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呂寧:修订间差异
Happywikier(留言 | 贡献) →合歡山測量: 修正筆誤 |
說的好像本人在1914年就死了一樣 |
||
(未显示10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 |||
第12行: | 第12行: | ||
|death_date={{death date and age|1931|03|01|1868|09|12}} |
|death_date={{death date and age|1931|03|01|1868|09|12}} |
||
|death_place={{EOJ}}[[東京府]] |
|death_place={{EOJ}}[[東京府]] |
||
|nationality ={{JPN}} |
|nationality ={{flag|JPN|1870}} |
||
|spouse = 野呂幸 |
|spouse = 野呂幸 |
||
|children=野呂元(長男)<br/>野呂貞子(長女)<br/>野呂榮(二男)<br/>野呂丈夫(三男)<br/>野呂文江(二女) |
|children=野呂元(長男)<br/>野呂貞子(長女)<br/>野呂榮(二男)<br/>野呂丈夫(三男)<br/>野呂文江(二女) |
||
第21行: | 第21行: | ||
{{Japanese|japanese=野呂 寧|kana=のろ やすし|romaji=Noro Yasushi}} |
{{Japanese|japanese=野呂 寧|kana=のろ やすし|romaji=Noro Yasushi}} |
||
'''野呂寧'''({{bd|1868年|9月12日|1931年|3月1日||catIdx=Noro Yasushi}}),[[日本]][[東京府|東京]]人,為[[台灣日治時期]][[地圖]][[測繪學|測繪]]技師與[[登山運動|登山]]家,於1899年至1925年間擔任[[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民政部]]官員,從事臺灣山區土地調查與測量,並留下當時登山探險的許多第一手記錄。野呂寧為臺灣多座高山的首登者,如[[雪山 (台灣)|雪山]]、[[南湖大山]]、[[奇萊北峰]]、[[合歡山]]、[[北大武山]]等,也有多座山岳由野呂寧所命名,如[[中央尖山]]、[[東郡大山]]、[[東巒大山]]。1914年[[太魯閣戰爭]]前,野呂寧於1913年進行戰前準備的[[合歡山]]測量,遇上嚴寒而致89人凍死,是臺灣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山難。 |
'''野呂寧'''({{jpn|j=野呂 寧|hg=のろ やすし|rm=Noro Yasushi}},{{bd|1868年|9月12日|1931年|3月1日||catIdx=Noro Yasushi}}),[[日本]][[東京府|東京]]人,為[[台灣日治時期]][[地圖]][[測繪學|測繪]]技師與[[登山運動|登山]]家,於1899年至1925年間擔任[[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民政部]]官員,從事臺灣山區土地調查與測量,並留下當時登山探險的許多第一手記錄。野呂寧為臺灣多座高山的首登者,如[[雪山 (台灣)|雪山]]、[[南湖大山]]、[[奇萊北峰]]、[[合歡山]]、[[北大武山]]等,也有多座山岳由野呂寧所命名,如[[中央尖山]]、[[東郡大山]]、[[東巒大山]]。1914年[[太魯閣戰爭]]前,野呂寧於1913年進行戰前準備的[[合歡山]]測量,遇上嚴寒而致89人凍死,是臺灣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山難;不過本人則活到1931年在東京自宅過世。 |
||
==生平== |
==生平== |
||
===早年生活=== |
===早年生活=== |
||
