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accessdate=2017-09-08|archive-date=2015-01-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1214821/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dead-url=no}}</ref>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光碟遊戲軟體<br>轉讓限制 |
! 光碟遊戲軟體<br>轉讓限制 |
||
| 無限制 |
| 無限制 |
||
| 無限制<ref>{{cite web|url=http://www.gamespot.com/news/playstation-4-will-play-used-games-6404263|title=PlayStation 4 will play used games|accessdate= |
| 無限制<ref name="#6">{{cite web|url=http://www.gamespot.com/news/playstation-4-will-play-used-games-6404263|title=PlayStation 4 will play used games|accessdate=2013-05-23|archive-date=2013-09-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22172245/http://www.gamespot.com/news/playstation-4-will-play-used-games-6404263|dead-url=no}}</ref><ref name="#7">{{cite web|title=Further clarification on Sony's DRM policies: No more online pass|url=http://www.gamasutra.com/view/news/194150/Further_clarification_on_Sonys_DRM_policies_No_more_online_pass.php|work=GamaSutra|accessdate=2013-06-13|quote="We've already come right out and said we're not going to allow online pass. And the word "allow" is key there."|archive-date=2013-08-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812012901/http://gamasutra.com/view/news/194150/Further_clarification_on_Sonys_DRM_policies_No_more_online_pass.php|dead-url=no}}</ref> |
||
| 無限制<ref>{{cite web|url=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title=Your Feedback Matters – Update on Xbox One|accessdate=19 |
| 無限制<ref name="#8">{{cite web|url=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title=Your Feedback Matters – Update on Xbox One|accessdate=2013-06-19|work=Xbox Wire|quote="There will be no limitations to using and sharing games, it will work just as it does today on Xbox 360."|archive-date=2015-01-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1214821/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dead-url=no}}</ref>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網際網路連線 |
! 網際網路連線 |
||
| 不需要 |
| 不需要 |
||
| 不需要<ref>{{cite web|url=http://www.officialplaystationmagazine.co.uk/2013/03/20/michael-denny/|title=Michael Denny on PS4′s philosophy, future & building something both developers & gamers want|accessdate= |
| 不需要<ref name="#9">{{cite web|url=http://www.officialplaystationmagazine.co.uk/2013/03/20/michael-denny/|title=Michael Denny on PS4′s philosophy, future & building something both developers & gamers want|accessdate=2013-05-22|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ww.webcitation.org/6H3XOwM9a?url=http://www.officialplaystationmagazine.co.uk/2013/03/20/michael-denny/|archivedate=2013年6月1日}}</ref> |
||
| 不需要 |
| 不需要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第1,071行: | 第1,072行: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由於硬體限制將無法支援[[PlayStation 3]]遊戲 |
*由於硬體限制將無法支援[[PlayStation 3]]遊戲 |
||
*'''[[PlayStation Now]]'''[[雲端遊戲]]服務將會自2014年起提供PlayStation系列主機的遊戲串流服務<ref>{{cite web |url=http://www.develop-online.net/news/44479/E3-2013-Gaikai-to-start-streaming-PS3-games-on-PS4-in-2014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3年6月15日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15064108/http://www.develop-online.net/news/44479/E3-2013-Gaikai-to-start-streaming-PS3-games-on-PS4-in-2014 |archivedate=2013年6月15日 |
*'''[[PlayStation Now]]'''[[雲端遊戲]]服務將會自2014年起提供PlayStation系列主機的遊戲串流服務<ref name="#10">{{cite web |url=http://www.develop-online.net/news/44479/E3-2013-Gaikai-to-start-streaming-PS3-games-on-PS4-in-2014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3年6月15日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15064108/http://www.develop-online.net/news/44479/E3-2013-Gaikai-to-start-streaming-PS3-games-on-PS4-in-2014 |archivedate=2013年6月15日 }}</ref>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可兼容部分[[Xbox 360|Xbox 360游戏]]<ref>{{Cite web |url=http://gnn.gamer.com.tw/4/116444.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7-09-08 |archive-date=2018-09-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926014217/https://gnn.gamer.com.tw/4/116444.html |dead-url=no }}</ref>与部分[[Xbox (游戏机)|初代Xbox]]遊戲(除中國大陸)。 |
*可兼容部分[[Xbox 360|Xbox 360游戏]]<ref name="#11">{{Cite web |url=http://gnn.gamer.com.tw/4/116444.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7-09-08 |archive-date=2018-09-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926014217/https://gnn.gamer.com.tw/4/116444.html |dead-url=no }}</ref>与部分[[Xbox (游戏机)|初代Xbox]]遊戲(除中國大陸)。 |
||
|} |
|} |
||
第1,117行: | 第1,118行: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機出貨量 |
! 機出貨量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任天堂Switch全球: |
任天堂Switch全球: 1億 4,132萬<ref name="NS_selling">{{Cite web |url=https://www.nintendo.co.jp/ir/finance/hard_soft/index.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9-11-06 |archive-date=2018-09-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921111220/https://www.nintendo.co.jp/ir/finance/hard_soft/index.html |dead-url=no }}</ref> |
||
<br/>(由'''2017年'''3月初截至''' |
<br/>(由'''2017年'''3月初截至'''2024年3'''月底) |
||
|PlayStation 4全球: 1億 1,720萬<ref name=":0" /> |
|||
|PlayStation 4全球: 1億 <ref name="ps4_sales">{{Cite web |url=https://japan.cnet.com/article/35140652/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9-12-09 |archive-date=2019-12-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209223501/https://japan.cnet.com/article/35140652/ |dead-url=no }}</ref> |
|||
(由'''2013年'''11月中截至''' |
(由'''2013年'''11月中截至'''2022年3'''月底) |
