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南半島: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中文名稱:​ 修飾語句
 
(未显示14个用户的29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
}}
{{redirect2|印度支那|同名电影|印度支那 (电影)}}
{{redirect2|印度支那|同名电影|印度支那 (电影)}}
{{Infobox Continent
|title = 中南半岛<br />印度支那半岛<br />Indochina <br /> Indochinese Peninsula <br /> Indochina
|image =
|area =
|population = 243,201,036(2019)
|density =
|GDP_nominal = $1.485万亿(2022)
|GDP_PPP = $2.877-{zh-hans:万亿;zh-hant:兆}-(2021)
|GDP_per_capita =
|demonym =
|countries = {{Flag|Cambodia}}<br />{{Flag|Laos}}<br />{{Flag|Malaysia}}([[马来西亚半岛地区|西马]])<br />{{Flag|Myanmar}}<br />{{Flag|Thailand}}<br />{{Flag|Vietnam}}
}}
[[File:IndoChina1886.jpg|thumb|280px|中南半島1886年地圖]]
[[File:IndoChina1886.jpg|thumb|280px|中南半島1886年地圖]]
'''中南半岛'''<ref name="wai321"/>,或称'''印度支那'''({{lang-fr|Indochine}})、'''印度支那半'''<ref name="wai321"/>({{lang-en|Indochinese Peninsula}})、'''印度子那半島'''、'''印度池那半島''',印度支那半岛也常简作'''印支半岛''';[[越南]]稱之为'''東洋半島'''({{lang|vi|'''Bán đảo Đông Dương'''}});在与东南亚岛屿地区([[海洋东南亚]])相对时也被称为'''东南亚大陆地区'''<ref name="薄文泽2006">{{cite journal |author1=薄文泽 |title=东南亚大陆地区民族的源流与历史分布变化 |journal=东南亚研究 |date=2006 |issue=06 |pages=82-86}}</ref>({{lang-en|Mainland Southeast Asia}})或'''东南亚半岛地区'''<ref name="李一平2000">{{cite journal |author1=李一平 |title=东南亚岛屿地区先于半岛地区沦为殖民地的原因 |journal=南洋问题研究 |date=2000 |issue=01 |pages=48-54}}</ref>,指[[東南亞|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清朝|中國]]以南、[[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中南半岛'''<ref name="wai321"/>,或称'''印度支那半'''<ref name="wai321"/>({{lang-en|Mainland Southeast Asia}},{{my|m=အရှေ့တောင်အာရှ ကျွန်းဆွယ်ဒေသ}},{{lang-th|คาบสมุทรอินโดจีน}},{{lang-km|ឧបទ្វីបឥណ្ឌូចិន}},{{lang-lo|ແຫຼມອິນດູຈີນ}},{{vie|v=Bán đảo Đông Dương|hn=半島東洋}},{{lang-ms|Tanah besar Asia Tenggara}},{{lang-fr|péninsule indochinoise}}),在与东南亚岛屿地区([[海洋东南亚]])相对时也被称为'''东南亚大陆地区'''<ref name="薄文泽2006">{{cite journal |author1=薄文泽 |title=东南亚大陆地区民族的源流与历史分布变化 |journal=东南亚研究 |date=2006 |issue=06 |pages=82-86}}</ref>({{lang-fr|Asie du Sud-Est continentale}})或'''东南亚半岛地区'''<ref name="李一平2000">{{cite journal |author1=李一平 |title=东南亚岛屿地区先于半岛地区沦为殖民地的原因 |journal=南洋问题研究 |date=2000 |issue=01 |pages=48-54}}</ref>,指[[東南亞|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國大陸|中國]]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 名 ==
== 中文 ==
'''中南半岛'''又称'''印度支那半岛'''、'''印半岛'''、'''印半岛'''、'''印''',皆是[[法語]]「{{lang|fr|Indochine}}」的中文譯名,該法語單詞思是“印度化的中国”,此來稱呼這個[[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印度]][[清朝|中國]]之間受兩影響的區
'''印度支那半岛''''''印半岛'''、'''印半岛'''、'''印半岛'''、'''印度子那島'''、'''印度池那半島''',皆是[[法語]]「{{lang|fr|Indochine}}」的中文譯名,意印度次大陸與中國大陸以南之間受兩明體系影響的東南亞大陸地。現今英語就稱之為「大陸東南亞(Mainland Southeast Asia)」,與「[[海洋東南亞]](Maritime Southeast Asia)」相對