野呂寧出生於1868年([[明治]]元年),1889年自[[參謀本部 (大日本帝國)|參謀本部]]{{tsl|ja|陸地測量部|陸地測量部}}修技所畢業,成為[[大日本帝國陸軍|陸軍]]測量手。1894年[[甲午戰爭]]後,隨第二軍司令部派遣至[[遼東半島]]。1899年前往臺灣,任職臺灣土地調查局技手,隔年晉升為監督官。1900年8月繼承父親[[家督]]之職<ref name="人事">{{Cite web|url=https://jahis.law.nagoya-u.ac.jp/who/docs/who4-7548|title=野呂寧|date=1915-01|work=人事興信録Database|via=名古屋大学}}</ref>。 |
野呂寧出生於1868年([[明治]]元年),1889年自[[參謀本部 (大日本帝國)|參謀本部]]{{tsl|ja|陸地測量部|陸地測量部}}修技所畢業,成為[[大日本帝國陸軍|陸軍]]測量手。1894年[[甲午戰爭]]後,隨第二軍司令部派遣至[[遼東半島]]。1899年前往臺灣,任職臺灣土地調查局技手,隔年晉升為監督官。1900年8月繼承父親[[家督]]之職<ref name="人事">{{Cite web|url=https://jahis.law.nagoya-u.ac.jp/who/docs/who4-7548|title=野呂寧|date=1915-01|work=人事興信録Database|via=名古屋大学|access-date=2023-08-12|archive-date=2023-08-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810231641/https://jahis.law.nagoya-u.ac.jp/who/docs/who4-7548|dead-url=no}}</ref>。 |
||
1902年,野呂寧與中田三郎被任命為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監督官並兼任技師,從事全臺土地調查。1905年被任命為總督府蕃務本署測量技師<ref name="台灣學通訊">{{Cite journal |
1902年,野呂寧與中田三郎被任命為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監督官並兼任技師,從事全臺土地調查。1905年被任命為總督府蕃務本署測量技師<ref name="台灣學通訊">{{Cite journal|url=https://wwwacc.ntl.edu.tw/public/Attachment/11122956595.PDF|title=地形測繪計師野呂寧|date=2011-11-22|journal=台灣學通訊|issue=59|author=鄭安睎|access-date=2023-08-12|archive-date=2023-08-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810225305/https://wwwacc.ntl.edu.tw/public/Attachment/11122956595.PDF|dead-url=no}}</ref>。 |
||
===總督府技師=== |
===總督府技師=== |
||
1908年10月,野呂寧與殖產局囑託兼陸軍通譯[[森丑之助]]等人參加[[苗栗廳]]探險隊,進入[[大霸尖山]]附近山域,針對[[鹿場大山]]與[[大安溪]]上游的森林等北部[[中央山脈]]進行地理觀察,回程時遭到原住民攻擊,導致探險隊員三傷一失蹤<ref>{{Cite journal|title=鹿場大山探險談|date=1932-11|journal=臺灣山岳|issue=6|author=森丙牛}}</ref>。 |
1908年10月,野呂寧與殖產局囑託兼陸軍通譯[[森丑之助]]等人參加[[苗栗廳]]探險隊,進入[[大霸尖山]]附近山域,針對[[鹿場大山]]與[[大安溪]]上游的森林等北部[[中央山脈]]進行地理觀察,回程時遭到原住民攻擊,導致探險隊員三傷一失蹤<ref>{{Cite journal|title=鹿場大山探險談|date=1932-11|journal=臺灣山岳|issue=6|author=森丙牛}}</ref>。 |