||
|Xbox One全球: 5,200万 |
|||
|Xbox One全球: 4,000万<ref name="xb1s">{{Cite web |url=https://www.forbes.com/sites/erikkain/2019/01/11/putting-the-playstation-4s-91-6-million-sales-into-context/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9-05-12 |archive-date=2019-05-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12223151/https://www.forbes.com/sites/erikkain/2019/01/11/putting-the-playstation-4s-91-6-million-sales-into-context/ |dead-url=no }}</ref> |
|||
(由'''2013年'''11月底截至''' |
(由'''2013年'''11月底截至'''2022年'''12月底)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單平台最佳銷售遊戲 |
! 單平台最佳銷售遊戲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瑪利歐賽車8|瑪利歐賽車8 豪華版]]》 |
*《[[瑪利歐賽車8|瑪利歐賽車8 豪華版]]》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蜘蛛俠 (2018年遊戲)|蜘蛛人]]》 |
|||
*《[[神秘海域4:盗贼末路]]》<br/><small>(此款存在附隨主機一同售出套裝<ref>與[[戰神 (2018年遊戲)|新戰神]]、[[地平線 黎明時分]]跟PS4 slim主機[https://asia.playstation.com/cht-hk/ps4/product-lineup/ps4-mega-pack/ 一同組合銷售] {{Wayback|url=https://asia.playstation.com/cht-hk/ps4/product-lineup/ps4-mega-pack/ |date=20191106143731 }}套裝</ref>)</small>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最後一戰5:守護者]]》 |
*《[[最後一戰5:守護者]]》 |
||
第1,159行: | 第1,160行: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客制版NVIDIA Tegra X1 |
客制版NVIDIA Tegra X1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特製[[Radeon|AMD Radeon]] GPU |
特製[[Radeon|AMD Radeon]] GPU |
||
:<small>36個911MHz運算單元(2304個[[著色器]])</small> |
:<small>36個911MHz運算單元(2304個[[著色器]])</small> |
||
第1,220行: | 第1,221行: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PlayStation Vita]](掌機,需要另購) |
*[[PlayStation Vita]](掌機,需要另購) |
||
:<small>所有遊戲都可透過{{le|Remote Play|Remote Play}}傳輸至PS Vita遊玩(需要[[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
:<small>所有遊戲都可透過{{le|Remote Play|Remote Play}}傳輸至PS Vita遊玩(需要[[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camera(第一代)|PS Camera]]或[[PlayStation Move|PS Move]]的遊戲除外)<ref name="#1"/></small><ref name="#2"/> |
||
* [[PlayStation 4#配合裝置|PlayStation App]] |
* [[PlayStation 4#配合裝置|PlayStation App]] |
||
:<small>支援[[iOS]]和[[Android]]裝置</small> |
:<small>支援[[iOS]]和[[Android]]裝置</small> |
||
第1,250行: | 第1,251行: | ||
* [[Wi-Fi]] |
* [[Wi-Fi]] |
||
*[[HDMI]]輸出埠 |
*[[HDMI]]輸出埠 |
||
*2個[[USB#USB 3.0|USB 3.0]]連接埠(正面) |
*2個[[USB#USB 3.0|USB 3.0]]{{Broken anchor|date=2024-08-07|bot=User:Cewbot/log/20201008/configuration|target_link=USB#USB 3.0|reason= 錨點(USB 3.0)[[Special:Diff/51207265|已被刪除]]。}}連接埠(正面) |
||
*AUX連接埠 |
*AUX連接埠 |
||
*[[S/PDIF]]輸出埠 |
*[[S/PDIF]]輸出埠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Wi-Fi Direct]] |
*[[Wi-Fi Direct]] |
||
*1個[[HDMI]]輸出埠、1個HDMI輸入埠<ref name="#3"/> |
|||
*1個[[HDMI]]輸出埠、1個HDMI輸入埠<ref>{{Cite web |url=http://www.engadget.com/2013/05/21/xbox-one-hardware-and-specs/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7-09-08 |archive-date=2017-07-0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08103940/https://www.engadget.com/2013/05/21/xbox-one-hardware-and-specs/ |dead-url=no }}</ref> |
|||
*3個[[USB#USB 3.0|USB 3.0]]連接埠(側面1個、背面2個) |
*3個[[USB#USB 3.0|USB 3.0]]{{Broken anchor|date=2024-08-07|bot=User:Cewbot/log/20201008/configuration|target_link=USB#USB 3.0|reason= 錨點(USB 3.0)[[Special:Diff/51207265|已被刪除]]。}}連接埠(側面1個、背面2個) |
||
*[[S/PDIF]]輸出埠 |
*[[S/PDIF]]輸出埠 |
||
*[[紅外線]]輸出 |
*[[紅外線]]輸出 |
||
第1,263行: | 第1,264行: | ||
|- |
|- |
||
! 控制器 |
! 控制器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Joy-Con]] |
*[[Joy-Con]] |
||
*[[任天堂Switch#手柄|Switch Pro手柄]] |
*[[任天堂Switch#手柄|Switch Pro手柄]] |
||
第1,276行: | 第1,277行: | ||
*[[PlayStation Camera]] |
*[[PlayStation Camera]] |
||
*[[語音辨識|語音指令]] |
*[[語音辨識|語音指令]]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Xbox One#控制器|Xbox One無線控制器]] |
*[[Xbox One#控制器|Xbox One無線控制器]] |
||
*[[Kinect|Kinect one]] |
*[[Kinect|Kinect one]] |
||
第1,286行: | 第1,287行: | ||
! [[區域限制]] |
! [[區域限制]] |
||
| 無(除中國大陸) |
| 無(除中國大陸) |
||
| 無(除中國大陸)<ref name="#4"/> |
|||
| 無(除中國大陸)<ref>{{Cite web |url=http://www.engadget.com/2013/06/11/the-ps4-wont-be-region-locked/?utm_medium=feed&utm_source=Feed_Classic&utm_campaign=Engadget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7-09-08 |archive-date=2017-09-0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08154957/https://www.engadget.com/2013/06/11/the-ps4-wont-be-region-locked/?utm_medium=feed&utm_source=Feed_Classic&utm_campaign=Engadget |dead-url=no }}</ref> |
|||
| 無(除中國大陸)<ref name="#5"/> |
|||
| 無(除中國大陸)<ref>{{cite web|last=Hilliard|first=Kyle|title=Report: Your Feedback Matters - News - www.xbox.com|url=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accessdate=2017-09-08|archive-date=2015-01-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1214821/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dead-url=no}}</ref>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遊戲載體<br>(光碟/卡帶)<br>轉讓限制 |
! 遊戲載體<br>(光碟/卡帶)<br>轉讓限制 |
||
| 無限制 |
| 無限制 |
||
| 無限制<ref name="#6"/><ref name="#7"/> |
|||
| 無限制<ref>{{cite web|url=http://www.gamespot.com/news/playstation-4-will-play-used-games-6404263|title=PlayStation 4 will play used games|accessdate=23 May 2013|archive-date=2013-09-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22172245/http://www.gamespot.com/news/playstation-4-will-play-used-games-6404263|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Further clarification on Sony's DRM policies: No more online pass|url=http://www.gamasutra.com/view/news/194150/Further_clarification_on_Sonys_DRM_policies_No_more_online_pass.php|work=GamaSutra|accessdate=13 June 2013|quote="We've already come right out and said we're not going to allow online pass. And the word "allow" is key there."|archive-date=2013-08-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812012901/http://gamasutra.com/view/news/194150/Further_clarification_on_Sonys_DRM_policies_No_more_online_pass.php|dead-url=no}}</ref> |
