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共识: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标签2017版源代码编辑
据维基百科指引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句号,删除图表中的一个句号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6行:
<!--{{further|[[Wikipedia:编辑守则#Talking and editing|Editing policy—Talking and editing]], [[Wikipedia:BOLD]], [[Wikipedia:BOLD, revert, discuss cycle]] and [[Wikipedia:Editing policy]]}}-->
{{further|Wikipedia:编辑守则|Wikipedia:勇于更新页面}}
{{File2|zh-hans=Consensus Flowchart zh-hans.svg|zh-hant=Consensus Flowchart zh-hant.svg|thumb|right|300px|当一位编者作出编辑后,其他编者有三种选择:接受其编辑、修改其编辑或[[帮助:回退|回退]]其编辑。如有必要,这些选项均可付诸讨论}}
 
在维基百科,共识是一种典型但往往含蓄无形的过程。所有没有异议或不被其他编者回退的编辑,{{link-en|Wikipedia:沉默與共識|Wikipedia:Silence and consensus|均可假定其具备共识}}。假如其他编者后来修改了旧的版本,而新的版本也不被质疑,我们可以就认为新的共识已经形成。这样下去,这部百科全书将逐步增长并随时间而逐步改善,无须任何特别助力。即使发生了争议,解决方法往往也很简单:通过修改内容的措辞以趋于中立,或并入其他编者的意见以达成共识。在编辑摘要中进行清晰的沟通,有助于简化这一过程。
第71行:
 
;通告板: 绝大多数方针与指引页面,以及许多维基百科专题,都为对其感兴趣的编辑提供了通告板。如果一项争议处于某个专题的领域内,或有关于某项方针或指引的具体执行;在通告板上发出请求,将有助于征求熟悉该领域事务编者的意见。
===[[WP:VP|互助客栈]]===
{{policy shortcut|WP:共識不是點票}}
对于影响深远的争执(绝大多数是有关方针或指引的变更),在[[WP:VP|互助客栈]]上留言将带来大量感兴趣的编者。这样可以在整个项目形成广泛的共识。
 
许多这样的广泛讨论将引发某种形式上的[[WP:POLLING|民意测验]],但民意测验只应被视为理順讨论,而不应被视作[[WP:VOTE|投票]]。共识最终将根据支持和反对该议题的论点质量所决定,同时经过维基百科方针的审视,而不应通过简单计票统计多数来决定。回复“是/否/支持/反对”这样的评论,除了表达道义支持外没有任何意义;回复“支持/反对用户X的意见”则更好一些;在你的看法下提出新颖的见解才是最好的做法。我们的目标是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来作出决定,而不是根据公开支持的比重来作出决定。
 
===提案討論及公示時間===
{{policy shortcut|WP:最後留言七天公示|WP:7DAYS}}