||
1908年11月至12月間,野呂寧與[[森丑之助]]、總督府技手志田梅太郎前往[[玉山|新高山]](玉山)進行測量,是 |
1908年11月至12月間,野呂寧與[[森丑之助]]、總督府技手志田梅太郎前往[[玉山|新高山]](玉山)進行測量,是臺灣總督府首次正式實施「蕃地測量」,當時測得新高山海拔高度為13,075日尺(約3,961.7公尺)。該測量隊回程時從[[阿里山國家風景區|阿里山]]縱走下[[陳有蘭溪]]流域,發現新高山屬於獨立於[[中央山脈]]以外的[[玉山山脈|新山脈]]<ref name="開拓">{{cite book |author=沼井鐵太郎|translator=吳永華|title=臺灣登山小史|date=1997-06-30|publisher=晨星出版社|chapter=開拓探險時代}}</ref>。 |
||
1909年1月27日,野呂寧與總督府技手財津久平等一行人,進行[[苗栗廳]][[橫龍山]]附近的踏查,自此日本人對[[加里山]]附近的原住民各社達到完全的了解與控制。1909年11月,野呂寧一行人從西麓(今[[屏東縣]][[瑪家鄉]]平和部落舊址)首登[[北大武山]],據同行的原住民嚮導所言,北大武山過去可能連原住民都未曾登頂過<ref name="開拓"/>。 |
1909年1月27日,野呂寧與總督府技手財津久平等一行人,進行[[苗栗廳]][[橫龍山]]附近的踏查,自此日本人對[[加里山]]附近的原住民各社達到完全的了解與控制。1909年11月,野呂寧一行人從西麓(今[[屏東縣]][[瑪家鄉]]平和部落舊址)首登[[北大武山]],據同行的原住民嚮導所言,北大武山過去可能連原住民都未曾登頂過<ref name="開拓"/>。 |
||
第39行: | 第39行: | ||
===合歡山測量=== |
===合歡山測量=== |
||
1910年春天,野呂寧率隊前往[[合歡山]]進行探險與測量,然而遇上暴風雪,夜間溫度僅攝氏零下2度,導致30人凍死而未果。1913年3月,野呂寧再次率隊踏查合歡山,成員包括警部相澤作藏、技手財津久平、齋藤武彥、中島重太郎,警部2名、警部補3名、囑託1名、巡查50名、巡查補5名、隘勇46名、原住民嚮導60名、苦力100多人,總計近300人。探險隊於3月17日抵達櫻峰分遣所,卻遇上連日大雨。21日天氣一放晴,野呂寧便決定馬上啟程前往合歡山,卻在22日遇上暴雨與冰雹,氣溫降到攝氏零下5度,半數苦力逃跑,野呂寧只好宣告撤退下山。此次行動造成凍死 |
1910年春天,野呂寧率隊前往[[合歡山]]進行探險與測量,然而遇上暴風雪,夜間溫度僅攝氏零下2度,導致30人凍死而未果。1913年3月,野呂寧再次率隊踏查合歡山,成員包括警部相澤作藏、技手財津久平、齋藤武彥、中島重太郎,警部2名、警部補3名、囑託1名、巡查50名、巡查補5名、隘勇46名、原住民嚮導60名、苦力100多人,總計近300人。探險隊於3月17日抵達櫻峰分遣所,卻遇上連日大雨。21日天氣一放晴,野呂寧便決定馬上啟程前往合歡山,卻在22日遇上暴雨與冰雹,氣溫降到攝氏零下5度,半數苦力逃跑,野呂寧只好宣告撤退下山。此次行動造成凍死的漢人隘勇與苦力達89人,倖存者57人,其餘人士全部失蹤,是臺灣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山難,稱為「[[野呂寧事件]]」<ref>{{Cite web|url=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761|title=【高山】台灣歷史上最大山難事件|date=2013-08-16|work=健行筆記|author=老王|access-date=2023-08-12|archive-date=2023-08-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812145845/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761|