|||
| 無限制<ref name="#8"/> |
|||
| 無限制<ref>{{cite web|url=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title=Your Feedback Matters – Update on Xbox One|accessdate=19 June 2013|work=Xbox Wire|quote="There will be no limitations to using and sharing games, it will work just as it does today on Xbox 360."|archive-date=2015-01-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1214821/http://news.xbox.com/2013/06/update|dead-url=no}}</ref>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網際網路連線 |
! 網際網路連線 |
||
| 不需要 |
| 不需要 |
||
| 不需要<ref name="#9"/> |
|||
| 不需要<ref>{{cite web|url=http://www.officialplaystationmagazine.co.uk/2013/03/20/michael-denny/|title=Michael Denny on PS4′s philosophy, future & building something both developers & gamers want|accessdate=22 May 2013|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ww.webcitation.org/6H3XOwM9a?url=http://www.officialplaystationmagazine.co.uk/2013/03/20/michael-denny/|archivedate=2013年6月1日}}</ref> |
|||
| 不需要 |
| 不需要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遊戲列表 |
! 遊戲列表 |
||
| [[任天堂Switch遊戲列表]] |
| [[任天堂Switch游戏列表|任天堂Switch遊戲列表]] |
||
| [[PlayStation 4遊戲列表]] |
| [[PlayStation 4遊戲列表]] |
||
| [[Xbox One遊戲列表]] |
| [[Xbox One遊戲列表]] |
||
第1,310行: | 第1,311行: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紅白機|部份紅白機/NES 遊戲]]([[任天堂Switch Online]])<br> |
*[[紅白機|部份紅白機/NES 遊戲]]([[任天堂Switch Online]])<br> |
||
*[[超級任天堂|部份超任/SNES 遊戲]](任天堂Switch Online) |
*[[超級任天堂|部份超任/SNES 遊戲]](任天堂Switch Online) |
||
*[[ |
*[[Game Boy|部份Gameboy遊戲]](任天堂Switch Online )<br> |
||
*[[任天堂64|部份任天堂64遊戲]](任天堂Switch Online + 擴充包) |
|||
*[[Mega Drive|部份世嘉 Mega Drive遊戲]](任天堂Switch Online + 擴充包) |
*[[Mega Drive|部份世嘉 Mega Drive遊戲]](任天堂Switch Online + 擴充包) |
||
*[[Game Boy Advance|部份GBA遊戲]](任天堂Switch Online + 擴充包)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由於硬體限制將無法支援[[PlayStation 3]]遊戲(實體及下載) |
*由於硬體限制將無法支援[[PlayStation 3]]遊戲(實體及下載) |
||
*'''[[PlayStation Now]]'''([[雲端遊戲]])服務將會自2014年起提供PlayStation系列主機的遊戲[[串流媒體|串流服務]]<ref |
*'''[[PlayStation Now]]'''([[雲端遊戲]])服務將會自2014年起提供PlayStation系列主機的遊戲[[串流媒體|串流服務]]<ref name="#10"/>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style="text-align: left; vertical-align: top;" | |
||
*可兼容部分[[Xbox 360|Xbox 360游戏]]<ref |
*可兼容部分[[Xbox 360|Xbox 360游戏]]<ref name="#11"/>与部分[[Xbox (游戏机)|初代Xbox]]遊戲(除中國大陸)。 |
||
|} |
|||
=== 第九世代(2020-)=== |
|||
{{main|第九世代游戏机}} |
|||
2020年11月,索尼和微软各自推出新一代游戏机[[PlayStation 5]]和[[Xbox Series X/S]]。两部游戏采用了[[4K分辨率|4K]]的高清分辨率,支持实时[[光线追踪]]渲染,以SSD[[固态硬盘]]作为高速内存,读取速度比从光盘或标准硬盘要快,加载时间大大缩短,[[开放世界游戏]]可实现无缝显示。 |
|||
两款游戏中最先公布的是Xbox Series X/S,于2020年11月10日揭晓。其中X系列基础版采用60帧速率的4K分辨率,解析度是Xbox One的四倍。S則是性能相對較差、但體積較小、價格低廉的入門版主機。由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半導體產能短缺,S版本成為本世代微軟的銷售主力。微软保证两款产品能向下兼容Xbox One的游戏,而由于Xbox One也兼容前代Xbox和Xbox 360的游戏,意味着X系列和S系列兼容Xbox全部四代的游戏。於2020年11月12日公布的PlayStation 5也对技能进行了大幅度升级,内存采用定制SSD解决方案,输入/输出速率与RAM芯片速度相当,渲染和数据流速度显著提升。由于芯片架构与PlayStation 4相当,PlayStation 5向后兼容四代的大部分游戏,少部分游戏需要调整芯片时序才能兼容。 |
|||
{| class="wikitable outercollapse"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size: 95%" |
|||
|- |
|||
!style="width: 10%"|名稱 |
|||
!style="width: 40%;" |[[Xbox Series X/S]] |
|||
!style="width: 40%;" |[[PlayStation 5]] |
|||
|- align="center" |
|||
!圖片 |
|||
| [[File:Xbox Series X 2.jpg|130px]] |
|||
| [[File:PlayStation 5 and DualSense with transparent background.png|130px]] |
|||
|- |
|||
!發售日 |
|||
| {{vgrelease new|WW|2020年11月10日|CN|2021年06月10日}} |
|||
| {{vgrelease new|NA|2020年11月12日|JP|2020年11月12日|KR|2020年11月12日|AU|2020年11月12日|WW|2020年11月19日|MY|2020年12月11日|CN|2021年5月15日}} |
|||
|- |
|||
! 售價 |
|||
| '''Series X/S:'''<br/>{{USD|499|link=yes}} / {{USD|299|link=yes}} <br/>{{GBP|449|link=yes}} / {{GBP|249|link=yes}}<br/>{{Currency|499|Euro|link=yes}} / {{Currency|299|Eurolink=yes}}<br/>{{AUD|749|link=yes}} / {{AUD|499|link=yes}}<br/>{{CAD|599|link=yes}} / {{CAD|379|link=yes}}<br/>{{JPY|59,978|link=yes}} / {{JPY|37,978|link=yes}}<br/>{{Currency|50,000|INR|link=yes}} / {{Currency|30,000|INR|link=yes}}<br/>{{CNY|3899|link=yes}} / {{CNY|2399|link=yes}}<br/>{{Currency|15380|TWD|link=yes}} / {{Currency|9480|TWD|link=yes}}<br/>{{Currency|2078|MYR|link=yes}} / {{Currency|1245|MYR|link=yes}} |
|||
| '''光驱版'''/'''数字版'''<br/>{{USD|499|link=yes}} / {{USD|399|link=yes}}<br/>{{Currency|549|Euro|link=yes}} / {{Currency|449|Euro|link=yes}}<br/>{{AUD|799|link=yes}} / {{AUD|649|link=yes}}<br/>{{JPY|60478|link=yes}} / {{JPY|49478|link=yes}}<br/>{{GBP|479|link=yes}} / {{GBP|389|link=yes}}<br/>{{Currency|2499|MYR|link=yes}} / {{Currency|2069|MYR|link=yes}}(不含税)<br/>{{Currency|17580|TWD|link=yes}} / {{Currency|14580|TWD|link=yes}}<br/>{{CNY|4299|link=yes}} / {{CNY|3499|link=yes}}(含税) |
|||
|- |
|||
!最暢銷遊戲 |
|||
| [[艾尔登法环]] |
|||
| [[蜘蛛人2 (2023年遊戲)|蜘蛛人2]] |
|||
|- style="vertical-align: top" |
|||
|- |
|||
!中央處理器 |
|||
| [[AMD]] 8核心 [[Zen 2微架構|Zen 2]] ;<br/>'''Series X: '''3.8 GHz ([[同时多线程|多线程]]下3.66 GHz)<br/>'''Series S: '''3.6 GHz ([[同时多线程|多线程]]下3.4 GHz) |
|||
| AMD [[Zen 2微架構|Zen2]] 8核心/16线程 最高3.5 GHz |
|||
|- |
|||
!繪圖處理器 |
|||
| AMD [[RDNA (微架构)|RDNA 2]];<br/>'''Series X:''' 1.825 GHz<br/>'''Series S:''' 1.565 GHz |
|||
| AMD [[RDNA (微架构)|RDNA 2]] 最高2.23 GHz |
|||
|- |
|||
!显示 |
|||