自[[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以後,中國政府將「[[支那]]」視為貶低中國的[[歧視]]詞語。1941年,在[[于右任|-{于}-右任]]的倡議下,新創「中南半島」一詞來取代「印度支那」。「中南半島」的意思為「在中國以南的半島」<ref>于右任,1941,「中南」半島之範圍與命名問題,重慶《大公報》</ref>。現今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半島兩個譯名並用<ref name="wai321">{{cite book|title=外国地名译名手册|author=中国地名委员会|publisher=商务印书馆|isbn=7-100-00798-4|year=1993|page=321}}</ref>,但中國官媒對其的譯名仍不統一,或譯「印度支那」<ref>{{cite news|url=http://legal.people.com.cn/n1/2018/1121/c42510-30412999.html|title=村村都有巡逻队 人人都是宣传员|publisher=人民网|date=2018-11-21|accessdate=2019-06-24|archive-date=2020-1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29033822/http://legal.people.com.cn/n1/2018/1121/c42510-30412999.html|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19/0507/c409117-31072476.html|title=周恩来六上《时代》封面 不同形象折射中美关系|publisher=人民网|accessdate=2019-06-24|archive-date=2020-1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29060628/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19/0507/c409117-31072476.html|dead-url=no}}</ref>、或譯「中南半島」<ref>{{cite news|url=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19/0620/c71661-31170054.html|title=地热能源利用不容忽视 可再生能源新技术需要突破|publisher=人民网|date=2019-06-20|accessdate=2019-06-24|archive-date=2020-05-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7043538/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19/0620/c71661-31170054.html|dead-url=no}}</ref>。不過,中國大陸出版的地圖及地圖冊上傾向於使用「中南半島」。而在学术領域上的[[地理学]]、[[地质学]]界和[[歷史]]研究等方面,對包含indo-china的學術名詞,仍傾向於採用音譯「印度支那」,如[[地理学]]上的[[印支构造期]]的“印支”,就是源自於音譯的缩写。
自[[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中國政府將「[[支那]]」視為貶低中國的[[歧視]]詞語。1941年,在[[于右任|-{于}-右任]]的倡議下,新創「'''中南半島'''」一詞來取代「印度支那」<ref>{{Cite journal| issn = 2075-7379| issue = 18| pages = 115–116| last = 張之傑| title = 于右任為中南半島正名| url = http://www.sciencehistory.url.tw/wp-content/uploads/2014/01/21%E5%85%B6%E4%BB%961-%E5%BC%B5%E4%B9%8B%E5%82%91-%E4%BA%8C%E6%A0%A1.pdf| journal =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 date = 2013| access-date = 2022-08-05| archive-date = 2022-08-05|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05164912/http://www.sciencehistory.url.tw/wp-content/uploads/2014/01/21%E5%85%B6%E4%BB%961-%E5%BC%B5%E4%B9%8B%E5%82%91-%E4%BA%8C%E6%A0%A1.pdf| dead-url = no}}</ref>。「中南半島」的意思為「在中國以南的半島」<ref>于右任,1941,「中南」半島之範圍與命名問題,重慶《大公報》</ref>。現今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半島兩個譯名並用<ref name="wai321">{{cite book|title=外国地名译名手册|author=中国地名委员会|publisher=商务印书馆|isbn=7-100-00798-4|year=1993|page=321}}</ref>,但中國官媒對其的譯名仍不統一,或譯「印度支那」<ref>{{cite news|url=http://legal.people.com.cn/n1/2018/1121/c42510-30412999.html|title=村村都有巡逻队 人人都是宣传员|publisher=人民网|date=2018-11-21|accessdate=2019-06-24|archive-date=2020-1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29033822/http://legal.people.com.cn/n1/2018/1121/c42510-30412999.html|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19/0507/c409117-31072476.html|title=周恩来六上《时代》封面 不同形象折射中美关系|publisher=人民网|accessdate=2019-06-24|archive-date=2020-1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29060628/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19/0507/c409117-31072476.html|dead-url=no}}</ref>、或譯「中南半島」<ref>{{cite news|url=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19/0620/c71661-31170054.html|title=地热能源利用不容忽视 可再生能源新技术需要突破|publisher=人民网|date=2019-06-20|accessdate=2019-06-24|archive-date=2020-05-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7043538/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19/0620/c71661-31170054.html|dead-url=no}}</ref>。不過,中國大陸出版的地圖及地圖冊上傾向於使用「中南半島」。而在学术領域上的[[地理学]]、[[地质学]]界和[[歷史]]研究等方面,對包含indo-china的學術名詞,仍傾向於採用音譯「印度支那」,如[[地理学]]上的[[印支构造期]]的“印支”,就是源自於音譯的缩写。