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4041|title=1913年台灣史上最大山難(上):將近300人的合歡山探險隊,只有57人平安無事|date=2022-03-19|work=關鍵評論網|author=疑案辦|access-date=2023-08-12|archive-date=2023-08-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812145833/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4041|dead-url=no}}</ref>。 |
||
1913年9月16日,為了深入控制[[太魯閣族]]原住民,時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自率隊組成「合歡山探險隊」,以警視山本新太郎為探險指揮官,加上步兵一中隊,組成一支近300人的大編隊,野呂寧也隨隊參加。由少將[[萩野末吉]]率領的「能高山探險隊」,以警視[[江口良三郎]]為探險指揮官,共100多人,也在同時出發。9月25日,野呂寧與財津久平、齋藤武彥在警部補梶原氏及巡查、原住民等100人的護衛下,抵達[[合歡山]]及[[合歡山東峰|東合歡山]],可能是這兩座山岳的首登者,並接續進行[[立霧溪]]上游的觀察與測圖。然而因為地形阻隔,在這兩座山上無法望見太魯閣諸社,於是又於10月1日早上9點50分,首登[[北合歡山]],完成展望並偵查太魯閣諸社情報的目的。10月3日,野呂寧帶領警察隊一分隊、軍隊一中隊與原住民數人組成探險隊,攀登斷崖抵達[[奇萊主峰]]與北峰間鞍部,首登[[奇萊北峰]],展望太魯閣諸社,再於10月4日歸返平地。10月13日,野呂寧與與大尉能村氏等,由花蓮港探險內太魯閣,並攀登與測量[[立霧山]]<ref name="探險登山">{{cite book |author=沼井鐵太郎|translator=吳永華|title=臺灣登山小史|date=1997-06-30|publisher=晨星出版社|chapter=探險登山時代}}</ref>。 |
1913年9月16日,為了深入控制[[太魯閣族]]原住民,時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自率隊組成「合歡山探險隊」,以警視山本新太郎為探險指揮官,加上步兵一中隊,組成一支近300人的大編隊,野呂寧也隨隊參加。由少將[[萩野末吉]]率領的「能高山探險隊」,以警視[[江口良三郎]]為探險指揮官,共100多人,也在同時出發。9月25日,野呂寧與財津久平、齋藤武彥在警部補梶原氏及巡查、原住民等100人的護衛下,抵達[[合歡山]]及[[合歡山東峰|東合歡山]],可能是這兩座山岳的首登者,並接續進行[[立霧溪]]上游的觀察與測圖。然而因為地形阻隔,在這兩座山上無法望見太魯閣諸社,於是又於10月1日早上9點50分,首登[[北合歡山]],完成展望並偵查太魯閣諸社情報的目的。10月3日,野呂寧帶領警察隊一分隊、軍隊一中隊與原住民數人組成探險隊,攀登斷崖抵達[[奇萊主峰]]與北峰間鞍部,首登[[奇萊北峰]],展望太魯閣諸社,再於10月4日歸返平地。10月13日,野呂寧與與大尉能村氏等,由花蓮港探險內太魯閣,並攀登與測量[[立霧山]]<ref name="探險登山">{{cite book |author=沼井鐵太郎|translator=吳永華|title=臺灣登山小史|date=1997-06-30|publisher=晨星出版社|chapter=探險登山時代}}</ref>。 |
||
===南湖大山測量=== |
===南湖大山測量=== |
||
[[File:Overview of Banchi Chikeizu, officially amended version.jpg|175px|thumb|[[大正]]年間陸續完成製版的《五萬分一蕃地地形圖》]] |
|||