| [[720p]]、[[1080p]]、[[1440p]]、[[4K分辨率|4K]]、[[8K分辨率|8K]](S版) |
|||
| [[HDMI]]:[[720p]]、[[1080i]]、[[1080p]]、[[4K UHD]]、[[8K UHD]] |
|||
|- |
|||
!記憶體 |
|||
| AMD [[RDNA (微架构)|RDNA 2]];<br/>'''Series X:''' 1.825 GHz<br/>'''Series S:''' 1.565 GHz |
|||
| AMD [[RDNA (微架构)|RDNA 2]] 最高2.23 GHz |
|||
|- |
|||
!内存 |
|||
| {{ubl|[[西部数据]]SN530 [[NVM Express|NVMe]][[固态硬盘]] 含定制ASIC,支持[[PCIe 4.0]] x2|'''Series X:''' 1 TB|'''Series S:''' 512 GB}} |
|||
| |
|||
|- |
|||
!尺寸 |
|||
| {{ubl|'''Series X:''' {{convert|15.1|x|15.1|x|30.1|cm|in|abbr=on}}|'''Series S:''' {{convert|15.1|x|6.5|x|27.5|cm|in|abbr=on|sigfig=2}}}} |
|||
| {{ubl| '''光盘版''':{{convert|390|x|260|x|104|mm|in|abbr=on}}|'''数字版''':{{convert|390|x|260|x|92|mm|in|abbr=on}}}} |
|||
|- |
|||
!重量 |
|||
| {{ubl|'''Series X:''' {{convert|9.8|lb|kg}}|'''Series S:''' {{convert|4.25|lb|kg}}}} |
|||
| {{ubl| '''光盘版''':{{convert|4.5|kg|lb}}|'''数字版''':{{convert|3.9|kg|lb}}}} |
|||
|- |
|||
!遙控桿 |
|||
| {{ubl|{{tsl|en|Xbox Wireless Controller|Xbox无线控制器}}(全版本)|向下兼容旧世代控制器(除[[Kinect]])}} |
|||
| [[DualShock#DualSense|DualSense]]、[[DualShock 4]]、[[PlayStation Move]] |
|||
|- |
|||
![[I/O]] |
|||
| {{ubl|[[Wi-Fi]] [[IEEE 802.11ac]]|[[Gigabit Ethernet]]|3×[[USB 3.2|USB 3.1 Gen 1x1]][[HDMI 2.1]]}} |
|||
| {{ubl|[[Wi-Fi]] [[IEEE 802.11ax]]|[[藍牙#第五代|Bluetooth 5.1]]|[[Gigabit Ethernet]]|2×[[USB 3.0#USB 3.2|USB 3.2 Gen 2×1]]|1×[[USB 2.0]]|1×[[USB-C]] with [[USB 3.0#USB 3.2|USB 3.2 Gen 2×1]]|1×[[HDMI 2.1]]}} |
|||
|- |
|||
!遊戲列表 |
|||
| [[Xbox Series X/S遊戲列表]] |
|||
| [[PlayStation 5遊戲列表]] |
|||
|- |
|||
![[向下兼容|向下相容能力]] |
|||
| 所有[[Xbox One]]游戏(Kinect除外)、部分[[Xbox 360]]和[[Xbox (游戏机)|Xbox]]游戏 |
|||
| 大部分[[PlayStation 4]]和[[PlayStation VR]]游戏 |
|||
|} |
|} |
||
== 电视游戏 == |
== 电视游戏 == |
||
一般的電視遊戲,指的是使用[[電視]]作為[[顯示器]]來遊玩的[[電子遊戲]]類型。遊戲由傳輸到「電視」或「類似之音像裝置」的畫面影像(通常包含聲音)構成。遊戲本身通常可以利用連接至遊戲機的掌上型裝置來操控,這種裝置一般 |
一般的電視遊戲,指的是使用[[電視]]作為[[顯示器]]來遊玩的[[電子遊戲]]類型。遊戲由傳輸到「電視」或「類似之音像裝置」的畫面影像(通常包含聲音)構成。遊戲本身通常可以利用連接至遊戲機的掌上型裝置來操控,這種裝置一般稱作「[[控制器]]」或「搖桿」。控制器通常會包含數個「按鈕」和「方向控制裝置」(例如:類比操縱桿),每一個按鈕和操縱桿都會獲賦予特定的功能,藉由按下或轉動這些按鈕和操縱桿,操作者可以控制螢幕上的影像。而螢幕、喇叭、和搖桿都可以整合在一個小型的物件中,稱作「[[掌上型電玩]]」或簡稱「掌機」({{lang|en|Handheld game console}})。 |
||
電視遊戲通常都有不同的玩法規則、物件、遊戲目標、控制方式、遊戲角色,以及其他特色。每一種電視遊戲都有專用的多媒體光碟或卡帶,會依照不同的遊戲機來發行販售。為了要遊玩指定的遊戲,你需要準備該款遊戲所屬的遊戲機(又稱為「平台」)。 |
電視遊戲通常都有不同的玩法規則、物件、遊戲目標、控制方式、遊戲角色,以及其他特色。每一種電視遊戲都有專用的多媒體光碟或卡帶,會依照不同的遊戲機來發行販售。為了要遊玩指定的遊戲,你需要準備該款遊戲所屬的遊戲機(又稱為「平台」)。每個遊戲世代都會有特定平台專屬遊戲,在稱呼上這些指定平台遊戲會稱作獨佔遊戲。但隨著主機世代的變遷,現時的獨佔遊戲數量不如2000年代初期,部分廠商開始將遊戲轉向全平台發售,一方面是為了宣傳用途,另一方面是為了彌補越來越高的遊戲開發成本。 |
||
遊戲多媒體通常都是儲存在「[[ROM卡带|卡帶]]」(或「卡 |
遊戲多媒體通常都是儲存在「[[ROM卡带|卡帶]]」(或「遊戲卡」)中,近年來則是與 [[光碟片]] 並存,這些媒體可以插入遊戲機中。最近也有能夠直接從[[互聯網|網路]]下載遊戲或[[試玩版|測試版遊戲]]至遊戲機中的服務。而較簡單的遊戲機可能只有內建的數款遊戲可玩。 |
||
== 參見 == |
== 參見 == |
2024年8月16日 (五) 19:45的最新版本
家用游戏机(英語:Home video game console、Home console),简称家机或家用机,又称电视游戏机、電視遊樂器、有时也称家用主機或主机,是供居家娛樂的电子游戏设备。家用游戏机是电子游戏机的一种,通常属于私有财产,与公用的街边游戏机相对,但与街机不同的是,家机通常使用電視螢幕作為顯示器,并使用专门的游戏手柄进行操控。家机一般也包括便于携带的掌上游戏机在内,但一般不包括专门设计用于玩游戏的智能手机或电竞电脑。
由于家用机的市场价格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仍然相对昂贵,很多地方有专门经营家机和掌机的商业场所,也有网咖会提供租玩家用机的服务。在日本,電視遊戲比電腦遊戲更為普遍,因为电视游戏價格更加便宜、遊戲軟體種類多、設計也較親切、容易上手。大多數人認為,電視遊戲比電腦遊戲更有可玩性。同一款遊戲,電視遊戲平臺版的銷量一般比電腦遊戲的銷量更高,受眾更廣。
大部份亞洲地區近年來由于電腦網路遊戲的蓬勃發展,再加上電視遊戲的語言大多為針對日本當地設計,在日本以外的電腦遊戲比電視遊戲更為發達。随着智慧型手機大面积普及,手机端成為主流後,手機遊戲市場擠壓了原本電視遊戲的市場,主流開發商由過去的日本繼續主導外,而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韓國廠商也為主流。
歷史
[编辑]最早的電子遊戲為1950年代工作於布洛克海芬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ies)的威利·席根波森(Willy Higginbotham)在1958年使用一部示波器、一部類比電腦和一些簡單的按鈕,所創造的一部小型互動式遊樂器。他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網球遊戲,並命名為「雙人網球」(Tennis for Two)。
第一世代(1972-1977)
[编辑]1972年,雅達利公司發售了一種平台式大型遊戲機「乒乓」(PONG),該遊戲機風靡全美。同年,世界上第一部用「電視」玩的電子遊戲机誕生了,Magnavox Odyssey是世界上第一部電視遊樂器。
名稱 | 米罗华奥德赛 | 乓 | Coleco Telstar | APF TV Fun | Color TV-Game |
---|---|---|---|---|---|
製造商 | 美格福斯 | 雅達利 | Coleco | APF Electronics | 任天堂 |
圖片 | |||||
售價 | US$100 | US$100 | US$100 | US$100 | ¥8,300起 |
發售日 | 1972年-1974年五月 1974年-1976年 1975年 |
1975年 | 1976年-1979年 | 1976年 1976年 |
1977年 |
媒體 | 卡帶 | 無 | 卡帶(通訊衛星電玩) | 無 | 無 |
配件 | 光線槍 | 無 | 控制器外殼 | 無 | 無 |
第二世代(1976-1983)
[编辑]1975年,雅達利成立了一家Cyan Engineering公司,開始研發家用機遊戲機。到了1976年底,雅達利有限公司(Atari, Inc.)由於資金不足,於是以2800萬美元將公司賣給了華納,條件是讓Stella(遊戲機開發代號)早點上市。到了1977年10月,雅達利2600正式上市,整個過程主機共花掉了1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1977年初雅達利成立了軟件研發部,專門開發主機的相關軟件。但由於管理不善,到1978年末,生產的80萬部主機只賣出了55萬部。這直接導致雅達利創始人之一诺兰·布什内尔於1978年離開了雅達利。接任的雷·卡薩爾為雅達利帶來了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實施了一系列的市場宣傳活動。1979年,雅達利2600成為最暢銷的聖誕禮物,當年銷量超過了100萬部。
1982年,雅達利2600達到了顛峰,銷量800萬部,資產從7500萬美元增長到22億美元,佔了華納收入的一半。然而著名的「1983年美國遊戲業大蕭條」(英語:Video game crash of 1983,亞洲地區也稱為Atari Shock)也在此時發生。由於雅達利對於第三方軟件開發商完全沒有控管,導致軟體數量暴增,劣質品在市面充斥,而雅達利重金投注的電影「E.T.外星人」遊戲版也劣評如潮;最關鍵的原因則是由於第三方的小廠不斷重複創業/倒閉的過程,零售商面對求償無門的大量庫存軟件,只能用不合理的低價清倉銷售,久而久之消費者對於合理價格的優質軟件也不再有興趣(或者說消費者認為不久的將來便會低價出清),導致遊戲機市場完全崩潰,結束了這個世代跟Atari公司的一代江山(在歐美地區要一直到任天堂公司的NES主機推出後,家用遊戲機市場才開始復甦)。
名稱 | 雅达利2600 | 米罗华奥德赛² | Intellivision | ColecoVision |
---|---|---|---|---|
製造商 | 雅達利 | 美格福斯 | 美泰兒 | Coleco |
圖片 | ||||
售價 | US$199 | US$200 ¥49,800 |
US$299 | US$175 |
發售日 | 1977年 1978年 1983年 |
1978年 1982年 1982年 1983年 |
1979年 1982年 1982年 |
1982年五月 1982年八月 |
媒體 | 卡帶 | 卡帶 | 卡帶 | 卡帶 |
最暢銷遊戲 | 食鬼(初代) | 芒奇金! | 大金剛(初代) | 天際摧毁 |
配件 | 駕駛控制器 專用鍵盤 配件-「Game Brain」 |
國際象棋模組 配件-「The Voice」 |
鍵盤元件 配件-「Entertainment Computer System」 |
#1/ #2/ #3號擴充槽 (上述三款各自獨立) 配件-「Roller Controller」 |
第三世代(1983-1987)