== 歷史 ==
== 歷史 ==

===古代===
中南半島的歷史可以追溯至距今四千年以前的和平文化,在新石器時代,[[南亞語系]]人群首先進入中南半島,並帶來了農耕技術。

七世紀到十二世紀,[[高棉帝國]]是中南半島首先興起的文明,該文明主要受印度文化影響,雖然高棉帝國的繼承者柬埔寨在十二世紀後漸漸衰弱,但高棉帝國在宗教、文字與文化上,對後來的[[泰國]]、[[缅甸]]、[[寮國]]等中南半島後來興起的國家都有深遠影響。

隨著[[傣族]]與[[緬族]]逐漸遷入中南半島腹地,泰國的前身[[素可泰王國]]、寮國的前身[[瀾滄王國]]、緬甸的前身[[蒲甘王國]]於十二世紀以後依次興起於中南半島。

从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
从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
* 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过[[喜马拉雅山脉]];
* 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过[[喜马拉雅山脉]];
第17行: 第37行:
* 穿过[[云南]]和[[缅甸]]的[[热带雨林]]([[南方丝绸之路]]);
* 穿过[[云南]]和[[缅甸]]的[[热带雨林]]([[南方丝绸之路]]);
* 从海路过[[中国南海|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海上丝绸之路]])。
* 从海路过[[中国南海|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海上丝绸之路]])。
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區域或国家受到中國及印度的政治及文化影響。
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區域或国家受到中國及印度的政治及文化影響,歷史上,中南半島的王國經常是對中國的朝貢國,但除了越南,其他國家受中華文化影響不深,在文字與宗教上仍主要受印度影響。


===近代===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國]]保持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稱為「[[法屬印度支那]]」。[[缅甸]]、[[马来西亚半岛地区|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佔領除泰國外中南半島全境。1945年二战結束后,中南半島的[[大英帝國|英屬殖民地]]的獨立較為平和,1948年[[緬甸]]獨立、1956年[[马来西亚半岛地区|馬來亞]]自治、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馬來西亞聯邦脫離獨立。法屬殖民地則較為艱辛,越南自二次大戰結束後即展開对法国独立战争,1954年[[日內瓦會議 (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1960年美国为了扼止[[共产主义]]的扩大而介入越南内战。經歷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離,北越战胜南越统一越南。而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苏联]]的影响有所扩大,印支三国长期受越战影响,当地政治十分不稳,其后因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擊潰[[红色高棉]]政權,並意圖扶持親越勢力,引起[[越柬战争]],1979年发生[[中越战争]],当地政局于1989年以前十分动荡。到了90年代中南半岛原[[法属印度支那]]三国才实现和平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國]]保持独立以外,其他地區都逐漸被[[法国]]和[[英国]]殖民。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稱為「[[法屬印度支那]]」。[[缅甸]]、[[马来西亚半岛地区|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

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佔領除泰國外中南半島全境。1945年二战結束后,中南半島的[[大英帝國|英屬殖民地]]的獨立較為平和,1948年[[緬甸]]獨立、1956年[[马来西亚半岛地区|馬來亞]]自治、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馬來西亞聯邦脫離獨立。法屬殖民地則較為艱辛,越南自二次大戰結束後即展開对法国独立战争,1954年[[日內瓦會議 (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