1914年4月23日,野呂寧、財津久平、齋藤武彥、大尉竹中氏、警視金子惠教、警部[[小島仁三郎]]、[[比亞豪山道|比亞豪社]]原住民嚮導等34人組成[[南湖大山]]搜索隊,從四季社(今[[宜蘭縣]][[大同鄉 (台灣)|大同鄉]]四季村)出發,登頂[[加羅山]],再由此越過[[三星山]]支脈分水嶺回到比亞豪社,5月1日早上9點首登[[南湖大山|南湖大山主峰]],再取卑亞南道路下山<ref>{{Cite journal|title=南湖大山方面探險記|date=1916-05|journal=臺灣山岳|issue=3|author=野呂寧}}</ref>。此次探險是日後[[太魯閣戰爭]]重要的前哨偵察,而途中有十人一度患有嚴重的[[高山症]],野呂寧的紀錄也為臺灣的登山生理學提供了明確的數據<ref name="南華">{{Cite thesis|title=旅臺外籍人士對臺灣文化發展貢獻之研究|date=2008-07-15|publisher=南華大學|url=http://nhuir.nhu.edu.tw/retrieve/25663/096NHU05698025-001.pdf|author=耿䚄瓵}}</ref>。 |
1914年4月23日,野呂寧、財津久平、齋藤武彥、大尉竹中氏、警視金子惠教、警部[[小島仁三郎]]、[[比亞豪山道|比亞豪社]]原住民嚮導等34人組成[[南湖大山]]搜索隊,從四季社(今[[宜蘭縣]][[大同鄉 (台灣)|大同鄉]]四季村)出發,登頂[[加羅山]],再由此越過[[三星山]]支脈分水嶺回到比亞豪社,5月1日早上9點首登[[南湖大山|南湖大山主峰]],再取卑亞南道路下山<ref>{{Cite journal|title=南湖大山方面探險記|date=1916-05|journal=臺灣山岳|issue=3|author=野呂寧}}</ref>。此次探險是日後[[太魯閣戰爭]]重要的前哨偵察,而途中有十人一度患有嚴重的[[高山症]],野呂寧的紀錄也為臺灣的登山生理學提供了明確的數據<ref name="南華">{{Cite thesis|title=旅臺外籍人士對臺灣文化發展貢獻之研究|date=2008-07-15|publisher=南華大學|url=http://nhuir.nhu.edu.tw/retrieve/25663/096NHU05698025-001.pdf|author=耿䚄瓵|access-date=2023-08-12|archive-date=2023-08-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814182940/http://nhuir.nhu.edu.tw/retrieve/25663/096NHU05698025-001.pdf|dead-url=no}}</ref>。 |
||
完成此行南湖大山測量後,野呂寧發表《臺灣高山一覽》,當時已知的山岳中,共有3,000公尺以上高山48座,其中多座山岳由野呂寧首登與命名。1916年,野呂寧完成編繪《蕃地地形圖》,描繪臺灣山地地形,並標 |
完成此行南湖大山測量後,野呂寧發表《臺灣高山一覽》,當時已知的山岳中,共有3,000公尺以上高山48座,其中多座山岳由野呂寧首登與命名。1916年,野呂寧完成編繪《蕃地地形圖》,描繪臺灣山地地形,並標有自然景觀、原住民各社、[[隘勇|隘勇線]]、[[駐在所|官吏駐在所]]等地標<ref name="南華"/>。 |
||
===晚期工作=== |
===晚期工作=== |
||
第53行: | 第54行: | ||
野呂寧在臺期間歷任總督府蕃務本署、財務局、警察本署及殖產局等單位,擔任過法規課長、林務課長、移民課長、林野整理課長、地理課長等職務,進行山岳測量、蕃地道路踏查、鐵道路線踏查、全臺土地測量、地圖測繪,也留下許多山林探險調查報導與文章,主要發表在《[[臺灣日日新報]]》與《[[臺灣時報 (日治時期)|臺灣時報]]》。1916年,野呂寧任職總督府地理課長期間,與民政局長[[下村宏]]、殖產局長高田元治郎,向總督府申辦成立「臺灣商工實業學校」,1917年獲准並定名爲「東洋協會臺灣支部附屬私立臺灣商工學校」,為臺灣第一所私立職業學校,即今[[臺北市開南高級中等學校]]前身<ref name="台灣學通訊"/>。 |