[编辑]1983年,日本由於泡沫經濟的助長,遊戲市場處於混亂的無序的狀態,不過這些遊戲機的市場定位都是普通的電子玩具,多數都是直接從美國引進。於是任天堂公司開發了第三世代遊戲機FC游戏机(Family computer,红白机,美國稱NES〖任天堂家用娱乐系统[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这款游戏机带来了先进的游戏开发理念和革命性游戏技术。使其成为電視遊戲真正鼻祖。许多玩家就是因此而认识和喜欢上了遊戲機,而日本地區的各家廠商為了與其抗衡以驚人的速度推出遊戲主機, 光是一年就推出了近十三種主機,但不論是價格/軟體數/操作性都無法與任天堂抗衡。許多的遊戲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在全球各地,仍然有许多地方生产这款游戏机和游戏。即使以現今的眼光來看,当时的游戏可玩性仍然很高。
FC上市之後,世嘉同期的遊戲機SG-1000被徹底壓制。不過FC上市不久,由於首批FC手把按鍵是容易損壞的橡膠材质,并且硬體設計存在可能導致當機的嚴重bug,為了挽救任天堂的聲譽,當時的任天堂社長山內溥決定回收主機,因此而損失了15億日元。不過這起事件讓任天堂樹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次年FC重新上市後於一年內賣出了165萬台。FC在美國的首賣更加成功。1985年10月NES在紐約市率先上市,首發遊戲共15款。到1985年底,NES在紐約賣出了5萬台。隨後NES開始在美國全國上市,一年內賣出了100萬台,讓一度崩潰的美國家用機市場開始漸漸復甦。
名稱 | FC游戏机 | 世嘉SG-1000 | 世嘉Master System | 雅达利7800 |
---|---|---|---|---|
圖片 | ||||
售價 | ¥24,200 US$199.99 CA$240< |
¥15,000 | US$199.99 ¥24,200 |
US$140.00 |
發售日 | 1983年7月15日 1985年10月18日 1986年2月 1986年 & 1987年 |
1983年7月15日 1983年 1983年 |
1986年6月 1987年 1987年 |
1986年6月 1987年 |
媒體 | 卡帶 / FC磁碟機 | 卡帶 | 卡帶 & 卡片 | 卡帶 |
最暢銷遊戲 | 超级马里奥兄弟(與主機同捆) | 太空侵略者 | 阿历克斯小子奇幻世界大冒险 | 桿位賽車 |
配件 | 無 | |||
CPU | 基於 MOS Technology 6502 的 Ricoh 2A03 | NEC 780C, Zilog Z80 複製版 | 基於 MOS Technology 6502 的特製 6502C | |
記憶體 | 2 KB 主記憶體 2 KB 繪圖記憶體 256 bytes 貼圖記憶體 28 bytes 色階記憶體 |
16 KB 主記憶體 16 KB 顯示記憶體 |
8 KB 主記憶體 16 KB 顯示記憶體 |
4 KB 主記憶體 |
影像 | 64 個貼圖 (每 8 個掃瞄線) 256 x 240 像素 25 個同步色彩 53 個色階 |
64 個貼圖 256 x 192像素 32 個同步色彩 |
64 個貼圖 (每 8 個掃瞄線) 256 x 240 像素 32 個同步色彩 64 個色階 |
320 x 200 像素 16 個同步色彩 256 個色階 |
聲音 | 單聲道: | 單聲道:
|
單聲道:
|
單聲道:
|
第四世代(1987-1994)
[编辑]1987年,NEC聯合Hudson推出了PC-Engine,翌年12月4日再推出第一部可加裝CD-ROM的遊戲機,引起日本遊戲業對PC-Engine的高度注目。同年,SEGA公司在日本推出Mega Drive(MD,美國稱Genesis)。1989年1月9日該主機在紐約和洛杉矶上市,建議零售價為US$200。1989年9月15日該主機在全美上市,售價為190美元。由於當時美國遊戲市場已經基本被任天堂壟斷,SEGA決定開拓較高年齡層的新玩家族群,推出了大量以成年玩家為對象的遊戲。
任天堂在1987至1988年間,FC豐厚的收入讓任天堂減輕開發次世代主機的需求。但PC-Engine和MD的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令任天堂不得不開始投入16位主機Super Famicom(SFC,超級紅白機)的開發。SFC在設計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兩顆GPU。
SFC最初預定於1989年7月發售,其後數度延期。不過由於任天堂有大批遊戲廠商(第三方)的支持,SFC雖然姍姍來遲,卻依然是日本玩家最關注的主機。在SFC發售之前,任天堂已經接到了150萬台的訂單。1990年11月21日當天,東京街頭的各電器店充滿了排隊等候SFC的人群,很多家長為了能給孩子買部主機而翹班排隊,龐大的人流甚至嚴重影響了東京的交通。1991年8月13日,任天堂在美國推出了將SFC重新設計的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SNES)。唯SNES的上市時間過晚,MD在美國建立了足夠龐大的群眾基礎,令SNES在發售第一年不敵MD。
SFC上市後,SEGA與任天堂的競爭進入白熱化。1992年,SEGA得到了北美55%的市場佔有率;1993年,SEGA家用遊戲機業務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頂峰,市場佔有率高達65%
在日本地區,隨著日本的泡沫經濟在此世代崩潰,前一個世代各家廠商勇於投入大量資金,無視風險的搶占遊戲機市場的盛況也不再復見,漸漸演變成數家大廠對峙的局面(本世代為任天堂/SEGA/日本電氣NEC)。
名稱 | PC-Engine | Mega Drive | Neo Geo | 超級任天堂 |
---|---|---|---|---|
圖片 | ||||
售價 | US$249.99 | US$190.00 | US$649.99 | US$199.99 |
發售日 | 1987年10月30日 1989年9月1日 1990年 |
1988年10月29日 1989年9月15日 1990年11月30日 |
1990年 | 1990年11月21日 1991年8月13日 1992年4月11日 |
媒體 | 卡帶 & CD-ROM (外加) | 卡帶 & CD-ROM (32X和Sega CD 外加) | 卡帶 | 卡帶 |
最暢銷遊戲 | PC原人 | 刺猬索尼克2 | 餓狼傳說2 | 超級瑪利歐世界 |
配件 | ||||
記憶體 | 8 KB 運算記憶體(work RAM) 64 KB 繪圖記憶體 |
64 KB 主記憶體 64 KB 繪圖記憶體 |
64 KB 主記憶體 64 KB 繪圖記憶體 |
128 KB 主記憶體 64 KB 繪圖記憶體 64 KB 聲音記憶體 |
第五世代(1993-2002)
[编辑]1992年,當3DO研發其32位元主機時,世嘉成立了「Giga-Drive」研發項目。由於是雙CPU結構,其3D機能達到了《VR戰士》對應的Model 1基板的1.5~2倍。SEGA將該主機定名為「SEGA Saturn (SS,土星)」—太陽系的第六顆行星,代表SEGA的第六部主機。在主機發售前一個月,首批20萬台SS幾乎已經全部預訂一空,首發當日15萬台主機迅速銷售一空。
1993年,任天堂和索尼開始合作研發次時代主機,然而在研發期間,任天堂和Sony在遊戲的儲存媒體上發生了嚴重衝突,Sony提出應該用CD光碟來做遊戲的儲存媒體,因為光碟儲存容量大,成本低,方便輕巧,而任天堂堅持使用卡帶,認為卡帶讀取速度更快。雙方爭執很大,并且山内浦觉得sony不是真心和任天堂合作。最後,任天堂終止了合作。這舉動激怒了Sony,為了不讓浪費成型的產品,Sony決定獨自將「PlayStation計劃」進行下去,這個決定改變整個家用遊戲機的發展進程。
1994年12月3日,伴隨著「いちーにーさん、すべでのゲームは ここにいる!」(1、2、3,所有遊戲在這裡集合!)的經典廣告語,PlayStation(PS)正式發售。秋葉原等地出現了數百人排隊購買的浩大場面,首批出貨的10萬部在中午前搶購一空,甚至連Sony社長大賀典雄的孫子都不得不空手而歸。在兩大遊戲廠商Square與Enix宣佈將攜巨作《Final FantasyVII》與《勇者鬥惡龍VII 伊甸的戰士們》在PS發售後,引起日本遊戲界的骨牌效應,眾多知名遊戲軟體廠商紛紛加盟PS主機,為1990年代末的PS遊戲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1996年6月23日,任天堂64(簡稱N64)雖然比SS和PS晚了一年半在日本上市,但是有著雄厚根基的任天堂依然得到了玩家的廣泛支持,N64在日本的首賣規模比PS和SS強大,只用了10天時間就銷售50萬台主機。同年9月30日,N64在北美上市後同樣大獲成功。人們對於在遊戲機市場上老牌企業任天堂依然信心十足。在北美,N64主機比PS和SS更受歡迎。
然後由於N64採用卡帶為媒體,讓部分第三方遊戲製造商失望。N64的卡帶製造成本高達25美元,而CD只要10美分,因此N64的遊戲售價一般比PS高20~25美元;此外由於當時的遊戲開始有大量的語音跟動畫演出,昂貴的ROM容量不足,加上任天堂對第三方廠商提供開發套件的態度也較為消極,因此N64是歷史上遊戲種類較少的主流遊戲機,其發售之後的好幾個月內一直缺乏軟體支持,而PS和SS卻有著較豐富的遊戲陣容。N64首發的《超級瑪利歐64》、《瑪利歐賽車64》只能與《惡靈古堡》等大作棋鼓相當,未能取得優勢。
1994年底,世嘉土星在日本總共賣出了50萬台,銷售成績超過了同一時期的PlayStation。1995年5月7日,Sony與SEGA同時宣佈PS和SS銷量超過100萬台,兩大32位主機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
在美國市場,世嘉沒有繼承MD的市場優勢。美版SS的價格比PS高100美元,實際性能卻不及PS(SS在2D圖像的描繪確實優於PS,但當代市場流行即時運算的3D模組,這方面PS主機略勝一籌,實際上N64在兩方面皆佔優)。1995年SEGA與Sony狂打價格戰,SEGA以微弱的優勢領先,然而SS的造價較為高昂,到了1996年之後,SEGA無法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SS在美國和日本全線潰敗。
名稱 | 3DO Interactive Multiplayer | 世嘉土星 | Sony PlayStation | 任天堂64(N64) |
---|---|---|---|---|
圖片 | ||||
售價 | US$699.95 | US$399.99 | US$299.00 | US$199.99 |
發售日 | 1993年9月 | 1994年11月22日 1995年5月11日 1995年4月27日 1995年7月8日 |
1994年12月3日 1995年9月1日 1995年9月25日 |
1996年6月23日 1996年9月29日 1997年3月1日 1997年9月1日 |
最暢銷遊戲 | Gex | VR快打2 | GT賽車 | 超級瑪利歐64 |
媒體 | CD-ROM | CD-ROM | CD-ROM | 卡帶 |
配件 |
|
|
|
|
CPU | 12.5Mhz ARM60 32-bit RISC CPU
特製的數學co-processor |
28.6MHz Hitachi SuperH SH-2 32-bit RISC CPU x2
Hitachi SH-1(CD-Rom用) Motorola 68000(聲音用) |
33.8688MHz MIPS R3051 32-bit RISC CPU | 93.75MHz MIPS R4300i系列 64-bit RISC CPU |
第六世代(1998-2006)
[编辑]由於主機設計的缺陷,世嘉土星在第五世代與PlayStation的競爭中蒙受損失。所以在開發下一代主機時,當時SEGA的社長中山隼雄決定外聘IBM的高級工程師在美國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開發組,而日本方面由佐藤秀樹率領團隊同時進行主機設計,1997年7月,SEGA高層決定採用日本組的方案,並定名為Dreamcast(DC)—夢(Dream)與傳播(Broadcast)的合成詞。意思是將夢傳播給玩家。
DC在發售之前,SEGA已經拿到了50萬台的訂單,然而SEGA的生產合作夥伴NEC卻碰上了嚴重的生產問題。由於圖形晶片的生產速度跟不上,DC在日本的首批出貨只有15萬台。1999年9月9日,DC在美國上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天就賣出了22.5萬台。