1960年美国为了扼止[[共产主义]]的扩大而介入越南内战。經歷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離,北越战胜南越统一越南。而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苏联]]的影响有所扩大,越南柬埔寨寮國三国长期受越战影响,当地政治十分不稳。

1978年,越南進軍柬埔寨擊潰[[红色高棉]]政權,引起[[越柬战争]],1979年,因為中蘇關係破裂,而越南親蘇聯,為了阻止越南控制柬埔寨,中國對越南發動了[[中越战争]],当地政局于1989年以前十分动荡。到了90年代越南柬埔寨寮國三国才实现和平。

== 生物地理學 ==
在生物地理學上,中南半島生物區是生物地理學分區中[[東洋界]]的一個主要區域,包括上述所有國家的本土動植物。<ref>{{Cite web|url=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biogeographic-region|title=Biogeographic region – Fauna|website=Encyclopedia Britannica|access-date=2023-02-23|archive-date=2023-03-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315094207/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biogeographic-region|dead-url=no}}</ref>


== 地理 ==
== 地理 ==
面積約230.2萬平方公里,該地區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攝氏]]{{convert|20|-|27|C}},乾季及雨季較分明,均为[[农业]]国家。矿藏有[[锡]]、[[钨]]、[[铬]]、[[煤]]等,产[[柚木]]、[[橡胶]]、[[稻]]、[[甘蔗]]、[[棕櫚油]]等,且中南半島的主要河川及其主要山脈(例如[[橫斷山脈]])大部分為中國地區所延伸過來的,故有「山同脈、水同源」之說。
面積約230.2萬平方公里,該地區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攝氏]]{{convert|20|-|27|C}},乾季及雨季較分明,均为[[农业]]国家。矿藏有[[锡]]、[[钨]]、[[铬]]、[[煤]]等,产[[柚木]]、[[橡胶]]、[[稻]]、[[甘蔗]]、[[棕櫚油]]等,且中南半島的主要河川及其主要山脈(例如[[橫斷山脈]])大部分為中國地區所延伸過來的,故有「山同脈、水同源」之說。

== 文化 ==
中南半島國家的文化受到了印度和中國的文化影響<ref name="HMDOG">{{cite book|title=The Houghton Mifflin Dictionary Of Geography|year=1997|publisher=Houghton Mifflin Company|isbn=0-395-86448-8|editor=Marion Severynse|url-access=registration|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houghtonmifflind00houg}}</ref>,受印度文化影響較大的國家有[[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越南則主要受[[中華文化]]影響。中南半島國家宗教信仰比例以[[佛教徒]]居多<ref>{{Cite encyclopedia| publisher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itle = Malaysia| encyclopedia = The World Factbook| date = 2016-09-28| url = 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malaysia/| access-date = 2023-02-23| archive-date = 2021-10-15|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15225421/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malaysia/| dead-url = no}}</ref><ref>{{Cite encyclopedia| publisher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itle = Thailand| encyclopedia = The World Factbook| date = 2016-09-28| url = 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thailand/| access-date = 2023-02-23| archive-date = 2021-06-1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10164345/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thailand/| dead-url = no}}</ref><ref>{{Cite encyclopedia |publisher=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itle=Myanmar |encyclopedia=The World Factbook |date=2016-09-28 |url=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burma/ |access-date=2023-02-23 |archive-date=2021-02-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10200835/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burma/ |dead-url=no }}</ref><ref>{{Cite encyclopedia| publisher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itle = Cambodia| encyclopedia = The World Factbook| date = 2016-09-28| url = 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cambodia/| access-date = 2023-02-23| archive-date = 2021-06-1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10095311/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cambodia/| dead-url = no}}</ref><ref>{{Cite encyclopedia| publisher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itle = Vietnam| encyclopedia = The World Factbook| date = 2016-09-28| url = 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vietnam/| access-date = 2023-02-23| archive-date = 2021-06-1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10173010/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countries/vietnam/| dead-url = no}}</ref><ref>{{Cite report| publisher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title = 2008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access-date = 2016-12-19| date = September 2008| url = https://2009-2017.state.gov/j/drl/rls/irf/2008| archive-date = 2019-07-0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06154039/https://2009-2017.state.gov/j/drl/rls/irf/2008/| dead-url = no}}</ref>,少數為[[穆斯林]]及[[印度教徒]]。<ref>{{Cite journal|last=SIDDIQUE|first=SHARON|date=1981|title=Some Aspects of Malay-Muslim Ethnicity in Peninsular Malaysia|url=https://www.jstor.org/stable/25797648|journal=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ume=3|issue=1|pages=76–87|doi=10.1355/CS3-1E|jstor=25797648|issn=0129-797X|access-date=2023-02-23|archive-date=2023-04-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401140444/https://www.jstor.org/stable/25797648|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The Minority Muslim Experience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 Different Path|url=https://www.routledge.com/The-Minority-Muslim-Experience-in-Mainland-Southeast-Asia-A-Different-Path/Goodman/p/book/9781032005171|access-date=2021-07-27|website=Routledge & CRC Press|language=en|archive-date=2023-04-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427161138/https://www.routledge.com/The-Minority-Muslim-Experience-in-Mainland-Southeast-Asia-A-Different-Path/Goodman/p/book/9781032005171|dead-url=no}}</ref>