野呂寧在臺期間歷任總督府蕃務本署、財務局、警察本署及殖產局等單位,擔任過法規課長、林務課長、移民課長、林野整理課長、地理課長等職務,進行山岳測量、蕃地道路踏查、鐵道路線踏查、全臺土地測量、地圖測繪,也留下許多山林探險調查報導與文章,主要發表在《[[臺灣日日新報]]》與《[[臺灣時報 (日治時期)|臺灣時報]]》。1916年,野呂寧任職總督府地理課長期間,與民政局長[[下村宏]]、殖產局長高田元治郎,向總督府申辦成立「臺灣商工實業學校」,1917年獲准並定名爲「東洋協會臺灣支部附屬私立臺灣商工學校」,為臺灣第一所私立職業學校,即今[[臺北市開南高級中等學校]]前身<ref name="台灣學通訊"/>。 |
||
1925年12月,野呂寧返回日本。1930年1月,當時已為[[臺灣山岳會]]榮譽會員的野呂寧,受臺灣山岳會之邀來臺演講<ref name="昭和">{{cite book |author=沼井鐵太郎|translator=吳永華|title=臺灣登山小史|date=1997-06-30|publisher=晨星出版社|chapter=昭和五年}}</ref>。1931年3月1日病逝於東京自宅。 |
1925年12月,野呂寧返回日本。1930年1月,當時已為[[臺灣山岳會]]榮譽會員的野呂寧,受臺灣山岳會之邀來臺演講<ref name="昭和">{{cite book |author=沼井鐵太郎|translator=吳永華|title=臺灣登山小史|date=1997-06-30|publisher=晨星出版社|chapter=昭和五年}}</ref>。1931年3月1日病逝於東京自宅。墓所所在東京[[泉岳寺]]。 |
||
==家族== |
==家族== |
||
第66行: | 第67行: | ||
{{reflist}} |
{{reflist}} |
||
{{normdaten}} |
|||
{{DEFAULTSORT:noro yasushi}} |
|||
[[Category:日本登山家]] |
[[Category:日本登山家]] |
||
[[Category:日本作家]] |
[[Category:日本作家]] |
||
[[Category:臺灣總督府官員]] |
[[Category:臺灣總督府官員]] |
||
[[Category:在臺灣的日本內地人]] |
[[Category:在臺灣的日本內地人]] |
||
[[Category:東京府出身人物]] |
|||
[[Category:日本病死者]] |
|||
[[Category:测绘学家]] |
2024年7月13日 (六) 04:43的最新版本
野呂寧 | |
---|---|
出生 | 大日本帝国東京府 | 1868年9月12日
逝世 | 1931年3月1日 大日本帝国東京府 | (62歲)
国籍 | 日本 |
母校 | 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修技所 |
职业 | 地圖測繪技師 |
配偶 | 野呂幸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野呂 寧 |
假名 | のろ やすし |
平文式罗马字 | Noro Yasushi |
野呂寧(日语:野呂 寧/のろ やすし Noro Yasushi,1868年9月12日—1931年3月1日),日本東京人,為台灣日治時期地圖測繪技師與登山家,於1899年至1925年間擔任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官員,從事臺灣山區土地調查與測量,並留下當時登山探險的許多第一手記錄。野呂寧為臺灣多座高山的首登者,如雪山、南湖大山、奇萊北峰、合歡山、北大武山等,也有多座山岳由野呂寧所命名,如中央尖山、東郡大山、東巒大山。1914年太魯閣戰爭前,野呂寧於1913年進行戰前準備的合歡山測量,遇上嚴寒而致89人凍死,是臺灣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山難;不過本人則活到1931年在東京自宅過世。
生平
[编辑]早年生活