而Sony見到Dreamcast的宣勢與強大的運算能力後,不得不立刻宣佈將推出PlayStation 2(PS2),並提早公開PlayStation 2的展示畫面。2000年初,PS2的網上預約正式開始,然而,預購網站在開始的1分鐘內接到了10萬多台的訂單,令伺務器不堪重負,當場癱瘓。預約活動一直持續到2月底,總共有38萬台PS2獲訂。
2000年3月4日,PS2的發售引起了新一輪的搶購熱潮。東京秋葉原電器街甚至出現了5000餘人的長隊,排在隊首的幾人則在四天前就已經搭好了帳篷,狂熱度令人歎為觀止。最後Sony創造了業界當時的記錄:三天內PS2總計銷量達到了98萬台,成為該世代銷量速度最快的電視遊戲主機。PS2在日本地區的首發出貨量為115萬台,超過了當年的初代PS主機。但由於市場需求量極為龐大,最終還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價格炒作現象也開始在eBay等拍賣網站上蔓延,許多PS2以數倍於官方零售價的價格拍賣,即便如此,照價買單的玩家依然大有人在。也有人認為PS2主機選用DVD為準的規格,是加速了DVD推廣的其中一項原因。
1999年3月3日,在Sony公開PS2的第二天,任天堂與松下(Panasonic)共同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了新一代遊戲機Nintendo GameCube(NGC)的開發,並宣佈其性能規格將會在PS2之上。然而NGC的首發遊戲陣容不足,令NGC首批出貨雖然有45萬台,在首週只賣出了30萬台。
NGC的上陣未能與PS2競爭,同時在美洲遇到了銷量強勁的Xbox。NGC北美的首批銷量為46.9萬台,比Xbox少了近10萬部。第三方遊戲陣容薄弱,這是NGC從發售日起就從未跳脫的窘境。在Xbox的《Halo 2》發售後,NGC在歐美被Xbox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兩者差距約為300萬。
2001年11月15日,微軟發布了Xbox遊戲主機。雖然Xbox在美國上市時,PS2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台,然而來勢洶洶的Xbox依然令人畏懼。微軟在紐約和舊金山舉辦了盛大的Xbox午夜首賣活動,比爾蓋茲親臨紐約時代廣場,並將第一台Xbox遞給期待已久的玩家。
不過,相對於Xbox強大的硬體性能而言,299美元的低廉售價在當時而言如同惡性傾銷。以這樣的價位銷售,每賣一台Xbox,微軟將會虧125美元。事實上,雖然全球銷量兩千萬台的Xbox已經為第六世代銷售量第二的寶座,但幾年來微軟在硬體上每年10億美元的揮霍實在有些驚人,比爾蓋茲對此說:「第一代就像一局遊戲,如果你玩得好,那麼到最後他會說:『你可以再玩一遍了。』」
截至1999年2月,Dreamcast在日本的總銷量為90萬台,未能達到當初預計的100萬部。其後在《Final Fantasy VIII》等PS大作的衝擊下,缺乏軟體支持的DC開始呈現頹勢。進入2000年,隨著PS2的上市,DC在全球全面潰退。2001年3月,SEGA宣佈DC停產,並徹底退出主機市場。
名稱 | Dreamcast | Sony PlayStation 2 | GameCube(NGC) | Microsoft Xbox |
---|---|---|---|---|
圖片 | ||||
售價 | US$199.99 | US$299.99 | US$199.99 | US$299.99 |
發售日 | 1998年11月27日 1999年9月9日 1999年10月14日 |
2000年3月4日 2000年10月26日 2000年11月24日 2000年11月30日 |
2001年9月14日 2001年11月18日 2002年5月3日 2002年5月17日 |
2001年11月15日 2002年2月22日 2002年3月14日 |
最暢銷遊戲 | 超音鼠大冒險 | 俠盜獵車手:聖安地列斯 |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DX | 最後一戰2 |
配件 |
|
|
||
中央處理器 | 200 MHz SuperH SH-4 | 294 MHz MIPS "Emotion Engine" | 485 MHz PowerPC "Gekko" | 733 MHz x86 Intel Celeron/PIII Custom Hybrid |
繪圖處理器 | 100 MHz NEC/VideoLogic PowerVR CLX2 | 147 MHz "Graphics Synthesizer" | 162 MHz ATI "Flipper" | 233 MHz Custom Nvidia NV2A |
記憶體 | 16 MB 主記憶體SDRAM 8 MB 繪圖記憶體 2 MB音效記憶體 |
32 MB 主記憶體RDRAM 4 MB 繪圖記憶體 |
主記憶體24 MB 1T-SRAM 3 MB 繪圖記憶體 embedded 1T-SRAM 16 MB DRAM |
64 MB 主記憶體一體DDR SDRAM |
第七世代(2005-2012)
[编辑]Xbox雖然是銷售量僅次於PS2的遊戲機,但是有八成銷量都是來自於歐美玩家的,在亞洲地區的銷售佔比較低,原因主要如下:Xbox一直以來都是由美式風格的遊戲所主導,不受日式遊戲較主流的亞洲玩家歡迎。另外,Xbox烏黑龐大的外型得不到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喜愛。因此,微軟在研發新的次世代主機時,除了請來美術設計師打造出較第一代Xbox優美甚多的流線潔白外型外,也力邀日系遊戲廠商在新一代的Xbox上開發遊戲。
2005年11月22日,微軟在美國推出了Xbox 360遊戲機,第七世代戰爭的帷幕由Xbox 360率先掀起。在這領先其它次世代遊戲機發行的一年中,Xbox 360成功的佔有大量的遊戲機市場。但是Xbox 360領先的銷量不只是因為比另外兩部遊戲機早發行,大幅進步的高畫質遊戲畫面也是吸引玩家購買的主因。另外,從第一代Xbox就開始的Xbox Live線上服務也是Xbox 360的最大賣點。玩家除了可以跟第一代的Xbox一樣從遊戲機連上網際網路與其他玩家進行遊戲的線上對戰,到了Xbox 360還可以從線上商城下載遊戲試玩版、小遊戲、電影或電視影片來欣賞。這些因素使得Xbox 360比第一代Xbox更受到玩家的歡迎。
在第五、第六世代稱霸家用遊戲機的Sony在2005年5月正式發表PlayStation 3(PS3),並在E3展上展出,同時宣布將在2006年春天發售。不過在接近發售日時,由於Blu-ray藍光光碟與HDMI的規格制定問題,重新宣布發售日期延後到2006年11月。2006年11月11日,Sony終於推出了PlayStation 3遊戲機。一開始PS3氣勢如虹,日本首批的10萬台以及北美的40萬台立刻獲搶購一空,在北美還發生排隊購買PS3而推擠受傷以及持槍搶劫PS3的事件。不過由於PS3主打的是家庭多媒體遊戲機平臺,使用的Cell處理器以及為了高畫質影音需求而使用的Blu-ray Disc的成本都非常高昂,所以基礎功能上雖然堪稱是當代主機中最豐富,但售價也是同世代的遊戲機中最高。且PS3主机架构复杂,开发者发现难以充分利用主机机能而不愿意为PS3开发游戏,这使得初期的PS3陷入游戏荒的困境;而一些跨平台游戏(比如侠盗猎车手4)在Xbox 360上的画质處理反而更好,使得玩家不愿意购买PS3主机,PS3主机在销售初期不如Xbox 360。
而Xbox 360和PS3的銷售熱況在不久後就不如PS3幾天發售的體感遊戲機Wii。任天堂在2005的E3展首次公布了代號為「Revolution」的次世代主機計畫,並展示了創新的體感操作方式,驚艷全場。2006年4月27日任天堂宣布新主機將訂名為「Wii」過不久,任天堂在E3展上完整的展示了Wii的主機及操作,同時開放試玩,引起全世界的玩家及媒體的高度注目。2006年11月19日,任天堂在美國率先推出了Wii遊戲機,引發了比PS3更熱烈且更長久的搶購熱潮。Wii的硬體性能比Xbox 360及PS3弱上許多,但生產成本是三個之中最低的。而Wii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獨特的動作感應控制器Wii RemoteWii遙控器,Wii能識別出使用Wii遙控器的玩家所做出的動作,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遊戲方式。而Wii的這種全新的體感操作使得很多非傳統玩家(女性和中老年人)都開始遊玩遊戲機,讓任天堂開創了全新的市場,成為此世代銷量最佳的家用遊戲機。
在上市一年以后,微软Xbox 360由于硬件设计问题,开始集中出现三红故障。现在一般认为这一故障发生的原因是初版Xbox 360采用的无铅焊接技术不成熟导致芯片虚焊,且Xbox 360的散热效果较差,因此在长期使用后发生脱焊。微软最初并拒不承认三红故障是主机设计问题,反而指责玩家使用了劣质插座导致主机烧毁。後來玩家们拿出证据证明采用浪涌保护插座后仍不能避免三红故障后,微软Xbox部门负责人继续以“是东西总会坏的(You know things broken)”为由进行搪塞,引发玩家愤怒。2007年初,微软公司暂停Xbox360主机的生产,重新设计主机,并延长Xbox 360保修期至3年。最终直到2008年11月推出将CPU和GPU制程工艺由90纳米改良至65纳米后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雖然同樣發生死亡黃燈事故的PS3在不同版本有相類的過熱問題,但三红故障使得微软丧失了在本世代初期取得的巨大优势,损害了微软在玩家心中的形象,并且引发Xbox部门动荡。微软高层为了弥补三红故障造成的利润损失,决心效仿任天堂开发体感控制器,以期尽速盈利。計劃推出的Xbox 360独占游戏被取消,改以開發如Kinect等體感娛樂產品。索尼则抓住这个机会推出了新版PS3,取消掉内置蓝光播放器和用于兼容PlayStation 2游戏的芯片以降低主机售价,同时大力扶植独占游戏。最终在2013年Xbox 360的总销量被PS3趕上,兩者形勢由Xbox 360的佔優變成與PS3兩者均勢,原有優勢逐漸減退。而在後期為Xbox 360所開發的Kinect及其遊戲Kinect 大冒險則取得銷出超過二千萬份的銷售成績。
名稱 | Xbox 360 | PlayStation 3 | Wii |
---|---|---|---|
圖片 | |||
發售日 | 2005年11月22日 2005年12月2日 2005年12月10日 |
2006年11月11日 2006年11月17日 2007年3月23日 |
2006年11月19日 2006年12月2日 2006年12月8日 |
美國售價 | US$279.99 (Arcade) US$299.99 (Core) US$399.99 (Premium) (20GB) US$349.99 (Premium) (60GB) US$399.99 (Elite) (120GB) |
US$499.99 (20 GB / Basic) US$599.99 (60 GB / Premium) US$399.99 (40 GB) US$599.99 (80 GB/ old) US$399.99 (80 GB / new) US$249.99 (160 GB) |
US$249.99 (包含Wii Sports) |
日本售價 | ¥27,800 (Arcade) ¥29,000 (Core) ¥39,795 (Premium) (20 GB) ¥29,800 (Premium) (60 GB) ¥47,800 (Elite) |
¥49,980 (20 GB / Basic) ¥59,980 (60 GB / Premium) ¥39,980 (40 GB) ¥49,980 (80GB / old) ¥39,980 (80 GB / new) |
¥25,000 |
歐洲售價 | £199.99 (Arcade) €299.99 / £209.99 (Core) €399.99 / £279.99 (Premium) £299.99 (Elite) |
€399.99 / £299.99 (40 GB) €599.99 / £424.99 (60 GB/ premium) €399.99 / £299.99 (80 GB/ new) |
€249.99 / £179.99 (包含Wii Sports) |
最暢銷遊戲 | 最後一戰3 | 最後生還者 | Wii Fit Wii Sports (此款在海外與主機綁售,日本除外) |