中南半島主要語系包含了[[南亞語系]](越南、柬埔寨)、[[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甸)、[[壯侗語系]](泰國、寮國)等。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2024年7月30日 (二) 03:43的最新版本

中南半岛
印度支那半岛
Indochina
Indochinese Peninsula
Indochina
人口243,201,036(2019)
GDP购买力平价$2.877万亿(2021)
GDP(国际汇率)$1.485万亿(2022)
国家 柬埔寨
 老挝
 马来西亚西马
 緬甸
 泰國
 越南
中南半島1886年地圖

中南半岛[1],或称印度支那半島[1](英語:Mainland Southeast Asia緬甸語အရှေ့တောင်အာရှ ကျွန်းဆွယ်ဒေသ泰語คาบสมุทรอินโดจีน高棉語ឧបទ្វីបឥណ្ឌូចិន寮語ແຫຼມອິນດູຈີນ越南语Bán đảo Đông Dương半島東洋馬來語Tanah besar Asia Tenggara,法語:péninsule indochinoise),在与东南亚岛屿地区(海洋东南亚)相对时也被称为东南亚大陆地区[2](法語:Asie du Sud-Est continentale)或东南亚半岛地区[3],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國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中文名稱

[编辑]

印度支那半岛中印半岛印中半岛印支半岛印度子那半島印度池那半島,皆是法語Indochine」的中文譯名,意指印度次大陸以東與中國大陸以南之間、受兩地文明體系影響的東南亞大陸地區。現今英語就稱之為「大陸東南亞(Mainland Southeast Asia)」,與「海洋東南亞(Maritime Southeast Asia)」相對。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中國政府將「支那」視為貶低中國的歧視詞語。1941年,在于右任的倡議下,新創「中南半島」一詞來取代「印度支那」[4]。「中南半島」的意思為「在中國以南的半島」[5]。現今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半島兩個譯名並用[1],但中國官媒對其的譯名仍不統一,或譯「印度支那」[6][7]、或譯「中南半島」[8]。不過,中國大陸出版的地圖及地圖冊上傾向於使用「中南半島」。而在学术領域上的地理学地质学界和歷史研究等方面,對包含indo-china的學術名詞,仍傾向於採用音譯「印度支那」,如地理学上的印支构造期的“印支”,就是源自於音譯的缩写。

歷史

[编辑]

古代

[编辑]

中南半島的歷史可以追溯至距今四千年以前的和平文化,在新石器時代,南亞語系人群首先進入中南半島,並帶來了農耕技術。

七世紀到十二世紀,高棉帝國是中南半島首先興起的文明,該文明主要受印度文化影響,雖然高棉帝國的繼承者柬埔寨在十二世紀後漸漸衰弱,但高棉帝國在宗教、文字與文化上,對後來的泰國缅甸寮國等中南半島後來興起的國家都有深遠影響。