[编辑]野呂寧出生於1868年(明治元年),1889年自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修技所畢業,成為陸軍測量手。1894年甲午戰爭後,隨第二軍司令部派遣至遼東半島。1899年前往臺灣,任職臺灣土地調查局技手,隔年晉升為監督官。1900年8月繼承父親家督之職[1]。
1902年,野呂寧與中田三郎被任命為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監督官並兼任技師,從事全臺土地調查。1905年被任命為總督府蕃務本署測量技師[2]。
總督府技師
[编辑]1908年10月,野呂寧與殖產局囑託兼陸軍通譯森丑之助等人參加苗栗廳探險隊,進入大霸尖山附近山域,針對鹿場大山與大安溪上游的森林等北部中央山脈進行地理觀察,回程時遭到原住民攻擊,導致探險隊員三傷一失蹤[3]。
1908年11月至12月間,野呂寧與森丑之助、總督府技手志田梅太郎前往新高山(玉山)進行測量,是臺灣總督府首次正式實施「蕃地測量」,當時測得新高山海拔高度為13,075日尺(約3,961.7公尺)。該測量隊回程時從阿里山縱走下陳有蘭溪流域,發現新高山屬於獨立於中央山脈以外的新山脈[4]。
1909年1月27日,野呂寧與總督府技手財津久平等一行人,進行苗栗廳橫龍山附近的踏查,自此日本人對加里山附近的原住民各社達到完全的了解與控制。1909年11月,野呂寧一行人從西麓(今屏東縣瑪家鄉平和部落舊址)首登北大武山,據同行的原住民嚮導所言,北大武山過去可能連原住民都未曾登頂過[4]。
1910年12月27日,野呂寧率隊與技師川上瀧彌、岡本要八郎、中島重太郎、高山辰次郎、榎本定吉、警部松野常世、佐佐木舜一與警察數人、原住民嚮導126人等,進行第一次知本橫斷的官方踏查,促成1927年知本越嶺道路的正式開鑿。該隊從阿緱廳出發後,經三地門、阿禮、北隘寮溪上游、知本主山、大南溪、呂家社,途中首登知本主山,但因為濃霧影響視野而不曾發現小鬼湖;1911年1月5日,一行人抵達卑南社(今臺東縣卑南鄉)[5]。
合歡山測量
[编辑]1910年春天,野呂寧率隊前往合歡山進行探險與測量,然而遇上暴風雪,夜間溫度僅攝氏零下2度,導致30人凍死而未果。1913年3月,野呂寧再次率隊踏查合歡山,成員包括警部相澤作藏、技手財津久平、齋藤武彥、中島重太郎,警部2名、警部補3名、囑託1名、巡查50名、巡查補5名、隘勇46名、原住民嚮導60名、苦力100多人,總計近300人。探險隊於3月17日抵達櫻峰分遣所,卻遇上連日大雨。21日天氣一放晴,野呂寧便決定馬上啟程前往合歡山,卻在22日遇上暴雨與冰雹,氣溫降到攝氏零下5度,半數苦力逃跑,野呂寧只好宣告撤退下山。此次行動造成凍死的漢人隘勇與苦力達89人,倖存者57人,其餘人士全部失蹤,是臺灣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山難,稱為「野呂寧事件」[6][7]。
1913年9月16日,為了深入控制太魯閣族原住民,時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自率隊組成「合歡山探險隊」,以警視山本新太郎為探險指揮官,加上步兵一中隊,組成一支近300人的大編隊,野呂寧也隨隊參加。由少將萩野末吉率領的「能高山探險隊」,以警視江口良三郎為探險指揮官,共100多人,也在同時出發。9月25日,野呂寧與財津久平、齋藤武彥在警部補梶原氏及巡查、原住民等100人的護衛下,抵達合歡山及東合歡山,可能是這兩座山岳的首登者,並接續進行立霧溪上游的觀察與測圖。然而因為地形阻隔,在這兩座山上無法望見太魯閣諸社,於是又於10月1日早上9點50分,首登北合歡山,完成展望並偵查太魯閣諸社情報的目的。10月3日,野呂寧帶領警察隊一分隊、軍隊一中隊與原住民數人組成探險隊,攀登斷崖抵達奇萊主峰與北峰間鞍部,首登奇萊北峰,展望太魯閣諸社,再於10月4日歸返平地。10月13日,野呂寧與與大尉能村氏等,由花蓮港探險內太魯閣,並攀登與測量立霧山[8]。
南湖大山測量
[编辑]1914年4月23日,野呂寧、財津久平、齋藤武彥、大尉竹中氏、警視金子惠教、警部小島仁三郎、比亞豪社原住民嚮導等34人組成南湖大山搜索隊,從四季社(今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出發,登頂加羅山,再由此越過三星山支脈分水嶺回到比亞豪社,5月1日早上9點首登南湖大山主峰,再取卑亞南道路下山[9]。此次探險是日後太魯閣戰爭重要的前哨偵察,而途中有十人一度患有嚴重的高山症,野呂寧的紀錄也為臺灣的登山生理學提供了明確的數據[10]。