中央處理器 | 3.2 GHz IBM PowerPC tri-core Xenon | Cell Broadband Engine (3.2 GHz 以POWER為基礎的PPE包含7個3.2 GHz的SPE) | 729 MHz 以PowerPC為基礎的IBM Broadway |
繪圖處理器 | 500 MHz ATI Xenos | 550 MHz NVIDIA RSX 'Reality Synthesizer' | 243 MHz ATI Hollywood |
記憶體 | 512 MB 700 MHz GDDR3 供中央處理器及繪圖處理器使用。 10 MB EDRAM 繪圖處理器 framebuffer 記憶體 |
256 MB XDR記憶體 650 MHz 256 MB GDDR3, 繪圖處理器可使用中央處理器記憶體。 |
24 MB "內建" 1T-SRAM 一體式包含在繪圖軟體中。 64 MB "外接" GDDR3 SDRAM 3 MB 繪圖處理器 framebuffer 記憶體 |
尺寸 | 8.3 cm × 30.9 cm × 25.8 cm (6,616.9 cm3) | 9.8 cm × 32.5 cm × 27.4 cm (8,726.9 cm3) | 4.4 cm × 16 cm × 21.5 cm (1,513.6 cm3) |
重量 | 3.5 kg | 5 kg | 1.2 kg |
包含配件(不包含遊戲軟體) | Core:
Arcade: Premium: Elite: |
20 GB: 40 GB:
60 GB(old):
60 GB (new): 80 GB (old): 80 GB (new):
160 GB:
|
|
配件 (另外購買) |
|
|
|
遙控桿 |
|
|
|
I/O | 2.4 GHz ISM頻段 收音機 紅外線接收孔 2個記憶體插槽 3個 USB 2.0 插頭 1個乙太網插頭 |
Bluetooth 2.0 EDR 4個 USB 2.0插頭* 1個乙太網插頭 1個 Memory Stick 插槽 Pro/Duo** 1個 SD卡插槽** |
藍牙 2.0 2個 USB 2.0 插頭 4個遙控桿和2個記憶卡插槽(Gamecube) 1個 SD卡插槽 |
網路連線 | 100BASE-TX 乙太網接頭
可另外購買 802.11a/b/g 無線網卡 |
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 乙太網接頭 內建802.11 b/g 無線網卡(20GB機種除外) |
內建802.11 b/g 無線網卡 可另外購買乙太網轉USB接頭 |
內建儲存裝置 | 內建或另外購買*的可拆卸式SATA专用硬碟(20GB、60GB或120GB) XBOX 360記憶體 |
2.5吋可拆卸式20/40/60/80/160GB(視機種而定)通用SATA硬碟 Memory Stick、SD卡、I/II型CF卡、Microdrive* |
內建512MB快閃記憶體 SD卡 |
第八世代(2012-)
[编辑]任天堂 Wii U(Nintendo Wii U)是任天堂繼Wii之後所推出的家用遊戲主機。任天堂Wii於發售初期以新奇的體感操作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后期由于第三方遊戲陣容不足,畫質落后等原因导致銷售量下滑。任天堂為挽救其家用主機市場,在2011年6月7日公佈代號為「Project Café」的新世代主機,並於2011年舉行的E3遊戲展中發佈Wii U的詳細資料。此新機加強了遊戲畫面解析度,支援1080p高畫質輸出,以及有新的遊戲控制器。Wii U 最特別的是有新的遊戲控制器WiiU Game Pad,此控制器上裝有一個6.2英寸的 16:9觸控螢幕,運用無線傳輸的技術實時配合電視遊戲畫面。
虽然Wii U是第八世代主机的先行者,卻先因宣傳策略上的失誤,導致部份非長期關注的非傳統玩家並沒有意識這是一台新世代的主機。這方面是因為任天堂長期宣傳Wii U GamePad的關係,令非傳統玩家在看到WiiU的這個命名先當作是Wii的加強配件並非新主機,從而令其部分人在第一印象產生誤會。然而,作為第八世代的主機硬件机能与第七世代主机的Wii相当在執行上只略高于PS3並且低于Xbox 360的運行,在機能與畫面展示未能留著當初仍有意繼續的傳統玩家。其他廠商亦表示其主機架構複雜感到製作遊戲困擾,甚至製作移植作品也感到困難,逐步令其他遊戲廠商卻步。在這時任天堂亦因WiiU的系統及機器架構,部分遊戲開發延誤導致作為支撐的自家第一方遊戲出產曾經短暫的真空期,由於《Wii運動俱樂部》、《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等首年度作品與Wii主機的前作差異不大,令非传统玩家没有继续购买游戏机的动力,到其他的本世代主機出現更令Wii U整体销量并不如預期。隨著後來在2015年4月以「NX」為代號的新主機宣佈,讓外界得知WiiU成為在市場最早止步的第八世代主機。
2013年6月10日下午4:30,微软在E3游戏展公布Xbox One主机,初始售价499美元,最高支持1080p分辨率,与体感控制器Kinect 2.0捆绑销售。微软在展会上高调宣布了禁止转让二手游戏光盘、强制主机24小时联网、必须同时购买主机同捆的体感控制器Kinect 2.0、锁区等对玩家不利的政策,引发玩家不满。下午6:00,索尼在E3游戏展公布PlayStation 4主机,初始售价399美元,最高支持1080p分辨率,同时宣布不限制玩家二手交易、无需全程联网、不锁区。对两款主机相比:PS4的硬件机能略高、体积略小、重量略轻,对玩家限制較为宽松,且售价便宜10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索尼PlayStation 4主机在销量上大幅领先Xbox One,取得了第八世代主机销量前半段的胜利。微软发觉情况不利后也进行了调整,接连宣布允许转让二手游戏、不强制主机24小时联网、无需强制购买Kinect、解除锁区(中国大陆除外),并推出兼容Xbox 360游戏(中国大陆除外)和Xbox Play Anywhere服务(中国大陆除外)。但并未扭转局势,此时PS4的销量和游戏数量已经超过Xbox One。
本世代主机还首次出现了所谓“半代升级”主机。索尼于2016年11月发布了PlayStation 4 Pro,而微软于2017年11月发布Xbox One X。两款主机的机能与初版主机相比有显著提升,它们能够以更高的帧率和画质运行。
2017年3月,任天堂Switch成為遊戲機發展歷史首次出現家用機及掌機兼顧的混合型遊戲機,作為家用機的同時亦可隨時轉換為掌機遊玩,並且擁有可拆卸的控制器和可分離式的主機。其控制器以隨時分享的理念設計成兩邊可各自獨立作為單體操作,實現能夠自帶分予兩個玩家操作遊玩的功能。任天堂Switch作為後來居上的主機,成功重返並超越Wii時代的成功,在亞洲及美洲的銷量有明顯優勢,成為第八世代銷量最高的遊戲機。
名稱 | Wii U | PlayStation 4 | Xbox One |
---|---|---|---|
製造商 | 任天堂 | 索尼電腦娛樂 | 微軟 |
設計 | |||
上市日期 |
|
|
|
上市建議售價 | |||
出貨量 |
|
PlayStation 4全球: 1億 1,720萬[3]
(由2013年11月中截至2022年3月底) |
Xbox One全球: 5,200万
(由2013年11月底截至2022年12月底) |
最佳銷售遊戲 | |||
媒體 | |||
CPU |
|
| |
GPU |
|
|
|
記憶體 |
|
|
|
儲存空間 |
| ||
視訊 |
†除了576i和480i外僅能使用HDMI或色差端子輸出。 |
|
|
整合式 3D電視支援 |
有[20] | 有 | 有 |
第二螢幕 |
|
|
|
音訊 |
|
|
未公佈 |
周邊界面 | |||
控制器 |
|
||
區域限制 | 有[24] | 無[25] | 無[26] |
光碟遊戲軟體 轉讓限制 |
無限制 | 無限制[27][28] | 無限制[29] |
網際網路連線 | 不需要 | 不需要[30] | 不需要 |
遊戲列表 | Wii U遊戲列表 | PlayStation 4遊戲列表 | Xbox One遊戲列表 |
向下相容能力 |
|
|
|
名稱 | 任天堂Switch | PlayStation 4 Pro | Xbox One X |
---|---|---|---|
製造商 | 任天堂 | 索尼互動娛樂 | 微軟 |
設計 | |||
上市日期 | 2017年3月 |
|
2017年11月 |
上市建議售價 |
US$399 |
US$499 | |
機出貨量 |
任天堂Switch全球: 1億 4,132萬[2]
|
PlayStation 4全球: 1億 1,720萬[3]
(由2013年11月中截至2022年3月底) |
Xbox One全球: 5,200万
(由2013年11月底截至2022年12月底) |
單平台最佳銷售遊戲 |
|
||
媒體 | |||
CPU |
ARMv8 |
|
多核心 AMD x86-64 Jaguar Evolved定制版
|
GPU |
客制版NVIDIA Tegra X1 |
特製AMD Radeon GPU
|
特製AMD Radeon GPU |
記憶體 |
|
|
12 GB GDDR5 RAM 6.8GHz
|
儲存空間 |
內建32 GB
|
1 TB 硬碟(可更換) |
1 TB 硬碟(可更換)
|
視訊 |
|
|
|
整合式 3D電視支援 |
有 | 有 | 有 |
第二螢幕 |
|
|
|
音訊 |
|
|
|
周邊界面 |
|
||
控制器 | |||
區域限制 | 無(除中國大陸) | 無(除中國大陸)[25] | 無(除中國大陸)[26] |
遊戲載體 (光碟/卡帶) 轉讓限制 |
無限制 | 無限制[27][28] | 無限制[29] |
網際網路連線 | 不需要 | 不需要[30] | 不需要 |
遊戲列表 | 任天堂Switch遊戲列表 | PlayStation 4遊戲列表 | Xbox One遊戲列表 |
向下相容能力 |
|
|
|
第九世代(2020-)
[编辑]2020年11月,索尼和微软各自推出新一代游戏机PlayStation 5和Xbox Series X/S。两部游戏采用了4K的高清分辨率,支持实时光线追踪渲染,以SSD固态硬盘作为高速内存,读取速度比从光盘或标准硬盘要快,加载时间大大缩短,开放世界游戏可实现无缝显示。
两款游戏中最先公布的是Xbox Series X/S,于2020年11月10日揭晓。其中X系列基础版采用60帧速率的4K分辨率,解析度是Xbox One的四倍。S則是性能相對較差、但體積較小、價格低廉的入門版主機。由於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半導體產能短缺,S版本成為本世代微軟的銷售主力。微软保证两款产品能向下兼容Xbox One的游戏,而由于Xbox One也兼容前代Xbox和Xbox 360的游戏,意味着X系列和S系列兼容Xbox全部四代的游戏。於2020年11月12日公布的PlayStation 5也对技能进行了大幅度升级,内存采用定制SSD解决方案,输入/输出速率与RAM芯片速度相当,渲染和数据流速度显著提升。由于芯片架构与PlayStation 4相当,PlayStation 5向后兼容四代的大部分游戏,少部分游戏需要调整芯片时序才能兼容。
名稱 | Xbox Series X/S | PlayStation 5 |
---|---|---|
圖片 | ||
發售日 |
|
|
售價 | Series X/S: 499美元 / 299美元 GB£449 / GB£249 €499 / US$299 A$749 / A$499 599加拿大元 / 379加拿大元 ¥59,978 / ¥37,978 ₹50,000 / ₹30,000 人民币3,899元 / 人民币2,399元 NT$15,380 / NT$9,480 RM2,078 / RM1,245 |
光驱版/数字版 499美元 / 399美元 €549 / €449 A$799 / A$649 ¥60,478 / ¥49,478 GB£479 / GB£389 RM2,499 / RM2,069(不含税) NT$17,580 / NT$14,580 人民币4,299元 / 人民币3,499元(含税) |
最暢銷遊戲 | 艾尔登法环 | 蜘蛛人2 |
中央處理器 | AMD 8核心 Zen 2 ; Series X: 3.8 GHz (多线程下3.66 GHz) Series S: 3.6 GHz (多线程下3.4 GHz) |
AMD Zen2 8核心/16线程 最高3.5 GHz |