隨著傣族緬族逐漸遷入中南半島腹地,泰國的前身素可泰王國、寮國的前身瀾滄王國、緬甸的前身蒲甘王國於十二世紀以後依次興起於中南半島。

从前2世纪起,中国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

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區域或国家受到中國及印度的政治及文化影響,歷史上,中南半島的王國經常是對中國的朝貢國,但除了越南,其他國家受中華文化影響不深,在文字與宗教上仍主要受印度影響。

近代

[编辑]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國保持独立以外,其他地區都逐漸被法国英国殖民。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稱為「法屬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

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佔領除泰國外中南半島全境。1945年二战結束后,中南半島的英屬殖民地的獨立較為平和,1948年緬甸獨立、1956年馬來亞自治、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馬來西亞聯邦脫離獨立。法屬殖民地則較為艱辛,越南自二次大戰結束後即展開对法国独立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

1960年美国为了扼止共产主义的扩大而介入越南内战。經歷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離,北越战胜南越统一越南。而后,中華人民共和國苏联的影响有所扩大,越南柬埔寨寮國三国长期受越战影响,当地政治十分不稳。

1978年,越南進軍柬埔寨擊潰红色高棉政權,引起越柬战争,1979年,因為中蘇關係破裂,而越南親蘇聯,為了阻止越南控制柬埔寨,中國對越南發動了中越战争,当地政局于1989年以前十分动荡。到了90年代越南柬埔寨寮國三国才实现和平。

生物地理學

[编辑]

在生物地理學上,中南半島生物區是生物地理學分區中東洋界的一個主要區域,包括上述所有國家的本土動植物。[9]

地理

[编辑]

面積約230.2萬平方公里,該地區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攝氏20—27 °C(68—81 °F),乾季及雨季較分明,均为农业国家。矿藏有等,产柚木橡胶甘蔗棕櫚油等,且中南半島的主要河川及其主要山脈(例如橫斷山脈)大部分為中國地區所延伸過來的,故有「山同脈、水同源」之說。

文化

[编辑]

中南半島國家的文化受到了印度和中國的文化影響[10],受印度文化影響較大的國家有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越南則主要受中華文化影響。中南半島國家宗教信仰比例以佛教徒居多[11][12][13][14][15][16],少數為穆斯林印度教徒[17][18]

中南半島主要語系包含了南亞語系(越南、柬埔寨)、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甸)、壯侗語系(泰國、寮國)等。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中国地名委员会.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 商务印书馆. 1993: 321. ISBN 7-100-00798-4. 
  2. ^ 薄文泽. 东南亚大陆地区民族的源流与历史分布变化. 东南亚研究. 2006, (06): 82–86. 
  3. ^ 李一平. 东南亚岛屿地区先于半岛地区沦为殖民地的原因. 南洋问题研究. 2000, (01): 48–54. 
  4. ^ 張之傑. 于右任為中南半島正名 (PDF).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 2013, (18): 115–116 [2022-08-05]. ISSN 2075-737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05). 
  5. ^ 于右任,1941,「中南」半島之範圍與命名問題,重慶《大公報》
  6. ^ 村村都有巡逻队 人人都是宣传员. 人民网. 2018-11-21 [201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7. ^ 周恩来六上《时代》封面 不同形象折射中美关系. 人民网. [201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8. ^ 地热能源利用不容忽视 可再生能源新技术需要突破. 人民网. 2019-06-20 [201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9. ^ Biogeographic region – Faun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10. ^ Marion Severynse (编). The Houghton Mifflin Dictionary Of Geography需要免费注册.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7. ISBN 0-395-86448-8. 
  11. ^ Malaysia.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5). 
  12. ^ Thailand.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13. ^ Myanmar.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14. ^ Cambodia.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15. ^ Vietnam.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16. ^ 2008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报告).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September 2008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17. ^ SIDDIQUE, SHARON. Some Aspects of Malay-Muslim Ethnicity in Peninsular Malaysia.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1981, 3 (1): 76–87 [2023-02-23]. ISSN 0129-797X. JSTOR 25797648. doi:10.1355/CS3-1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1). 
  18. ^ The Minority Muslim Experience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 Different Path. Routledge & CRC Press.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