完成此行南湖大山測量後,野呂寧發表《臺灣高山一覽》,當時已知的山岳中,共有3,000公尺以上高山48座,其中多座山岳由野呂寧首登與命名。1916年,野呂寧完成編繪《蕃地地形圖》,描繪臺灣山地地形,並標有自然景觀、原住民各社、隘勇線、官吏駐在所等地標[10]。
晚期工作
[编辑]1913年9月1日,在野呂寧等有志於登山的日本人士倡議下,在臺北創立了半官方性質的登山組織「登山會」,以總督府民政長官內田嘉吉為會長,副會長為技師新元鹿之助,野呂寧、賀來佐賀太郎、中山佐之助、山本新太郎、小西恭介等5人擔任幹事。登山會曾舉辦過幾次台北近郊的登山健行活動,但隨後逐漸淡化[11]。
野呂寧在臺期間歷任總督府蕃務本署、財務局、警察本署及殖產局等單位,擔任過法規課長、林務課長、移民課長、林野整理課長、地理課長等職務,進行山岳測量、蕃地道路踏查、鐵道路線踏查、全臺土地測量、地圖測繪,也留下許多山林探險調查報導與文章,主要發表在《臺灣日日新報》與《臺灣時報》。1916年,野呂寧任職總督府地理課長期間,與民政局長下村宏、殖產局長高田元治郎,向總督府申辦成立「臺灣商工實業學校」,1917年獲准並定名爲「東洋協會臺灣支部附屬私立臺灣商工學校」,為臺灣第一所私立職業學校,即今臺北市開南高級中等學校前身[2]。
1925年12月,野呂寧返回日本。1930年1月,當時已為臺灣山岳會榮譽會員的野呂寧,受臺灣山岳會之邀來臺演講[12]。1931年3月1日病逝於東京自宅。墓所所在東京泉岳寺。
家族
[编辑]- 父:野呂實貞
- 弟:野呂修
- 妹:野呂ろく
- 妻:野呂幸(父為黑岩保教)
- 子:野呂元、野呂榮、野呂丈夫
- 女:野呂貞子、野呂文江[1]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野呂寧. 人事興信録Database. 1915-01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通过名古屋大学.
- ^ 2.0 2.1 鄭安睎. 地形測繪計師野呂寧 (PDF). 台灣學通訊. 2011-11-22, (59)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0).
- ^ 森丙牛. 鹿場大山探險談. 臺灣山岳. 1932-11, (6).
- ^ 4.0 4.1 沼井鐵太郎. 開拓探險時代. 臺灣登山小史. 由吳永華翻译. 晨星出版社. 1997-06-30.
- ^ 入沢片村. 知本方面の橫斷-第二回の橫斷. 東台灣新報. 1927.
- ^ 老王. 【高山】台灣歷史上最大山難事件. 健行筆記. 2013-08-16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 ^ 疑案辦. 1913年台灣史上最大山難(上):將近300人的合歡山探險隊,只有57人平安無事. 關鍵評論網. 2022-03-19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 ^ 沼井鐵太郎. 探險登山時代. 臺灣登山小史. 由吳永華翻译. 晨星出版社. 1997-06-30.
- ^ 野呂寧. 南湖大山方面探險記. 臺灣山岳. 1916-05, (3).
- ^ 10.0 10.1 耿䚄瓵. 旅臺外籍人士對臺灣文化發展貢獻之研究 (PDF) (学位论文). 南華大學. 2008-07-15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4).
- ^ 鄭安睎等. 臺灣登山史. 內政部營建署. 2013-05-01. ISBN 9789860370126.
- ^ 沼井鐵太郎. 昭和五年. 臺灣登山小史. 由吳永華翻译. 晨星出版社. 199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