繪圖處理器 | AMD RDNA 2; Series X: 1.825 GHz Series S: 1.565 GHz |
AMD RDNA 2 最高2.23 GHz |
显示 | 720p、1080p、1440p、4K、8K(S版) | HDMI:720p、1080i、1080p、4K UHD、8K UHD |
記憶體 | AMD RDNA 2; Series X: 1.825 GHz Series S: 1.565 GHz |
AMD RDNA 2 最高2.23 GHz |
内存 | ||
尺寸 |
|
|
重量 |
|
|
遙控桿 | DualSense、DualShock 4、PlayStation Move | |
I/O | ||
遊戲列表 | Xbox Series X/S遊戲列表 | PlayStation 5遊戲列表 |
向下相容能力 | 所有Xbox One游戏(Kinect除外)、部分Xbox 360和Xbox游戏 | 大部分PlayStation 4和PlayStation VR游戏 |
电视游戏
[编辑]一般的電視遊戲,指的是使用電視作為顯示器來遊玩的電子遊戲類型。遊戲由傳輸到「電視」或「類似之音像裝置」的畫面影像(通常包含聲音)構成。遊戲本身通常可以利用連接至遊戲機的掌上型裝置來操控,這種裝置一般稱作「控制器」或「搖桿」。控制器通常會包含數個「按鈕」和「方向控制裝置」(例如:類比操縱桿),每一個按鈕和操縱桿都會獲賦予特定的功能,藉由按下或轉動這些按鈕和操縱桿,操作者可以控制螢幕上的影像。而螢幕、喇叭、和搖桿都可以整合在一個小型的物件中,稱作「掌上型電玩」或簡稱「掌機」(Handheld game console)。
電視遊戲通常都有不同的玩法規則、物件、遊戲目標、控制方式、遊戲角色,以及其他特色。每一種電視遊戲都有專用的多媒體光碟或卡帶,會依照不同的遊戲機來發行販售。為了要遊玩指定的遊戲,你需要準備該款遊戲所屬的遊戲機(又稱為「平台」)。每個遊戲世代都會有特定平台專屬遊戲,在稱呼上這些指定平台遊戲會稱作獨佔遊戲。但隨著主機世代的變遷,現時的獨佔遊戲數量不如2000年代初期,部分廠商開始將遊戲轉向全平台發售,一方面是為了宣傳用途,另一方面是為了彌補越來越高的遊戲開發成本。
遊戲多媒體通常都是儲存在「卡帶」(或「遊戲卡」)中,近年來則是與 光碟片 並存,這些媒體可以插入遊戲機中。最近也有能夠直接從網路下載遊戲或測試版遊戲至遊戲機中的服務。而較簡單的遊戲機可能只有內建的數款遊戲可玩。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E3 2013: PlayStation 4 Launching for $399. IGN. [201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3).
- ^ 2.0 2.1 存档副本. [2019-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1).
- ^ 3.0 3.1 The end of a console era: Sony has shipped 117m PlayStation 4 consoles. FlatpanelsHD. [202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6).
- ^ By Spencer. 13 September 2012. 12:04am. Wii U Has 2GB of Main Memory, Discs Are 25GB. Siliconera. 2012-09-13 [201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1).
- ^ Sony PS4 won't support 3D Blu-ray movies at launch. Pocket-lint". [201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 ^ Mudgal, Kartik. Wii U CPU and GPU Clock Speeds revealed, slower than PS3/360. GamingBolt.com. 2012-11-29 [201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 ^ Martín, Héctor. And I'm sure it's not an "idle" .... marcan42 (Twitter).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5).
And I'm sure it's not an "idle" clock speed. 1.24G is exactly in line with what we expected for a 750-based design.
- ^ 8.0 8.1 http://www.anandtech.com/show/6976/amds-jaguar-architecture-the-cpu-powering-xbox-one-playstation-4-kabini-temash/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MD’s Jaguar Architecture: The CPU Powering Xbox One, PlayStation 4, Kabini & Temash
- ^ Xbox One CPU speed boosted by 10% in vain attempt to keep up with PS4. EXTREMETECH. [2013-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The Xbox One's CPU has been speed boosted from 1.6GHz to 1.75GHz — 150MHz.
- ^ AMD and Nintendo Join Forces in Creating A New Way to Enjoy Console Gaming Entertainment. Marketwire.com.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1).
- ^ Leadbetter, Richard. Wii U graphics power finally revealed. EuroGamer.net. 2013-02-05 [201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0).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The Xbox One: Hardware Analysis & Comparison to PlayStation 4. Eurogamer.net.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6).
- ^ Nintendo Wii U Teardown. AnandTech.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5).
- ^ Xbox Hardware Evolution Chart.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 ^ Interview With Xbox One's Chief Product Officer Marc Whitten.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6).
- ^ | Wii U Internal Storage Space Information. Nintendo.com. [201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8).
- ^ Plunkett, Luke. Specs Sheet Says The PS4 Has A 500GB Hard Drive, Camera Not Included. [201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 ^ Yoshida, Shuhei. And yes, PS4's HDD is upgradable like PS3 <3. twitter.com. [201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7).
- ^ 存档副本.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7).
- ^ Navarro, Alex. Nintendo Begrudgingly Acknowledges Wii U 3D Support. Giantbomb.com. 2011-07-07 [201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 ^ 21.0 21.1 存档副本.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 ^ 22.0 22.1 存档副本.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6).
- ^ 23.0 23.1 存档副本.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8).
- ^ Wii U Will Be Region-Locked – IGN. Uk.ign.com. 2012-09-24 [2012-11-19].
- ^ 25.0 25.1 存档副本.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 ^ 26.0 26.1 Hilliard, Kyle. Report: Your Feedback Matters - News - www.xbox.com.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 ^ 27.0 27.1 PlayStation 4 will play used games.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2).
- ^ 28.0 28.1 Further clarification on Sony's DRM policies: No more online pass. GamaSutra. [2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2).
We've already come right out and said we're not going to allow online pass. And the word "allow" is key there.
- ^ 29.0 29.1 Your Feedback Matters – Update on Xbox One. Xbox Wire. [201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There will be no limitations to using and sharing games, it will work just as it does today on Xbox 360.
- ^ 30.0 30.1 Michael Denny on PS4′s philosophy, future & building something both developers & gamers want. [2013-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1日).
- ^ 31.0 31.1 存档副本. [2013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15日).
- ^ 32.0 32.1 存档副本.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